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活动认识不同的汽车票教案及反思

把所有简单的图打完就可以无限了 困难的不用去刷
中班社会活动《应该怎么做》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进一步了解有关生活中的安全行为。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摄一段不安全行为教育的录像带。 2. 有关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图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块泡沫板坐垫、鼓一只。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幼儿在家或户外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真实生活情景的录像 ——“在录像中,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击鼓传花游戏”: 方法:让幼儿围着圆圈坐在泡沫板上,图片间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垫下。听到击鼓声开始传花,鼓声停时花落在谁处,谁的泡沫板坐垫下如有图片,该幼儿就要说明图片上的事该不该做,大家可以一起参与讨论,以明辨哪种行为正确,哪种行为不正确。 教师就图片内容设问,引发幼儿讨论: “听到敲门声该不该开门?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随手从窗户往下扔垃圾或物品?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站在窗台或阳台上?为什么?” “能不能随便开煤气?为什么?” “能不能随便碰电插座?会有什么危险?” “能不能随便吃药品?会造成什么后果?应该怎么做?” “上下楼梯应该怎么走” 活动反思: 到了中班以后,孩子们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好多危险的行为引不起注意。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接近幼儿生活,结合游戏设计了这次教育活动。从活动一开始就以录像带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幼儿的不安全行为,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幼儿的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些不安全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可怕后果。通过游戏的形式缓解活动的紧张,幼儿每个人说一说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个别培养了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设计的内容都是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所以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活动采用现场演示——幼儿讨论(结合游戏)的方法,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幼儿在活泼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我觉得很好。

中班活动认识不同的汽车票教案及反思

2,中班健康早点睡喔教案与反思

幼儿期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7623365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 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性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设计了《熊来了》活动。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幼儿健康心理的内容很多,那么教师在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方法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个,在场地上划好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教师请配班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配班老师就出现,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引出“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想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不怕),对了,熊来了,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中班健康早点睡喔教案与反思

3,幼儿园中班活动观察与反思

太爱你 记得我第一天上班,4岁的薇薇就在我手臂上吻个不停,边吻边说:“老师,我太爱你了!” 也许是她的吻打动了我,也许是她的吻让我有点困惑,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特意用目光搜索她的身影,结果我发现她总是与一个小男孩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爱上了晨晨,我才如梦初醒。这回,我的视野里又多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他们形影不离的情景让我想起热恋中的爱人。 4岁的薇薇到了情感的敏感期。那些天,薇薇体贴得简直像个“温顺的小女人”,有好吃的,分享给晨晨;有好玩的,先让晨晨玩;甚至晨晨工作的时候,她也总在一旁安静地观看。有一会儿晨晨不在她眼前,她便会问我:“老师,你见到我的王子没?” 也许是这种“爱情”太感染人了,那天早晨,乾乾忍不住抓着薇薇说:“你是我的公主!”薇薇表示抗议,但没能挣脱他的双手,只好哭着喊老师,我赶过去后她告诉我:“我只想当晨晨的公主!”谁的派多 今天早上,4岁的优优拿了一个蛋黄派来幼儿同。4岁的纳宽看见了,问他:“优优,可不可以分享给我?” “嗯。”优优表示可以。 “可不可以多给我一点?”纳宽接着问。 “不行。”优优反对。 “你多给我一点,我先吃,你后吃,这样你的就比我的多了,是不是呀,优优。”纳宽劝说着。 优优看着纳宽:“好的。”掰了一大块给纳宽,看着纳宽吃。 坐在一旁的星星说:“不是的,优优,你的少,纳宽的比你多!” 纳宽有些着急:“可是我先吃的呀!这样最后优优的就比我多呀!” 纳宽大大吃了一口,让优优看:确实小了!纳宽大口大口地吃着,过了一会儿对优优说:“优优你现在也吃吧,你已经比我多了。” 优优很高兴地说:“我的比你多。”说完,便开始吃他那块“多”的蛋黄派了。孙瑞雪: 也许纳宽并不是在哄骗优优,他就是那样想的。而优优也真是那样理解的。 他们都开始使用思维和推定了。儿童推定时可能只以眼前看到的为准,这是思维开始启动时的现象,非常有趣;并且,儿童开始通过语言解决问题了。 能按照大人的思路理解这一切吗?谁的大谁的小,谁吃亏了谁占便宜了,谁傻谁奸?暖气片当钢琴 儿童音乐的敏感期出现在4岁左右。女儿的音乐敏感期就是在4岁时出现的。 那时候,每天去幼儿园接她时,她总是拉着我的手上二楼(琴房在二楼):“妈妈我要弹钢琴。”有时一句话不说,拉着我的手就走。那段时间,我们常常是天黑透了才回家。 《麦克唐拉》、《玛丽有只小绵羊》等一些简单的曲子就是那段时间学会的。家里当时没买钢琴,她就把老师的教科书借回家,把家里的暖气片当钢琴,摆上乐谱,煞有介事地边弹边唱,一弹就是几十分钟。 这种情况持续了近3个月。后来,她虽然不像那段时间那样天天要弹琴,但这为她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瑛)孙瑞雪: 大多数儿童到四岁时,都会出现音乐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中,儿童等待或寻找特别的音乐环境,跟音乐亲近,发展潜在的音乐天赋。有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很不容易,这个环境包括音乐本身、音乐设备,以及共同感受音乐的人。我们知道很多家长在逼着孩子练各种乐器,孩子对此无比痛苦。如果在音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顺其自然地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他们可能不用家长逼.自己就会去练;即使他们后来没有学什么乐器,但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乐感和鉴赏力,比起那些把拉琴当成拉大锯的痛苦的孩子,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也要好很多。

幼儿园中班活动观察与反思


文章TAG:幼儿  幼儿教育  教育  教案  幼儿教育教案中班活动设计及反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