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八年级下册历史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教案和课堂教学 搜

http://lishi.ht88.com/downinfo/271774.html找了半天!

八年级下册历史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教案和课堂教学  搜

2,初一下学期历史第十九课讲解备课

到百度上搜索教育网啊
...星期一去了 举报俩
http://www.englishtop.com.cn/SoftList.asp?CateID=1找这上面的教师用书吧

初一下学期历史第十九课讲解备课

3,19课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件真实、感人的事情。在鲁迅先生不幸逝世时,作者怀着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回忆四年前与鲁迅先生偶然的一次见面。通过对鲁迅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鲁迅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和关心热爱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奋进的决心。

19课的主要内容

4,七年级历史作业第19课第三题为什么商人让伙计用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北宋年间的四川,当时成都贸易比较发达,交易频繁。而银在流通中会磨损,导致贵金属流逝,长时间就会变得不足值,不利于公平交易。而铜钱价值较小,带起来十分笨重,所以,当时的商人发挥智慧,制作出携带方便,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的纸币交子,大大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交子就是银票的前生,买贵重的物品时使用金银过于笨重,用交子比较轻便
你好!小朋友真先进~不过还是回答下吧!首先交子出现在宋朝,宋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最繁荣的,所以需要大量交易,因此铜钱也就显得太笨重了,麻烦!这就产生了交子(也就是银票,纸币的前身)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纸币最早出现在宋朝,因为金银容易磨损和缺斤短两,铜钱又太重,纸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商人让伙计用交子多半是处于上述问题的不足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1023年的成都。用交子就是用人民币呀

5,初一历史详细讲解

春秋时期: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称霸的条件有三个:1,齐国地理位置优越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3,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会盟正式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登上霸主地位,楚庄王问鼎中原登上霸主地位,宋襄公在争霸中彻底失败。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有孔子和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有“仁”和“礼”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要的观点是无为而治,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道德经》一书。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秦燕韩赵魏战国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关于战国的知识主要是了解“合纵”和“连横”的意思,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连横就是指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孟子,他的思想是仁政和民贵君轻;道家的庄子,他的思想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的墨子,他的思想是兼爱,非攻;法家的韩非子,他的思想是法制,中央集权。其中韩非子的思想最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战国时期先民的创造的代表是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和战国曾侯乙编钟。
天下大势,有兴就有衰 残暴的统治者 是不可能统治长久的 贤明的君主 才能使国家安定富强

6,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九课的答案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如此优美的文笔出自于 A、蔡伦 B、李白 C、郦道元 D、张仲景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今采择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摘自《齐民要求》自序 材料二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代文化的奇葩,全书10卷,92篇,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其中参考和引用的古书有150~160种;关于食粮的有14篇、瓜菜15篇、水果12篇、树木9篇、染料3篇、家畜5篇、食物制造22篇,养鱼、造酒、煮胶、笔墨各1篇。 回答下列问题: ①《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通过材料你,你可以了解到作者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资料? ②《齐民要术》的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说明理由。 三、培优训练 14、纸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在第一张纸出现以前,人类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的传播媒介,中国的简、帛,埃及的纸莎草纸,欧洲的羊皮书卷,都曾在人类传播技术史上占有过一席之地。但是,当纸张出现以后,它们又都很快的一一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位于集万千优势于一身的纸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在带给人类传播和书写的便利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试想,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有人要写一本书的话,就得把整个竹林砍倒才够书写材料之用。一个官员日常所要批阅的公文,每天至少也要55公斤的重量。在欧洲也同样,生产一本圣经需要300多张羊皮。试问,这种传播介质如何能够担负起记载文明和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 ①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②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你对纸张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15、你最敬佩本课中的哪一位科学家?说明理由。 1A、2B、3B、4B、5B、6C、7B、8C;9略;10A、11A、12C;13、①贾思勰;前人的研究成果、走访老农、收集农谣等②依据材料二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4、①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重要条件等方面进行回答,不必求全,言之有理即可。②略;15、略,可以吗?
大厦大厦的

7,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目录 人教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新课标人教版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讯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期中测试题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活动课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 附录 后记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原始的农耕生活 3.华夏之祖 4.夏,商,西周的兴亡 5.灿烂的青铜文明 6.春秋战国的纷争 7.大变革的时代 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0.秦王扫六合 11.伐无道,诛暴秦 12.大一统的汉朝 13.两汉经济的发展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7.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8.三国鼎立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20.北方民族大融合 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走进社会,探索时空,拥抱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第二课 山川秀美 第三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综合探究三 游历华夏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二课 与山为邻 第三课 傍水而居 第四课 草原人家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第六课 文明中心——城市 综合探究四 来自家乡的报告 附录一 本书主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网站推荐 后记

文章TAG:初一  历史  内容  八年  初一历史19课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