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评课稿范文2

  语文评课稿范文篇二   《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抒情散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品读人生,感悟亲情的作品。本篇课文讲述的是诗人牛汉儿时的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生历程。教学本文应立足于品读作者对他的第一本书的永志不忘之情,这是作者终身受用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感化其精神世界。以下我就刘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仅我个人的看法:   1.温二外的老师的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3.教学过程从导入到复述课文、研读讨论、学生质疑、到畅所欲言,每个环节都衔接流畅,自如,充分体现了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刘老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向全体,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   4.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整合学科教学。   5.教师语言准确简洁,示范规范,值得得法。   总之,这是一堂比较清晰,质朴,结构合理的常规阅读教学课。当然,在这么多值得肯定之余,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存在有以下的遗憾之处:   1.这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叙事性抒情之作,应让学生充分进行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要让学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好的办法是放手让他们多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刘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读文本的机会较少。其实,文章的情节是比较简单的,我觉得让学生反复复述情节,倒不如在整体感知文本后,让他们读一读自己感受较深的语段,效果更佳。   语文评课稿范文篇三   一、成功的导入语   陈顺甜老师借用钓鱼这一学生喜爱的话题一下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这一同学们熟悉的活动,不仅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而且把文章的线索很好的串联起来,而同学们都熟悉活动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住了关键字词,探究美   陈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探讨皇帝的性格特点时先让学生圈出皇帝对“新装非常满意”的动作的词-----“转”、“扭”。让学生在表演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皇帝的愚蠢、自欺欺人。此时王老师提出,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在用词上下功夫,不能总是用那几个词,由于是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朗读体悟,显示教师指导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朱作仁先生说:“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读”而不思则罔, 陈老师要求学生读思结合,首先理解皇帝的荒.唐、愚蠢,然后从关键的词语,如:“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都…总是…”读出重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最后,还请全班同学反复朗读,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美

语文评课稿范文2

2,语文评课稿范文

  语文评课是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研究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语文评课稿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评课稿范文篇一   一、教学流程:   导入——目标展示——初步感知——形象分析——课堂练习。   二、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   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1、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几句话该课故事梗概,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迷你的形象,学会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美德的内涵,提货故事的深意。   就本课教学来说, 基本能围绕着三个目标展开教学。   2 、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良好语文学习品质。   开课伊始,通过观看动画片《白雪公主》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分析米妮的形象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口头作文,有意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默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思考赏析能力。通过当堂练笔,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在学生展示习作时,请学生上台展示,并引导评价等,这些,不仅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方法实践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3、学生答问能以文为证,有理有据。   尤其是 在“分析米妮形象”一环节中,学生这一表现异常突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形成见解,举手答问。且学生答问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米妮是个xx的人。请大家把书翻到第xx页,跟我一起看第x行自然段第x行……”由此,学生的良好习惯可见一斑。这不仅是这堂课展示给我们的,也是教师平时训练的必然结果。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4、注重在评价。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生生评价,相互取长补短,教师评价引导深入思考探究,明确方法。这样,在评价中指导,在评价中巩固学法,在评价中提高能力。   二、商榷之处   1、教学设计方面。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应删繁就简。   本课教学容量大,内容多,步骤繁。我认为,一堂语文课,教学设计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还要依据学情。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涵盖三个维度,表述上要准确。在《2012年新课程标准教学指导书》中,针对语文的各种文体的教学,都有详细的指导与示范,此处不必赘述。本文是一篇童话。关于童话教学,我想目标与重难点之一就是目标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可遗憾的是,本课教学设计中却忽略了这一点。的另外,在目标的表述上,同样也要准确。应尽可能使用“外显”行为动词。如目标1中的“理解”和目标3“体会”等词语的使用要仔细斟酌;目标2中“学会”一词也不够恰当。一种方法的”学会“往往需呀时间,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仅凭一节课就“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显然不符合实际。目标展示要适时适度。既然要展示目标,就应让展示发生效力,不可蜻蜓点水,学生走马观花,还没读完,已经切换。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可一味追求大、强。 或许是因了“优质课大赛”的缘故,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出彩”。所以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本课教学,在赏析人物形象之后,教师小结了正面描写与咋么描写的方法,然后出示了一组句子,要求“练一练”。   (1)从蛋壳里爬出的那些小鸭实在太丑了, 到处挨打。(从描写角度分析)(2)他们老是说:“……”三组句子均为《丑小鸭》里的句子。于是,学生把课文丢掷一边,开始赏析《丑小鸭》里的这些句子。我想,此处如目标真是果非要设计练习,可就地取材,从本文中抽取几个句子赏析不好吗?课堂进程中,此时正在进行的是人物形象赏析。在赏析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涉及到了人物描写角度和描写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在评价中归纳方法,在指导中学会方法运用,在诱导中提高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赏析人物的能力。而此时仅为练而练,反倒节外生枝,既影响了学生思维,还打乱了教学程序。更何况,在练笔之后,还有一项”找一找,读一读“的练习与之雷同。一堂课仅仅四十五分钟,容不得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耽误啊。   再次, 教学步骤过于繁杂。   导入   1、观看动画片。   2、说说观后感觉。   3、说说主人公。   4、出示课题   5、简介作者。   ——展示目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概括文意。   2、填空。   3、讲述故事梗概。   4、评价总结   ——形象分析   1、讨论: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答问。   3、作者如何描写米妮勤劳品质的。   4、什么是描写。   5、描写的种类。   6、回忆描写的方法。   7、请一位“模特”,教师描述,学生听辨所用描写方法。)   ——练一练——写一写——找一找,读一读——思一思——作业。教学环节可谓多矣。然而有些教学环节却影响了教学实效。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避免程式化的操作。   2、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   这是我每听一节课都格外关注的问题。这样是个老生长谈的问题,然而我个人的看法是:2002年课堂改革方案中,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做了明确说。十多年来,这种观点不断在强化,目的让所有教师都能够逐渐学会正确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然而十多年来,盲目选择学习方式仍然充斥着各科教学的课堂。课堂上随处可见的是学生讨论轰轰烈烈,合作热特闹闹,不论所学内容,不顾学生个体,更无视问题性质。所以,每每听课,我都会不厌其烦地陈述我关于合作学习是看法。今天,我仍然强调,不是所以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许多合作学习必须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   3、教师基本功锤炼方面: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相应的学科知识。对于新教师来说,尤其要有学科系统性、专业性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像学生展示的知识必须是正确无误的。如,本节课中,描写的概念是否有必要强化先放在其次,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显然是描写角度而非描写种类。人物描写方法则有“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等。而细节描写也只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神态、容貌、衣着等则都属于肖像描写等等。   另外,本节课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就”学生模特“进行肖像描写的口头作文。但仔细分析,教师的口头作文中,对于人物肖像描写的顺序却有些混乱,没有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等写作顺序进行。   以上均为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执教者海涵。

语文评课稿范文

3,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评课是一种有效监控和改善教学质量的常规手段,历来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篇一   听了王老师的《 黄英》这一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一节课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   2、从学科特点观: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3、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4、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一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   6、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王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篇二   前两天,一次全国性的课堂比赛——“我的模式我的课”在我的学校举行,作为评委,我完整地听了六堂课。   因为要评出个你高我低,听课时就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讲得精彩,为之颔首;讲得别扭,为之长叹。边听边记,收获不小,整理出来,既可以供自己回顾,也可以供同仁借鉴。   一、融情入境,就地取材,增强课堂的真实感。   这次参评的课题,都是早就明确了的,事先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所以对于教材的分析都不会出大问题。课也可能反复地演练过,老师一环扣一环地像根据剧本排戏,流畅中也难免机械。这种情形下,灵活机智地即兴“生成”,就显得可贵,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位老师讲《雨巷》,当天下雨,这位老师就从雨天带给人的感受说起,很自然地导入课题,这就极富生活感。另一位老师讲《归园田居》,看到教室后边墙上“不忘初心”的对联,就借此对联来结束本课,既切合课题内容,又巧妙地就地取材,显出了教学的智慧。   二、贴近学生,略施小技,增强课堂的兴奋度。   按照规定,这次参赛的老师事先与学生没有接触,这就容易带来师生隔膜,设计不好,会影响课堂气氛,而课堂缺乏了必要的兴奋,死气沉沉,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当然也影响老师的发挥。有两位老师对于这一点处理得很好。他们的导入都别具匠心。有位老师一上来先来个猜图片,不但引出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之别,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该老师还准备了“签名照”奖励那些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这种小技如果是平时给自己的学生讲课,也许不太必要,但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应用得当,确实可以起到调动课堂气氛的作用。另一位老师则从去年流传极广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说起,导入陶渊明,打通古今,又饶有趣味。 又在阅读环节提出“诵读大PK”的建议,收效也不错。   “小技”虽小,要运用好也不容易。有个老师运用分组竞赛法,按学生座次从南往北临时分为8个小组,哪一排有学生回答问题即加分。这本来是比较通用的一个办法,但是,在这个老师的课中,却几乎没有起到效果。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各组成员临时由老师指定,彼此没有交流,缺乏团体认同感,也形不成团体荣誉感;二、老师为了照顾学生情绪,不论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一律给2分,缺乏差异评价,不能调动积极性。   三、当急则急,当缓则缓,调整课堂的发展节奏。   因是事先做足了功课,授课老师不存在无话可说的困窘。相反,大多老师准备得东西太多,仿佛突然做一次远游时的旅行箱,挤得满登登的。   这样做带来的问题不少。   从老师这方面说,每个环节都预设好了时间,精确到分秒,恐怕越雷池半步,心里装着任务,急急忙忙去完成,事实上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完成“步骤”。   从学生这方面说,鼻子被老师紧紧地牵着,老师指东就向东,指西就向西,走一步算一步,无法深入思考,不能细细品味,所谓的个性阅读也只能流于形式。   这次讲课,有两个老师都讲“以诗入文”,她们都写一手好字,都有很动听的普通话,都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都把握住了“以诗入文”的价值和办法,都展示了文采飞扬的下水文段,然而,两相比较,唯在一点上存在很大区别,一个步骤繁多,一样接一样,令人眼花缭乱,几无喘息之余地;最后胜出的那个老师,则设计简洁,气定神闲,特别关注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程度,其效果也就好一些,于是胜出。   四、注重实效,讲求和谐,力避生搬硬凑。   这次大赛,主持者王敏勤教授再三提出“朴素”的要求,旗帜鲜明地反对花架子。总起来说,老师们做得不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老师在即将结束课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吧。”这样的设计就很实在,很有价值。   一堂课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前后后各个环节和谐一致,给人一种舒服感,能集中力量较彻底地解决一个问题。   可惜还是出现了不少生搬硬凑的东西。所谓“生搬”,是指盲目模仿,把别人的做法挪过来用;所谓“硬凑”,是指不顾一堂课内在的和谐性,生硬地拼凑环节。两者都有很重的形式主义的成分,都缺乏创新意识。例如课堂开始时播放歌曲,六堂课有三堂如此,再如课堂后半场的写作训练,一节课目的明明在于欣赏诗词,非要拿出10多分钟来搞片段训练,前半是水,后半是油,不相融,很别扭。而片断训练,又总是给课文中的人物写颁奖词,仅从笔者的听课经历,自打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出现,近十年来,无数的公开课、竞赛课上采用这种形式,实在难以忍受。   五、博览群书,能读能写,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个不能朗读、不会写作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是有些尴尬的。   我听课的几位老师,大多展示了自己朗读、写作的能力。不过老师展示的文字,没有一个是当堂写就,美则美矣,现场感没有,震撼力就小些,建议有此能力的老师,能学学曹植、王勃,与学生同步写作,这样带给学生的示范价值更大些。朗读能力也是语文老师很应具备的素养,有的老师讲诗词,可是自己不范读;有的老师虽范读,但是读得不如学生精彩;有的老师让学生起来读,可是不会评判优劣,不能指导门径。有两个年轻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他们极认真地范读,而且读得声情并茂。   对于一堂已经准备许久、演练充分的课,是不容易判断老师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学识素养的。不过如果留心,还是会有蛛丝马迹。我听这样的课,特别关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看法,老师的评价到不到位;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的解答有无水平。   在这一点上,有的老师做得很好。例如,有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物是人非是是休”一句,句子切合语境,但出现别字,老师一句“瑕不掩瑜”就很得体。再如讲《归园田居》的那个老师,概括陶渊明最后的选择时,学生有“归园田”“守园田”之争,老师评点说:“归是一个客观的动作,守是内心的执著。”原话记不准了,意思大致如此。这个评点就比较到位。有个学生说自己感知中的《雨巷》是青色的,这时老师跟了一句:“天青青在等雨。”引用学生们熟悉的周杰伦的歌词,又恰合诗意,这就很有味。   有的老师则做的不够好,对于学生的回答,或者一味说好,或者充耳不闻,或者点说些“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不痛不痒的话,总之,不得要领,缺乏见识,体现不出水准,暴露了语文素养的浅薄,而语文素养,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糊弄不得的。   还有一些问题,太琐碎,略而不谈了。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文章TAG:评课稿模板语文模板  语文  文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