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练员路训教案怎么写

3)发生训练事故后,要及时按级上报,并做好处理

教练员路训教案怎么写

2,什么是微格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微”是指微型、片断或小步的原则;“格”有定格、定局、规格、一定量的含义。所谓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出现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W.Allen)为其创始人,由于微格教学在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这种教学训练方法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

什么是微格教学模式

3,请问谁有驾驶员培训教案

你说的驾驶员培训教案是指笔试前的培训教案吗?如果你报了驾校的话,他们会给你一本教案书的哦.如果你确实要问谁有这个培训教案,只要报过驾驶学校的 都有.笔试过了以后的考试是补需要教案的...
眼睛小,深褐色,位置深。眼睛呈卵形而且眼神锐利。缺点:眼睛颜色浅、大、及眼睛突出都属于缺陷。耳朵,如果是修剪过的耳朵,两耳的外形及长度一致,带有向上的尖角。他们的长度与头部尺寸相称,不允许有太夸张的长度。耳朵位于头顶较高的位置,内边缘竖直向上,外边缘可能略呈铃状。如果未剪耳,则耳朵小,呈v形,折叠在头顶(纽扣耳)。头部结实,呈矩形,其宽度自耳朵至眼睛再到鼻子逐渐变小。前额没有皱纹前额平坦而且相当长。口吻与前额平行,有一个轻微的止部,口吻与前额长度一致。口吻结实与整个头部比例恰当;口吻末端呈适度钝角,有浓密的胡须,以形成矩形的头部轮廓。缺陷:头部线条粗糙、厚脸皮。咬合为剪状咬合。缺陷:上颚突出式咬合、下颚突出式咬合、钳状咬合。

请问谁有驾驶员培训教案

4,b2二科目实际操作教案

教学科目:上下车动作及正确的驾驶姿势 教学目的: 使学员掌握安全上下车的方法及正确的驾驶姿势 教学要求:1、认真听,仔细看,反复练; 2、注意训练安全。 教学重点:安全检视和观察 教学难点:学员绕车一周检视要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车示范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实车(教练车)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家好!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汽车结构相关的理论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实操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探讨如何做到安全上下车及掌握正确的驾驶姿势,一个文明的上下车动作能给我们驾车生活带来很方便,相反可能会埋下交通安全隐患。 二、分解示范教学: (一)上车动作: 学员上车前,应检查车辆右侧技术状况,绕到左侧车门前,持立正姿势向教练员报告,得到允许后,左手开车门,随即手移至门内侧拉手,左脚踏上脚踏板,右手拉住方向盘左下方,然后用左脚的蹬力和右脚的弹力,使身体顺势跨进驾驶室。 (二)下车动作: 先观察后视镜,确认无车后,用左手打开车门,门的开度约超过车厢栏板10厘米,前后观望一下,在确无来车的情况下,左脚先伸出驾驶室放在脚踏板上,右手拉住方向盘,右脚从驾驶室抽出,并转动身体,使右脚先落地站稳,同时左脚立于地面,左手从门内移至门外并抓住门把,将门轻轻关上。 (三)正确的驾驶姿势 1、好处:驾驶姿势好坏对学员操作的灵敏度和疲劳度有着密切关系,不良的驾驶姿势将增加驾车者的劳动强度,对各操纵机件的使用带来不便,所以正确的驾驶姿势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对操纵机件的正确运用,方便仪表和交通情况的观察。 2、正确姿势: (1)双手自然的放在方向盘上,并调整一下座位,达到后腰和臀部都能紧靠后背上,双膝自然分开下伸,能适于灵活操纵机件便可。 (2)两眼目视前方看远顾近注意两侧 (3)左脚放在离合器左下方侧,右脚放在油门上 三、评判标准 1、不饶车一周检查车辆外观及周围环境,不合格 2、打开车门前不观察后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四、讲评 练习结束,现在讲评,在今天的训练中,大家都能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基本掌握了上下车动作及驾驶姿势的要领,也有个别同学认为该课很简单,不够重视,希望下来以后以克服骄傲情绪,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考驾驶证中,上车前不绕车安全检视,开门车门前不转头向后观察都是不合格的项目,请牢记。

5,求排球移动步伐并步交叉步等教学教案

移动是从起动到制动之间的人体位移。移动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人体位移的距离。移动的作用是及时地接近球,保持好人球关系,以便合理完成击球动作。迅速的移动可以占据场上的有利位置,争取时间和空间。是否能及时地移动到位,是完成技术的关键。软式排球运动都是在人体移动中完成击球动作的,因此,移动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击球效果。 移动的特点:移动是通过队员的走动或跑动来完成的。软式排球场上的移动大都是短距离的移动,两三步移动最多。软式排球场上的移动又是不定向的,即每一次的移动都必须根据来球方向、击球方向或在比赛中根据本方的战术组成进行多方向的移动,根据接球的性质和接球的距离采用不同的步法。 移动技术是由起动、移动步法和制动三部分组成。软式排球常用的移动步伐有并步与滑步、交叉步、跑步等。 (一)移动动作方法 1.移动前的准备:应根据场上的情况采用合理的准备姿势,以便及时地进行起动,快速移动到位。 2.起动:在准备姿势的基础上,迅速抬腿收腹,使身体重心倾向移动方向,同时移动方向的(交叉步移动除外)异侧腿迅速蹬地,使整个身体迅速向来球方向起动。 3.移动步法 (1)并步与滑步:当来球距离身体一步左右时可采用并步移动。近球一侧的脚向来球方向跨出一步,另一侧脚迅速有力地蹬地,并迅速跟上做好接球的准备姿势。当来球与身体的距离较远,用并步无法接近来球时,可采用连续并步即滑步。 (2)交叉步:当来球在体侧3米左右时,可采用交叉步。如向左移动采用交叉步时,身体稍向右转(图2-4 ),左脚从右脚前向右交叉迈出一大步,然后右脚再向右跨出一大步,同时身体转向来球方向,成接球前的准备姿势。 (3)跑步:当来球较远时采用跑步移动。跑步移动时两臂要配合摆动,不宜过早做击球准备,边跑步边看球。 4.制动:击球前,身体重心必须相对稳定,才有利于完成各种击球动作,并控制好击球方向、路线和落点。所以在移动后必须有良好的制动过程。 一步制动法:移动后跨出一大步,同时降低重心,全脚掌着地以抵抗身体继续移动的惯性,并利用腰腹力量控制上体,使身体重心停留在两脚所构成的支撑面以内。 两步制动法:两步制动时以倒数第二步做第一次制动,紧接着跨出最后一步,同时身体后倾,两膝弯曲,重心下降,用脚内侧蹬地,以抵抗移动的惯性,使身体处于有利做下一个动作的状态。 (二)移动技术分析 1.起动技术分析 (1) 起动是移动的开始,起动的快慢是速度的关键。 (2) 起动的力学原理是破坏平衡。移动时身体应向移动的方向前倾,重心降低,使后脚蹬角度减小,增大后蹬水平分力,达到加速起动的目的。 (3) 起动时主要用力在于蹬地腿的爆发力,爆发力越大,起动速度越快。 2.移动技术分析 (1)移动是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2)并步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快速作到制动,便于做击球动作。并步可向前、后、左、右各方向移动,主要用于传球、垫球和拦网技术。 (3)交叉步的特点是步子大,动作快且制动强,主要用于二传、拦网和防守。 (4)跑步也可向各个方向移动。其特点是速度快,但制动较困难,需要两三步的减速后方可制动,主要用于追击距离比较远的球。 3.制动技术分析 (1)制动的实质是恢复平衡。制动和起动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当移动后跨出一大步,跨出脚给地面以蹬力,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和身体重心移动方向相反,从而使身体重心移动速度减小,起到制动作用。移动后身体重心后移和降低,有利于减小蹬地角,加大制动的水平分力。 (2)一步制动多在短距离移动之后,速度较慢、冲力较小时采用;两步制动则主要在快速移动之后,冲力较大时使用。

6,全国标兵教练员的教案

机动车驾驶教练的教案 一、教学名称:汽车起步时的操作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起步时的操作方法。2、掌握起步时的操作要领。3、熟悉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起步时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判断离合器“联动点”及油离配合。 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3—5分钟),内容: 介绍本课训练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二)本课内容(大约10-12分钟): 1、汽车起步时的操作要求:平衡、不前冲、不熄火、不跑方向、确保安全。 2、起步时的操作方法:A、起步前的观察,确保安全;B、起步的操作顺序,例如:1踩(离合)、2挂(档)、3打(方向灯)、4鸣(号)、5缓加油、6半联动、7松手刹。 3、起步时的操作要领:A按顺序操作,B正确运用离合器,C准确感受半联动,D准确控制“油、离”配合。 4、起步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A有观察的意识,养成起步前观察的良好习惯;B向前看,任何情况下不准低头下看;C确保起步平稳,不前冲、不抖动。 (三)课后小结(3—5分钟): 对学员做的好的地方给于表扬和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给与改进的方法。 本课思考题: A半联动有什么感觉?B起步操作顺序是怎样的? 二、通过连续障碍(圆饼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通过连续障碍的操作要领,熟悉通过连续障碍的考核要求。 二、教学重点:通过连续障碍时车辆行驶的轨迹和内轮差位置。 三、教学难点:通过连续障碍内轮差位置。 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2-3分钟) 1、根据车辆通过每个圆饼的形式轨迹和内轮差位置,及时转动方向盘。 2、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授课内容(大约15分钟) A、操作要领 1、进入圆饼时,车头左侧1/4对准1、2号圆饼左边的斜切线进入; 2、行进至挡风玻璃左下角,对准3号圆饼中心时,向左打方向到底后向右打方向2圈,再回正; 3、当挡风玻璃右下角对准4号圆饼中心时,向右打方向到底后向左打方向2圈,回正; 4、当左后视镜对准5号圆饼中心时,向左打方向到底后向右打方向2圈,回正; 5、当前挡风玻璃右下角对准6号圆饼中心时,向右打方向到底后,向左回2圈,再回正。(讲述内轮差定义,内轮差转向角及轴距的关系。) B、考核要求 1、按规定路线完成; 2、不能骑扎圆饼; 3、车轮不能出边缘线; 4、不能碰擦圆饼 C、课后小结(2-3分钟) 三、通过单边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通过单边桥准确运用方向盘及车轮直线行驶轨迹正确判断的能力,熟悉通过单边桥的考核要求。 二、教学重点:方向盘的准确运用,车轮直线行驶的轨迹。 三、教学难点:方向盘的准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2-3分钟) 1、车辆通过单边桥的行驶轨迹,准确转动方向盘。 2、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课程内容(约15分钟) A、操作要领: A、过左桥前,左车盖线与左桥中心线处同一直线上; B、上桥后,尽量减速,当前轮下桥时方向即向右转(左手右打至约13点处); C、当车头盖右侧1/3(?)处对齐右桥左边缘时,立即向左打方向(右手左打至9-10点处); D、当右前轮上桥后,方向向右回1/4,再进行方向小幅调整,直到车头摆正; B、考核要求: 1、车轮须上桥, 2、车轮已上桥面,在行驶中不能掉下桥面; C、课后小结: 转向盘准确运用,车辆直线行驶轨迹以及方向盘的转动时机和转动量。 四、 直角转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直角转弯方向盘的正确操纵以及车轮内外差距的正确判断能力,熟悉直角转弯的考核要求。 二、教学重点:方向盘的正确操纵,车轮内外差距的正确判断。 三、教学难点:车轮内外差距离的正确判断。 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大约2-3分钟) 1、车辆通过直角转弯转动方向盘的时机; 2、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 课程内容(大约15分钟) A、操作要领: 1、进入直角前,让车在路边线内尽量远离转弯点的标志杆向前慢速行驶。 2、当靠近转弯点一侧的小三角窗中心与转弯点重合时,向转弯点一侧打方向到底,当车身呈45度状 态时开始回方向至直线行驶状态。 B、考核要求 1、车轮触扎突出点,考试不及格; 2、车轮触扎道路边缘线一次的,扣20分; 3、借助倒车完成的,扣10分。 C、课后小结 1、直角转弯方向盘的正确操纵。 2、车轮内、外差的掌握。 五、侧方停车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将车辆正确停于道路右车位(库)中的能力,侧方停车位的考核要求。 二、教学重点:控制低速平稳行驶能力和目测能力,正确停于道路右车位(库)中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正确停于道路右车位中的技能。 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大约2-3分钟) 1、车辆入库行驶的位置,及时转动方向盘; 2、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授课内容 (大约12-15分钟) A、操作要领 1、沿停车位慢速平行前进,当车后窗内出现1号杆时停车。 2、挂倒档、鸣号、打左转向灯,准备倒车入位。 3、倒车时,当右侧后小三角窗中心与1号杆平行时,方向盘右转到底(一圈半?)立刻看左侧后视镜。 4、左侧后视镜出现4号杆时,方向向左到底,再看车头。 5、当车头两侧位于1、2号杆中间时,停车。(拉手刹、挂空档) 6、踩离合器、挂1档、打右转向灯、鸣号,准备出车位。 7、车辆沿左侧前进,当右侧后视镜对准1号杆时,方向向右3圈,驶出停车位。 8、当车头正时,方向向左回1圈,继续前进。 B、考核要求 1、行驶中车轮触扎库位和车道线的,扣10分。 2、车辆入库停止后,车厢出库位线的,扣10分。 3、入库后未摆正车身位置的,扣5分。 C、课后小结 提高目测能力,车辆停于道路右侧车位的技能。 六、上坡路定点停车与坡道起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上坡路定点停车与坡道起步的操作要领,熟悉上坡路定点停车与坡道起步的考核要求。 二、教学重点:定点停车位置的准确,坡道起步时驻车制动器、加速踏板、离合器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 三、教学难点:手刹、油门、离合器之间的配合。 四、教学方法步骤、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大约2—3分钟) 1、定点停车的位置判断,坡道起步时,离合器、加速踏板、驻车制动器的协调配合。 2、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课程内容(大约12-15分钟) A、操作要领 1、听到“上坡定点停车”指令后,打右转向灯,右打方向盘使车辆向右侧靠。 2、即将到达路边时,方向盘向左回小半圈,再迅速向右回正(俗称三把方向),使车右侧与路边保持平行,并距离在50cm内。 3、踏离合器,慢速靠近停车点,当车盖右侧中点到停车牌时停车,拉紧手刹。 1、起步前,挂1档、打左转向灯、鸣号。 2、松离合器至联动点停住,逐渐加油并缓慢松手刹,做到三者协调配合。(讲解离合器使用中的“两快两慢一停顿”操作要领以及判断离合器联动点的三种现象:1、听发动机声音变化;2、凭脚感;3、凭抖动的感觉。) B、考核要求 1、车辆保险杠未定于标杆线上,前后超过50cm,的,考试不及格。 2、起步时后溜大于30cm的,考试不及格。 3、熄火一次,考试不及格。 1、车身距路边线超出30cm以内的,扣20分; 2、起步时后溜小于30cm的,扣20分。 C、本课小结 坡道定点停车准确位置的操作方法,坡道起步时驻车制动器、加速踏板、离合器三者协调配合的操作要领。布置下一节课的课程内容。 七、限速通过限宽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车身位置的正确判断能力,熟悉限速通过限宽门的考核要求。 二、教学重点:准确判断车身位置。 三、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车身位置。 四、教学方法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2-3分钟) 1、限速通过限宽门时的速度规定以及方向盘的运用。 2、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课程内容 A、 操作要求(大约10分钟) 1、以二档速度通过,当车头经过第1个门时,方向向右打1/4圈。 2、通过第2个门时,方向向左打半圈。 3、通过第3个门时,方向向右打半圈。 B、考核要求 1、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通过的,考试不及格。 2、每碰擦一次门悬杆的,扣20分。 3、不按规范使用离合器一次的,扣20分。 C、课后小结(2-3分钟) 准确判断车身位置。 八、百米加减档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百米加减档的操作要领。2、熟练掌握百米加减档的操作方法。3、加减档操作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快速加减档的操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各档位与车速的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大约3-5分钟) 1、介绍本课训练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难点。 2、介绍训练场地。 (二)、课程内容 (大约12-15分钟) A、操作要领 1、从起点开始在百米内完成从最低级档逐级升高到最高档,再从最高档逐级降到二档。 2、操作方法:按操作顺序起步;迅速逐级加油加档至最高档;(换档过程中左手控制好行车方向),再降速(可踩刹车)逐级减至二档。 3、要领:运用离合器要快速、准确,;换档动作要快速准确;油门适当;右手换档不可过于用力; 用脚腕控制踏板 。 4、安全注意事项:不跑方向;不踩急刹车。 B、本课小结(3-5分钟) 思考题: 1、百米加减档的操作要领有哪些? 2、汽车各档位应达到的车速是多少? 九、起伏路行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起伏路驾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2、掌握对路面准确的判断能力。3、掌握半联动、减速、加速的操作控制能力。 二、教学重点:起伏路驾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制动器、离合器、档位三者配合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步骤和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大约2-3分钟) 1、介绍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 2、介绍训练场地。 (二)、课程内容(大约需要12-15分钟) 1、内容与要求:车辆通过凸起和凹下路面时,使车辆不跳动、不震动、不熄火,平稳通过。 2、操作方法:在障碍物前约20米减速,视车速减档,车轮接近障碍时可使用半联动。车轮过障碍时 正确控制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 3、操作要领:减速适当。合适的减档时机。车轮过障碍时半联动、制动、加速三者配合得当。 4、安全注意事项:车上无其他乘员。不紧急制动或者制动过急(可先踩离合器后制动)。不能将加速踏 板当制动踏板使用。 (三)、课后小结(2-3分钟): 讲评、小结。 十、曲线行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曲线行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 2、正确判断和控制车轮行驶轨迹。 二、教学重点: 曲线行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判断和控制车轮行驶轨迹。 四、教学方法步骤和主要内容 (一)、课程引入(大约3-5分钟) 1、介绍训练操作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2、介绍训练场地。 (二)、课程内容(大约10-15分钟) 1、操作要求:车辆从弯道一端驶入,以低速从另一端驶出。行驶中不挤扎路边缘线。 2、操作方法:驶入弯道判断右前轮位置;左转靠右侧行驶,判断右前轮位置;右转靠左侧行驶,判断 左前轮位置。 3、操作要领:准确判断前轮行驶轨迹;行驶中前轮始终处于弯道外侧。 4、安全注意事项:所有人员待在安全区域;停车时先踩离合器后踩刹车。 第一阶段 理论 (三)、课后小结(2-3分钟) 思考题: 1、如何判断前轮位置? 2、为什么前轮要靠弯道外侧行驶? 2011/10/26 黄河一号
搜一下:全国标兵教练员的教案

7,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军姿的动作要领概括起来为三挺三收一睁一顶 所谓三挺指挺颈、挺胸、挺腿; 三收指收下颌、收腹、收臀; 一睁眼要睁大,并直视前向方; 一顶就是头要向上顶” 一) 军人在队列生活中必须: 1、坚决执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2、按规定的顺序列队,牢记自己的位置,姿态端正,精神振作; 3、集中精力听指挥员的口令,动作要迅速、准确、协调一致; 4、保持队列整齐、肃静、自觉遵守队列纪律; 5、将学到的队列动作,自觉地用于训练、执勤和日常生活中 (二)立正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三)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携枪(筒、炮)时,携带的方法不变,其余动作同徒手。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 停止间转法 (四)跨立(即跨步站立) 跨立主要用于军体操,执勤和舰艇上站立等场合,可与立正互换。 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而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右手手指并扰自然弯屈,手心向后。携枪时不背手。 (五)整齐 整齐:是使列队人员按规定的间隔、距离,保持行、列齐整的一种队列动作。整齐分为向右(左)看齐和向中看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领:基准兵不动,其他士兵向右(左)转头(持枪、炮时,听到预令,迅速将枪、炮稍提起,看齐后自行放下)、眼睛看右(左)邻士兵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为度。后列人员,先向前对正,后向右(左)看齐。 口令:以×××同志为准,向中看--齐。 要领:当指挥员指定以“×××同志为准(或以第×名为准)”时,基准兵答“到”,同时左手握拳,大臂前伸与肩略平,小臂垂直举起,拳心和向右。听到“向中看--齐”的口令后,迅速将手放下,其他士兵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 口令:向前--看。 要领: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一路纵队看齐时,可下达“向前对正”的口令。 (六)报数 口令:报数。 要领: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数列横队时,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连集合时,由各排长在队列内向指挥员报告人数。如“第×排到齐”或“第×排实到××名”。 必要时,连也可统一报数。 要领:连实施统一报数时,各排不留间隔,要补齐,成临时编组的横队队形。报数前,连指挥员先发出“看齐时,以一排长为准,全连补齐”的预告,尔后下达“向右看--齐”口令,待全连看齐后,再下达“向前--看”和“报数”的口令,报数从一排长开始,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 (七)敬礼、礼毕 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 1、敬礼 口令:敬礼。 向右看--敬礼。 1)举手礼。 要领: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无帽檐帽时,微接太阳穴上方帽墙下沿),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手腕不得弯屈,右大臂略平,与两肩与两肩线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2)注目礼 要领:面向受礼者成立正姿势,同时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右、左转头角度不超过45度)。 2、礼毕 口令:礼毕 要领:行举手礼者,将手放下,行注目礼者徒手或背枪时,停止间,应面向受礼者立正,举手敬礼,将头转正;行举枪礼者,将头转正,右手将枪放下,使托底钣轻轻着地,同时左手放下,成持枪立正姿势。 (八)坐下。 口令:坐下。 要领:左小腿在右小腿后交叉,迅速坐下,两手自然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 (九)蹲下 口令:蹲下。 要领:右脚后退半步,臀部坐在右脚跟上(膝盖不着地),两手自然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蹲下过久,可自行换脚。 (十)起立 口令:起立。 要领:全身协力迅速起立,成立正姿势或成持枪(炮)、肩枪(筒)立正姿势。 (十一)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身保持立正姿势。 半面向左(左)转,按向右(左)转的要领转45度。 (十二)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十三)行进 行进的基本步法分为齐步、正步和跑步,辅助步法分为便步、踏步和移步。 1、齐步 齐步是军人进行的常用步法。 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屈,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着夏季作训服时,与第四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训服时,与第五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与腰带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12步。 2、正步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它礼节性场合。 口令:正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约7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向前摆臂时,肘部变屈,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米处(着夏季作训服时,约与第三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手腕上沿距领口角约1.5厘米),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1—116步。 3、跑步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进。 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领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在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上),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4、便步 便步用于行军、操练后恢复体力及其它场合。 口令:便步--走。 要领:用适当的步速、步幅行进,两臂自然摆,上体保持良好姿态。 5、踏步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 停止间口令:踏步--走。 行进间口令:踏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走或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踏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继续踏2步,再换齐步或跑步行进。 6、移步(5步以内) 移步用于调整队列位置。 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每跨1步并脚1次,其步幅约与肩同宽,跨到指定步数停止。 2)向前或后退 口令:向前×步--走。 后退×走--走。 要领:向前移步时,应按单数步要领进行(双数步变为单数步)。向前1步时,用正步,不摆臂;向前3、5步时,按照齐步走的要领进行。向后退时,从左脚开始,每退1步靠脚一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十四)立定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和正步时,听到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听到口令,再跑2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听到口令,左脚踏1步,右脚靠拢左脚,原地成立正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踏2步,再按上述要领进行)。 (十五)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均从左脚开始。 齐步、正步互换,听到预令,即换正步或齐步行进。 齐步换跑步,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即换跑步行进。 跑步换齐步,听到口令,继续跑2步,然后,换步行进。 行进间转法 1、齐步、跑步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走。 要领:左(右)脚向前半步(跑步时,继续跑2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左)约45度,身体向右(左)转90度时,左(右)脚不转动,同时出右(左)脚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 半面向右(左)转走,按向右(左)转走的要领转45度。 2、齐步、跑步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走。 要领:左脚向右前迈出约半步(跑步时,继续跑2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约45度,以两脚的前脚掌为轴,向后转180度,出左脚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 (十六)出列、入列 单个军人和分队出、入列均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1步用正步),或按照指挥员指定的步法执行;因故出、入列要报告(须经允许)。 1.出列 口令:×××同志(或第×名),出列。 要领:出列军人听到呼点自己姓名或序号“出列”的口令后,应答“是”,然后,进到指挥员右侧前适当位置或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 (1)位于第一列(含一列横队)的军人出列,按本条上述规定执行。 (2)位于中列(路)的军人出列,向后(左)转,待后列(左路)同序号的军人向右后跨1步(左后退1步)让出缺口后,按本条的上述规定实施出列;位于“缺口”的位置的军人,待出列军人出列后,即复原位。 (3)位于最后一列的军人出列,先退1步,然后,按本条有关规定实施出列。 2.入列 口令:入列。 要领:听到“入列”口令后,应答“是”,然后,按出列的相反程序入列。 (二)班、排出列、入列 口令:第×班(排),出列,入列。 要领:听到“第×班(排),出列”、“入列”的口令后,由出“入列班(排)的指挥员答“是”,并用口令指挥本班(排),按本条的有关规定,以纵队形式出、入列。 (十七)集合 集合,是使单个军人、分队、部队按规范队形聚集起来的一种队列动作。 集合时,指挥员应先发出预告或信号,如“全连(或×排)注意”,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队--集合”的口令。所属人员听到预告或信号,原地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听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集合(在指挥员后侧的人员,应从指挥员右侧绕过),自行对正、看齐,成立正姿势。 1)班集合 口令:成班横队(二列横队)--集合。 要领:基准兵迅速到班长左前方适当位置,成立正姿势;其他士兵以基准兵为准,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齐。 成班二列横队时,单数士兵在前,双数士兵在后。 口令:成班纵队(二路纵队)--集合。 要领:基准兵迅速到班长前方适当位置,成立正姿势;其他士兵以基准兵为准,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对正。 成班二路纵队时,单数士兵在左,双数士兵在右。 2)排集合 口令:成排横队--集合。 要领:基准班在指挥员前方适当位置,成班横队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横队,以基准班为准,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对正、看齐。 口令:成排纵队--集合。 要领:基准班在指挥员右前方适当位置,成班纵队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纵队,以基准班为准,依次向右排列,自行对正、看齐。 3)连集合 口令:成连横队--集合。 要领:队列内的连指挥员或基准排,在指挥员左前方适当位置,成横队迅速站好;各排和连部成横队,以连指挥员或基准排为准,依次向左排列,自行对正、看齐。 口令:成连纵队--集合。 要领:队列内的连指挥员或基准排,在指挥员前方适当位置,成纵队迅速站好;各排和连部成纵队,以连指挥员或基准排为准,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对正、看齐。 4)营集合 营集合,通常规定集合的时间、地点、方向、队形、基准分队以及应携带的武器、器材和装具等事项。 各连按照营的规定,由连长整队带往营的集合地点,随即向基准分队取齐,然后,跑步到距主持集合的指挥员5-7步处报告人数。例如:“营长同志,步兵第×连,应到×××名,实到××名,请指示”。 (十八)行进、停止 横队和并列纵队行进以右翼为基准,纵队行进以左翼为基准(一路纵队行进以先头为基准)。 1、行进,指挥员员应下达“×步--走”的口令。听到口令,基准兵应向正前方前进,其他士兵向基准翼标齐,保持规定的间隔、距离行进。纵队行进时,排、连通常成三路纵队,也可成一、二路纵队。行进中,可用“一二一”,(调整步伐的口令)、“一二三四”(呼号)或唱队列歌曲,以保持步伐的整齐。 2、停止,指挥员应下达、立--定”的口令。听到口令,按照立定的要领实施,分队的动作要整齐一致。停止后,听到“稍息”的口令,先自行对正、看齐,再稍息。 队形变换 (十九)队形变换 队形变换,是列队后,由一种队形变为另一种队形的队列动作。 1、横队和纵队的互换 横队变纵队:停止间口令:向右--转。 行进间口令:向右转--走。 纵队变横队:停止间口令:向左--转。 行进间口令:向左转--走。 要领:停止间,按照单个军人向右(左)转的要领实施。行进间按照单个军人向右(左)转走的要领实施。分队动作要整齐一致。队形变换后,排以上指挥员应进到规定的列队位置。 2、停止间班横队和班二列横队,班纵队和班二路纵队互换 1)班横队变班二列横队 口令:成班二列横队--走。 要领:变换前,先报数。听到口令,双数士兵左脚后退1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右跨1步,左脚向右脚靠拢,站到单数士兵之后,自行对正、看齐。 2)班二列横队变班横队 口令:间隔×步,向左离开。 成班横队--走。 要领:听到“间隔×步,向左离开”的口令,取好间隔,听到“成班横队--走”的口令,双数士兵左脚左跨1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前1步,左脚向右脚靠拢,站到单数士兵左侧,自行看齐。 3)班纵队变班二路纵队 口令:成班二路纵队--走。 要领:变换前,先报数。听到口令,双数士兵右脚右跨1步,左脚(不靠拢右脚)向前1步,右脚向左脚靠拢,站到单数士兵右侧,自行对正、看齐。 4)班二路纵队变班纵队 口令:距离×步,向后离开。 成班纵队--走。 要领:听到“距离×步,向后离开”的口令,取好距离;听到“成班纵队--走”的口令,双数士兵右脚后退1步,左脚(不靠拢右脚)站到单数士兵之后,自行对正, 3、连纵队和连并列纵队的互换 1)连纵队变连并列纵队 停止间口令:成连并列纵队,齐步--走。 行进间口令:成连并列纵队--走。 要领:连指挥员或基准排踏步,其他排和连部逐次进到连指挥员或基准排左侧踏步并取齐,然后,听口令前进或停止。连、排指挥员位置的变换方法:听到口令,连长左脚继续踏1步,右脚向右前1步,进到政治指导员前方仍踏步,政治指导员继续踏步,副连4)班二路纵队变班纵队 口令:距离×步,向后离开。 成班纵队--走。 要领:听到“距离×步,向后离开”的口令,取好距离;听到“成班纵队--走”的口令,双数士兵右脚后退1步,左脚(不靠拢右脚)站到单数士兵之后,自行对正, 3、连纵队和连并列纵队的互换 1)连纵队变连并列纵队 停止间口令:成连并列纵队,齐步--走。 行进间口令:成连并列纵队--走。 要领:连指挥员或基准排踏步,其他排和连部逐次进到连指挥员或基准排左侧踏步并取齐,然后,听口令前进或停止。连、排指挥员位置的变换方法:听到口令,连长左脚继续踏1步,右脚向右前1步,进到政治指导员前方仍踏步,政治指导员继续踏步,副连长向左前2步,进到连长左侧,排长、司务长进到预定列队位置,继续踏步并取齐。 2)连并列纵队变连纵队 停止间口令:成连纵队,齐步--走。 行进间口令:成连纵队--走。 要领:连指挥员或基准排照直前进,其他排和连部停止间和行进间均踏步,待连指挥员或基准排离开原位后,各排按排长、连部和炊事班按司务长的口令依次跟进。 (二十)方向变换 方向变换,是改变队列面对的方向的一种队列动作。 1、横队和并列纵队方向变换 停止间口令:左(右)转弯,齐步--走,或左(右)后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口令:左(右)转弯--走,或左(右)后转弯--走。 要领一列横队方向变换时,轴翼士兵踏步,并逐渐向左(右)转动,同相邻士兵动作协调;外翼第一名士兵以大步行进并逐步变换方向,其他士兵用眼睛余光向外翼取齐,愈接近轴翼者,其步幅愈小,并保持规定的间隔和排面整齐,转到90度时踏步并取齐,听口令前进或停止。 数列横队和前列纵队方向变换时,第一列轴翼士兵停止间用踏步行进间用小步,外翼士兵用大步行进,保持排面整齐,边行进边变换方向,转到90度或180度后,听口令前进或停止;后续各列按上述要领,保持间隔,距离,取捷径进到前一列转弯处,转向新方向跟进。 2、纵队方向变换 停止间口令:左(左)转弯,齐步--走,或左(右)后转弯,齐步--走。 要领:一路纵队方向变换时,基准兵在左(右)转弯时,按单个军人行进间转法要领实施,在左(左)后转弯时,用小步边行进边变换方向,转到90度或180度后,照直前进;其他士兵逐次进到基准后的转弯处,转向新方向跟进。 数路纵队方向变换时,按照数列横队和并列纵队方向变换的要领实施。

文章TAG:部队  驾驶  驾驶员  教学  部队驾驶员教学法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