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小班故事课教案孤独的鲸鱼

教学目标1、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从多角度搜索有关鲸鱼的信息。  环境与材料1、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鲸鱼的信息。  2、教学挂图《鲸鱼》。  3、《科学》下P.22~23。  一次备课一、引导讨论1、观看教学挂图《鲸鱼》,教师问幼儿: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2、你了解到有关鲸鱼的哪些信息?  3、小结:蓝鲸是鲸鱼中最大的一种,它的身长达30多米,体重约1700吨,一张嘴能容纳10个成年人自由进入。它运动的时速为27公里,主要食物是小虾、水母、硅藻 等浮游动物。他的力气很大,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力气。由于长时间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15米的水柱。  二、看画册《大鲸鱼》  1、发现鲸鱼的全身都是宝,知道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绘画:可爱的鲸鱼。
鲸鱼和小鱼 大海里,一条鲸鱼在游。 鲸鱼的个子很大很大,像一条大轮船那么大。 他游过一个小岛时,碰到一条小鱼。 小鱼很小很小,像一片小树叶那样小。 小鱼问鲸鱼:“你会欺侮我吗?” 鲸鱼说:“才不呢,我喜欢和小鱼交朋友。” 小鱼和鲸鱼成了好朋友。 小鱼问鲸鱼:“我们来玩藏猫猫游戏好吗?” 鲸鱼说:“不行。你在礁石后、海草里一藏就没了,可是我怎么藏起来呢?哪儿也藏不了我。 后来,鲸鱼和小鱼玩讲故事比赛。 鲸鱼讲了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小鱼很爱听。 小鱼讲了一个很短很短的故事,鲸鱼也很爱听。

幼儿小班故事课教案孤独的鲸鱼

2,小班小兔敲敲教案

空气质量实况空气质量:轻度污染 AQI:115 PM2.5:55PM10:66 O3:226 NO2:18 CO:0.656天气:多云 28℃西北风2级 湿度:30%
【活动目标】  1、幼儿主动探索滚球、自抛自接、拍球、传球等玩球的方法和技能。  2、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玩球的兴趣。  3、提高幼儿控制能力,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圈、皮球、体操垫、小椅子、球架、磁带、红黄绿大球若干  活动重难点:练习自抛自接球;按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情景:皮球厂生产了许多皮球,现在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把皮球运到超市的球架上去,由于球总是乱滚,所以小朋友要想办法把球行走,放到对面的椅子上,看谁办法最多?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游戏:教师边演示边对幼儿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它就跳,滚一滚,到处跑,踢一踢,就前进。”(引发幼儿玩球的愿望)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玩球的方法。幼儿自由玩球鼓励幼儿想出多种玩球的方法,并让幼儿做示范(拍球、滚球、抛接球等)。  2、教师表演花样玩球,吸引幼儿组织幼儿练习玩球的方法。  3、《夺球游戏》:三分之二的幼儿有球,要有球的孩子保护好球,没球的孩子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  情景表演:《赶小猪》  隔壁王大爷家的养殖场的小猪跑出去了,他打电话给老师让咱小朋友去帮忙,我们要助人为乐,帮王大爷把小猪赶回家。这里有一群小猪(红黄绿若干大球),你喜欢什么颜色就参加哪个队,想各种办法把小猪赶回家。  (1)集体赶:分三路纵队进行滚球接力,哪队先完成为胜。  (2)个别赶:请幼儿探索多种玩法赶小猪。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做放松活动。(教师领幼儿做皮球韵律操)   多元价值分析:  1、通过玩各种游戏,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  3、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使幼儿的肌肉不同层次的得到了发展,幼儿也体验到了玩球的乐趣。

小班小兔敲敲教案

3,安全玩绳子小班教案

活动主题:玩绳教学目标: 1、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感受用绳子玩游戏的乐趣。 2、发展幼儿身体平衡感。 教学准备: 长绳、橡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玩"绳"的游戏1,请幼儿分组讨论绳子和橡皮筋可以用来玩哪些游戏。 2,请幼儿讲讲怎么个玩法。 三、教师讲解游戏内容: 1,用橡皮筋玩跳皮筋的游戏,输的小朋友去绷线。 2,将长绳摆在地上做螺旋形,当作钢索。请幼儿扮演走钢索的人,踩着螺旋状的绳子小心通过。 3,一边将长绳拉直,变成神奇的马路。请幼儿到"马路"上来跳舞,例如: --双脚放在绳子两侧,向前走或后退两臂平衡伸直。 --双脚踩住绳前进或后退。 --学兔子跳的方式在绳子左右交叉跳跃。 4,走小蛇:两个幼儿拉住绳子的两头不停抖动,请其余的幼儿在上面不间断的走,踩不住绳子就输了。 5,捻绳子:绳子绷直后,幼儿从两头开始走,双脚在上面扭动,谁顺利通过就赢得游戏。 6、顶绳:两幼儿把绳子拉直,绳子高于孩子顶部,孩子在绳下用头碰触绳子。 7、过小河:把两根绳子平行拉直宽度30厘米,让幼儿来回跨跳。 8、揪尾巴:把绳子系在腰间绳端放在身后做尾巴,幼儿互相追逐揪尾巴。 9、轮绳:让幼儿把绳两端对齐握在手中,左右手交替抡绳。 10、钻绳:两幼儿把绳子拉直高度在幼儿身高一半,幼儿从绳下钻过去。 11、系绳:让幼儿站成两排互相把绳子系在腰上,在前后交换位置把绳子解开。 (二)、用绳子围成图形后玩游戏。 1、让幼儿用绳子围成圆形进行跳跃。 2、用绳子摆成房子做跳房子游戏。 四、教师参与活动指导幼儿一起做玩绳游戏。 1、让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一起做游戏。 2、活动中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五、尝试新的游戏,体验玩绳子的乐趣。 你觉得哪种游戏最好玩,为什么?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商量,交换游戏内容。 让幼儿想一想,绳子还可以怎么玩,并请自愿的幼儿上来玩玩看。 六、结束活动在音乐声中,和幼儿交流刚才一共玩了几种绳子游戏,哪种玩法最有趣。

安全玩绳子小班教案

4,小班环保教案地球妈妈生气了

昔日,瑞雪兆丰年遍及常家百姓;今朝,气候的变迁却肆虐无情。阴雨绵绵躲避春天般的柔情,波光粼粼抛弃瑞雪飘的纯洁。就这样,一波接一波的持续,路面冰有余尺。气温骤然下降,象牙般的冰柱衔接于檐角。雪?!哎也许,老天爷生气了吧!原因?作为读者,首当其冲是询问生气原因吧。其实,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人为因素,再次便自然因素。罪之最非人为莫属,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为因素多分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是工业的主要来源,象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出的有毒气体。如煤的燃烧排出二氧化硫和部分烟尘;石油的燃烧排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均为大气污染提供严重的破坏,以火力发电,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石油炼化厂最为严重。农业污染也是相当的,耕种时播撒的药物,产生的粉尘和雾滴等,为蝇头小利而丢失系统。生活污染也不少,多户烧菜弄饭的过程中燃料排放的粉尘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嘴里的甘甜却换来了无形中的谴责。交通污染是棘手之处。大部分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排放的有毒气体能够被人们直接吸收,主要由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铅尘等,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自然因素是在自然变化中产生的污染,有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雷电,动植物的腐烂及大气圈中的运动,产生的有毒气体,碳氧化合物,硫氧化物和尘埃等。并且,这都是暂时的,并不是永久性的存在。经过植物的吸收,光合作用与土地的埋藏,不待多久便会自然的被微生物所分解。所以,对大气污染起着绝对作用的还是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长年共存,对大气循环秩序甚是破坏。其结果更是“惨不忍睹”。由于种种原因,使大气污染加重。据科学家报道,这个世纪以来,气污染造成的温室效应使整个地球的气温提升0.5摄氏度。据测定,经过20年后,直至203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2~3摄氏度。二氧化碳将增长0.5%,甲烷将增长0.9%,自然灾害将频繁发生。臭氧层在南极形成的空洞,导致冰的融化,紫外线直接射入地球,使得人类频繁出现皮肤癌。海洋生物的物种也在濒临灭绝,水污染更加严重。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使降水的酸性增加,形成酸雨。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污染,鱼大量死亡。遏制森林的破坏,据新闻报道,欧洲和北美等一些国家酸雨破坏面积高达总领土的30%—50%。目前,我国森林受损面积达30%。照这样发展,生态系统将会不堪一击。倘若有人类无法生存的残局,又有谁能够挽回一切呢。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新的无污染的能源,如水力发电,太阳能,核能,潮汐能,风能等,这么多的自然能源,为什么不去接受呢。难道,化石能源能够自给自足吗?人类啊!不要这么固执,放开眼去眺望远方吧。大气污染给予我们的只是报复,不是呵护。人类啊!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环保世界每一个角落,用纯洁的心灵去倾听大自然的呼吁,去感受大自然处于的困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吧!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没看懂什么意思?

5,小班学本领教案谁的照片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猫学本领  教师:屈老师  一、游戏目的  1、通过练习,锻炼幼儿走、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  2、通过启发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发展其创造想象思维。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二、游戏准备:  1、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小鱼、塑料小篮。  2、录音机、磁带。  三、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音乐做小猫走路进场。  2、小猫醒来了,小猫来做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  〈二〉基本部分:  1、小猫练本领:  (1)导语:小猫已经长大了,该练习更多的本领了。妈妈看谁最勇敢,想的方法多,掌握的本领多。  (2)“小猫”自由地选择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等器械练本领。  (3)“小猫”互相观摩同伴的玩法,并选择有创意的动作练习:走、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  2、游戏:“小猫钓鱼”  (1)游戏玩法:小猫勇敢地过草地(垫子)走过独木桥(平衡木),钻过山洞(弓形门),跳过山沟,到河边钓到一条鱼又拿回起点的篮子装好,从新出发。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创各种走、跑、钻、爬、过桥等动作,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歌表演《走路轻轻》。(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活动目标1、练习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障碍物,提高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2、培养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地玩。活动准备1、课件:童谣-驯鹿,出发2、废纸箱剪成宽窄不同的纸板,(30—60厘米),彩纸饰成为小沟和小河,青草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幼儿扮小花鹿,教师扮饲养员,四散地在场中央跑。2.念儿歌活动身体和腿部,脚裸处。小花鹿,长得高,跟着饲养员往外跑。东跑跑,西跑跑,跑到草地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练练腿,练练腿,踩呀踩,踩呀踩,转呀转,转呀转,变短了,长高了,天天锻炼身体好。二、展开1、幼儿探索练习,教师巡视观察。每位幼儿拿取一条30厘米宽的小沟,自由选择场地摆放,尝试跳过小沟的方法,活动方式不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摆放的位置的跳的方法,注意互不碰撞。2、观察幼儿的动作有那些幼儿用单脚或立定跳远的方式跳过小沟的;有那些幼儿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小沟的;有哪些幼儿什么方法也不会。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启发引导。教师请2至3位幼儿站www.qinzibuy.com在前面示范给全体幼儿看,从而导入新的活动方式“有几只小花鹿他们跳过小沟的样子和我们跳的不一样,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跳过小沟的?”4、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讨论这几只小花鹿,他们跳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饲养员也来学一学。教师示范讲解,并请幼儿一起参与讨论活动要求:“跑跑跑,一个脚用力跨过去”。5、幼儿全面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全体幼儿带着教师的要求,尝试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小沟,其中既可以跳自己的小沟,也可跳别人的小沟,既可单独跳,也可合作好了轮流跳。教师则重点辅导能力弱的幼儿。6.幼儿自由选择练习目标,教师随机指导。教师再出示宽窄不同的小河(40-60厘米)引导孩子自由选择跳。“小花鹿,窄窄的小沟我们都跳过去了,那边还有宽宽的小河我们敢不敢去跳。”幼儿既可以选择原来的小沟跳,也可以选择小河跳,教师深入到小组内指导,也可请个别幼儿再来示范小组合作跳的方式。7、变化游戏情景,提高活动兴趣,调节活动量。 教师演示指导:“这里有一条长长的沟和长长的河,我们小花鹿来把他们搭起来好吗”。幼儿沿着教师指定的方向搭一条长长的小沟和一条长长的小河。三、结束教师提示:“我们小花鹿的肚子有点饿了,我们跨过小沟和小河去对岸找找看,有没有我们小花鹿喜欢吃的青草。”幼儿分批跨过小沟小河,教师则幼儿的动作还是显得笨拙,在以后的体锻活动中继续给予指导帮助。

6,小班全景数学我的活动顺序教案

一、说教材: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运用身体拼摆图形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通过欣赏图片、拼图形等来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  二、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组合。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圆形和三角形,巩固幼儿对圆形和三角形特征的感知。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圆形、三角形小图形若干,白纸若干;拼图纸、彩笔若干。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出圆形和三角形。  解决方式:幼儿对圆形和三角形特征的感知。  活动难点:尝试用圆形和三角形进行图形组合。  解决方式:通过愉悦的故事情节,  五、活动过程:  1、"图形王国"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感知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圆形和三角形,引导幼儿说说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2)教师小结:圆形有一条边、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引导幼儿用身体演变图形:  (1)"图形王国"里的三角形和圆形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藏在老师的身体上的图形宝宝,并说出它是三角形还是圆形。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图形,找一找藏在小朋友的身上的三角形和圆形。  3、欣赏圆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拼图:  (1)依次出示由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拼成的不同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是圆形,哪些是三角形。并点数圆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  (2)教师小结:图形王国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三角形和圆形组成的。三角形和圆形可以组成鱼、小鸡、花、房子等等好多东西。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和三角形拼图形。  (2)第二组,找出画中的圆形和三角形根据提示涂上不同的颜色。  5、结束:  让幼儿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拼出来的或者是涂颜色的是什么图形,让他们都加入到图形王国里面去。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幼儿教育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7,小班分糖果复习4和5数学教案

目标:1、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2、能够积极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准备:1、 数字4、5的数卡各一张2、 实物图片若干、胸卡、点卡分别4、5的数量过程:一、出示数卡,引导幼儿说说卡片上是数字几?(由于本班幼儿对数字4、5的字形有一定的了解,此环节的设计帮助幼儿复习认识4、5数字)二、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1)、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那些实物的数量为4,哪些数字数量为5。(2)、出示4、5的数卡,引导幼儿根据数字进行匹配点条,画竖线等。(3)、教师小结:有几个实物可以用数字进行表示,数字几表示有几个实物(图片)(此环节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式进行感知数量,从而真正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三、游戏:找朋友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胸前的卡片,为自己找到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两人站在一起。(此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地学习氛围,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知识。)四、评价活动引导幼儿相互检查朋友是不是找正确。延伸活动区域学习(1)、小猫钓鱼 (2)、拼龙反思:由于中班幼儿对学习5以内的数字的认识掌握较好,活动开始部分出示数字直接的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复习相应的数字,数字出示后幼儿很快说出4和5。在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层层递近的方式首先让幼儿从图中找出实物数出的数量,再用找数字的方式进行对应。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数字与物体的数量进行匹配,达到了活动的第一点目标。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我出示数卡让幼儿进行匹配点条、画竖线这一环节进行的有些乱,如果放在延伸活动中可能避免上课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等待的现象。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实施,幼儿兴趣浓烈,尤其体现在找朋友这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自己胸前的数字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幼儿找到的好朋友分别为:数字和相应的数字、数字与实物相等的数量,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本节活动的内容。小百科:4,数字是3与5之间的自然数,也是正整数、偶数、有理数、实数。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幼儿教育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此活动正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分糖果”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    【活动目标】    数学是“科学之母”,学习数学需要的是数学思考与沟通。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概念,就是体验数学的趣味。幼儿的数学学习,主要注重于学习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我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    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 【活动重难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www.jy135.com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认识各种颜色,会按颜色分类,认识点卡,小旗标记    (二)课堂准备:    1.幼儿分组参加游戏,每五名幼儿为小组。    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一样的小动物,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小盒。    3.每组配备相应的食物糖果或图片糖果,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    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小动物家”(能站下五个小朋友)。    (三)幼儿准备:课前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准备中的1)    【活动过程】    1、按颜色分类及点数,玩“找朋友”的游戏。    师:(小动物分散在地上)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玩游戏吧,请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放进同样颜色的“家”里,宝宝坐到“家”里。请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圆圈坐好,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有多少人,多少小动物。    2、按动物上面的点子数匹配相应的糖果。    师:能干的宝宝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请他们一起来分享糖果吧!动物上有几个点子,我们就请他们吃多少糖果。    教师为每组提供糖果,宝宝按各自动物上的点子数,取同样数量的糖果,点卡与实物卡对应,要求将实物放在动物卡下面的盒子里。    3、按点子数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文章TAG:小班  教案  大全  幼儿  小班教案大全30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