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儿歌详细教案

http://edu.mxabc.com/jiaoan/db/200701/83466.shtml
http://www.cnfirst.net/et/yeyyywdlw/005221275.html http://www.yejs.com.cn/HtmlLib/20080.htm (相关网站)

幼儿园儿歌详细教案

2,小班儿歌对不起没关系教案

活动目标:1、感受儿歌拟人化的情趣,理解儿歌内容,愉快地学习有表情地念儿歌。2、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对不起”和“没关系”,懂得遇事要讲文明、讲礼貌。活动流程:观察图片,讲述图意→感知儿歌内容→欣赏儿歌表演→学习儿歌→经验迁移活动过程:1、观察图片,讲述图意。提问:图片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说什么?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儿歌。2、听赏儿歌录音,初步感知儿歌内容。提问:你们听到儿歌里念了些什么?3、欣赏儿歌表演,理解儿歌内容。(1)师用两只大拇指边表演边念儿歌。(2)提问:儿歌里的“我”叫什么?“他”叫什么?为什么“对不起”和“没关系”就象两个好朋友,永远在一起?(3)幼儿讨论后,请幼儿自设情景,表演:遇到××事时,互相说“对不起”和“没关系”。4、学习有表情地念儿歌,学用两个大拇指表演。师请个别幼儿或小组表演念儿歌,提醒幼儿注意念准字音。5、经验迁移,进一步学习运用礼貌用语。提问:我们什么时候也要说“对不起”和“没关系”?你还知道哪些也是讲礼貌的话? 附:我叫“对不起”,他叫“没关系”我碰了他的脚,忙说“对不起”他脸上笑嘻嘻,连说“没关系”“对不起”“没关系”“没关系”“对不起“就像两个好朋友,永远在一起。

小班儿歌对不起没关系教案

3,小班英文歌曲教案i can say my abc

活动目标:1、聆听并唱儿歌。2、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歌词的理解。活动准备:教学光碟、dog、chicken、pig的单词卡片。活动过程:一、Warm up(热身活动)1、教师与幼儿热情问好。(Good morning)2、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之前所学歌曲。《Greetings》、《Fruit》二、复习单词dog、chicken、pig。1、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几个动物单词吗?Look at me,我手中就拿好咯,等下,老师会像魔术师一样,从我的背后,把卡片变出来给小朋友看,小朋友看到了是什么小动物,就要用好听又大声的声音说出这个动物的英文名字,明白吗?2、师:OK,我们都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叫的,那现在跟着老师一起用英文学出来噢!一起来说吧!Dog dog dog ,woof woof woof.Cow cow cow,moo moo moo.Pig pig pig ,oink oink oink.(即复习前一堂课的知识点,又能把本单元的新内容呈现出来。)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abcdefg hijklmn opq rst uvwxyz xyz now you see i can say my abcs

小班英文歌曲教案i can say my abc

4,幼儿园小班蒙氏识字教案儿歌回家

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活动准备  1.对螃蟹的外形、动态及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2.实物投影仪、螃蟹1只。  3.绘画用具:记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棉签和抹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八只小脚拾大轿,两只大脚像剪刀,横行霸道不让人,嘴里吐着白泡泡。”这是什么动物呀?  2.以手影游戏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示范。  师: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一只真螃蟹,到处爬来爬去,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假的螃蟹,它也会爬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用手影做螃蟹爬行的样子)我们两只能干的小手居然能变出螃蟹来,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尝试。  师:两只手的手掌重叠在一起是螃蟹的身体,两边的四只手指就是它的八条腿,那大拇指是什么呀?请小朋友做小螃蟹,老师做螃蟹妈妈好不好?  3.作画。  (1)示范。  师:我们先用一只手放在海绵里按一下,五指要伸直,手放平,使手掌、手指都蘸上墨汁。然后五指张开、伸直压在纸上,印下这只手印,看看像螃蟹的什么?另一半怎么办呢?换一只手用同样的方法蘸颜料,印的时候和做手影螃蟹一样,两个手掌印重叠,手指的方向相反。两只手印都印好后螃蟹的身体和大脚就出来了,接着用记笔画上大钳子、小腿和爪,画时注意小腿的方向都是向里弯的。你们看,螃蟹画好了,像不像?  (2)交待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个小画廊,以便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
1.导入新课(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3)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4)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5,幼儿园音乐教案蚂蚁爬山

幼儿园案例:有趣的蚂蚁  教师:屈老师  主题的产生: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随着天气的渐渐暖和,小蚂蚁的出没越来越频繁了,总有一些小朋友在午餐后休息时关注起蚂蚁来。一天,雯雯和辉辉惊奇地发现几只小蚂蚁正在搬食物。辉辉大声地叫道:“快来看呀,这儿有好多小蚂蚁,它们在搬东西呢。”他的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大家都围了过来,一个个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蚂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呢?” “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有几只脚?” ……对于“蚂蚁”的话题一下子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根据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开始了有关蚂蚁的探索活动。  主题的开展:  实录一:鼓励孩子多途径寻找、收集资料  在活动的前期开展阶段,我想了解一下孩子们关于蚂蚁想了解些什么,便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到了很多有关蚂蚁的问题。在大家的一致讨论下,我们决定一起回家找找有关蚂蚁的资料。为了让孩子能多途径地去收集资料,便提出:“你们会怎样收集资料呢?”思维一向敏捷爱动脑筋的静静说:“我让妈妈帮我到电脑上去找找,网上什么都有的。”喜欢看书,见多识广的真真说:“我家有《百科全书》的书,明天我带来,上面应该有小蚂蚁知识的。”善于表达、我班的“小百灵鸟”雯雯说:“我姐姐有动物的碟片,我去问她借一下。” 连平时不太善于言语,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不太主动的辰辰这次却非常积极地说:“我回家问爸爸,爸爸知道得多,他会告诉我的。”我班的“小淘气”龙龙说:“我回家仔细去观察小蚂蚁,找找它们的家在哪里。”……  我连忙表扬了他们,还奖给这些孩子每人一张小贴纸,并告诉他们如果真的找来,还有更好的奖品。没过两天,蚂蚁的资料越来越多,为以后的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反思:在收集资料前,通过教师的支持,启发,使孩子们知道了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和通道,从孩子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孩子自发学习的需要。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种需要,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并采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活动的孩子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并引导他们在集体中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无形中让幼儿彼此间相互取经。  这种形式的交流使能力强的孩子获得了发挥的空间,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与大家分享;能力一般的孩子从能力强的孩子身上了解到收集资料的方法,从而得以借鉴;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也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产生了学习的愿望,从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投入更大的探索热情。

6,小小班分水果儿歌教案怎么写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以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幼儿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儿歌的教学体裁是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这首儿歌利用“分水果”这个情景,让孩子们学会数数,同时教育他们好东西要与伙伴们分享。在儿歌的吟唱和朗读中,认识“果、苹、梨”三个字。课堂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游戏等教学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掌握儿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仿编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内容; 2、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前多引导幼儿欣赏有关的文学作品。 2、多媒体课件 3、创设儿歌的情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指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画面。 二、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画面上有谁,在做什么? 三、出示课件,引导理解儿歌内容 1、播放课件画面,幼儿观看。 2、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 (1)刚才画面上是什么地方? (2)都有谁? (3)他们在做什么? (4)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你喜欢这样做吗? 四、欣赏儿歌,体会儿歌的意境 1、教师朗诵儿歌。 2、指导幼儿朗读儿歌。 五、学习儿歌 1、整体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2、讨论:“你最喜欢读儿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3、学习生字:请小朋友到果园摘果子,出示果树,果子上有字“果、苹、梨”,请小朋友边摘边读。 六、仿编儿歌 1、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2、分享创编内容。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将创编的儿歌说一说,演一演。 教学反思 小朋友朗诵儿歌,能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听、吟诵、理解的同时让小朋友懂得了好东西要和伙伴们一起分享,还可以加强表演环节及仿编儿歌引导,提高幼儿思维表达能力。

7,幼儿教案天亮了托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尝试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1、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摇篮曲》)。 2、图片若干(小蝴蝶、小猪、小狗、小鸭、小猫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入室(播放《森林狂想曲》) 今天活动室除了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还来了两个特殊的小客人。 2、出示图片太阳 (1)教师:小朋友们好。幼儿:太阳公公好。教师:我们的宝贝可真有礼貌,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你们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太阳出来了,白天到了,小朋友们都去幼儿园,一起做游戏了,白天真热闹! 3、出示图片月亮 教师: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小朋友们好。 幼儿:月亮好。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小朋友们要去干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月亮出来了,晚上了,大家都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二、看图理解儿歌 1、分别出示太阳和月亮,提问: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看一看谁醒来了?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 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幼儿: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能创造性地用报纸和身体钻过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能主动与同伴协商合作,配合协调,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简单的运动项目。 2、物质准备:音乐《向前冲》、《我和你》;幼儿每人一张报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谈话引入:你喜欢做什么运动?请你来模范动作; 2、准备运动:结合音乐,模仿不同运动动态进行热身活动。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出示报纸,引导幼儿思考:“你会用身体来搭出大小不同的洞洞吗?你能用报纸去钻过同伴搭的各种洞洞吗?” (2)分组活动:幼儿相互合作,共同游戏。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变换搭洞和钻洞的不同方法。 (3)交流并小结:“你是怎么搭洞和钻洞的?用了什么不一样的动作和方法?当洞洞变小的时候,你是怎么让报纸钻过去的?” 2、用身体搭洞和钻洞 (1)集中讨论:如果让你用身体去钻同伴搭的洞洞能钻过去吗?你有什么办法? (2)提出活动玩法和要求:自由分组,相互合作,有创造性地搭洞和钻洞;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身体安全。 (3)幼儿自行结伴游戏。教师及时表扬搭洞和钻洞有创意的幼儿,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小结: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5)结合第一次合作游戏的情况,引导幼儿第二次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多人合作搭洞游戏。 (三)集体游戏: “城门城门几丈高”。 1、学习儿歌并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部分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搭成城门,随着儿歌城门的洞越变越矮,其他幼儿按顺序依次从城门的洞洞钻过。被城门套住的幼儿要模仿一个体育项目的动作。 2、提出游戏要求:钻洞的幼儿要根据城门的高度变化来调整自己钻洞的方法;遵守游戏规则,注意钻洞时的安全。 3、师生共同游戏。 (四)舒展身心 1、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放松:随音乐旋律做放松运动,并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捶捶背,捏捏肩,放松身体。

文章TAG:儿歌  教案  小班  100  儿歌教案小班100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