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才算心理有问题

简单说 心理问题就是指你的心理偏离了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是一个相对性很强的概念,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各类生活事件的影响和刺激下,导致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发生偏差,从而影响到行为人的正常生活或者别人的正常生活。判断心理是否出问题是有很多种方法的,常用的是社会适应标准法,或者医学标准法。
心理失衡,内心得不到满足,不能如所愿,不顺心
你觉得什么是心理问题?只要是人就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

怎样才算心理有问题

2,怎样判断是否有心理疾病

不想说话不等于有心理疾病,这与内向性格有关,也与心情好坏有关。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不想说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怕表达不清楚不敢说还是心情不好不愿意说?心理疾病应该理解成心态问题,一个人心态不端正、处事极端、心理不平衡的都是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喜欢计较、钻牛角尖、自以为是、机械教条地处理问题也是有心理疾病的一种。如何判断:就看你对待事物和人是真实的还是故意的,真实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的流露和表达。故意是存心想伤害、想让别人出丑、想看别人笑话,这就是心态问题,就是心理有病。
其实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只是或轻或重。

怎样判断是否有心理疾病

3,怎么判断儿童青少年是否有心理幼稚症

心理幼稚症的识别和判断1. 不存精神障碍。2. 患者本人心理行为幼稚、身心脱节,外表发育良好如同成人,心理特征和行为呈现幼龄化,心理发育不良。 3. 思维单纯、幼稚。 4. 智力无障碍。5. 缺乏自我意识和离乳期心理,无远大理想追求。6. 心理动力低下和自我意识薄弱是造成患者学习障碍的重要心理原因。7. 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人际关系不良,缺乏辨别是非良莠能力。8. 兴趣爱好幼童化、幼稚化。9. 心理认识需求水平低下,心理模式被动,依赖,对父母和家庭高度依赖。
搜一下:怎么判断儿童青少年是否有心理幼稚症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怎么判断儿童青少年是否有心理幼稚症

4,如何判定孩子是否有心理行为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孩子是否有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特殊心理表现是否与年龄相称、出现的频率是否过于频繁、持续的时间的长短、表现的严重程度及心理反应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等。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有: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2、情绪方面的问题:抑郁、冷漠、易幻想或情绪波动剧烈、易激怒;过分焦虑引起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教师,或与别的孩子关系恶劣,甚至有敌对情绪;对学校、老师等会产生恐怖情绪等。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3、性格方面的问题:如显著偏执、怪僻、爱发脾气、急躁、粗暴、性情反复无常、反抗性强、攻击性强、鲁莽好斗;过分的胆怯、退缩、孤独等。4、习惯性方面的问题:如习惯性吮吸手指、咬指甲、晃头、眨眼、玩弄生殖器以及饮食、睡眠、排泄上的不良习惯,像厌食、睡眠失调等。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在评价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发育。 正常的智力是儿童、青少年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2.有比较稳定和适度的情绪反应。 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不发生很大波动,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如果在压力面前,产生过分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能够客观地看待环境和自己。 4.适应集体,与周围的人能够和睦相处。 5.行为特征与年龄相符合。 以上几个方面反映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项特征,在评价的时候可以参考,但是,应该注意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如果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略有不符,仍可视为心理健康。如果不符合的项目过多,或者严重不符,则可能是不健康的心理。

5,如何才能判断一个人有心理疾病

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一、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三、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四、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五、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六、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七、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八、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九、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十、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将这10条标准综合起来考察,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如何了。还有一位心理学者马建青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标准:一、智力正常。二、情绪协调,心境良好。三、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四、人际关系和谐。五、能动地适应环境。六、保持人格完整。七、符合年龄特征。以上列出了对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的不同的解释。尽管表述不同,但总的原则也差不了多少。
自己是不是患了心理病,可以从以下6方面加以判断: 1、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 2、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3、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4、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 5、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 6、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上述六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所谓一定强度,是指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的时间,是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要在3至6个月以上。

6,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

你家孩子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表现的很正常。你想想看,假如你拽着孩子把他往火炉子上按,他能不打你吗?能不逃跑吗?如果他还很乖很听话,任凭你把他往火上按,那才叫有问题呢。一般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以下几点诱因:1。挫折性事件导致自尊受毁。2。没有其他的自信来源。3。家庭环境恶劣,或过于理性。4。不信任他人,与人沟通不畅。他本来就遭受着父母离异的痛苦,他很自卑,自尊也很低,这部分痛苦还没有处理,马上,这位母亲又变本加厉的给还提要求,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孩子眼里的这位母亲是个什么模样呢?如果很宽容,慈善,能够理解自己,并相信自己,他干嘛不回家?除非自己的母亲已经变得很生疏,急功近利。还有一点,这个孩子刚好到了“第二次分娩”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精神断奶”,敢问这位母亲还记得“第一次分娩”的情形吗?孩子要出来,你也很配合他,虽然两个人都很痛苦,但这是很有意义的,“第二次分娩”也是一样的,孩子有了独立的愿望,不想再被父母约束,想要挣脱,这个时候,聪明的母亲要配合着孩子,让他顺利的出去,而不是极力阻拦,这样下去,两个人都不好受。其实这位母亲应该庆幸,幸好有网络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避难所,一个发泄的途径,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心里绝对有问题,建议去心理医生那边看一下,如果依然不听话的话,用爱感化他{他对你狠的时候就忍气吞声},十五岁的话还是尽早就事情的起因给予他教育{不是打}。望采纳
因为你的教育不当,引起的他的叛逆,你要认识到是你缺乏教育知识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孩子需要心理感化治疗,玩儿硬的是不行的,你要学着理解他,赏识他,不要再和他发脾气了,你要知道,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你,你觉得你爱他,但他并没认识到,他所看到的你的行为都是训斥,责打之类的,怎么能让他感觉到爱呢?你别以为自己不容易,孩子就能理解,他毕竟是孩子,尝不到你的辛酸,只看到你的言行,你还是慢慢改变你自己吧,改变对他的态度,慢慢学着赏识他,信任他,尊敬他,他也会慢慢对你好,他心疼你后,才会为你着想,你此时改变蛮来得及,如果这样下去,坚持你的做法,说不定可真会教育出来个畜生。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联系我,我跟你语聊教你怎么做。
心理疾病范围比较宽泛,没有准确的定义,广义上一切变态行为都可看作存在心理疾病,但是很不客观,对心理疾病做病原学分析也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编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2000年版)简称dsm-iv-tr。心理障碍主要包含三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人格障碍。下面还有很多细分,像最近地震后听得比较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其中一个类型。 另外我得补充说明一点,那个诊断标准在网上应该也能找到,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士,不要随便把自己往里标准里套,以免到时候没有问题都给自己整出问题了。 你这个年龄段的人会对自已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高度关注,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考虑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关注自我的发展和成长问题,以及需要应对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因此,青年初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因此这个阶段最好要学会更多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说转移,学业上的成就感、课外丰富的兴趣爱好等都有助于个体转移注意力,避免沉溺在过于对自我的关注中;比如说宣泄,可以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心理咨询师等沟通,将自己压抑的心事说出来,有人分担和监督会让个体更容易承受来自本我的压力;比如说升华,将有关的欲望通过艺术创作(如绘画、小说)表达出来,将其艺术化、审美化。这些思路和做法都能帮助自我协调好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做出符合社会现实要求的理性的决策和行为。
多用爱感化,你可以参考一下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里的有一期关于用爱来感化孩子的方法,去学学!

文章TAG:怎么  判断  青少年  少年  怎么判断青少年心理有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