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历史知识结构框架图是画哪几个单元啊

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准备、客观形势、核心力量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图是画哪几个单元啊

2,谁能给出 高中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框架树状图 要Word格式的

http://www.pep.com.cn/gzls/xszx/dg/zggds/dzkb/ 进这个网站就可以了

谁能给出 高中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框架树状图 要Word格式的

3,高中历史知识结构

高一 中国近现代史2册高二 世界近现代史2册高三 中国古代史1册这是08年以前的版本,您们改革啦,不过历史这东西应该差不多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

4,简述中国历史的发展三大框架

按社会属性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主义社会。按文明划分: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中国历史的简述的话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恩~就这三种。希望能够帮助你,望采纳!!!
中国古代史的断限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的鸦片战争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中国的古代社会与其他国家的古代社会相比,既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也有自己的明显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分裂割据时期,但长期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明显趋势。所以我们最重要要把握好时间概念,然后在时间轴上面添加重点的历史时间。就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了。
我也想知道

5,高中古代历史通史框架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K12资源实时更新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1234复制提取码跳转?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全球通史我看过是一部站在西方史学观点上的全球史对于东方历史尤其是中国的把握的不是太好不得不说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于历史的把握还是比较中肯的没有什么过多的偏见
这个太多了.我写不完.抄一段给你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那里太多.复制不过来.自己看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3422022.html?si=6
.cn/gzlstbfd/index.htm去这看看吧看知识网络

6,高中历史详细结构

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一)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二)中国古代史(高三)
高中历史要拿高分很容易,你只要记住2个字“目录”!!其他扯淡  高考历史主观题部分的得分点大多都在书本的目录里面!!甚至可以说,高考历史的出题就是以5大本教科书的目录为框架的。  ”是08年陕西高考文科状元最先发明的,我99届高考时用过,当时历史(那时还是3+2)拿130分以上(满分150)。单科全市第一(广西梧州市,当年文科1.3万考生)我备考时每天只拿1时看历史,用目录法过5本历史书,因为脉络清晰,每天可以过一本。折算用5天就可以历史科从到到尾狠狠地复习一遍。  目录法是学习高考历史的最好方法,也是效率最高最省力的,没有目录法,你翻开历史书会觉得知识点浩如烟海,打起题来东拼西凑,有了目录法,随便出道题,照着自己总结的目录结构,照抄就是标准答案了。  记住,高考历史得分点是按:书本目录——> 章--->节--->黑字小标题  这样来构建的。例如,如果问的是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那首先  (1)本题考的是讲鸦片战争的那一章,把那一章的各节,各小标题抄录下来,是一部分得分点。  (2)把这章的邻近两或三章的节、小标题抄录下来,也是部分得分点。  (3)把全书的主旨抄录下来,也是得分点。  (4)把各得分点修饰一下或者换个说法,跟题目扯上关系, 就是答案了。  简单说就是这样,当然具体用还有很多技巧的(例如平时做题要补充目录框架、小标题下的主题段要读熟,因为那是超级得分点)但用熟之后考试如同开外挂。  我99年参加考高,用这个方法考历史拿高分就像玩儿似的:先用40分钟在草稿纸上默写目录框架(这时候其他人已经写完选择题了,我还是白卷,监考老师都奇怪我在那干什么,呵呵),别人写主观题时我才开始动手。用目录框架,1小时就把试卷填完了,想都不用想,像抄似地。呵呵,最后拿777份标准总分上了重点大学。  那个叫牛啊!!很想跟大家分享这个方法,可惜年代久远了,都快10年了,自己也忘得差不多了。而且三言两语很难说明白这种方法。

7,如何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09娜天如何整理归纳知识体系良好的归纳总结,可以让我们轻松统揽学科全局,提纲挈领。然而,很多同学对于如何归纳总结的时候都是一脸茫然。非要归纳知识体系吗?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一个不愿意动脑筋,甚至有点懒的人。实际上,归纳知识体系是掌握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学科的课本容量都是比较大的,大部分人就是再有水平,记忆力再好,也未必能记住课本中的每一句话。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迅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提取,迅速地对题目作出判断。如果没有知识体系,脑袋里变一团浆糊,答题的时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关键点或者关键步骤。每做一次归纳,往往你的实力就得到一次升华。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训练基础上。如何归纳知识体系在上完课之后,回忆一下课本的重要内容,然后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词罗列出来,并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草稿纸上将联系用框架的形式书写出来,构建框架的过程中要体现重点。如果不做归纳,你记忆中的知识就是乱七八糟的。如果你做了归纳,并且是超过两三次的归纳,你的体会一定不一样。良好的归纳会让你一闭上眼睛就知道重要的知识有哪些,知识间的联系是什么样的。在考试的时候一看到“问题”,你就能马上联想到有哪些知识点,并且运用。提示:构建知识点的联系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去思考。一般都适用。
先将历史分成板块,每个版块之下做一个小的知识框架,分横轴、纵轴分类记忆。但是在这之下还有很多细节点也需要嵌入和整理。要是你觉得有难度的话,建议你报个补习班找个老师帮你理解后记忆会更好。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就很好,老师讲解细致,有方法,深入浅出,我觉得理解后记忆还是更好,但是理解后自己还是要不断重复记忆,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
就高中历史新课程而言,首要的同时也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为历史学习知识体系,即把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历史学科知识)转变为是适应历史教学,尤其是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知识,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充分发挥课程的发展性功能。一、教师要主动自觉的审视自己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毋庸讳言,目前大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就是“灌输一接受”式教学,我也曾跟理科老师抱怨过,“你们上课还能做几道题,而我们就要讲四十五分钟,而且一连就是六节课”,现在看来,这种满堂灌的方式不仅不符合课改的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曾问自己“你敢不敢只讲十五分钟”,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少讲、精讲,这是对教师传统“一言堂”角色的一种挑战,这是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引路人,合作者,课堂上少讲、精讲,不是任务轻了,而是任务和责任更大了,要讲好一堂课,老师要设计出像评书中一样的“扣”,所谓“四两拨千金”,一个好问题的设置才见教师的功力,这份功力包含了教师对教......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我在推荐一些方法,都是我自己总结的: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时在50多人的班里排在倒数七八名上,高二学文,非常努力排在班里十几名,高三稳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级第一,达到了厦大的分数。两年的时间上一本都够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于量的积累,法方决定效率的高低。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最好提高成绩的,我的经验是这样的:历史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优势在于1、有兴趣2、记忆力强3、才是理解。建议: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3、学校一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政治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而且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地球仪”。重点:结合书本看地图册啊1、中国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各个区域的特点,经纬度,海洋,洋流,岛屿,山脉,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资源,地貌,气候,植被等等要素。2、课本理论,比如地方时,公转自转,地转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气旋反气旋,锋面,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基础知识。3、各种气候、地貌、自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建议: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可参考历史建议1;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3、多做区域分析题。4、家里挂个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有时间就看看。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或者为了有条理可以按章节做课后习题,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总之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如果有余力,再把个别难题好好钻研下,其实也就几个类型而已。语文和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英语语法最好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可以让老师给找本书或者,做好笔记,或者复印同学笔记。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进退,只检讨自己脑子里记住的是否越来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试都作为查缺补漏的机会,成绩短期不提高也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弃。

文章TAG:中国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史  古代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