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班古诗教案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班古诗教案古原草送别

2,幼儿园大班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先交他们读,在交他们背。
你好!1.先带他们读一遍。2.告诉他们诗的意思。3.然后叫他们自己背诗。4.在快下课时读最后一遍诗。5.下课。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1、简单交代诗人、背景2、读两三遍3、解释字词(通俗易懂些)4、简单地描述诗意5、请小朋友表演6、让大家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7、总结8、下课………………
hfgstghfhhh

幼儿园大班古诗游园不值教案

3,幼儿园中班古诗画中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喜欢猜谜语,感受古诗的文学语言和绘画的形式、特点。 2、欣赏、跟读古诗、记忆古诗内容,并能模仿录音的声音朗诵古诗。 3、认读字词“画、远、近、还”,感知诗句中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大范例。 2、磁带、录音机。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今天,请你们动脑筋猜谜语,猜猜我说的是什么?(朗诵古诗) 二、欣赏画面、理解古诗 1、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读图理解谜语:边朗读谜语面引导幼儿 看图中相应的景物。 2、你们知道吗?我们读了好几遍的谜语就是古人写的诗,你们猜 一猜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认读“画”) 4、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山,看起来怎么样?(认读“远”) 5、他在什么位置上听水声?(认读“近”)帮助幼儿理解反义词 的含义,请小朋友再找找这两句诗中还有没有反义词。(有——无) 5、为什么说“春去花还在(认读“还”)人来鸟不惊?你们平时看到的花是总在开吗?树上的鸟看到人来就怎样?为什么这么说?同样一个物体或风景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画出来的画一样吗? 6、最后两句诗中也有一对反义词请小朋友找出来。

幼儿园中班古诗画中教案怎么写

4,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之四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教案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 1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 蹊 、 恰 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教案(2)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 蹊 、 恰 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5,古诗绝句教案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活动内容:古诗《绝句》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二、展开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三、结束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6,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语言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如果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望朋友采纳 谢谢!

7,山行古诗教案怎么写

《山行》教学设计2 蒋志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600-200+900=
sgsdfhfdjhfd
网上搜一搜啊。

文章TAG:古诗词  诗词  教案  万能  古诗词教案的万能模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