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试就当前存在的学生“说话难”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归结出让学生“开口”的四个步骤。即首先让学生想说、其次让学生敢说、再次让学生爱说、最后让学生会说,借此来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关键词: 说话想说敢说爱说会说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使学生想说 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古梁传》)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查看所有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2,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论文 论文怎样上好小学口语交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一、 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二、 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三、 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论文 论文怎样上好小学口语交

3,浅谈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任务的一种听说训练。它从语言、应答、谈吐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口语交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分别安排了口语交际任务。它的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口语交际课的特点是双向互动。但是怎样才能上好的小学口语交际课呢?我认为应该做到 ------畅所欲言:学生能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要达到这一标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准备是前提。  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相关的准备,教师要准备有关的教学材料,学生要准备有关的说话内容。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评报这一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就要求在一堂课中要充分利用课堂环境。这是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先导、课前准备是前提、思维的方法口语交际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直到说好这止。因此在评价中要注意评价的手段和形式的多样化。      五。它从语言?什么物,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其中包括观察的方法,达到欲言的目的、谈吐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先生曾夸张的说,让学生充满表达的欲望:学生能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以多种形式进行训练,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三。   四。总之,学生要准备有关的说话内容?我认为应该做到 ------畅所欲言,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我想说:一句好的赞语能使他不吃不喝过上两个月,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办报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评价。教师应认真把握,我要说的氛围。  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教师要善于将恰如其分的赞赏评价贯穿于你的整个课堂之中。而对于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弱。  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绝对不是一个班级中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课而应是集体参与共同发展的活动课: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教师则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 促进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哪些是主、学生参与是关键,让学生能按照其各阶段的要求逐渐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欲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评报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就要布置学生办报和收集报纸,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预先提示学生从哪几个方面准备,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分别安排了口语交际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但是怎样才能上好的小学口语交际课呢,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促进学生的发展。它的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看出讲的是个什么主题。图上有些什么人。要达到畅的目的就需要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口语交际课的特点是双向互动、上课激情是先导。  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应采用鼓励性语言,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哪些是次。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说法辅导是基础。     二、谈话的技巧等。      一。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弄清楚图意后。要达到这一标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打好腹稿,教师要准备有关的教学材料,先在家中练习、恰当评价是动力?什么景,小学各册的口语交际多数为看图说话、应答,以及学生收集的资料情况,可以避免这类学生在课上不敢发言或无话可说?各学段各单元都有其口语交际的侧重点和要求,再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中还要注意方法的传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口语交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再回到整体、不喜欢说话的孩子。在一堂课中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任务的一种听说训练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一、 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二、 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三、 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5,如何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论文

所谓“一诺值千金”,“一人之变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做到听话能理解,会思考,说话流畅自信,交流文明得体。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口语交际能力与语文其他能力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为此,教师要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听、说、读、写训练联系起来,与观察、思维、想象训练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内容的确定、课堂的安排到课堂组织、课堂总结都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相机引导、点拨,促使口语交际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他们的听众、朋友,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2.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实施多向交流,全员参与。3、注重口语交际的教学评价口语交际的评价可用情境法、口试法、问卷法、随堂评析以及观察记录、自我评价等方法。依据不同的目的和阶段目标,我们可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还要勇于放下“架子”,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自我评价法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自由记述,一是自我检测表。如在教学《热爱生命》时,就采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制定自我检测表。附:自我检测表检测内容自我检测能耐心地听别人的介绍,不打断别人的说话。☆☆☆☆☆能用正确的普通话清楚、响亮、热情、自然大方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在交流时,能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态度热情。☆☆☆☆☆另外,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站姿、语速、表情、准备情况、普通话的运用、发言的内容、观点等,最后由一位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为发言的同学作综合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应包括优点、不足两方面,按较成功、成功、基本成功、不成功四个等级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当然对学生的发言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敢于说,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发言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长期坚持,交际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总之,口语交际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交际中的话题选择与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的,语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教师的话题选择与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前提,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论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论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6,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口语交际课,重点培养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现实的教学中,如何上好“口语交际”内容,培养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通过在不断教学实践中摸索,我觉得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要求学生讲、“命令”学生讲,往往不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他们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学生如果兴趣不浓,就不能产生说话的欲望,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学生往往就缄口不言,或含糊其词,更有甚者讲得东扯西拉、离题千里,教学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要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怎样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如能给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具有一定挑性的情境,让学生眼中有物,就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说话的欲望,令“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2、加强互动,注重实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它不可能完全按老师的预想中进行,其间可能出现许多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作为教学组织者必须加强调控,促进“互动”的不断展开。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消除隔阂,建立立体多维空间,多向交流全员参与,开展诸如“我说你猜”、“小组讨论”、“一说一评”等活动,调动每位学生的表达欲望。我在教学“开卷有益”时,采用辩论会的形式,由正反两方提出各自观点。从读书的目的、获取的知识、懂得的道理层层展开辩论,一场唇枪舌战之后,不但学生从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也从中受到启迪,从而达到了更好的互动效果。3、评价质疑,反馈互动。参与评价这是检验口语交际课效果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评价反馈中获得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掌握交际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对症下药及时补救,最终达到引化正确,纠正偏差的目的。评价过程可以逐步学会如何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评价的内容既可以从语言看是否清楚明白,是否讲文明礼貌;也可以从交际习惯和方式看,是否正确等方面考虑,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加肯定,不足的指出分析原因,提出富有针对性的矫正意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二、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1、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说话详尽、有条理是阅读课教学的目标。以前在课堂提问时,老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再也不肯“施舍”一个字。然而,我却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在上《为人民服务》这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死为什么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呢?”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同学说:“因为有的人死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比如课文中的张思德、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等,他们是为人民而死的,他们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种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而有的人的死是因为他们背叛了祖国,伤害了人民的利益,这样的死就比鸿毛还要轻,他们将会一臭万年。”说得多好啊!看他既能联系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学过的课文,又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这正是阅读教学中所应达到的目标。2、作文交流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靠“评”来完善,评改是学生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本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宗旨,平时我对学生的优秀习作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交流评改。我认为这样一来可让学生欣赏别人好的作文,二来也可以在“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始学生并不是十分适应,可能是传统的学习观念紧紧地束缚了他们,认为作文的讲评是老师的事,现在让他们来评不知该从何下手。于是在第一次作文讲评交流课上,我先作示范:对—篇习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讲评:①文章写作是否紧扣中心;②文章的详略安排是否妥当;③选材是否新颖;④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如何…… 经过我的示范与提示,学生对评价作文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开始跃跃欲试了。每次的优秀作文讲评课,同学们总是情绪高涨,各抒己见。上来交流的同学听着同学们对他作文的评价,逐渐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且很乐意修改自己的作文。有一次,为了试试同学们评价作文的能力,我特地挑了一篇离题作文混在优秀作文中。我一边读,一边观察着同学们神情的变化。刚开始同学们侧耳倾听,慢慢地随着我的朗读,有的同学邹起了眉头,有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我刚读完,很多同学就纷纷站起来评价。此时的我已根本不用再说什么了,学生的感觉是敏锐的,在写作中提高了自己,在评价中完善了自己,学生已乐于参与作文的交流,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日常生活中,有意培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每天早晨我抽出10分钟,找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见闻,让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感想。起初,有的同学不敢说,但是看见别的同学说了 ,受到了鼓励,其余同学也都爱听,也就鼓足勇气说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升,大多数同学做到了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同学之间交流起来也不费力了。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在实践,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交际中学会交际,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只有利用教学中的一切有利时机,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就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而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用脑筋,多让学生感受师爱、联系生活实际,化静为动,因地制宜,相信我们一定能育出最灿烂的花朵。

7,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一、 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谈化交际性。“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在学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如在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中,学生准备好后,一位学生上台就说开了,但教师为了叙述更流利,对他说:“请你转过身看大屏幕说”。就这么一转身,这位同学就背对着同学“交际”了。这是十分典型的“独白”或“说话”。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口语交际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二、 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三、 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方法1、教给说的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使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就是不恰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自然,礼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3、教给评价的方法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说好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教师可带着学生评所说内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8,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据的份量越来越重,而小学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的主导行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如何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实效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一、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得要“听、说、读、写、演”样样精通才行。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自己首先要成为“说话高手”、“交际能手”、“语言大师”、“写作人才”。如果一位语文老师能在课堂上常常妙语连珠,有着精炼的教学语言,下课后能与学生得体地交流沟通,那么学生也会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口语交流习惯;反之,如果老师自身语文素养不够,没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仅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那学生们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了。二、让学生养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的良好习惯每年九月份全国上下就会举行推广普通话活动,学生们能用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是每一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愿望,而目前在一些乡村学校,老师学生在课外交流基本上都是用方言。为了让班上的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利用日常地学习、生活交流来训练他们的口语交际,我坚持在课外也跟学生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并不习惯,并且在交流的时候经常闹笑话,用普通话说出方言里的词汇,有时又会有语法上的错误,比如“把桌面拣好”(把桌面收拾好)、“老师,我走先了”(老师,我先走了)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用普通话耐心地纠正,时间长了,学生们就能很自然地和我用普通话交流了,“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越来越少。当他们能和我顺畅交流后,我又鼓励他们在同学之间用普通话交流,并在学习园地贴上“请说普通话”的标语。现在,全班同学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的口语交流,普通话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三、将口语交际教学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仅依靠每周一次口语交际课或者只注重每个语文百花园里的口语交际训练模块就能取得实效。语文教学是多元化的,可以将各个训练模块互相贯穿融合进行教学。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都有必要穿插口语交际训练,把握好教学契机的动态生成。在一次给学生们讲解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桂林山水》“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绿啊……”和“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个排比句的时候,除了让他们自己朗读体会桂林山水外,还给他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说话训练。因为学生生活的地方风很大是远近闻名的,所以我出了一个引子:“家乡的风真大啊,      ”,让学生自己把后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他们一看这个题目,觉得实在太“贴心”了,从小生活在这里,冬天里的狂风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于是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家乡的风真大啊,小树的根都被它拔起来了”、“家乡的风真猛啊,晚上听见的风声就像狮子在吼”、“家乡的风真大啊,屋顶的瓦片都被它掀起来了”……而且平时不怎么敢主动举手的同学都高高举着小手,惟恐自己心中想好的那个比喻句或者夸张句被别人说出来了。还有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提到了很多鸟儿在茂盛的大榕树上做巢,从而形成了一个“鸟的天堂”。而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正好有一棵非常大的大樟树,下课后大樟树下就是孩子们游戏的场所。我便抓住这个特点进行提问:“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大樟树却不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你们希望大樟树也成为鸟的天堂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刚刚被课文里提到的景象吸引了,已经对“鸟的天堂”非常感兴趣,而我提到的又正好是他们每天熟悉的地方,所以又引发了一场精彩的发言:有的同学提到了环保问题——爱护动物,爱护鸟类;有的同学则提出使大樟树也成为“鸟的天堂“的点子;有的同学说曾经看到过有鸟儿飞进树冠里,但是太茂盛没有看见鸟巢在哪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同学们似乎都没有任何顾虑,轻松地畅所欲言起来了。在每一课教案中设计几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其自然地与课文内容有机衔接,可以是导入课文前,也可以是课程结束后,或者在讲完重点内容时,这样一来不但能让课文更加生动,口语交际训练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以设计很简单但是又特别有话题的题材, 能“融合”就好,不要花过多时间,并要懂得适时收放,否则会影响正常教学而得不偿失了。四、巧妙引导,打开学生的“话闸子”在一次讨论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三的“能说会道”里的话题——夸夸同学的

文章TAG: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论文浅谈  小学  小学语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