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心理学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对自己生活经历,心理,进行分析,描述自己的家庭学校生活,对自己性格影响,并从心理学角度结合生活实际探讨适合自己的职业,对未来职业生活进行初步探索
可对自己心理成长进行描述,再用心理学的论点进行分析就行了,别忘其中要举例来说明自己心理成长。

心理学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2,心理学中个人成长报告如何写

——成长史—— ——成长史—— 成长史 你需要在这一部分通过重要事例展现的要点有: 你需要在这一部分通过重要事例展现的要点有: 对自我的认识是否能够一分为二? 对他人的评价是否能够正确分析与对待? 对成长中各因素是否能客观分析、正确归因。 你的人格、情绪状态是否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 在这一部分你需要避免的问题有: 在这一部分你需要避免的问题有: 表现出病理性人格。 流露出过度的自负或者自卑的意识。 对人生目标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狭隘、消极或者怨恨、抱怨。 ——职业行为分析—— ——职业行为分析——

心理学中个人成长报告如何写

3,心理作业我的成长之路500字

经过一些事后,回头想想。其实,在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必要以太强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心理去对待。凡事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通过不同的经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或事,让自己始终有个好心情。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旺盛精力。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争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友情。说服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你不至于跌入低谷的有力保证。如果总是好高骛远,虽有可能成功,但让你陷入失败深渊的概率就很大。所谓“爬的越高,摔的越重”。人人都会有过失,对过失而言又分为无心之过和有心之过两种情况。当遇到的是无心过错时,在心里和感情上我们容易宽恕;而遇到有心的过错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谁都很难对其宽恕,然而要成为一名有修养的人,就要从宽容那些有心的过错做起。善待自己,转个弯,换一种方式思考,将会有不同的领悟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心理作业我的成长之路500字

4,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个人成长报告结尾怎么写

心理咨询二级论文结束语要把握几点:1、通过对个人的分析,我感悟到什么,后期应该怎么做。2、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差距。后应该如何进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对未来的期许。
你好!我是之前考过心理咨询师,我的成长报告就不给你看了,一方面是个人隐私,另一方面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职业规划都是有差别的,为了不误导你。内容不给你看了,但是可以跟我我写的一些经验与你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首先,个人成长报告一般分为两部分:一、个人成长;二、职业发展。接下来我分别跟你说一下。一、个人成长部分:主要是写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事件,以及对自己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跟心理咨询师有关的性格特点可以多写一些,比如:乐于助人、坚持、善于倾听等等)。【这部分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书写】。二、职业发展部分:根据你目前的职业结合心理咨询,你是怎么规划的。可以将心理咨询师和现在的职业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往心理咨询领域发展。这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能写的不够具体,如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

5,大学生选修课心理学论文个人心理成长历程报告

http://www.docin.com/p-54159315.html 这是一份参考资料你可以借鉴一下。 其实像这样的什么报告的,论文的东西都是很好写的,你没有必要把它们搞的很棘手,只要你找住重要的几点比如说:“心理成长历程”还有“个人的经历”什么的,再简要的分析一下,在这同时再摆明自己的论点,论据也就是说根据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而不会哪样的过程,这你就已经自我认识了一大半,最后简要的概括总结一下,基本也就写完了。 请注意是心理的成长,这是首先要把握的,不要写的太偏,也不要离题太远,心理成长的过程,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以现在的我来认识以前的还不怎么认识或者说熟识的我的一个过程, 如果你还算可以的话,那会对你以后认识问题,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是有无形帮助的,当然这是一个很隐含的过长.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笔论文提纲 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二、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三、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6,写一篇从小到大的心理报告

心里报告: 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从小长大的。从出生在妈妈怀抱,慢慢学会吃饭、走路、说话,到三岁入了幼儿园,从小班、中班到大班。7岁上小学,一年级、二年纪、、、、到小学毕业。12岁读初中直到现在,将来要上高中 、 大学 、再进入 到社会。伴随我成长的有我的心理。有一个好的心理,及心理健康,对待任何事都会有正确的看法就会处理的恰当,人生就幸福。
道德心理学:儒家与基督教之比较分析 在伦理道德的层面,儒家和基督教对于人类心灵和人格的影响及塑造都是巨大的。近年来中外学术界屡有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的尝试。本文想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差异),目的是想从中引申出一些对当代情境之中的道德实践的有益思考。[1] 一、概念和问题描述 康德曾经明确表示,关于道德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种学问,一种是研究道德论证的学问,另一种是道德原则如何与经验结合的学问。前者是康德所谓的纯道德哲学,后者属经验知识,康德称之为实践人类学,相当于今天的心理学。当然,康德主要关怀的是道德论证。而且我们看到,在康德的伦理学中,道德原则的论证基本上独立于道德心理。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不牵涉对人的感情方面,例如情感和喜好的哲学假定,更确切地说是刻意排除这些假定。 当然,康德的道德论证本身或许也可以说是蕴涵了对道德心理的某种预设,因为对康德来说,已经论证为合理的道德原则意味着这些道德原则就是道德主体有相应的能力去实践的原则。但即使如此,这种心理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人的情感和内在性情,而是从理性的义务概念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心理。从康德的道德观念中,人们或许不难找到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影子。但实际上,从掌握关于道德的知识到道德实践的转化,这一过程并不是自动发生的,中间显然还隔着一条或深或浅的鸿沟。因此,对道德心理问题的深入探讨显然是有实践意义的。我们这里所讲的道德心理,主要是指促成人们将道德知识或道德原则转化成实际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机制,即情感上愿意去实践和追求某一道德、意志上有持之以恒的能力的机制,其中包括某一道德学说本身对道德心理的明确或暗示性影响。 毋庸置疑,在道德心理的层面,儒家和基督教中都存在丰富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心理是儒家伦理学的核心,例如孟子的性善论几乎同时承担着两个主要的化理任务——道德论证和道德实践动机(心理激励)。总体而言,儒家的性善论概念架构循着这样一条思路:上天赋予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类是特殊的情感性反应(道德论证),这些情感能力促成人之为人的本性和使命的实现(道德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因素和天的因素相互作用,但儒家着力强调人的责任。 道德心理学在儒家伦理学中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儒家强调情感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根据儒家的观点,伦理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生活,而情感的缺陷往往意味着性格的缺陷。[2]因此,儒家不仅重视情感的实践威力,即在道德实践过程中,重视行为者的动机因素,强调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乐”;而且将情感当做其有自在的道德重要性的素质来加以珍视和培值。因此,在儒家看来,离开一定的情感因素,行为就不能证明其自身的道德价值;而由于有了情感的投入,道德实践基本上不是一个内心冲突和挣扎的过程,而是内心原有的喜好的善的天性的自然流露和发展过程。[3]这就是儒家的性善论对于道德实践的深刻意义之所在。由此可见,儒家所讲的道德心理如何有力地促成儒家道德理想的实现。也正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才肯定“人皆可以为尧舜”。 在基督教中,道德的论证源于上帝,因为上帝被认为是一切善的源头,[4]而人之所以能够实践善,最终原因是因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5]因此,在基督教那里,道德论证和道德动力也是统一的,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亦难解难分。在这一点上,基督教部分地分享了儒家伦理学的结构性特征,即都诉诸超越性的“天”或“上帝”作为道德论证的终极资源。两者的道德心理都可归为一种目的论(teleology),儒家是为了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全实现天赋人性,以致“与天地参”;基督教则是为了实现上帝的创世计划以及上帝对每个个体的计划。不同的是,在道德实践中,儒家更独立于“天”而基督教却时刻强调上帝的主动性地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儒家和基督教都有力地推动了它们所倡导的价值理想的实践,下面我们来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二、二者间的差异 作为伦理体系,儒家与基督教之间的差异几乎是一目了然的。最根本的差异是:前者是此世道德;而后者是有神论道德,其中此世的道德取决于对彼世的预设。具体而言,前者对人性较为乐观,主张“人性善”;后者对人性较为悲观,主张“人生来有罪”;前者的爱是“人更爱自己的父兄”的基于血缘的差等爱,后者的爱是“上帝爱世人”的普遍爱……不一而足。在道德心理的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 1.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的表现形式

7,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报告应该怎么写

个人分析报告内容(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下项目撰写)1、自我成长分析(1)应怎样评估自己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2)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3)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4)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5)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6)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7)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8)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9)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10)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11)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12)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13)什么人或什么事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14)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15)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方面?(16)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2、职业行为分析(1)我为何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2)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情绪问题是否会被明确并得到解决?(3)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4)我具备哪些条件能使我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5)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什么?(6)我对求助者有何期待?(7)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何期待?(8)我希望从同事那里获得什么?(9)我的职业优点和弱点有哪些?(10)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有哪些?(11)我的同事会怎样评论我?(12)我希望接待哪一类型的求助者?为什么?(13)我将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崩溃状态?(14)我如何处理对于自己工作的赞许和责难?
1 、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人代写,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2 、文章字数不少于2000字。 3 、文章一律采用a4 纸打印,一式5 份。 三、文章格式的一般要求 1 、文章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 、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 3 、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500 字。 4 、文章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四、文章的内容要求 (一)案例报告内容 1 、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 、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 、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 、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 、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 、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 、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 、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二)个人分析报告内容(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下项目撰写) 1 、自我成长分析 ( 1 )应怎样评估自己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 ( 2 )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 ( 3 )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 ( 4 )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 ( 5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 ( 6 )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 ( 7 )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 ( 8 )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9 )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 ( 10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 11 )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 ( 12 )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 ( 14 )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 ( 15 )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方面? ( 16 )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 2 、职业行为分析 ( l )我为何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 2 )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情绪问题是否会被明确并得到解决? ( 3 )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 5 )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什么? ( 6 )我对求助者有何期待? ( 7 )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何期待? ( 8 )我希望从同事那里获得什么? ( 9 )我的职业优点和弱点有哪些? ( 10 )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有哪些? ( 11 )我的同事会怎样评论我? ( 12 )我希望接待哪一类型的求助者?为什么? ( 13 )我将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崩溃状态? ( 14 )我如何处理对于自己工作的赞许和责难? (三)研究报告的内容(可参考以下项目撰写) 1 、咨询理论概述(选择某种咨询理论) ( 1 )咨询理论的名称 ( 2 )咨询理论的发展史 ( 3 )咨询理论框架 ( 4 )咨询技术 2 、案例分析 ( l )运用上述理论解释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 ( 2 )运用上述咨询技术解决心理问题 ( 3 )评估咨询效果 3 、个人体会 ( 1 )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对该理论有何新的认识? ( 2 )结合实践谈谈对该理论的咨询技术有何新的体会?

文章TAG:个人  心理  心理成长  成长  个人心理成长报告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