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急需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给你我平时用的参考教案http://aoshu.juren.com/renhua/exam/index_2.htmlhttp://www.aoshu.com/sansi/http://www.pep.com.cn/xxsx/xxsxjs/xs3b/xs3bkb/

急需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2,7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沙滩小学周晓燕;[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3、有《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沙滩小学 周晓燕[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7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搜

课后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树叶,毛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请同学们用一笔划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请学生汇报:你画了那些漂亮的树叶?  3、你有办法得出那片树叶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请学生单独测量或者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4、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定义: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讨论:要想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为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结果.  三、每题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做出判断.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搜

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能通过吗教学设计

课题 能通过吗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及温度的单位.2.能对长度单位等作初步估计.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对长度单位等作估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答:(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2)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2、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3、老师拿出一把米尺,学生量,学生发现认识到量黑板等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长的尺子比较方便.直接说出:我们把这把尺子的长度叫做米尺.4、让学生小组观察认识认识米尺.观察米尺上有什么?总结:米尺上也有刻度线、米尺上也有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的、还是和学生尺子一样把零刻度线作为起点.揭示:我们把这统一把尺子的长度叫做一米,长度是一米的尺子叫做米尺.5、教学生认识温度计.二、一米到底有多长呢?教 学 过 程说说两手间相距的长度大约是多少.(2)说说1米大约有几枝铅笔长、有几本数学书的长.(3)用米尺比身高,1米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4)用米尺量量课桌长的一边,看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说明:课桌长的一边接近1米.你还能说出大约长1米的物体吗?学生讨论生活中大约是一米的长度的物体.三、出示教册图示,提问卡车能不能通过呢?1、说说3.25米和3.5米有多高呢?2、指名字举例,让学生感受长度.3、教师指导完成讨论.3、拓展、活动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知识。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头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说明。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设计了背一背这一体验环节。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的重量是一吨。教学完后,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共57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1课时: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东莞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 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

6,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题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3、板书课题《需要多少钱》。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2、分析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3、教师引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买1个小皮艇多少元?(1)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2)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1、出示基本练习题(练一练第三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2)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2、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组织交流 。a 、学生同桌讨论,b、再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 3、填表。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注重对个别学生填表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再反馈交流。 4、勇闯智慧谷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交流汇报。四、回顾总结,整理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及时评价。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12×3=36(元)10×3=30(元)2×3=6(元)30+6=36(元) 答:买3个游泳圈需要36元。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题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3、板书课题《需要多少钱》。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2、分析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3、教师引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 (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买1个小皮艇多少元?(1)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2)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1、出示基本练习题(练一练第三题)。(1)让学生独立计算.(2)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2、解决实际问题。(1)学生先独立解决第一小题,然后组织交流 。(2)、第二小题。a 、学生同桌讨论,b、再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 3、填表。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注重对个别学生填表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再反馈交流。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7,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共6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7课时)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三、教学时间:7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四、小结。课外作业:认方向。第2课时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二、新课:(一)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问题。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第3课时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过程:一、练习: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 -题目?

文章TAG:小学  年级  数学  教案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