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护教案,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哪些它们的用途有哪些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5-23 18:48:08
本文目录一览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哪些它们的用途有哪些
氧气的性质主要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前者可以使得物质氧化(如,铁生锈),后者可以支持可燃物的燃烧(如,煤气的燃烧需要氧气)。此外,氧气是多数生物必不可少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阻燃性。可以利用该性质来灭火(如:二氧化碳灭火器)O2 无色无味气体 用途 医疗上输氧急救 工业上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 如燃烧 CO2 无色无味气体 用途 用为低温储存物品 或应用与人工降雨等等
2,例举5例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航空(其中包括导航、自动导航、黑匣子、雷达、仪表等都离不开计算机)军事(定位、跟踪、制导、通讯等)医学(电子显微镜、分析检测监测设备、医疗急救管理工具、灾害事故救护车调度工具、急救信息管理工具等等)生活(手提、超极本、智能家电、手机、音响、随身听、对讲机等)还有多了去了:微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工程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地图等应用,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我想已经超过5例了吧。采纳吧亲计算机技术运用太多了,手机、电脑、软件、通讯、电视、哪一个行业离得开计算机呢?
3,直升机怎么前进
很简单,一种是有独立的推进发动机类似直八,直九。另外一种是把旋翼向前倾斜这样可以让直升机既有向前的推动力也有向下的反作用力,一般用作超轻型直升机分类 单旋翼尾桨直升机 最常见的直升机类型,一个水平旋翼负责提供飞机升力,尾部一个小型垂直螺旋桨负责抵消旋翼的反作用力。代表型号: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米-26运输直升机以及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ah-64武装直升机。 单旋翼无尾桨直升机 一个水平旋翼负责提供飞机升力,并从尾部吹出空气,用附壁效应产生的推力抵消旋翼的反作用力。代表型号: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mh-6直升机。 双旋翼直升机 纵列式 两个旋翼前后纵向排列,旋转方向相反,多见于大型运输直升机。代表型号: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ch-47“支努乾”运输直升机。 共轴式 两个旋翼上下排列在同一个轴上,并且没有尾桨,优点是稳定性好,但技术复杂,因而较为少见。代表型号: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50武装直升机。 侧旋翼直升机 又称为倾斜旋翼直升机,结合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两者特点的混合技术直升机。起飞时采用水平并置的双旋翼,飞行中将旋翼向前旋转90度变成两个真正的螺旋桨,按照普通固定翼飞机的模式飞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小飞行阻力,提高飞行速度,最高可以超过600公里/小时,同时省油,提高航程,缺点是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因而极为少见。代表型号:美国贝尔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制造的v-22运输直升机。直升机不同于固定翼飞机,一般都没有在飞行中供操纵的专用活动舵面。这是由于在小速度飞行或悬停中,其作用也很小,因为只有当气流速度很大时舵面或副翼才会产生足够的空气动力。 单旋翼带尾桨的直升机主要靠旋翼和尾桨进行操纵,而双旋翼直升机靠两副旋翼来操 纵。由此可见,旋翼还起着飞机的舱面和副翼的作用。 为了说明直升机操纵特点,先介绍直升机驾驶舱内的操纵机构。直升机驾驶员座舱操纵机构及配置 直升机驾驶员座舱主要的操纵机构是:驾驶杆(又称周期变距杆)、脚蹬、油门总距杆。 此外还有油门调节环、直升机配平调整片开关及其他手柄。 驾驶杆位于驾驶员座椅前面,通过操纵线系与旋翼的自动倾斜器连接。驾驶杆偏离中立位置表示: 向前——直升机低头并向前运动; 向后——直升机抬头并向后退; 向左——直升机向左倾斜并向左侧运动; 向右——直升机向右倾斜并向右侧运动。 脚蹬位于座椅前下部,对于单旋翼 带尾桨的直升机来说,驾驶员蹬脚蹬操 纵尾桨变距改变尾桨推(拉)力,对直升机实施航向操纵。 油门总距杆通常位于驾驶员座椅的左方,由驾驶员左手操纵,此杆可同时 操纵旋翼总距和发动机油门,实现总距和油门联合操纵。直升飞机是有专门的推进发动机的,使直升机向前飞行。这个发动机通常布置在大旋翼主轴左右,也有在飞机两侧的。以阿帕奇为例,其机身两旁有两个巨大的类似立方体的东东,一前一后还有两个圆洞,那就是负责前进的发动机。大旋翼只负责升降。 直升机: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极大的拓展了飞行器的应用范围。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直升机的最大时速可达300km/h以上,俯冲极限速度近400km/h,实用升限可达6000米(世界纪录为12450m),一般航程可达600~800km左右。携带机内、外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2000km以上。根据不同的需要直升机有不同的起飞重量。当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机最大的是俄罗斯的米-26(最大起飞重量达56t,有效载荷20t)。当前实际应用的是机械驱动式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双旋翼直升机,其中又以单旋翼直升机数量最多。优点: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缺点及改进当前直升机相对固定翼飞机而言,振动和噪声较高、维护检修工作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速度较低,航程较短。直升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短距-垂直起降飞机的作战目标可不是常规作战飞机,其作战目标是超低空制空权控制和打击空中低速目标,负责随伴我直升机群,主要遂行反直升机和反无人机作战,兼顾对地近距战术支援的短距-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尚无可替代。鱼鹰直升飞机可看做是短距-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的变种或发展型,但目前尚待成熟还不能替代直升机和固定翼短距-垂直起降飞机。将来随航空技术发展,当能够用涡扇喷气发动机替代现在涡桨发动机时,就可以全面替代现今的使用涡轴、涡桨发动机的直升机和直升飞机。这就又回到固定翼垂直起降飞机的路子上,这种飞机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需求巨大,特别是对我国多山地形而言用途广泛。由于倾转旋翼机可以完全像固定翼飞机一样作为升力体平飞,没有S-97、“绝影”还要头顶一对巨大的旋翼增加阻力,它的速度和续航距离要远胜直升机——预计“蓝鲸”未来的巡航时速达538公里,航程则可以超过3100公里。“蓝鲸”未来的商载可以达到20吨,与早期的运-8运输机相当。有如此给力的性能,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行。绝影块头比较小,价格低廉,更机动灵活,适应突击运输、反潜搜救和侦察;而蓝鲸庞大、稳定,飞得快又远,适合运输。”这两款科幻意味十足的新机型,有望成为我国未来高速垂直起降飞行器佼佼者。
4,特种兵体能训练的强度有多大
我知道他们的训练计划如下:
望采纳!
特种兵体能训练计划
第一周
周一 A 100游泳,不要停,不许碰到泳池的底部及四壁。
B 负重行军(负重为体重的1/4)时间为45分钟,路程为3公里。可以沿公路,或穿越村庄。
周二 A 自行车,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
B 跳绳10分钟,中间不休息。
周三 A 3组极限次数俯卧撑,时间为30秒
B 3公里长跑(中速,时间为8—9分钟)
C 3组爬绳,5公里行军,时间为1小时15分钟沿公路/1小时40分钟穿越村庄
周四 A 自行车,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
B 40码冲刺(共10次,组间休息为30秒)
C 150米游泳
周五 A 5公里行军,时间为1小时15分钟沿公路/1小时49分钟穿越村庄
周六 A 3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与俯卧撑(每组时间为30秒)
B 3组极限次数的引体向上
C 200米游泳
周七 休息
第二周
周一 A 8公里行军,时间为2小时沿公路/2小时40分钟穿越村庄 -
周二 A 自行车,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时间为20分钟
周三 A 3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30秒为一个循环)
B 5公里长跑(中速,时间为8—9分钟)
C 3组每组为30—50次的深蹲,负重为自重的1/4,每次蹲到大腿与小腿垂直
周四 A 300米游泳 周五 A 10公里行军,时间为3小时沿公路/4小时穿越村庄(负重为体重的1/3)
周六 A 3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35秒为一个循环)
B 自行车,心率为最大心率的80%,时间为20分钟 !
C 150米游泳 -
周七 休息 第三周
周一 A 3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40秒为一个循环)
B 4公里长跑(中速—快速,时间为7—8分钟) .
C 4组每组为50次的深蹲,负重为自重的1/3,每次蹲到大腿与小腿垂直
周二 A 自行车,心率为最大心率的80%,时间为20分钟
B 跳绳12分钟,中间不休息
周三 A 12公里行军,时间为3小时沿公路/4小时穿越村庄(负重为体重的1/3)
周四 A 400米游泳
周五 A 4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40秒为一个循环)
B 6公里长跑(中速—快速,时间为7—8分钟)
周六 A 自行车,心率为最大心率的80%,时间为20分钟
B 跳绳10分钟,中间不休息 `
C 150米游泳
周七 休息
第四周
周一 A 8公里行军,时间为2小时沿公路/2小时40分钟穿越村庄(负重为体重的1/3) 周二 A 400米游泳
B 4组极限次数双杠
C 4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40秒为一个循环)
周三 A 6公里长跑(中速—快速,时间为7—8分钟)
B 3组(8—12次)腿举 提锺 腿弯举 腿曲伸
周四 A 4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40秒为一个循环)
B 自行车,心率为最大心率的85%,时间为25分钟
周五 A 12公里行军,时间为3小时沿公路/4小时穿越村庄(负重为体重的1/3)
周六 A 4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40秒为一个循环)
B 跳绳15分钟,中间不休息
周七 休息
第五周 周一 A 3公里长跑(快速,时间为6分钟)
B 500米游泳
C 3组(8—12次)腿举 提锺 腿弯举 腿曲伸 JL <}9K
周二 A 跳绳12分钟,中间不休息
周三 休息
周四 A 500米游泳
B 4组极限次数双杠
周五 A 18公里行军,时间为4小时30分钟沿公路/6小时穿越村庄(负重为体重的1/3)
周六 A 4组极限次数的仰卧起坐,俯卧撑与引体向上(40秒为一个循环)
B 跳绳12分钟,中间不休息
周七 休息
超出常人的体能极限了。大到可以让普通人疲劳受伤,重者住院疗养,日常的训练科目有: 在每人身上加上20公斤的重物跑5000米。训练挂勾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铁丝网来回300趟。 健身房:15公斤哑铃举150下,拉力器100下,臂力棒100下。 抗暴晒形体训练:平举着突击步枪,枪口用绳子吊着一块砖头,一动不动晒2个小时。5:训练射靶1个小时,之后练倒功(高高向后跃起1.5米,用背重重的砸向水泥地)散打,硬气功等。6:负重20公斤跑5000米(相当于正规400米跑道的12.5圈)。跳伞训练:从8000米高空一跃而下。野外生存训练,带上3天的食物在野外生存7天,行军一千余公里,还要背上枪支弹药和生存用品,途中还要执行上级准备的突围,反突围,侦察敌情,攀登悬崖等演习任务。做单双杠一二练习各200个以上,800米障碍不超过4分钟; 投掷手榴弹数百次,每次须超过70米; 一分钟内,俯卧撑100个或70斤杠铃手推60下。等等,在接受这些体能训练的同时,增加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比如:通信,驾驶各种车辆和作战飞机技术,爆破,医疗急救,狙击,参透,情报侦察,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进行深潜(就是蛙人),徒手格斗,熟练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和故障排除,等等,在完成上述的科目,再加上政治上的绝对可靠和忠诚就成为合格的特种作战人员,名曰:“未来战士”。
5,爬雪山在装备上应该做哪些准备
登山活动中集体和个人所使用的专用装备、保障装备和日用装备的总称。它与登山食品、燃料一起,构成登山活动的整个物资保证。登山装备,应该充分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特点,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和多用。
(1)宿营装备。包括帐篷、炊具、寝具和各种燃料等。登山装备 (2)技术装备。包括登山绳、氧气装备、侧量仪器、高度计、干湿度计、钢锥、登山铁锁、升降器、挂梯、滑车、雪铲等。 (3)个人装备。包括登山服装、登山鞋、高山靴、头盔、电筒、手套、防护眼镜等。其特点是:轻便易携,坚固耐用,便于拆卸,一物多用。
专用装备
即直接与登山活动有关的最必需、最起码的装备。包括被服装备、技术装备和露营装备。
被服装备
主要有:①岩石衣裤,即竞技登山活动中穿用的衣裤。要紧身可体,袖口、裤脚采用松紧式较好,选料应用结实耐磨又富于弹性的毛制品。②岩石鞋,岩石作业的一种特用鞋。鞋帮最好用结实、通气的皮革类原料,鞋底用较硬的橡胶类原料。鞋底较厚并压有突起的齿纹,以利于行动中摩擦固定,防止滑脱。③御寒服装,用于登山活动中的保温御寒,保温层最好用优质鸭绒,面料要轻、薄、密实、防水、防风。衣面颜色尽量深色,鲜艳一些,以利吸热和便于山上山下的观察识别。除衣裤外,根据需要也可制作羽绒登山装备帽、袜、手套和帐篷内用鞋。④风雪衣,用防水的优质尼龙原料制成。上衣连帽,帽口、袖口、裤脚能调整松紧。其用途是防风、保暖和保护内层。 ⑤高山靴, 攀登冰雪地形的特用鞋。用料要保暖、防水、质轻、通气。还可另配绑腿和鞋罩,进一步起保暖防水和保护的作用。在冰坡上行动时,要在靴下绑冰爪。⑥行囊,包括背包、背架和行李袋。⑦防护眼镜,用以遮挡强烈阳光和冰雪反射光,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一般是茶色镜片较好。在7000米以上高山,应配备专防紫、红外线的防风雪眼镜。
技术装备
主要有:①冰镐,通过冰雪坡时不可缺少的用具,既可整修道路、辅助行进,又可用于保护。②冰爪,在冰雪地形,特别是冰坡上行进时必须的装备,用轻硬金属制成。因装于高山靴的底部,又类似猫爪而得名。主要作用在于行进中的固定和防滑。③安全带,由圈套、带子和卡子组成,系在胸部,构成各种保护技术中的连结装置。④主绳,长35米左右,直径12毫米左右,承受力在1500公斤以上,应分别配有不同颜色,以便于使用时识别。用于渡河架“桥”和结组等各种保护技术。⑤辅助绳,直径小于主绳,承受力约 800公斤。与主绳配合,用于渡河架“桥”和各种保护、救护技术。⑥雪崩飘带,是遭遇雪崩时探寻被掩埋者的一种标记。用色彩鲜艳、比重小、易于飘动的丝绸制品。每根规格约为 5×0.01(米)。通过雪崩区之前,将此物系于运动员身上。⑦铁锁,在技术操作中,一些装备之间需要交替不断地进行连结和解脱,为避免繁琐的结绳、解绳操作,使动作简单而迅速,就必须有铁锁的辅助。有时也可用做滑轮的替用品。⑧钢锥,有岩石锥和冰雪锥两类。在克服难度较大的岩石、冰雪地形的作业中,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钢锥打入岩石缝或冰层里,作为行进和保护用的支点。⑨铁锤,一般用于打入和起出钢锥。⑩雪铲,用于平整营地、构筑雪洞等铲挖作业中。在上述一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可根据每次任务的具体路段情况,改进、制备一些相应的增效技术装备,如上升器、下降器、走雪橇、金属梯、软梯、小挂梯、滑车等。
露营装备
主要有:①帐篷,是登山运动员在山上的居室。可分为低山帐篷和高山帐篷两种。低山帐篷一般用单层料即可,高山帐篷则要用双层料,使之有空气层,以增加保暖性能。一般帐篷每个约 4立方米空间,居住2~4人。如队伍规模较大,基地营的帐篷可分别制成更加实用的住宿帐篷、炊事帐篷、医务帐篷等。各种帐篷的顶部形状以弧形为好,以增强结构力和实用性,此外要求防水、绝缘、通气、色彩鲜艳,出入口开闭方便。②睡袋,用料与羽绒服装相同,只是保温层应更厚些。为了防水防潮, 要垫有毛毡(气褥或泡沫塑料垫也可)。③灶具,用于烧水做饭,也可取暖。有汽油炉和煤气炉两种。在7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的高山上,后者效果较好。
保障装备
不是登山运动专用,而是为了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及其他目的而备用的一些器材和用具。如氧气装备、通讯器材、摄影器材、自卫武器、交通工具、观测仪器、医救器材和一般用品等。保障装备的种类和数量配备,要根据任务性质和队伍规模而定,有时要从简,有时则要加强。其中较重要的有:
氧气装备
在攀登7500米以上高峰时,为了克服高山缺氧和医疗急救,一般需有氧气装备。氧气装备一般由贮气筒、指示装置和面具 3部分构成。贮气筒是贮存氧气的容器,筒壁用料要尽可能质轻而耐高压。指示装置有气压表和调节器两部分。前者指示筒内氧气贮量,后者控制和指示用氧时的流量。面具则由面罩及其下部的缓冲囊组成。面罩戴于面部,使口、鼻与氧气装备密闭成一个系统,通过缓冲囊与皮管吸用氧气。
通讯器材
用于基地营同附近城市、基地营同山上之间的联络。前者可根据距离选用相应型号的无线电收发报设备。后者,最好使用高性能的小型报话机。在基地营同山上的联络中,运动员应尽可能熟悉和掌握一些原始的、基本的、简易的联络手段,如旗语、灯语、哨语等。为此,在装备中要注意配备旗子、手电筒、信号枪、哨子、焰火等。如上述手段都无可能时,还可根据预先的约定,借助燃烧衣、物等的火光互相作些简短通报。
摄影器材
在一些以攀登高峰绝顶为目的的登山活动中,摄影是记录和猎取确认登顶资料的手段。因此,摄影器材是必不可少的装备。除照相机外,如条件允许,还应配备电影摄影机和录相器材。
日用装备
即生活用具和用品。一次登山活动,运动员在高山区活动时间较长,有时可达两个月,各种用具用品必须携带齐全。日用装备包括起居用具、卫生用品、简单工具、常备药品、辨向图仪、娱乐用品、纸张文具、缝纫用品、灯火照明、体育用品等。
6,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当地震袭来时,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你完全被地震所控制之间,你可以有几秒钟的时间,在这几秒内,要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的地方。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短,只有十几秒钟,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地面微动,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出现;地大动;房屋倒塌。在这短暂的十几到二十几秒的时间内,如果你正处在室内,那么,室内避震更具有理实性。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可称为避震空间。
发生地震时如果你感到颤动很轻,或者没有感到颠动,只感到晃动,说明这次地震离你比较远;颠动和晃动都不太强劲,说明这次地震不大。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只需躲在坚实的桌子或床底下暂避即可。此时如果跑出,反倒有可能被一些飞来的玻璃等杂物砸伤。
事实证明,住在高层楼房中的居民,遇到地震时跳楼绝对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而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门宙被震变形开不动时,耗费的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硕坏了。另外楼房这么高,跳楼可能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还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与地震作斗争的历史中,总结出了不少防震经验,其中关于在室内避震应该“伏而待定”的思想被实践证明是相当成熟的。一位亲身经历过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们详细介绍了“伏而待定”的防护方法:“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贴炕沿趴下,脸朝下,头近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部位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这样地震时虽房倒屋塌,但由于有残墙和家具支撑,可免被砸死又不致窒息,就能安然无恙。
“伏而待定”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农村,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唐山地震的许多幸存者就是在室内借助箱、柜、被垛等物的挡隔,减少了梁柱、顶板坠下的伤害力量,因而得以脱险。但要注意不宜钻在不坚固的床、桌子底下,以免一旦砸毁,人受挤压更重,活动更困难。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想从高层逃出越来越困难,所以发生地震时暂避在房屋内墙角等处,是较为安全的。
当然,万一大楼整体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时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这些“生存空间”在坚实家具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具体来说:
1.在家中。如果你处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那么就呆在那里。地震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但感觉起来它可能长得多。呆在那儿直到地面停止摇动,并不再有东西落下来。立即寻找一个至少可以容下你的地方,蹲下或者卧倒。以使自己尽量变得像一个小球,或许不可能变得很小,但应尽量小,以便自己能躲到桌子或写字台下面。将一只胳膊弯起来护住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抓紧桌腿或写字台的一边。家具可能会滑动,抓牢上方会使你的上方一直受到保护,如果必须,要随着它一起爬动。在家具下的另外一个安全姿势是坐在家具下面,使双手都能自如地抓住写字台或桌子的腿。在家中另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就是门框下面。门框架周围的附加结构,使得这里成为一幢建筑中最坚固的部分之一。此外,门口上面通常没有那么多会落到人头上的东西,而地震造成的伤害绝大多数是由于被上面落下来的东西砸伤或砸死所致。在门口处使你自己站稳的方法是:背靠门轴站着,为保持平衡双脚要分开大一点,并用手抵住对面的墙,尽量用肩或臀部抵住门,坚持住。如果家中没有可用于藏身的家具,可躲到承重墙的墙角或跨度比较小、垂直管道比较多的厨房、卫生间等比较牢固的房间。尽量远离窗户。等震动平静后,再转移至安全的地方。
2.在宾馆。发生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在临窗酒吧间倾谈时发生地震,谨防被大吊灯摇摆撞破玻璃窗时散落的玻璃碎片造成的伤害。在电梯中发生地震时,首先会感到电梯箱与周围墙壁的碰撞,此时,应立即在临近的楼层停下,马上离开电梯。
3.在商场。发生地震时,顾客可能乱作一团,商品等物纷纷落下,阻塞避难通道。此时明智的做法是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件商品旁边,或者朝没有任何东西的通道奔去,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慌慌张张朝外跑反而危险。在楼上的,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然而,在发生混乱、恐慌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朝楼梯拥去,因此,要注意不要卷入到人流中去,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4,在学校。一般来说,挨门的学生可以尽快跑到门外,靠墙的学生可紧靠墙跟,中间的学生应钻到桌子底下。
5.在影剧院。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乱跑,一般的影剧院都采用大跨度的薄壳结构屋顶,重量轻,震时不易下塌,塌下来重量也不太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一般的排椅都是九合板与铸铁架用螺丝拧紧连接在一起的,每一片九合板的抗压能力并不强,但是一排排的椅背联合起来,强度是很大的。此外,舞台脚下、乐池也是避难的好地方。千万不能乱跑、乱挤,千百人的剧场,正常散场速度也需要十几分钟。震时混乱,挤、踩、砸、撞,定然要产生不必要的伤亡。
6.在工作岗位。发生地震时,一定要采取紧急措施,使仪器、机床断电、停转,再迅速躲避在各种机械设备或中间支撑柱之下。
7.在地铁中。近年来,在地下铁道的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了防震的措施和对策,一般来说,地下铁道比地面更为安全,但也不能麻痹大意。乘客应注意地下铁道中架设的高压线,这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在乘务人员和有关人员没有指示之前,绝对不要跑到车外。要听从乘务人员的正确指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大混乱是最危险的,要注意不能被卷入到人流当中去,在地铁里朝着通道坐着或站着时,在还没有引起混乱的情况下,两脚要朝着行车方向,双手护住后脑部,在车内躺下来。或者,屈身用膝盖贴住腹部,将脚尖蹬住椅子或墙壁。若车内一片混乱,就应该立即紧缩身体,在人群中用双手抱住后脑部做好防御姿势。
地震时的剧烈摇动约1分钟左右。请躲在结实的桌、台等下面藏身,保护头部。
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关闭火源!如果起火应马上灭火!
关闭火源能防止灾害扩大。应养成习惯,即使是小地震也要立刻关闭火源。
不要慌乱地跑到室外!
胡乱地跑到室外非常危险。请认真确认周围情况以后,再从容行动。
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混凝土建的公寓等,有时会因为地震的摇动而使房门歪斜而打不开。请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在室外时应保护头部,躲开危险的物体!
在室外遇到地震时,应注意围墙倒塌,窗户玻璃或招牌等落下。应到安全的建筑物中或附近较大的场所避难。
在百货店、剧场等地应按照工作人员指示采取冷静行动!
汽车靠左停车,在管制区域内禁止行车!
请根据汽车收音机的信息行动。
注意山崩、崖塌、海啸!
处在山崩、崖塌、海啸等危险区域时,应立即避难。
请徒步避难,携带品控制在最小程度!
使用汽车会引起堵塞,妨碍灭火、救援、救护活动。
不要相信流言,请按正确信息采取行动!
发生灾害时易于为流言所惑。请根据报道机关和区市町村、消防、警察发布的信息行动。
家庭防震对策
请进行家庭安全检查。
进行建筑物的抗震检查,如有必要应进行加固。
注意石油暖炉等用火器具和危险物品的管理和保管。
寝室、婴儿房间、老人房间最好不要摆家具。(确保安全空间)
将家具固定,不要在家具上堆放物品。(防止落下)
将家具用L型金属零件固定。(防止倒塌)
从平时起做好保护生活准备。 饮用水(一人9升)、食物(1人9餐,婴儿应备奶粉) 急救医疗品(别忘记带常备药) 袖珍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现金和贵重品 内衣、毛巾、纸巾、其它根据家人情况准备所需物品。 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确认家庭内分工和灾害时的联络方法。 确认临时集合场所、广域避难场所和避难路线(请到区市町村的防灾主管课确认)。 掌握急救方法。 从平时起就建立与近邻的协作体制。 与附近邻居就防灾措施进行讨论,建立协作体制。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都及区市町村实施的防灾训练。 ■发生灾害时的安全确认 地震时,电话不易打通,请记住与家人安全的确认的方法。
7,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创伤急救竞赛操作流程裁判先宣读任务通知书,宣读完毕递至急救队长手中后开始计时。1、初步评估伤员同时控制大出血1)在宣布比赛开始后方可佩戴眼镜、手套。2)若有2名以上伤员,应同时进行初步评估,无特殊先后顺序。应注意必须在完成所有伤员的初步评估后才可进行详细评估。3)若伤员有意识可回答问题,则肯定有呼吸、脉搏,若参赛队员概念不清进行了检查呼吸、脉搏及清理口腔异物等处理,则视为未按正确顺序评估。4)若伤员无反应,则应按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操作。5)若经查伤员意识清楚或意识不清的伤员存在呼吸、脉搏,则应开始查看有无大出血,需口述有无发现大出血。6)发现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动脉出血:用厚敷料直接压迫伤口处,抬高伤肢,同时按压动脉止血点,并同时用绷带包扎伤口。若血未能止住(裁判提示“绷带被血渗透”),此时应上止血带,并应再覆盖敷料包扎。若没有及时控制出血,如进行该伤员或另一名伤员详细评估后才来处理大出血,则视为没有控制动脉出血。2、详细评估伤员⑴按评分细则顺序进行,不能一下带过。⑵详细评估:(按顺序,采用手触的方法)检查头部(头皮、头发里伤口)—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骨盆—检查生殖器区明显的外伤—下肢(检查下肢是否瘫痪,询问伤员让其活动肢体,触摸伤员双足询问有无感觉)—上肢(检查上肢是否瘫痪,询问伤员让其活动肢体并与伤员握手检查其握力,触摸伤员双手询问有无感觉)—翻身检查背部(当检查后背伤时,三人同时一侧要统一口令,遵从一人指挥,一名位于伤员肩膀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臀部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膝盖一侧,同时轻轻翻转伤员)。检查伤员背部翻身后应检查伤员头枕部、颈后及脊柱区、肩胛区和臀部。检查手腕、颈部(标牌)。⑶检查有意识的伤员肢体有无瘫痪必须与伤员交流。⑷若考虑有颈椎损伤,详评时需专人扶头固定颈椎,在详评后可给予先戴上颈托。3、处理大出血包扎大出血伤口后若裁判提示:“绷带已被血渗透”,此时队员应在相应肢体近心端绑扎止血带,同时应在渗透的绷带外面再用敷料绷带包扎。若用绷带包扎四肢较长的伤口时,在伤口敷料上用绷带从肢体远端缠绕向近端,每缠一圈盖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状。打结必须为方结。打结位置必须在伤口敷料表面。若为开放性骨折,则打结处应远离伤口。如有内出血要紧急护理,保持呼吸顺畅,如伤员呕吐或嘴角流血要伤员侧卧或头偏向一侧。若怀疑四肢内出血(肢体严重的肿胀并有青紫和瘀斑),需按照骨折用夹板固定。4、抗休克处理 1)抗休克应注意事项:⑴轻轻松开伤员颈部,胸部及腰部过紧衣物(扣子、拉链、腰带等)(口述),保证伤员呼吸和血液循环更畅通。⑵对无头颈或胸部伤的休克伤员一般采取头低脚高位,应将脚端垫高,以促血液供应重要脏器;对有头颈伤或胸部伤的伤员,若无休克表现应垫高头端,若有休克表现则应保持平卧位。如果伤员头部、胸部等上半身受伤,需抬高担架头侧。⑶处理伤员时尽量轻手轻脚,尽量减少移动。⑷保持伤员情绪稳定,安慰伤员。2)尽量保持伤员体温,盖保温毯(详细评估之后即应盖上)。盖保温毯不能露脚,上担架后应将保温毯四周掖在身体下,以免热量散失。5、处理创伤除在初评时即需大出血外,处理其他创伤均应在详细评估伤员之后。处理顺序:先处理烧烫伤,再处理创伤,最后处理骨折。包扎伤口时需口述所用纱布、敷料均已消毒。1)面部创伤、烧伤用消毒纱布或敷料(轻中度烧伤时内层纱布应湿润,重度烧伤用干纱布)完全包住,三角巾剪洞,能使伤员呼吸讲话。2)有必要时纱布可多覆盖几层,敷料应保持松弛。3)如果烧伤部位在手、足、头面部等处,手指间,脚趾间或耳背后应放置纱布进行隔离。4)应指出脱去受伤部位的衣服。5)有扭伤或挫伤应用冷敷处理。6)发现胸部有穿透伤,立即进行封闭伤口处理:用消毒敷料盖住伤口,外用不透气性材料(如消毒塑料)覆盖,绷带包扎最少包扎两圈,然后用三角巾包扎固定。7)绷带包扎需盖住敷料,烧伤包扎打结应远离创面,创伤打结在创口敷料表面。8)上肢损伤包扎后均需用三角吊带悬吊。6、处理骨折1)扭伤症状:(1)游走性疼痛(2)触痛(3)肿胀(4)损伤部位皮肤青紫、淤斑2)对扭伤、拉伤急救应:⑴抬高受伤部位,使肢体处于放松状态。⑵用冰袋减轻肿胀疼痛感,(使用冰袋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把冰袋裹上毛巾或其它软布)。⑶如扭伤部位在踝部,用绷带“8” 字包扎踝关节。⑷若受伤肢体有严重的肿胀并有青紫瘀斑,则应怀疑骨折需按骨折对待。3)在处置颈椎损伤,应采用合适颈托;骨盆骨折用带状三角巾包扎固定;大腿骨折用夹板固定。 4)如怀疑头颅骨折,除包扎头部伤口外,还应抬高头端。5)对于四肢骨折(除有肿胀、青紫瘀斑外还有伤肢的畸形和反常活动),夹板固定前均应专人用手固定骨折处两端保持肢体不动。 6)对小腿骨折,如果开放性骨折,应先包扎伤口,用敷料、纱布、绷带包扎,最少包扎两圈(如有动脉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再用夹板固定。7)用于大腿夹板,外侧应从腋下至足跟,内侧从会阴至足跟(腋下、髋部、大腿根、膝上、膝下、足踝各1道);小腿骨折用夹板两块,从膝上(大腿中部)到脚踝(至少4道);若为上肢骨折可用一块夹板固定,至少绑扎4道。打结均在肢体外侧。需在肢体自然弯曲处或骨突出处放衬垫。也可按《国外矿山医疗急救手册》进行固定。8)如为脊柱骨折,应3人共同将伤员用平托法或滚身法抬上背夹板,若存在颈椎伤,则需专人扶伤员头部(或抬人前佩戴颈托)。9)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必须按《国外矿山医疗急救手册》处置。10)抬伤员时队员跪下方式为:跪下一膝在伤员脚端一侧;搬运伤员时应在伤员伤轻一侧抬起伤员。7、转运伤员1)检查担架可靠性,一名急救员俯卧担架上,两臂自然下垂,两名急救员抬起担架测试。2)三人搬动伤员时,要统一遵从一人指挥,(跪在伤员受伤轻的一侧,跪下一膝在伤员脚端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肩膀一侧,抬伤员头颈部和肩膀(若有颈椎损伤,应有专人扶伤员头部固定颈椎或提前佩戴颈托),一名位于伤员臀部一侧抬伤员臀部和背部,一名位于伤员膝盖一侧抬伤员膝盖和踝,统一口令慢慢抬起,动作协调一致,发出口令同时轻轻移动担架上,盖好毛毯。3)可自行活动的伤员不需担架;休克或不能行走的伤员均应抬上担架,上肢有伤或昏迷伤员应固定上肢。4)搬运顺序为先运送重伤员,再运轻伤员。1.急救的一般知识 急救就是由其他人给予受到严重伤害或突然生重病的人的紧急救护。 1.1.急救要点 在发生严重伤害或有人突然生重病的情况下.本紧急呼救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以下急救要点: a.实施快速营救(例如从水中或火场里把受伤者拖出来)。 b.一定要把伤病者放到通风处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必要时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c.控制严重失血。上止血带或压迫止血。 d.对中毒或吸人有害化学剂者应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1.2.急救的进一步措施 为保证伤病者的安全,采取了上述紧急措施以后,应注意以下事项: a.为了安全起见,如无必要,不得移动伤病员。应使其处在最适合于其身体状况或受伤情况的位置。不要让他起身或走动。 b.要避免对伤病员进行不必要的外科处理及干扰。 c.设法用毛毯或被子盖住伤病员,避免受冻。如果天气寒冷或潮湿,要在伤病员身下垫些衣物或毛毯,并多盖一些。 d.确定伤害或突然生病的原因。主要问题得到控制以后再作如下处理: (1)找出确切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问伤病员,也可以问伤病时周围看到的人; (2)寻找病员的医疗卡片,以便及时了解突发病因; (3)伤病很严重时,要设法尽早通知伤病者的家属。 e.只能根据事故或突发病的种类及当时情况的需要,按顺序检查伤病者。你要干什么应有根据。 松开紧身衣服。但如果脊骨受伤,则不得牵拉伤病者的腰带。 为了更确切地检查伤害情况,如有必要,可拆开或脱下衣物。衣物可剪开或从衣缝撕开,但必须极其小心,否则会加重伤情。如果没有用以保护的合适的遮盖物,不要过度暴露伤病 者身体.注意伤病者的外观情况,包括皮肤变色,并检查可以提供受伤或突然生病的所有症状。如果伤病者皮肤黑,就要根据粘膜唇、嘴以及眼皮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 检查伤病者的脉搏。如果腕部不能检查到,那么检查在脖子旁边的颈部大动脉。 查看伤病者是否苏醒、昏睡或无知觉。他回答提问了吗? 如果伤病者无知觉,要寻找头部受伤的痕迹。对于有知觉的人,寻找其面部或身体一侧的麻痹情况。了解伤病者最近是否痉挛过(如果曾痉挛过,他就会咬自己的舌头)。 查看伤病者的眼睛并检查其瞳孔尺寸。 检查伤病者的躯干和四肢的受伤部位是否可以张开和收起来,或者检查其是否骨折。 检查伤病者脖子前部,了解其是否做过喉头切除手术。当进行其他方面的急救时,不要阻塞做过喉头切除手术患者的空气吸人口,否则就可能引起窒息而死亡。 如果怀疑是中毒,检查伤病者嘴是否有污迹及发黑,并检查周围的中毒源,如药丸、药瓶、家用化学剂或农药等。 f.执行指定的急救方案: (1)按规定使用急救药物; (2)根据受伤及突发病的性质、当时情况的需要及人员和材料是否便利,安排急救措施; (3)在患者可以转到能胜任的急救者(如一名外科医生、一个医疗队、一个卫生所)处以前,者患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以前,要对患者负责; (4)不要企图做出任何种类的诊断或与旁观者或报告者讨论患者情况。 所有上述内容,作为一名急救工人,你应该知道你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并且必须要尽一切努力,在你进行尽可能好的急救护理中,避免患者进一步受伤害。 2.人工呼吸技术 在职工或家庭成员发生心脏病、电击或其他事故致使呼吸已经停止的情况下,下面的介绍也许就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人工呼吸是一种应急的急救措施。井场每个工人都必须掌握人工呼吸技术。下面介绍人工呼吸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2.1.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a.让伤病者俯卧着,胸腹贴地,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便胸廓扩张。 b.面向伤病员头部,两腿屈膝分开,跪于伤病员大腿两侧。 c.两只手平放在伤病员肩肿骨下角、脊梁骨左右,拇指靠近脊梁,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d.两只手慢慢用力下压,用力方向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者的肩膀与伤病员的肩膀所构成的平面将与地面成直角时,不再用力。在这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部中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迅速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人肺内,形成吸气。 e.按上述动作每分钟14~16次,即约每5秒钟1次,反复有节奏地进行。 此法特别适合于抢救溺水而停止呼吸者。 2.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a.伤病员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可用棉衣等物代替),使胸部凸出,脸偏向一侧。 b.将伤病员舌头拉出,以免堵塞气管。 c.救护人员屈膝跪于伤病员大腿两旁;两手分别放于其乳房下面;大拇指向内,靠 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肋骨上。 d.向下稍向前压,方法同“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步骤。 e.按上述动作约每5秒钟1次,反复有节奏地进行。 此方法对于溺水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者不宜采用。 2.3.仰卧牵臂人工呼吸法 仰卧牵臂人工呼吸法,用牵臂、压胸的动作进行,因此对手臂骨折及溺水者不宜施行。操作方法如下: a.伤病员取仰卧位,背部加垫,使头低于胸,脸偏向一侧。 b.救护人员于伤病员头顶前,一腿屈膝,一腿跪地,面对其胸部。 c.两手分别握住伤病员两手腕,弯曲其肘关节,先向胸部下压,压出肺内空气,形成呼气;然后牵拉其手腕慢慢向上、向外绕过头部,一直伸展到两臂向下着地,使胸廓充分舒展,空气进人肺部,形成吸气,约经2秒钟再恢复原位。 d.如此反复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2.4.口对口呼吸法 a.如果伤病员口中有异物,要迅速用手指或用包着布的手指擦净。 b.头向后仰,以便下颚朝上。 c.推或拉颚部使其突出。 d.救护者嘴张大并紧紧地对着伤病者的嘴。此时,掐住伤病者的鼻孔或用救护者的面颊堵住鼻孔,。吹入空气直到略微遇阻。 e 移开嘴,松开掐鼻子的手,救护者的头转向一侧,并注意听表明空气互换的空气反冲。反复努力吹。
文章TAG:
医疗 救护 教案 氧气 医疗救护教案
大家都在看
-
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教案设计,三位数除法如何计算?
2022-12-25
-
学唱拨浪鼓 教案,牛奶盒贴上波浪鼓幼儿边玩边学唱
2022-12-26
-
幼儿园美工手工折飞机教案,纸飞机折叠方法(1))
2022-12-31
-
《香玉》《王六郎》教案,香玉康复后和九生一样幸福快乐
2023-01-01
-
关于诚信小班教案,一文读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01-05
-
喂 出来---教案设计,喂养小动物幼儿园教案1
2023-01-08
-
初二物理公开课杠杆教案,杠杆知多少?问与答(20)
2023-01-24
-
幼儿园这只狐狸教案,教案(一)
2023-02-17
-
龟兔比赛教案,骄傲兔子比赛被比赛结果出炉!
2023-02-17
-
六年级数学商场打折教案,六年级新学期开学礼包新折扣
2023-02-18
-
小鸭童谣教案小班,小学儿歌教案
2022-12-18
-
自我新形象 教案,如何在职场迅速认识自己?
2022-12-26
-
万圣节的由来介绍教案,万圣段由来万圣节前夕最热闹
2022-12-30
-
幼儿园剪纸课优秀课教案,剪纸知多少?问与答(19)
2023-01-28
-
车的运动教案,汽车为何不能启动?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