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写集体备课评课活动

集体备课要写清时间 地点 主持人 主讲人说课 听讲人评析 达成一致整改意见 评课要评出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为什么成功 为什么不足 理论联系实际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如何写集体备课评课活动

2,教案的小结讲评怎么写

看你干什么用。1为了记录得失,重点写哪些效果好,学生反应积极,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有突破;那些进展不顺利,没有完成那个计划,就可以了。2学校作为一个管理手段,有人检查课堂小结,那就要对照着教学设计一一分析,最好以反思的角度写,会有很好的效果。

教案的小结讲评怎么写

3,备课的结果是什么

备课: 备教材,备教法,被学生。 备课的结果是; 吃透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法。授课时能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备课,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的结果是什么

4,如何对教研组教学成绩进行捆绑评价

所谓“捆绑式”评价,即是以团队为评价对象,把团队中个体的成绩与不足,纳入到团队的考评项目之中,最终以团队的考评结果来反映教师个体的考评成绩的评价。“捆绑式”评价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团队的评价结果来评定团队内所有个体成员的工作实绩,它是以团队内成员间的协调活动与发展为基础的,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搜一下:如何对教研组教学成绩进行捆绑评价

5,幼儿园教案检查小结怎么写

一、工作情况概述、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二、不足三、努力方向
设计意图:喜爱蝴蝶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中班幼儿。此活动充满童趣,让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且将音乐与手指游戏结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2 、 通过观察,发现并欣赏蝴蝶翅膀的对称图案活动准备:  ppt、图片、不同长方形的小纸片 若干音频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美丽的花》  二、眨一眨,我的眼睛亮亮的1、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2、那你喜欢蝴蝶吗?  3、美丽的蝴蝶分解图介绍三、猜一猜,看一看1、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蝴蝶的什么?  2、小朋友喜欢小蝴蝶,那我因该保护它。  四、幼儿操作1、介绍材料 (请幼儿自由挑选不同的长方形小纸片,纸片对折后撕成蝴蝶形状,然后天在图画纸上,再画触角)2、"手工安全提示"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五、活动结束今天,小朋友认识美丽的蝴蝶,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

6,评语大全之教案检查记录评语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度米文库教案检查记录评语【篇一:检查教案评语】检查教案评语教导处工作纪录撰写教案普遍比较认真。教案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有创意,知识联络图文结合。作图非常规范,非常漂亮,还有课后小结。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强调语句中的重点,一目了然。教案非常详细,结合时政,有大量的文字叙述。教案格式规范,一笔一划书写很认真,很漂亮。教案检查与评价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课改的要求。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一、教案编写--涛声依旧目前,教师编写的教案仍然是涛声依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教案检查与评价有关。教案的评价有以下几个误区:1.注重书写,忽视新思想、新方法的体现。检查与评价教案设计的好坏,往往凭着书写工整、结构完整、环节清楚、字数多少、板书设计、教学随笔数量等来评定教案的优劣。而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本质的东西,往往被忽略,有个性的教案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肯定和倡导,逼迫教师随大流,不敢站到课改的前沿,久而久之教师的教案就还原到管理者的意识上来,迎合理
撰写教案普遍比较认真。 教案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有创意,知识联络图文结合。 作图非常规范,非常漂亮,还有课后小结。 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强调语句中的重点,一目了然。 教案非常详细,结合时政,有大量的文字叙述。 教案格式规范,一笔一划书写很认真,很漂亮。 教案检查与评价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课改的要求。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7,如何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与报告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它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好有效的教学评价,本人就自己的一点见解谈谈设计过程:1、确定教学评价对象与主体。教学评价的对象,既包括教学的一切方面,又针对为学生。而对学生而言它涉及学生智力、体质、品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作为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的体现者,当然在教学评价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因此,一般学校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对象主要放在学生身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学活动及其成果更为理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究竟由谁来对这些对象进行评价呢?换句话说,究竟由谁来担当评价的主体呢?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以及现代教学评价的特点,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应能实现下列任务:(1)能亲自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对其目标的完成与否直接起作用的;(2)能对教学活动的结果直接承担责任的;(3)能根据评价结果,就教学活动的改善及时采取某些对策的。当然,还应拥有办学的决策权,能为办学创造各种条件的。根据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能够直接成为评价主体的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机构。 2、确定教学评价的目标。教学评价思想认为,目标的判定是必不可少的,带有决定性意义,在研究“如何评价”之前,必须先 弄清要“评价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教学目标必须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这样,评价的结果和教学活动的效果就可统一,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效果的评价。而且,还能使评价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去,使评价真正发挥出调节教学活动的机能。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3、教学评价的范围。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个性各异的学生,一个班里的几十名学生,就有几十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由此就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因此只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研究,才能对每个学生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此,对学生的评价范围就必须扩大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整个学习、活动领域中,即德育方面、智育方面、体育保健方面、美育方面、智力方面、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方面、家庭环境方面,等等。4、教学评价的形式。教学评价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 和“家长评”3 种。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居多数。但是,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学校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应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系统的共同评价。因此,还需要动员家长也来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5、选择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教学评价的方法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为完成教学评价任务所采用的某些工作方法。而教学评价的工具,则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工作时常用的一种评价技术,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测定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既有数量化方法,也有非数量化方法,视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同时,在这两种方法下,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进程与要求适当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用的评价工具有:(1)教师自制的各科测验;(2)各类标准测验;(3)行为观察记录;(4)问卷法;(5)交谈法;(6)创作,作品分析;(7)技能实演;(8)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考察报告;(9)个案分析;(10)各类奖惩。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从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目标出发,来考查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到达目标的程度。因此,设计好以上教学评价后,就得着手开展教学评价的工作,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那么教学评价的实施工作主要有: 1、目标的追求与实现。教学是一种意图性很强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所期待的成长目标的工作。一旦教学目标具体确定后,就得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这种努力是双向的,既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是通过整个教育、学习过程来完成的,但两者的汇合点是一致的,最终的效果是明确的,这就是希望教学成果与评价成果相吻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体化。教学效果应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三是学生的态度水平。 2、资料的收集。资料是评价的依据,如果资料不充足或者主观意识太强,那么评价的基础就不牢,信度就低。所以,为实施评价而收集资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3、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在取得评价资料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评价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利用。 这中间包括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解释和利用。这项工作是从价值上对评价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即是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因此,它是评价本质之所在。
评定:式中 --n 组试块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k --合格判定系数;sn --n 组试块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r 小--n 组试块混凝土强度中最小一组的值;r标--混凝土标号。”《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套用上述公式后,需计算试样混凝土强度的第一条件值和第二条件值:式中 k--同前一样为合格判定系数,(即现今使用的gb50204- 92中的λ1);n--对于单个评定的结构或构件,取一个试样的测区数,对于抽样评定的结构或构件,取各抽检试样测区数之和。这段说明讲清了1.18系数的来源,也说明了当时是如何用回弹法来评定被测混凝土强度的。五、92规程为何取消评定《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取消了回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内容。在该规程培训班讲义中有如下一段话:如何评价被测构件混凝土强度质量,本次修改较大。原规程套用了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4-83)中第4.6.6条二,亦即重要结构的混凝土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条款,按公式(4.6.6-1)和(4.6.6-2)进行了转换。这种转换模糊了验收函数及验收界限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对评定值意义理解上的混乱。随着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评定:式中 --n 组试块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k --合格判定系数;sn --n 组试块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r 小--n 组试块混凝土强度中最小一组的值;r标--混凝土标号。”《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套用上述公式后,需计算试样混凝土强度的第一条件值和第二条件值:式中 k--同前一样为合格判定系数,(即现今使用的gb50204- 92中的λ1);n--对于单个评定的结构或构件,取一个试样的测区数,对于抽样评定的结构或构件,取各抽检试样测区数之和。这段说明讲清了1.18系数的来源,也说明了当时是如何用回弹法来评定被测混凝土强度的。五、92规程为何取消评定《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取消了回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内容。在该规程培训班讲义中有如下一段话:如何评价被测构件混凝土强度质量,本次修改较大。原规程套用了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4-83)中第4.6.6条二,亦即重要结构的混凝土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条款,按公式(4.6.6-1)和(4.6.6-2)进行了转换。这种转换模糊了验收函数及验收界限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对评定值意义理解上的混乱。随着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颁布执行及原国家标准(gbj204-83)的修订,原先套用转换的公式已不复存在,因此原评定方法必须变更。现在规定的方法,不套用和转换混凝土强度评定验收公式。检验报告中,除给出强度推定值外,对于测区数大于等于10个的结构或构件还要给出平均强度值,测区最小强度值(基本上同强度推定值)。此法概念明确、全面,即能了解构件强度推定值又能考虑其平均强度值、最小强度值、质量的匀质性,对设计人员事后处理结构或构件混凝土质量很有用处。这一段话说明了为什么取消了强度评定,同时还说明了将强度推定值直接与标准养护150mm立方体试件强度进行对比是错误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一系列规范的变更,用回弹法测强兼评定是不合理。只有用回弹法测出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结果来让有关方面去评价和复核才是合理的。六、如何评价回弹法测强报告结果既然回弹法测强不作评定,只出测强结果,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回弹法测强结果呢?对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商榷。1、当需要对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进行回弹法测强时,有关设计、监督、监理、建设、施工、检测各方应相互协商一致,决定 随机抽检多少测区,确定下n (测区数)值,以便于今后的评价和处理。因为n值的大小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λ1和λ2有关联。2、回弹法测强报告的结果是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依据,首先应请设计人员复核后再进行处理。3、回弹法测强报告中的结构或构件强度的平均值可以近似地看作立方体试件强度的平均值,结构或构件测区强度的最小值可以近似看作立方体试件的最小值,标准差也是如此看。强度推定值可以与验收界限值作比较,看能不能满足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注:回弹法上的n与强度评定上的n是不一样的。其他如平均值、最小值、标准差均有区别 。作比较时应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4、在n值小于10时,当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15倍设计强度等级的标准值且强度推定值(或最小值)也大于或等于0.95倍设计强度等级的标准值时,可以认为该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满足了设计对强度等级的要求。5、当测区数等于或大于10时,可以近似地套用混凝土强度评定公式,将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等代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公式(4.6.9-6)和(4.6.9-7)中进行计算,看能否满足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6、当回弹法测强报告中有关数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当请设计人员处理或另行采取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文章TAG:备课检查结果评价备课  检查  结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