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历史七年级上册我不会的问题

这应该才是对的! 1.前2070年 2.张骞 3.B 4.B 5.商朝(或更确切,殷商) 6.促进民族发展,加快民族融合。 匈奴,鲜卑,羯,氏,羌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7.西晋 8.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南中。 现在初一的历史难度不小啊
1、公元前2070 2、 张骞(班超、甘英是东汉的,卫青是打匈奴,但贡献没张骞大) 3、B 4、B 5、象形 6、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7、西晋 8、巴蜀(也就是现在四川)往南
1.公元前2070年 2.张骞,因为他打通丝绸之路 3.B 4.B 5.商朝 6.加快民族融合;第二问不知 7.隋朝 8.不知道

历史七年级上册我不会的问题

2,元宵节的灯幻片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美食——元宵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的灯幻片

3,初二上历史

看几遍历史书,不看书怎么学
小学弟(学妹): 初中历史大部分都是比较简单的一些历史朝代标志性事件和时间点标注及简单的政策内容。 就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来说, 1 不妨从先布局做结构,即结合历史课本内容,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结构用笔列出来(一定要手写),用大一点的纸张A4纸张或者A3,具体列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要点(建国时间/亡国时间,地点,人物,朝代,政策内容,兴国原因,亡国原因),如汉朝(西汉建立/灭亡时间,长安,刘邦,西汉,初期养老生息政策及内容等等)。 先布局做好构架是一个很枯燥但绝对是很有收获的环节,看似繁琐漫长,实则简单有效,一般3-8天即可完成。同时一个好的布局能使你高屋建瓴,即可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些一个个枯燥的词汇语句,贯通之后,即使到了高中你基本不用再费什么功夫即可完成对整套课本的学习。并且做好了之后通过几张A4/A3纸即可对整套课本了然于胸。同时你还可以举一反三,把这种对自己有效的方法用到其他文科类如政治,地理,生物等方面,等且随着学习的积累不易忘记(我大学毕业近10年了,现在对以前学习的文科类内容大部分还都有印象,尽管我主修理科)。 2 学会对比,我这里不是说单纯让你以一种对比的方法来强化记忆,而是带着一种兴趣一份好奇一种探索去把前后相连甚至不相干的朝代进行比较,自己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西汉东汉的建都地点不同(为什么会变化);又如西汉朝代前后期国家政策方针的变化(为什么会改变)。再如国家后期灭亡的方式不同(如西汉和东汉,再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可以查资料,可以问老师等等,带着一种兴趣去接触知识(所有的科目),你会如鱼得水。 3 相对其他科目,历史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科目,但历史是一很有意思的科目,个人认为,人生三大必修课当为语言+历史+数学,不然你就无法融入当今社会。古人有云:史以借鉴,意思就历史中沉淀下来的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无论好坏),我们只有借鉴前人留下来的东西,才可向前发展。当然历史也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不要对历史中任何一个人物进行讥笑或者轻视包括那些奸贼坏人,我敢保证,他们那时候至少是方圆百里之才甚至一代人才(而你我现在还在发愁怎么学习),只不过有时候走错路罢了,话说过来人家再怎么说也是被历史遗留了下来,而我们从死去的那天开始,估计就没有人会在意你什么了。 聊了这么多,呵呵!祝好!
历史随便糊弄糊弄啊

初二上历史

4,谁知道字数少的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西南一带有一些附属与汉朝的小国,其中有一个小国叫夜郎。 夜郎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面积很小,只相当于西汉的一个郡那样大小。而且那里人口稀少,土地贫瘠。但他们的国王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所以一直以为自己的国土很大,自己同志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国。 一次,汉朝的使者访问夜郎,夜郎国王竟然问:“汉朝和我们夜郎国究竟哪个大?”面对这样一个既无知又狂妄自大的人,汉朝的使者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才好。 这句成语比喻学识浅薄,又自以为很了不起。 造句: 我爸爸常对我说:“自己没什么本事,还常常夜郎自大,自以为了不起,这样的人是最没有出息的。” 参考资料:《最新成语学习课本》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5,计算机一级考试需要什么书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1.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功能,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演示文稿的初步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类型及应用领域;二进制数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西汉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编码(国标码)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的安全操作和病毒的防治.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2.微机软件系统组成及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DOS,Windows,Unix,linux).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⑴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⑵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⑶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⑷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⑸软盘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7)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8)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与基本编辑,文档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编辑. 3.文档的保存,拷贝,复制,删除,显示,打印. 4.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排版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 5.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的创建,表格中数据的填写,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3.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4.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5.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单的使用,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 6.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六,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 4.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七.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接入方式. 3因特网的简单应用:拨号连接,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E-MAIL)收发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上机操作 1.汉字录入能力测试. 2.Windows的使用 3.Word操作. 4.Excel操作. 5.PowerLPoint的操作. 6.Internet的拨号连接,浏览器(IE)的简单使用和电子邮件(E-MAIL)的收发. 说明: ⑴笔试:90分钟 ⑵上机操作:60分钟可以直接考2级
一班都是直接报二级。各地都认可就读学校所在地的二级证,也就是说你考四川省计算机二级就可以了。看什么书由你自己所选择的科目决定。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文字、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软件(MS Office、WPS Office)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 考试前老师发模拟题 模拟类型高达百分之八十

6,计算机一级考不考word

要考的 1.汉字录入能力测试. 2.Windows的使用 3.Word操作. 4.Excel操作. 5.PowerLPoint的操作.
考的啊
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1.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功能,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演示文稿的初步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初步知识.掌握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的概念,类型及应用领域;二进制数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西汉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编码(国标码)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的安全操作和病毒的防治.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2.微机软件系统组成及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初步知识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和分类(DOS,Windows,Unix,linux).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⑴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⑵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⑶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⑷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⑸软盘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7)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8)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字表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与基本编辑,文档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编辑. 3.文档的保存,拷贝,复制,删除,显示,打印. 4.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排版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 5.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的创建,表格中数据的填写,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3.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4.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5.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单的使用,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 6.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六,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 4.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七.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接入方式. 3因特网的简单应用:拨号连接,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E-MAIL)收发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六,上机操作 1.汉字录入能力测试. 2.Windows的使用 3.Word操作. 4.Excel操作. 5.PowerLPoint的操作. 6.Internet的拨号连接,浏览器(IE)的简单使用和电子邮件(E-MAIL)的收发. 说明: ⑴笔试:90分钟 ⑵上机操作:60分钟 当然这是copy来的~~ 不过我觉得,如果考二级有点困难的话,还是先拿到一张一级证,好歹也是一张证书阿~~~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26990.html

7,南辕北辙文言文答案

你是要南辕北辙文言文的翻译吗?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译文: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没换,头上的灰也没去掉,就去见魏王, 季梁对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告诉臣说我想要去楚国。臣说楚国在南方,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说: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跟他说: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所说的向南行车却向北走的故事。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战国策》,国别体史,是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 原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吗?” 概括  以上这个故事现在概括为成语:南辕北辙   寓意:“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背景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今者臣来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字词解释  1. 驾:车。   2.欲:想。   3.善:技术好,善于,擅长。   4.御者:车夫。   5.中道:半路。反: 通假字,同“返”,返回。   6.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7. 数:频繁。   8. 用:资用,指路费。费用,这里指钱财,资产。   9.为:为什么。   10.举:举动   11.信:信用。   12.广:扩大(土地)。   13.尊名:抬高声望。   14. 王:指建立王业。   15.恃:仰仗。   16.方:正在。   17.之:到……去。   18.奚:为何。   19.焦:皱褶。   20.“申:通假字,同“伸”,伸展。   21. 大行:即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22.离王愈远耳”:“王” wàng称王,指成为天下的共主。   23.季梁:魏国人。   24. 犹:如同。   25.魏:战国时代国名,疆城在现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地区。   26.伸:伸张,这里指扩展势力。   27.邯郸:音汉丹,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在现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一带。   28. 太行:就是太行山,坐落在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   29.良:好。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成语:南辕北辙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释义: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用法:作宾语、定语; 南辕北辙  近义词:背道而驰(含贬义)出处  《战国策》:“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进谏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他)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即使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你的路费再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技术好。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就离楚国更加远了! 而今,大王想要成为霸王,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就像是去楚国却往北方走。”   战国末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1 北面:面向北方   2 持:掌持   3 欲:想要   4 之:到······去   5虽:即使   6 攻:攻打   7 奚为:为什么   8 用:资金   9 恃:依靠、倚仗   10犹:好像,犹如 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此文让我们明白违反客观规律,结果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正确的努力方向,使实际行动的主观愿望一致,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缘”在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木”指的是树木;“缘木求鱼”就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树上怎么会有鱼呢?当然没有啦!所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方向、方法错误,或违反客观规律,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相差甚远,有什么和议可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南辕北辙说的是决定一个目标后朝相反的方向而行,只能是越来越远。但是这种看法是肤浅而狭隘的观点,其实还有更好的意义: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空间是球形体,而我们人类的大脑也是圆形状的,按理思维也应该不是一条直线地有去无回。举个例子:我们站在地球的南极点上,我们假设要从该处出发要去往北极,实质上是往左往右最终都是可以到达北极的。在对南辕北辙的看法上,常人持有的是顺向思维,然而在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不妨发挥我们的反向思维,亦即“逆向思维”,或许会令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哥伦布在旅游经历中也是因此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文章TAG:西汉  建立  课件  历史  西汉的建立课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