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班古诗教案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班古诗教案古原草送别

2,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之四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教案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 1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 蹊 、 恰 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教案(2)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 蹊 、 恰 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之四

3,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明日

明日歌 作者: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   ①复:又。 ②何其:多么。这句说: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③待:等待。 ④蹉跎(搓驼):光阴虚度。以上两句说: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⑤累(lèi类):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 ⑥无穷:无穷尽。 ⑦悠悠:漫长。 ⑧几何:多少。 ⑨请君:请诸位。   【译文】   (1)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2)明日又是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年华,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不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也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简析   这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转自古诗文网,原地址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30720ae350.aspx)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明日

4,古诗绝句教案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活动内容:古诗《绝句》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二、展开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三、结束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5,谁有对外汉语古诗教案

http://zhidao.baidu.com/q?ct=17&word=%B9%D8%D3%DA%C7%D7%C7%E9&tn=ikaslist&rn=10&pn=10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3、《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问题问清楚点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山行》。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因为也是唐朝诗人写的上诗,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诗人,人称“诗圣”,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作业:  1、把诗歌改成小散文。  2、读〈绝句〉  板书设计:  花多美  江畔独步寻花(愉悦) 蝶舞

7,山行古诗教案怎么写

《山行》教学设计2 蒋志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600-200+900=
sgsdfhfdjhfd
网上搜一搜啊。

文章TAG:古诗  教学  教学设计  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模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