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听课心得,急急需要一篇上完美术课后的听课心得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6-16 01:37:52
本文目录一览
1,急急需要一篇上完美术课后的听课心得
- -,,我没搞乱阿~他们两个阿,很伟大,就是这样的~敢不选我你会死的~~~~
2,美术课后的心得体会
美术课的心得,写下对美的定义,对美的理解,再加些生活中的例子,其实很好写的,或许单纯的评价一些画,但是主要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最重要的
3,在美术课中我学到
可以提高人观察力,和艺术修养啊,和自己的想像个性,还有心里素质的培养!和应便能力!
4,美术听课总结1000字以上
就说你听课的感想.对这堂课有什么好的想法,他是怎讲课的。思路是怎么样~~。最后最你对这堂课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 慢慢写。就到一千字了。。和作文有什么区别呢。多点舒情话。都有几千字了。你好!偷懒不是?去书店找本美术史的书,照抄就行了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5,求美术课心得总结
你们高中还有美术课真好。。。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里,我了解到了xxxxxx,在xxxxxx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xxxxx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也对书本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扩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通过这学期的美术课,我以前的一些错误的观点得到了纠正,如xxxxxx,在这学期的美术课里,我最喜欢的是xxxxx这节课,这节课xxxxxx总之就这么写xxxx处写自己的实际情况
6,幼儿园中国红美术课听课体会
今天我学习了《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一书中的案例《中国红》。这个案例是在《色彩大家庭》这个大班主题活动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在主题背景下老师对活动的由来分析得非常到位。不仅从活动的本身价值来阐述,从活动对主题深化、提升和发展价值作了分析,而且能从幼儿发展的需要来阐述。短短一段话,把本主题、本活动的一个显性和隐性价值分析得彻底,每个字眼用得恰到好处。 再看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表达、快乐表达的精神。将生活中的美用幼儿喜欢的方式、独特的方式富有个性地展现出来。整个活动分为五个步骤,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欣赏与感受:第一环节:猜谜语导入。如“彩色里面它第一,逢年过节它来到,喜事有它变热闹,中国人民偏爱它。”这个环节是通过语言描述的形式结合自然现象,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对红色的联想与关注。第二环节:参观“中国红”鉴赏角。伴随民乐《喜洋洋》的背景,幼儿参观以中国红为特色创设的环境,幼儿被满眼的红色所感染,随着悠扬欢快的音乐,自由观赏,感受红色带来的热烈、喜庆气氛。这一环节是利用环境结合背景音乐,让幼儿在看看、摸摸、玩玩、听听中加强视觉感受,增进对“中国红”的理解。第三环节:讨论交流感受。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在幼儿欣赏各种民俗物品的基础上,丰富对红色的联想与想象,增进对红色与民俗之间联系的了解,体验中国人对红色的特殊情感。第四环节:欣赏堂鼓表演。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堂鼓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小鼓手的衣着、堂鼓的颜色,聆听鼓声,在声音中感受红色的热烈、奔放。第五环节:跳舞表达感受。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以红绸子、手绢花为道具,跟随《中国年》民歌音乐、结合堂鼓伴奏,大胆地运用舞蹈动作表现对红色的感受。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活动的反思:教师在反思中首先指出,一个成功地活动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大量的前期铺垫作为支撑。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家庭自愿,跳动家长积极参与;利用园内的资源在,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丰富幼儿对红色的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能表达真情实感。 通过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艺术活动它所涵盖了许多的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元素都是幼儿所喜欢的,也是他们乐于表达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1)怎样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表达方式。什么是适合孩子的表达方式?教师怎样引导孩子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去快乐地表达。(2)怎样选择和利用孩子周围的资源,让孩子置身于艺术般的美妙情境中,使孩子富有创造性地表达。(3)怎样整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孩子多感官参与,使每种艺术表现方式得到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得到最完美的整合。 我认为综合艺术教育的宗旨应该在幼儿活动的全过程,融合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有一段和一个时间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活动,或者某一个主题之中。因此,我们在看待艺术综合活动时,可以把实施眼光放远,而不要让综合艺术活动成为一个索然无味的大拼盘,或者变成生搬硬套、走马观花式的活动。 从这个活动案例中,深深体会到,活动离不开主题背景,主题背景为每一个活动提供了说明的依据。因此,在以后课题研究中,要紧扣主题背景和目标,活动为总背景和总目标服务。
7,谁能给我一份大学的美术课感想阿急谢谢下周一要用
人人都懂艺术 只是它米有发觉
什么是艺术 谁都说不准...
有很多种说法都不一样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广义的...是一种无形的美
我认为艺术没有具体的含义 ..艺术是一种从感觉上升到审美观的最终目的.
什么是艺术 小孩子的涂鸦那是艺术 是幼年的天真与可爱
凡高的自画像 那是艺术 是一个普通平民的苦难与不安
一个孩童.一个大师他们都是艺术 我觉得艺术是无处不在的..
他存在于没一个人的心里 艺术是对美的表现..
当世界走进21世纪的时候,回头凝望着我们的美术(艺术)教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在人们长期固守的美术学科教育中,很多问题是不能用审美来解释的,美术学科表现与技能方面的诠释那就更加苍白了。这是因为,在美术(艺术)史的进程中,太多的因素在促成或制约着美术(艺术)的发展。
美术课程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其今天与未来的发展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一堂具体的美术课上,教学主题构成的要素可以由课题、作品、学科表现形式、工具材料、表现方法等几方面。
仅从第一个要素“课题”来看,左右着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例如,崔波老师所上的这一课《梅竹精神》,首先,教材上的这个主题不是能用单纯的审美就能够解释清楚的。所谓的“梅竹精神”其本身是一种哲学思考,而且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一精神,这是中国社会所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如果再深入探究,需要从人类学角度思考,那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传承,这其中既有民族性的问题,又有人种学的关系。可以反过来思考,梅花与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为什么中国人赋予其这样的精神寄托呢?而西方人为什么没有呢?
“梅竹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由哪些人来倡导与秉承的呢?回答是文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为什么要以这种精神来作为自己的一种信仰的追求呢?这其中的解释也并不是仅从审美的角度就能够回答的,因此,这一课题让我们的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东西太丰富了。
这些问题构成了这节美术课的课题是必须要以文化的探究作为教学主线的。
而从其教学目标看,教材明确提示有三:
1、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领略中国画笔墨韵味。
2、能初步了解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尝试表现梅竹的题材。
3、能领略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解答问题:中国画的工具是由什么构成的?
毛笔、墨、宣纸、砚台、笔洗、镇纸等。
毛笔的笔杆是由竹子这一材料制作的,为什么选用竹子呢?这其中依旧有问题可以探究。
而墨、宣纸、砚台、笔洗、镇纸等工具与材料,可以探究的东西也非常丰富。
还可以解答的问题有下列:
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其文化意义在于那里?
中国的文人为什么将“梅竹精神”作为一种人格来自律呢?
等等……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就更多了。
1、《梅竹精神》这一课题作为一个初中的美术教学课题,到底是以“梅竹精神”作为人文主题进行统领?还是以这样的主题作为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课题外衣呢?
我的即兴回答:从教材这一课题已经设立的3个教学目标看,还是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两张皮”编教材的方式。
2、既然用《梅竹精神》作为课题的名称,那在一节40分钟的美术课里又如何能够将内容上丰富呢?
我的即兴回答:如今单科美术教材里的课题编写方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于艺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既然社会中的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着多因素的关联,那作为教材教学的内容在编写与呈现方式上,就不能以一节课的形式出现,而应该像艺术课程那样,像世界发达国家的视觉艺术课程那样,以单元主题式的构成而确立自己在教学实施中位置。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将美术课上成文化课。
这也是我在带领我的学生宁珠红研究了中国现有的11版本的单课美术教材后,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尹少淳老师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领导者担忧的那样:美术课程一直在“飘”。也正是尹少淳老师在10月12日的浙江武义讲座里所要倡导的“再谈文化”的意义所在。
还是那句话:50几年来,小学、初中的美术课根本就没有解决全体学生的美术技能问题,按照目前这样的状况,再继续走下去,也解决不了学生的美术技能问题。
中国美术教育其唯一的出路,那就是: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
而要完成这样一个目标,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艰辛工程:
一是颠覆现有的师范大学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试行)》的要求:
“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克服专业面过窄、分科过细的弊端,把相关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建构具有综合特点的课程。”
“整合优化有关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课程,同时又保证学生能够建立均衡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这里提到两个方面的综合,不综合是没有出路的。
二是逐步对全国在职的小学、初中、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职后的专业培训,用若干年的时间补充现有美术教师的素养。按照上述《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进行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不断储备与更新。
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而我们每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探索。这也是我给研究生们所讲的一句话,在今天的社会里,当人们都不读书及没有空去读书的时候,如果你们能够坚持读书,读懂一本书,那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注意,这里只说一本书,何况读几本或者更多的书,而且,我说的读书不是在网络上,是安心地手捧着书本去读书。
作为美术教师呢,在人们都不太愿意下功夫研究教学的时候,能够真正安于寂寞地进行扎实地自我研究,那肯定就是教师中的出类拔萃者。但也需要注意,这里的潜台词为扎实地研究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置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之中,而不是只做教育教学的旁观者。
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呢?那就是身为一个教师,并不打算加入到与不同差异的学生个体中,进行不同的价值分享和理解过程,只停留在自己课堂上所谓的知识传授过程的所有教师,充其量就只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
文章TAG:
美术课听课心得美术 美术课 听课
大家都在看
-
初三化学氧气教案课堂小结,中学化学知识点
2022-12-14
-
中庸 节选 教案,中庸:喜怒哀乐不表,都表中段
2023-01-01
-
幼儿园数学超市理货员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6我收集的文章
2023-01-27
-
社会绘本好朋友教案,友情绘本让孩子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乐趣
2023-02-02
-
洗涤用品不能吃教案,随便吃东西危害多!这些东西不要乱来
2023-02-07
-
小班手工教案轻黏土《彩虹》,彩虹糖教案教材
2023-02-08
-
中班活动教案 中国结,幼儿园中国结知多少?学一学(一)
2023-02-13
-
消灭大蚊子科常教案,幼儿园音乐节拍蚊子教案一文看懂
2023-02-25
-
学前班数学加法应用题教案,加减法应用题讲两个数练一练字
2023-02-26
-
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教案,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1设计意图
2022-12-31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母鸭带小鸭,幼儿园小班教案怎么写
2023-01-21
-
幼儿园寓言拔苗助长教案,拔苗助长不是好的而是害了它
2023-01-26
-
语文教案 月光启蒙,语文课本第十八课-3启蒙有何不同?
2023-01-30
-
夏天的雷雨幼儿教案,第一集
2023-02-06
-
小班幼儿园活动公开课教案,幼儿园小班主题精品课程教案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