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6-15 17:21:02
本文目录一览
1,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主要讲了一次美术课,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发笑。老师用事实教育学生,使同学们认识到,做事要实事求是,看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快来看看我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齐读最后一节。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2,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惊弓之鸟》主要让学生明白一些事理,通晓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吧,更多事迹请关注。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 (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 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 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理解题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然后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1:出示图片,认识弓箭 弦)做一个射箭的动作。 3、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胆量接受挑战吗?“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什么?(大雁)出示: ( 课件2: 大燕 大雁 判断哪个对, 随后出示大雁图片)问: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群居生活对,大雁喜欢过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居住在水边,成群结队地展翅高飞) “惊”是什么意思(惊吓,害怕)之:的 “惊弓之鸟”的意思是:A、害怕弓箭的大雁。B、害怕弓弦响声的大雁。 4、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其它的同学可以在心里默默和她一起完成。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过渡:看屏幕,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效外去打猎。 (课件3 出示课文插图) 你从图上能看出谁是更羸,谁是魏王?请说出你的理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2、引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开书找一找,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指名读: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课件4 演示一只大雁在飞,边飞边鸣。 出示句子,指名读) (看到这样一只大雁,你会想到些什么?老师想把“鸣”换成“叫”好不好 课件) (2)过渡:更羸似乎也想了很多,并且瞬间就做出了这样的推断: (课件5 出示句子: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指名读。有关联词语,做上记号(只要-----就),练习说话。 师:魏王的反应是(课件5出示句子:“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如果,在“说”和“问道”前面加修饰词,想一下加什么最符合两个人的心里(课件5变成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信心百倍)地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3)、指名读。师过渡:接读:更羸彬彬有礼,谦虚地说,请让我试一下。 设疑:更羸成功了吗? 3、引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件6出示文字: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评 价 :大雁 掉下来了吗?可我没看见呀?你刚才读的时候,弦声不够响,大雁没听到,所以没掉下来。生再读了一遍,这次,他强调了"嘣"的一声响) 师:这么响,我都被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了。 (3)读了这段话后,你们有问题吗? 老师也有个问题想问:这段话中有两个"直",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课件7出示课件做选择 两个直字)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大雁直往上飞"中的"直"是"拼命"的意思;"直掉下来"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你们猜一猜,当那只刚受过伤的大雁听到弦声时,它心里想什么? 完成板书 裂 飞↗ ∣ 怕↗ ∣ “嘣”↗ ↓ 直掉 师: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看来这一次更羸高明之处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4、分角色读(6------9段) 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6到9段。注意扮演哪个角色,就得像哪个角色一样说话。(课件8出示:惊弓之鸟 大吃一惊 两个惊意思一样吗?) 5、研读9段 (课件9出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默读这段话,思考,哪些是更赢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更赢分析到的。哪些是更羸得出的结论。指名回答 (2)完成课件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结论:不用箭 只拉弓) (3)出示句子: (课件10: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A.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B.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仿照句子说一说: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4)我们再看: (课件11:出示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放在句中自由读。 6、研读一自然段 师: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结合实际、拓展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 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的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3、 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4、教师小结:大雁自己吓到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5、像这样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成语故事》。认真阅读,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3,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一)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草垫、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板书:朋友) 同学们,你有朋友吗? 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朋友的课文。 交流:互相帮助…… 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心灵被深深触动了,你有什么感受吗?打开书,再来用心读读这个故事。自由读课文。 感悟朗读一、体会“迫在眉睫”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她”是谁? 仅仅是一个受伤的小姑娘吗?再看看书,谁来补充?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都来读读这句话,再请同学说。 你看,此时血就是小姑娘的── 不及时输血,小姑娘就会── 所以说她必须── 说的太好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此时的情况? 是啊!输血迫在眉捷,而医生和护士又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体会着当时的情况,用心读读这段。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输血迫在眉捷。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二、体会输血前的矛盾心情 同学们,在这迫在眉捷的时刻,阮恒是怎么做的?自己读读后面的课文。 (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都来读读这段话,看你有什么问题问问大家。 这是个问题,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试着填填线上的问题,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一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 你看,用心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读懂了课文。用心读读这一段。让大家感受到此刻阮恒内心思想斗争的激烈。 三、感受献血的过程 阮恒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你们的好朋友,这是多么难得啊!让我们跟随阮恒一起去献血的现场去看一下吧!(范读8~10自然段) 用心读读这一部分,试着走进阮恒的心理,体会一下他此时内心深处的想法。 你走进阮恒的心理了吗?谁来交流一下? 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配合板书: 啜泣唔咽低声哭泣 捂住掩盖竭力制止 看看板书,再读读课文,看有没有更深的体会? 同学们,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极力掩盖自己越来越深的痛苦,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自己的── 这是多么的高尚啊!现在你能体会到“朋友”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了吗? 一个受伤的小姑娘。 受重伤的小姑娘,急需输血的小姑娘;输血迫在眉捷的小姑娘…… …… 生命。 失去生命。 马上输血。 迫在眉捷。 自由练习读。 指名朗读,说一说他读的如何。 自由读,交流…… 阮恒决定给小女孩献血了。为什么又把手放下去,后来又举起来了? 自由读课文,准备填空。 交流: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救朋友……)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会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死也要救朋友……) 自由练习,指名读。 看着老师听课文。 由朗读课文。 指名交流: 我从“……”体会出此时阮恒…… 指名读。 “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害怕死去,紧张。 “啜泣”因为想到自己要死了所以有点难过。“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不想让人看出她的害怕,要救… “唔咽”……“掩盖痛苦”…… “低声哭泣”……“咬竭力制止”…… 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随着体内的血不断被抽出,阮恒越来越害怕,却没有停止献血,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掩盖自己越来越痛苦的表情。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自己的朋友。 朋友! 为了朋友,可以…… 课堂小结再读读阮恒献血的部分,用心来感受一下朋友的真正含义。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小练笔。 〖学习目标〗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出医生和阮恒的对话。 〖学习重点、难点〗 小练笔。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了“朋友”这个词的真正意义。打开书,把你感受最省的部分再用心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 小练笔同学们,随着血液不断被抽出,阮恒认为自己快死了,所以越来越痛苦。你觉得他会死吗? 你们看,这是老师的鲜血证。老师每年都会去献好几次血可是依然很健康。其实我们身体丢失一定量的血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我们自身完全可以把它再补充上。自己读读课文的11~14自然段,想一想医生和阮恒之间都说了些什么?不会…… 自由读课文。 同为合作演一演。 写一写。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课文生字词。 〖学习目标〗 学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学习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的笔画容易写错。 2、给大家提个醒。 ⑴“医”,注意笔顺,最后一笔“竖折”。 ⑵“眉”,注意字头中间的“竖”。 ⑶“垫”,右上角“丸子”的“丸”撇上加点。 ⑷“酒”,右边里面有一“横”。 ⑸“拳”,字头有两横。 ⑹“柔”上面“矛”第二笔是“点”。 3、描一遍写一遍。 4、准备听写。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二) 教材分析: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的理解,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⒉能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齐读) ⒉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 ⒊抓关键词,了解危急 师: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事情“迫在眉睫”?为什么会“迫在眉睫”呢?(结合课文的句子复习) (理清事情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是刻不容缓的。) ⒋(过渡)师:情况万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是谁挺身而出,主动献血?——阮恒。 二探究体验,朗读感悟 ⒈学习阮恒献血前的动作表情的语句 ①师:对,他就是阮恒,他献血前是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呢?谁来找出这句话? (出示课件“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②师:全班同学把这句话齐读1遍 ③质疑。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为什么“沉默”后再举?他为什么举了又放下去,又举?等) ④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提了问题之后咱们必须来解决。小组合作先把这句话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小组交流。 ⑤谁来说说,你刚才读懂了哪个问题?(小组汇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⑥指导把阮恒矛盾、紧张的心情读出来。 ⑦(小结)师:刚才我们通过读发现了问题,又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了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阮恒输血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好吗? ⒉学习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 ①师:找出描写阮恒输血时的部分(8——11自然段),大声响亮地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 ②师:你能找出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吗?(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③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悟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 课件:出示学习方法:⑴读:读出你想交流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⑵想:从阮恒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⑶说:阮恒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⑷读:再根据阮恒的心情好好地读。[ ④分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感悟 ⑤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部分是描写阮恒输血时的部分,通过他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由开始的紧张、矛盾,变成后来越来越深的痛苦,最后又恢复平静这样的心情。我们把这部分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齐读)(结合板书) ⒊精读阮恒献血的原因(12——14自然段) ①师:自由读,用简练一两句话说说这段讲什么。(阮恒说他献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②师:这也是文章的题目。同学们,假如你是阮恒,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会这样做吗?生答略。(使学生明白这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把后三段多读几遍,深入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生读)(指名读) ④配上音乐,教师用语言进行熏陶感染:“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想一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医生,是站在旁边的的孤儿,是苏醒过来的小女孩,你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⑤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对待朋友的? ⑥播放周华健的《朋友》,让学生再一次在歌声中领悟朋友真挚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高兴地看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小男孩阮恒,而且懂得了朋友的真正含义。另外,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今后我们再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去。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 体会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引出“朋友”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谁是你的朋友?你觉得什么是朋友? 我们学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后相信你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语有更新的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吧,还想不想读?好样的!见了书就像读,读了书就要有话要说,这才叫会读书。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出示: 课文记叙了 战争 时期,在 一所孤儿院 里,一个名叫 阮恒 的小男孩为了 救一个小伙伴 而 勇敢献血 的故事。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她”是指 ? 生:小姑娘。 师:什么样的小姑娘? 生:深受重伤、急需输血的小姑娘。【板书:小姑娘】 师:“我”又指谁? 生:勇敢献血的阮恒。【板书:阮恒】 师:这么看来“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是谁说的?(阮恒) 课文直接用阮恒说的话作题目,想突出说明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懂好不好? 三、品读课文。 (一)师生谈话,理解“迫在眉睫”。 师:小姑娘被落在孤儿院里的炮弹炸伤了,医生确认她伤得(最重),重到什么程度? 生:快要死了。 师:情况这么危急,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 生:迫在眉睫。 师带领学生指指眉睫,师:都到眼前了,联系上文,什么都到眼前了? 生:输血迫在眉睫,输血到眼前了。【板书:输】 生找出描写小姑娘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指导朗读:请学生朗读,学生评价,师适时总结。注意重点词要读重音,语速要快。 (二)如果你在场,血型匹配,你愿意给小姑娘献血吗?阮恒也和你们一样勇敢,但对于献血他有一种误解,老师这么说是有依据的,谁能找到?(生找,师出示十二自然段) 1.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愿意献血,多么可爱又勇敢的小男孩啊。【板书:献】 但是在阮恒决定献血时他不害怕吗?从哪看出来?(生找,师出示第五自然段) 2.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什么?从哪看出来?哪些词? (生找出关键词“颤抖”、“举——放——举”) 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 3.感悟: (1)颤抖:以为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小姑娘,自己会死去,十分害怕。 (2)放:想到自己会死去十分恐惧。 (3)举:克制不住要救自己的朋友,所以又坚定地举起手。 指导朗读:生读,师评价、范读,读出阮恒从开始又害怕矛盾到最后的坚定的心理,还要注意语速从慢到快。 (三)自主学习。 刚刚我们用找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了阮恒的内心,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出示自学要求:轻声读第8—10自然段,画出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句子。 生反馈,师出示句子。 1.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师:在这段文字中形容什么的词语特别多?(哭)找一找。 生找出: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这四个词语都有哭泣的意思,用一个词不行吗?能不能换位置? 师生一起做动作体会,师总结:这四个词语表明阮恒哭的程度逐步加深,越来越痛苦,越来越恐惧,用一个词体现不出这种变化。 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体会阮恒的痛苦。 2.小组合作,从重点句中体会阮恒的内心。 (1)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阮恒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害怕,所以他迅速地用手捂住了脸。从“捂”这个词看出,阮恒想掩饰自己的害怕。) (2)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饰他的痛苦。) (3)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从“哭泣、咬住”这两个词,体会到,阮恒心里痛苦极了,悲伤极了,所以不停的哭,但是他仍然想控制自己,想救小女孩。) 3.小组汇报:先谈体会,然后找出关键词具体谈感受,再通过朗读再次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师适时范读、指导。 总结: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言,这样写才叫写得真实,写得具体。有了这样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次体会阮恒的内心吧。 4.面对死亡,阮恒的内心越来越恐惧、越来越紧张,但献血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决,因为他想(她是我的朋友)。随着血液流出,阮恒心想又离死亡近了一步。但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请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和献血常识,想一想,医生对阮恒说了什么,让阮恒停止哭泣。 如果你是医生,会用怎样的话语来安慰阮恒?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一练,再在班里汇报,注意说出温柔的语气。 5.医生的安慰使阮恒不再害怕,但是当初他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来救活小姑娘呢? 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她是我的朋友”,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现在你理解这句话做题目的真正含义了吗?突出体现了什么?请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是啊,阮恒的这句话回答了所有问题。 为什么在犹豫不决之后他毅然举起了手?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为什么在输血的过程中他极力抑制自己的哭泣?也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为什么为了小女孩他甘愿牺牲?更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可见,“朋友”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现在,你对“朋友”这个词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谈体会。【板书:友爱】 所以,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请别忘了_她是我的朋友_ 当你的朋友遭遇挫折需要鼓励时,请别忘了她是我的朋友 当你的朋友在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五、自选作业。 1.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下来,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2.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无恙,他们一起在孤儿院里生活、游戏,还会发生什么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个小故事,要写清楚她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等。

文章TAG:
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三年 三年级 年级
大家都在看
-
初三化学氧气教案课堂小结,中学化学知识点
2022-12-14
-
中庸 节选 教案,中庸:喜怒哀乐不表,都表中段
2023-01-01
-
幼儿园数学超市理货员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6我收集的文章
2023-01-27
-
社会绘本好朋友教案,友情绘本让孩子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乐趣
2023-02-02
-
洗涤用品不能吃教案,随便吃东西危害多!这些东西不要乱来
2023-02-07
-
小班手工教案轻黏土《彩虹》,彩虹糖教案教材
2023-02-08
-
中班活动教案 中国结,幼儿园中国结知多少?学一学(一)
2023-02-13
-
消灭大蚊子科常教案,幼儿园音乐节拍蚊子教案一文看懂
2023-02-25
-
学前班数学加法应用题教案,加减法应用题讲两个数练一练字
2023-02-26
-
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教案,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1设计意图
2022-12-31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母鸭带小鸭,幼儿园小班教案怎么写
2023-01-21
-
幼儿园寓言拔苗助长教案,拔苗助长不是好的而是害了它
2023-01-26
-
语文教案 月光启蒙,语文课本第十八课-3启蒙有何不同?
2023-01-30
-
夏天的雷雨幼儿教案,第一集
2023-02-06
-
小班幼儿园活动公开课教案,幼儿园小班主题精品课程教案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