1,幼儿绘本男孩和青蛙

男孩与青蛙(全6册)——无字书创始人梅瑟·迈尔开山之作/一个男孩与他的伙伴的系列历险故事,充满孩子气的幽默与友情的温暖(蒲公英童书馆出品)是不是这套书?dang网有售啊
内容简介 《聪明豆绘本系列第7辑:国王与青蛙》内容简介:从前有个王国,他年轻、帅气、时髦,不过他觉得很无聊,日子过得没意思极了。他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自己的状态,过上快乐的生活,也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人过得很快乐。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只青蛙,他的想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编辑推荐 “聪明豆绘本系列”精选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图画书,之所以称为“聪明豆”,是因为她的确聪明——轻松幽默的文字、充满想象的图画、妙趣横生的故事,将自我认知、友谊、爱,甚至是生命的逝去等饱含哲理的话题娓娓道来。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

幼儿绘本男孩和青蛙

2,绘本 谁咬了我的大饼

  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是给幼儿园小班小朋友们看的。^_^   小猪辛苦地做了一个大饼,一觉醒来却发现:大饼被咬了一口。他带着问题去求证,结果大饼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齿痕......故事就这样,像一个车轮不停地滚动,引出了一个又一个动物(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反复叠加的情节、不断放大的细节让人会心一笑。小猪刨根问底的追查让大家一起分享了它的美食。故事还巧妙地运用了不同动物牙齿的排列和形状特征。谁咬的第一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咬上一口,圆圆的大饼变得丰富、有趣。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既有趣又充满想象,让孩子们先来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然后和小猪一起寻找那个咬了大饼的“小偷”。在寻找过程中通过观察绘本画面进行推断,最后幼儿自己将谜底写揭示出来。   阅读指导:   一、出示绘本,激发兴趣。   二、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一)了解故事的第一部分。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我们听听小鸟是怎么说的?又来了哪个小动物?谁来帮小猪问问看。你觉得狐狸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小猪又问了谁?他会怎么问呢?鳄鱼又会怎么回答呢?   (二)结合图片,猜测第三部分。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三、完整阅读故事   四、表演故事。这么好听的故事,想来表演吗?你们喜欢小猪吗?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绘本 谁咬了我的大饼

3,小班游乐场绘本故事

预设目标  能有顺序的观察图片,学习用“这是……”、“我玩过……”、“他们在玩……”句式说出完整的话。  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并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了解幼儿去过哪些游乐场,玩过哪些大型玩具。  《语言》下p.6-7。  活动过程  谈话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玩过什么大型玩具?在哪里玩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玩玩具的经历讲述。  认识幼儿园的玩具  ——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室外的大型玩具,并用“这是……”句式说说有什么玩具。  ——幼儿分组玩玩具,请幼儿用“我玩过……”、“他们在玩……”句式讲述同伴玩玩具的情况。  ——教师小结:我们幼儿园有这么多玩具,游乐场有更多新鲜好玩的玩具,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好吗?  参观游乐场  ——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画册《好玩的游乐场》,先让幼儿在同伴间讲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  ——教师提问:我们认识这些好玩的玩具吗?引导幼儿用“这是……”句式说出玩具的名称。(这是碰碰车。)  你们都玩过哪些玩具?幼儿练习说“我玩过过山车”等。  他们在玩什么玩具?幼儿学说“他们在玩旋转摇椅”、“他们在玩碰碰车”等。  ——教师引导幼儿由近及远地观察图片,并提问。  离我们最近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中间位置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离我们最远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请个别幼儿由近及远较连贯地讲述,鼓励幼儿大胆、大声地讲述。  ——请其他幼儿自学听别人讲,要求“听听别人在讲什么,你觉得他讲的好不好,为什么?”  结束部分  小结幼儿学习情况,表扬讲述好是幼儿,鼓励较差的幼儿。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小班游乐场绘本故事

4,绘本教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图/文张老师 最近给女儿买了本绘本,一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我带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这个极为有趣的故事,不论是文字还是插图,都很有意思,即使是我这样一个成人来阅读,还是会会心一笑,为了那只可爱的鼹鼠、为了一段有意思的寻找嗯嗯的主人的故事。 这是沃尔夫.埃布鲁赫与维尔纳.霍尔茨瓦特共同创作的一个关于小鼹鼠寻找是谁嗯嗯在它头上的故事。绘本的封面是一只顶着便便的生气的小鼹鼠,翻开来,还有一个小封面,在它的书名下面还写着“这本书献给会自己到厕所嗯嗯的小朋友”,接着一段可爱又有趣的故事开始了——小鼹鼠刚从地里钻出来就碰上了倒霉的事情,不知道谁把便便嗯嗯在它上了,小鼹鼠火冒三丈,却不知道是谁的“杰作”,于是顶着“物证”开始寻找“作案者”,它拜访了鸽子、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和猪先生,可是他们都说这不是他们的嗯嗯,并且一一出示了自己的证据,的确是和小鼹鼠头上顶着的嗯嗯不同。正当小鼹鼠左右为难的时候,两位“专家”出现了——两只苍蝇,在他们的帮助下,小鼹鼠终于弄清楚究竟是谁在它头上嗯嗯了,并且小鼹鼠在最后还使了一下坏,在作案者头上嗯嗯了一下,然后赶紧钻回它的洞里去了。每个看到最后的人应该都会为小鼹鼠这个小小的报复行为会心一笑,因为这实在是只很可爱的小鼹鼠。 这个绘本的故事很有意思,插图也很可爱。读完全本,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里涵盖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平时我们对“嗯嗯”不会过多的对幼儿进行什么教育,可是这本绘本却从另一个角度带我们认识了许多“嗯嗯”,看完你会发现原来很多“嗯嗯”你原来还真的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另外,作为一本幼儿绘本,尤其是针对小班幼儿的绘本来说,除了让他们认识不同动物的“嗯嗯”外,还让幼儿知道了很多关于卫生的小知识。除此之外,这个绘本生动有趣的语言也是幼儿可以模仿学习的一点,幼儿可以学一学小鼹鼠的各种表情以及它的话语,简单有重复的语句也很适合小班幼儿。 我是很快乐地阅读完这个绘本的,看完之后我又迫不及待地给幼儿讲了这个故事,和我一样的反应,从看见第一页小鼹鼠头上的“嗯嗯”开始,他们就觉得很开心很有意思,对于小鼹鼠寻找“作案者”的过程,幼儿也很积极地参与其中,很认真地看了每个动物的嗯嗯,学了学他们的表情和语言,看到一些很有趣的地方时,孩子们会哈哈大笑。整个阅读过程幼儿都很享受,快乐得与小鼹鼠一起经历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我想这就是让孩子阅读的重点,快乐的享受阅读,在短小有趣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小知识、小启发。好的绘本的意义就在于让幼儿喜欢书、喜欢翻阅,喜欢去看那些有趣的图片,即使不认识字,但是能根据图片来说一说自己理解的故事,只要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是幼儿愿意去尝试的,那么这个绘本就是成功的。 我希望自己是个引导者,多发现好的绘本,给幼儿更多快乐的阅读经验。 附:《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教案活动目标:1、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获取鸽子、老马、野兔等动物“便便”的知识,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故事插图ppt课件、完整故事视频活动过程:一、完整欣赏绘本一次,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提问: 二、欣赏绘本第二次,了解故事中等各种动物“便便”的不同形状。 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各种动物的“便便”形状,并尝试学习用语言描述。 4、野兔的呢?(像豆子一样的嗯嗯)(后面依次类推)小鼹鼠的呢?(小小的、黑黑的嗯嗯)

5,小班下学期可以上哪些绘本故事

以下这些绘本都是比较适合的:1、《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光看书名,就很搞笑,居然用“嗯嗯”──也就是便便来当主角,可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本书画家荣获2006年国际安徒生大奖。2、《奥莉薇》:奥莉薇是一只小猪,她擅长很多事情,要说最拿手的一件事就是把人累昏,甚至常常把自己也累昏!画家只用红、白、黑三色,就创造出属于奥莉薇的经典色彩。这本书,甚至大人们也喜欢,因为“奥莉薇就是我家的小宝贝“!3、《大卫,不可以!》:荣获凯迪克大奖的童书,作者及绘者大卫?香农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刻画出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形象。这样一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会让每个小读者觉得又开心又释怀。4、《鲸鱼》:“啊!原来是这样!”几乎每个人看到结局,都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感叹,并不得不佩服作者五味太郎独具匠心的巧思。5、《花婆婆》:这是一本非常流行和著名的国际童书绘本。作者库尼以一颗阳光的心灵,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绘并传递了对于“美好”、“美丽”的热爱和追寻。故事从主人公还是一个小女孩开始,讲述了其一生,追寻和传播美丽的爱的故事。6、《我爸爸》、《我妈妈》:是2000年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安东尼?布朗(英)送给天下爸爸妈妈的礼物,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7、《我喜欢书》:这是安东尼?布朗的又一力作。这是一本童话版的“书的礼赞”,为所有爱书的孩子量身订做,也为每一个即将爱上书的孩子而准备。从封面到封底,每一幅画面都是关于书的“宣传画”,它们只有一个主题——书之爱!画面中的那个小猩猩正是孩子的化身,他沉醉于自己的阅读世界,同时没有忘记,用眼神和肢体语言热情地邀请小读者,一同进入那奇幻的世界……8、《妈妈的红沙发》:凯迪克大奖童书。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家中一切的物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外婆和心爱的猫咪安然无恙,一家人能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上携手相伴。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主角一家人终于重建了温暖的家园。9、《大脚丫跳芭蕾》:一个粉红女孩的梦想故事,贝琳达虽然因为有一双异常的大脚而被排斥在舞蹈舞台之外,但是勇敢坚强,坚持不懈,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受到观众热烈欢迎……10、《阿文的小毯》:一个叫阿文的小老鼠很喜欢他的小毯子,从小到大从不离身,大家想尽了办法也不能让阿文放弃,最后,还是妈妈想出了好办法:妈妈把小毯子做成了一条一条的小手帕。现在,阿文每天都会带着他的小手帕上学。【说明】小班的孩子处于3岁左右的年龄段,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不能理解太过复杂的故事。所以,需要选择的是篇幅不长、情节生动、主角突出的绘本,而且故事内容最好一方面是充满想象力,一方面又能与幼儿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的表情、语气,都要与故事的情节相配合,有时也不妨夸张一些;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扮演绘本中的角色。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个人觉得几米的绘本不错,很有深度,如果给小孩子讲的话,可以培养他们的思想.嗯,小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时候就抓起么!~如<><>都很有味道啦~!~
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 一块西瓜在蚂蚁看来,多么的庞大,多么的诱人!为了把好吃的西瓜带回家,蚂蚁们集体出动……先把家里装满,再痛快地饱餐一顿,最后还在西瓜上玩滑梯。蚂蚁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也是在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们的象征,蚂蚁和孩子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这也是作者精心的构思所在。

6,绘本推荐是谁的肚脐眼

《是谁的肚脐眼》绘本故事PPT故事内容:挠一挠,好痒啊!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呀!这是谁的肚脐眼呢?是小樱桃的“肚脐眼”啊!变大了,变大了,这是谁的肚脐眼?是苹果的“肚脐眼”啊!又变大了,又变大了,这又是谁的肚脐眼呢?是大西瓜的肚脐眼啊!谁的肚脐眼这么好看?是花儿的肚脐眼啊!这个肚脐眼可真奇怪!原来是大门的“肚脐眼”。开开门,看一看—这个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是谁的呢?你猜一猜。猜对啦,是菜包子的“肚脐眼”。每个包子的“肚脐眼”都不一样,你看出来了吗?... ... ...
评 课 稿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鲁海婴 在参加《90学时幼儿语言教育培训班》教学实践培训时,有幸聆听了温州市第四幼儿园新教师陈怡老师的一堂《小班绘本:是谁的肚脐眼》。 这个绘本有三个特点:一是设计巧妙。绘本的单页是一个洞眼,透过它只能看到物体局部,翻到下一页才能知道整体是什么;二是贴近幼儿生活。“挠一挠,好痒啊!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呀……”字里行间透露着温馨与俏皮,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三是语言简单,具有重复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绘本就像是一个猜谜活动,孩子们通过看物体的局部,猜猜是什么?既能给孩子挑战,又有浓郁的趣味性。陈老师就是通过很好地文本解读,精心设计,展示了一堂很有研讨价值的幼儿语言教育课。同时,陈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柔和流畅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陈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下面几方面的特点:一、教学内容取材合理,涉及面广,贴近幼儿生活。 陈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有:宝宝的肚脐眼,苹果的肚脐眼,皮球的肚脐眼,锁的肚脐眼,小花的肚脐眼,插线板的肚脐眼等内容。上课结束后,陈老师的导语是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寻找物品的肚脐眼,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有肚脐眼,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涉及面很广,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从故事中走出进入生活,在生活中找一找身边其他的“肚脐眼”。二、四次“猜一猜”活动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幼儿大胆表述与创意想象能力。 陈老师整堂课用四个环节的“猜一猜”来贯穿。第一次猜一猜是:图片出示一个肚脐眼,让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肚脐眼,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答案,结果老师出示了宝宝的肚脐眼。第二次猜一猜是:图片出示一个绿色的肚脐眼,让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肚脐眼,孩子们又说出了很多答案,结果老师出示了苹果的肚脐眼。第三次猜一猜是:图片出示一个紫色的肚脐眼,让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肚脐眼,孩子们同样异想天开,说出了不同的答案,结果老师出示了小花的肚脐眼。第四次猜一猜是:图片出示一个黑色的肚脐眼,让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肚脐眼,孩子们大胆猜测,说出了不同的物品名称,结果老师出示了门的肚脐眼。通过这样创设有悬念的猜测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思维,符合幼儿异想天开的个性特点。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也得到了培养。这样的活动还特别重视幼儿的自主性,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充分的表达和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整个活动充满了童趣。三、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 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去闻一闻花香,摸一摸苹果的肚脐眼,看一看花的肚脐眼,扮演蜜蜂采花蜜等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嗅觉、触觉、视觉、运动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好玩好动的个性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创设了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气氛,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陈老师的这堂课,有点值得商榷,就是在课堂的后半部分,陈老师让幼儿找插线板的肚脐眼,找其他生活物品的肚脐眼,这样提“物品的肚脐眼”是否科学呢?

7,小班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难点: 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 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 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 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3)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 、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三、送饼干 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 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韵律《饼干歌》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一起做饼干呢!饼干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故事就在这个悬念中展开了。故事利用一次又一次的悬念来勾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我采用猜测、想象、表演等手段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在猜猜、讲讲、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活动难点: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活动准备1、 KT板制作大饼。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多媒体课件。3、自制饼干若干。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二.理解故事“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出示幻灯片3)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幻灯片5)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四、完整地欣赏故事。完整播放PPT,教师讲述故事。五、结束活动:韵律《饼干歌》
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是给幼儿园小班小朋友们看的。^_^ 小猪辛苦地做了一个大饼,一觉醒来却发现:大饼被咬了一口。他带着问题去求证,结果大饼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齿痕......故事就这样,像一个车轮不停地滚动,引出了一个又一个动物(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反复叠加的情节、不断放大的细节让人会心一笑。小猪刨根问底的追查让大家一起分享了它的美食。故事还巧妙地运用了不同动物牙齿的排列和形状特征。谁咬的第一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咬上一口,圆圆的大饼变得丰富、有趣。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既有趣又充满想象,让孩子们先来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然后和小猪一起寻找那个咬了大饼的“小偷”。在寻找过程中通过观察绘本画面进行推断,最后幼儿自己将谜底写揭示出来。 阅读指导: 一、出示绘本,激发兴趣。 二、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一)了解故事的第一部分。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我们听听小鸟是怎么说的?又来了哪个小动物?谁来帮小猪问问看。你觉得狐狸会在大饼上咬出什么形状呢?小猪又问了谁?他会怎么问呢?鳄鱼又会怎么回答呢? (二)结合图片,猜测第三部分。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三、完整阅读故事 四、表演故事。这么好听的故事,想来表演吗?你们喜欢小猪吗?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绘本  绘本故事  幼儿园绘本故事大全带图片  幼儿绘本男孩和青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