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小如何衔接

幼小衔接教案参考: http://jx.cnluyi.cn/bencandy.php?fid-328-id-28348-page-1.htm

幼小如何衔接

2,幼小衔接教案

幼小衔接教案,这个对你有帮助 http://jx.cnluyi.cn/bencandy.php?fid=328&aid=28348
可以从幼儿园和小学的比较以及小学的特点出发想主题,例如《热爱班集体》《我有了更多的好朋友》《我是好学生 我爱学习》《我是班委是老师的好帮手》《我是少先队员》

幼小衔接教案

3,幼小衔接整合教材数学1吉林出版集团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团团、撕撕,制作云彩面包。  2、大胆创作,感受手工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云彩面包》课件;一次性餐盘,棉花,蘸水印泥;每组一份彩色皱纹纸、彩纸,一个“烤箱”,一个扔垃圾的小篮筐。
活动目标:  1、把圆形剪去一角并粘贴、添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鱼。  2、体验与同伴创作小鱼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彩纸若干、蜡笔、剪刀人手一份、垃圾筐;范例,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幼小衔接整合教材数学1吉林出版集团教案怎么写

4,幼小衔接整合教材同步练习数学1分类和排序第一题答案

量的排序:3 2 1 5 4分类第一题:此题关键教孩子们从1到10,按顺序填。比如1是陆地动物,就在陆地动物后面写1,2是陆地动物,就在陆地动物后面写2,3是飞行动物,就是飞行动物后面写3……,而不能陆地动物有哪些,找出来再写进去,那样就失去统计的意义了。陆地动物:1 2 5 6 飞行动物:3 8 10水生动物:4 7 9
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2、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3、 学习序数1-10,理解序数的方向性,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活动重点:是帮助孩子从不同方向辨认10以内的序数。活动难点:幼儿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我听说小猴子种的萝卜要丰收了,它请了很多的小动物到它家做客,去品尝萝卜,但它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快来看看是什么难题吧。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5,大班数学教案钱币知多少

1角5角 1元 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 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  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  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  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  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板书课题。  1、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2、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3、组长组织组员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  4、 集体汇报展示、交流。  小结: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课件出示)  二、互动活动。

6,暑假幼小衔接班数学教学什么内容好

第一讲比长短 比高矮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 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长短 和高矮。 知道长、短、 高、矮的含义, 能正确运用数 学语言表达比 较的结果 第二讲 比轻重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轻重 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轻 知道轻重的含义,能用正 确的数学语言 表达比较的结 第三讲1--10 的认识及基本 的加减法(一) 1、复习和巩固以前学习到 的数的认识; 2、能够学会基本的加减法 运算。 1--10 1--10加减法 的概念 第四讲 1-10 各数的认识及 加减法(二) 1、复习和巩固以前学习到 的数的认识; 2、能够学会基本的加减法 运算。 1-10 加减法 的概念 1-10 加减法 的运算 第五讲 比多少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并能正确运用; 2、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数。 知道多少的含 义,能用正确 的数学符号表 达比较的结果 第六讲 认识立体图形 1、通过实物的辨认,对 种基本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能识别这些形体,初步 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这 些常见图形的 名称,并能识 别这些图形。 第七讲 认识平面图形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地 认识常见图形; 2、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常见图形 的名称,并能 第八讲11-20 各数的认识 和加减法(一) 1、复习和巩固以前学习到 的数的认识; 2、能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 概念 11-20 加减法概念的理解 第九讲 11-20 各数的认识 和加减法(二) 1、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学会11-20 的加减法 11-20 加减法 的概念 11-20 加减法 的运算 第十讲 分类 1、了解“同一类”及“分 类”的含义; 2、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 类,明白分类标准不同, 分类结果也会不同的道 学会按照不同的标准给物 品分类,能用 正确的数学语 言表达分类的 结果 第十一讲 数一数 1、复习和巩固前面学习到 的数各种物体和图形; 2、能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 数来数出各物体和图形的 数量。 能够认识及分 类个物体及图 形,并且能数 出它们的数量 第十二讲 确定位置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物体 之间的位置关系;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 的位置,并能按方位要求, 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 具体位置的辨认 第十三讲 认识钟面(一) 1、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 面上有时针、分针、12 点、半点、及接近整点的时 刻,在钟面上 画出相应的时 针、分针。 第十四讲 认识钟面(二) 1、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点、半点、及接近整点的时 刻,在钟面上 画出相应的时 针、分针。 第十五讲 解决问题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提高初步的发散 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逐步提高数学 思考的能力。 感受数学 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 的含义,能解 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第十六讲 复习;考试;讲评 测试学生这个月来的学习 效果以及帮助学生查漏补 缺,将老师所讲的知识掌 握的更牢固更全面。

7,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幼小衔接要教小朋友什么课程有教育达人指点

你好!1.加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联系。幼儿园教师要了解小学教育的教育内容及阶段划分,不要过多过快地进行教育,宜遵循小学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师要经常深入小学低年级听课,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2.加强幼儿园的教材和小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宜过深,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只顾教学内容的延伸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知指导以及算理的讲解。3.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课堂教法的过渡和衔接。对于从幼儿园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儿童来说,面临着许多的变化:1、环境变化。学习生活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班级为主。2、活动变化。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转为以学习为主。3、主要指导者的变化。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进入小学后,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幼儿园的教育通常是寓教于乐,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以后,课堂教学时间由三十分钟延长到了四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应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准备各种教具,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感知和注意,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中可以进行中途休息,进行相关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为下半节课的学习打下精力基础。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赞扬对孩子的激励、教育作用非常明显,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多用搂抱、亲吻、抚慰等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活动,漂亮玩具、好吃的东西等物质奖励,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恰当的赞扬、和幼儿交流,克服幼儿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在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采用鼓励、微笑、平易近人的态度、抚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的优点加以肯定,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等促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消除孩子心中学习辛苦的印象。总之,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多阅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了解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历,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入学前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1、首先是心理准备,培养她爱小学的情感。2、数字、拼音要会书写。3、会整理书包,等4、幼儿园老师到时候会指导你们的。

文章TAG:大班幼小衔接教案20篇数学大班  幼小  幼小衔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