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一、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3、认识米用米量。米可以用m表示。4、认识线段。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2、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三、复式统计表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统计知识的教学整体后移,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四、两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及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五、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二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掌握扎实,我整理了一些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长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进率: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角 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以上是我整理的数学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3,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孩子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他们会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复习能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减缓遗忘速度。如果孩子学会课后复习,那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同时提升记忆能力。 3、认真书写。卷面是学生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 学习态度 和个人素质的评价。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往往会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书写的习惯,及早提出书写要求,帮助孩子提高书写质量,从而培养其仔细认真的习惯。 4、整理笔记。科目数量是会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多,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记笔记来抓住各科的重点。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做出有条理的笔记,因此要让孩子在课后整理笔记。整理的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分析归纳的能力。 5、鼓励阅读。阅读是孩子获取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可以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报刊杂志,提高孩子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写 读后感 之类的 文章 ,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6、自己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会向父母请求帮助。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耐心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数学学习技巧 我们都知道, 教育 的目的并不只是停留在分数上,更多的还是在于培养学习方法与习惯、思维与兴趣上。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想获得高考高分,必须好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必须在平时做到举一反三。我深知数学对于我而言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平时一定要意识到数学的重要,这是一个良好态度的开始,正确地看待数学,不过分焦虑,也不轻视大意,以一种更为谨慎而又达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的考试,那么就已经离开成功不远了。 良好的心态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的小考试,在适度的紧张所带来的兴奋中,手感会越来越好,而这也正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之一。 好心态能够给人信心与勇气,但这只是基石,在数学的学习中,最为要紧的,恐怕还是一级级的踏板——实践。对于高中生而言,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是已经不需要再刻意强调的重点。反复的操练并不等同于盲目的题海战术,举一反三并不只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我并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我经常会碰到许多不会做甚至根本没见识过的新题目。但是,碰到难题新题就立刻躲避,不仅无益于成绩的提高,更会让你丧失信心,反倒不如,按着题干,一点点去琢磨。有时猛然发现,原来解题方法与思想都是我们熟悉的,熟练的,只是题目换了一张新面孔而已。因此,对于考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应该总是烂熟于胸的。而老师也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只要按着老师的节奏跟上,消化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总能在三年中,熟练地掌握它们,并将它们分类分层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该拿的分一分都别丢 考前认真的复习,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临阵磨枪,但是我认为比平时看得更有效率,尽管有人不是很认同。事实上我在这段时间里针对考纲,精简内容,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再次温习一遍老师上课的笔记,经典的例题,重要的概念。毕竟,考试考的70%都是基础,所以,要想拿高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该拿的分是不能丢的,这样我又比别人多得几分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文章TAG:二年  二年级  年级  数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