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看图说故事

小兔给了小鸭子一个丰厚的礼物,他们一起玩耍,小兔想起来朋友小乌龟,让小乌龟和,一起玩耍
可以以图片右边的两个人中选一个,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由远及近的情景,以及内心的状态,比如无趣,颓废等等。希望你能满意。
我来

看图说故事

2,大班幼儿看图讲述的关键经验是什么

、教师应把握的重点及幼儿所获得的关键经验 看图讲述是利用图片帮助儿童讲述的一种讲述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图片,可以是印刷出来的图片,可以是教师自己绘制的图片,可以是半成品的边讲边绘画的图画,可以由儿童画图后讲述,也可以是用教师提供的人手一套的图片自由讲述。不同形式的看图讲述,对儿童的要求不...同,所把握的重点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清楚、连贯、有条理地运用语言表述一定的内容是儿童在这类活动中要获得的最关键的经验,同时,发展观察力和进行独立构思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想象、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也是渗透在其中的重要目标。 根据图片的运用和对儿童语言上的要求,看图讲述可以分为: * 描述性的看图讲述 这种讲述要求儿童不仅能观察到图片上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能观察到细节部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能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细致地描述,讲清楚图片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还要求儿童根据画面描述人物的心理状态。 * 创造性的看图讲述 这种讲述要求儿童讲出图片的主要和次要内容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儿童要根据图片上提供的线索编成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还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再编出画面以外的内容,并用连贯的语言把这些事件表述出来。 * 排图讲述 排图讲述是训练儿童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给儿童提供一套没有序号的图片,让儿童根据画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按照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情节可能发生的顺序,将无序的图片排出一定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并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 * 拼图讲述 拼图讲述是看图讲述的拓展形式,其特点是教师不直接提供讲述的载体,而是向儿童提供各种构图材料,如积塑玩具、贴绒教具,其中有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天气状况以及不同的地点等,以及一张大的背景图,儿童根据一定的主题自由构思,将这些图片摆放在背景图上,拼出各种各样的画面,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并将他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在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地同时也锻炼了儿童地创造性思维能力。 * 绘图讲述 从广义上讲,绘图讲述是将绘画、泥工折纸等手工活动与讲述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与拼图讲述不同的是,绘图讲述是儿童自己制作讲述材料,然后将这些材料组合成一个有情节的内容并讲述出来。而拼图讲述则注重“拼”,儿童把老师准备的各种材料拼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讲述,儿童的讲述材料仍然有一定的参照物,而绘图讲述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绘图、独立构思,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绘图能力、编构故事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以上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灵活采用。 各年龄具体目标及关键经验: 小班: l 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讲述内容; l 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 l 知道可以用一段话来讲述一幅图的含义; l 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 中班: l 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 l 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能较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 l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大班: l 通过观察,理解图片中蕴涵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倾向; l 在讲述中能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连贯地讲述对图片的认识; l 讲话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二、 指导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好 幼儿对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感知是以观察图片得来的。根据幼儿观察的无目的性、随意性、概括性差及带兴趣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幼儿能理解的图片,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班采取不同的开头方法,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另外,根据不同的图片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方法,既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目的性,又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小班不宜多副图片整体展示,而宜逐一展示,这样会使幼儿感知清晰,大、中班可以根据图片内容,采取单副局部展示,多副逐一展示或多副整体展示。 还有教师的提问艺术对提高幼儿的观察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班幼儿宜用鼓励的口吻提问,中班宜用竞赛的方式提问。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班,不同的图片内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幼儿的观察由粗线条向精细发展,由局部向整体、理解内容发展。 唤起幼儿的想象 启发幼儿的想象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的图片内容进行。小班要根据图片内容启发幼儿想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简单的心理活动。想象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 对大、中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 我们利用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还要根据图片内容,指导幼儿在同一个主题的图片中合符情理地、符合逻辑地想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给人物起不同名字、想象事情发生的不同原因、想象不同的细节、想象各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想象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多向性的想象就会防止讲述上的千篇一律,还有打乱图片顺序,让幼儿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倒序重新排列,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好方法。还有根据图片内容的讲述给图片命题,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推理能力。 丰富的想象有赖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如幼儿经常在一起玩积木,就能很快的理解图片的内容而展开想象,幼儿做了拾物交公或退还失者的事,或听到类似好人好事,就会很快理解的图片内容,想象就会活跃起来。所以教师平时要利用观察、游戏、讲故事和日常生活丰富幼儿生活的经验,或在讲述前有目的地丰富某些生活经验使生活经验在幼儿理解图片内容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唤起幼儿想象还有赖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所以教师要充分理解图片中的内容,想象与图片中有关联的情节,做到闻道在先,并注意表情和语调,把问题提得有鼓动性、针对性、启发性、不提含有原始答案的问题。 指导幼儿表述 表述是观察和思维结果的反映,也是幼儿看图讲述的主要目的。 同样的图片内容,有的幼儿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有的却呆板、枯燥,这与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幼儿的词汇学习和积累,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多种看、听、讲的机会和场合让幼儿学习、积累,应用词汇、训练表达能力。看:看图片、看实物、看动作表情。听:听广播、听录音、听故事、听同伴讲话。讲:自由交谈、回答问题、造句比赛等。如在参观花坛时,教幼儿学习“漂亮”、“美丽”、“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好看极了”等词语和短句效果很好。造句比赛既使幼儿互相竞争又互相交流。他们会尽量说得和别人不一样。如用“高兴”造句,有的说:“我高兴地上幼儿园。”有的说:“我说话,妈妈很高兴。”有的说:“我玩得真高兴”等。 有人说,童年意味着游戏,幼儿的词汇和讲述能力、学习也离不开游戏。如我领幼儿玩词语开花的游戏:“红”。幼儿脱口而出“红花”、“红衣服”、“红太阳”、“红旗飘飘”“红艳艳”。当幼儿说不下去的时候,我抓住这个契机教幼儿学新词“红星闪闪”“红光满面”幼儿很快掌握了。词语接龙是中大班幼儿常玩的游戏。如教师出词“吃饭”幼儿马上接——饭香——香喷喷——喷泉——泉水...... 把讲述内容变成游戏形式,让幼儿扮演角色来讲述。幼儿常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如讲述

大班幼儿看图讲述的关键经验是什么

3,幼儿园大班的看图讲述活动有哪些

一、幼儿看图讲述活动过程存在的常见问题(一)模式单一在凭借物使用上是"几张图片一种说法",千篇一律,缺乏多样性、新颖性和参与性。往往以"出示图片--提问--讲述--小结"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过程表面看来没有什么不妥,仔细分析它对训练幼儿语言和思维却都有很明显的局限性。看图讲述时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学,教师的问答、讲述平淡,忽略儿童的自发关注点,把幼儿的观察和表达局限在预先设计的框框里面,淹没了个性。缺乏变化的进程,单调的过程,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幼儿丧失了兴趣。   (二)以教师为中心长期以来,看图讲述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走进了模式化的误区,即注重教师的显型指导,忽略儿童的主动观察;忽视幼儿在看图讲述中的主体地位,缺少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注重"你教我学",仅仅是教师与少数几个幼儿的双向交流,大部分幼儿感觉枯燥、乏味、无事可做、注意力分散。   (三)指导方式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不局限于某一幅图画,或是故事的情节上,而是在整个故事的理解中。幼儿园的看图讲述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传统的提问模式,老师会把每一幅图都进行提问,然后每一幅图归纳出一段话,要求幼儿认真听,再请幼儿进行讲述。往往讲出的故事都一个样。幼儿缺少了自己想象空间,自身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看图讲述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使幼儿受到教育,获取某种知识这样一种表层功能,而应该进一步发挥其深层功能:引领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幼儿的心灵之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故事里的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故事创编。

幼儿园大班的看图讲述活动有哪些

4,大班看图讲故事 丰盛的晚餐

一只牛,一只羊,一只兔,够丰盛了吧!
下列词语具有意义的晚餐,但我认为不同盛大晚宴----焦点集中在一个大的规模,很多人。如为国宴,这个词往往是感谢一个不错的晚餐----专注于自己的家园,改善伙食丰富的的晚餐----专注于菜肴 >芬妮晚餐----专注于不同的特点,特别
下列词语具有意义的晚餐,但我认为不同盛大晚宴----焦点集中在一个大的规模,很多人。如为国宴,这个词往往是感谢一个不错的晚餐----专注于自己的家园,改善伙食丰富的的晚餐----专注于菜肴 >芬妮晚餐----专注于不同的特点,特别
下列词语具有意义的晚餐,但我认为不同盛大晚宴----焦点集中在一个大的规模,很多人。如为国宴,这个词往往是感谢一个不错的晚餐----专注于自己的家园,改善伙食丰富的的晚餐----专注于菜肴 >芬妮晚餐----专注于不同的特点,特别
下列词语具有意义的晚餐,但我认为不同盛大晚宴----焦点集中在一个大的规模,很多人。如为国宴,这个词往往是感谢一个不错的晚餐----专注于自己的家园,改善伙食丰富的的晚餐----专注于菜肴 >芬妮晚餐----专注于不同的特点,特别
下列词语具有意义的晚餐,但我认为不同盛大晚宴----焦点集中在一个大的规模,很多人。如为国宴,这个词往往是感谢一个不错的晚餐----专注于自己的家园,改善伙食丰富的的晚餐----专注于菜肴 >芬妮晚餐----专注于不同的特点,特别

5,幼儿园看图编故事小动物去春游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尝试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通过游戏启发幼儿大胆的描述抽象事物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由易到难的五幅相关的图片,(在前段时间中已经接触到各种语言方面的培养。)  活动过程:  (一)丰富词汇及句式的练习:  1、我喜欢××× (词汇练习)  2、因为···所以··· (语句练习)  3、抽象画的联想 (编故事的能力练习)  出示一张只画了一条线的白纸。  (二)将五幅画同时出示(图片个别讲述):  第一幅:直线  第二幅:一间小房子  第三幅:小兔、小鸡和小姑娘  第四幅:大树、小鸟、太阳和小朋友  第五幅:美丽的公园、盛大的联欢会、满天的气球、彩旗飘扬  可将幼儿分成五组:自由的选择喜欢的图片编故事,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的进行调整;如:大组幼儿来编景物少的图片(这样可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创编能力及抽象的思维能力。中、小组幼儿来编图案多一些的,将故事的内容创编的有条有理,丰富多彩。  1、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相互欣赏,相互帮助将故事编完整。  2、每组找出一名幼儿代表分别讲述这个组的创编内容。  (三)完整讲述图片的连续性及相关性:  将五幅图片摆放在一起让幼儿试着尝试,每幅图片的内容连接起来讲述使它成为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把创编内容较接近的故事连接起来,使故事听起来更完整一些。)  (四)经过教师的启发幼儿可自愿的给同伴完整讲述一遍:  可请家长帮助整理一下幼儿的创编故事,并将它记录下来。(将其放在家长园地内,做为相互交流的内容展示出来。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6,看图讲故事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甲和尚递给乙和尚一张红纸,然后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说: “师兄,我要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事。今天。。。今天我和丙师弟犯戒了,我们偷偷地抓了一只野鸡吃。虽然我多次劝告丙师弟叫他不要吃,可是他入寺不久,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不仅吃了那只野鸡,还拉我下水,叫我一起吃,本来我不吃,可是作为他的师兄,怎么能拒绝师弟的请求,所以。。。所以我也吃了,那张包野鸡的红纸就是证据,你闻闻看,还有香味呢。。。师兄,我说完了,你要骂就骂吧。” 乙和尚一愣,然后很吃惊地看了看红纸,又看了看甲和尚,最后看向丙和尚道:“师弟,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佛主慈悲为怀,如果让他知道你们杀生,他不会原谅你们的。” 丙和尚哽咽着说: “师兄,不用费心告诉佛主,他早就知道了。因为今天我拉了一天的肚子了,都虚脱得爬不起来了。”

7,看图编故事狼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故事教案《狼来了》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狼来了的故事让了解“诚实”的含义,知道诚实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2、愿意做诚实的孩子。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投影仪。【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木偶表演。 3、人手一张操作图片,笔、轻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狼来了》。 1、教师利用投影仪边投放图片边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你们喜欢放羊的孩子吗?为什么不喜欢他?放羊的孩子说谎以后造成了哪些不好的后果? 3、教师小结:小孩由于说谎结果:羊全部被狼咬死,自己也差点被狼吃掉,我们大家不能说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师幼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诚实的行为,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1、教师:平时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是诚实的表现呢? 引导幼儿思考:做了错事应该怎么办?不是自己的东西能不能拿?能不能说谎? 1、教师: 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请把自己诚实的表现跟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如果你曾经有过不诚实的表现也可以和你的的好朋友说一说,好吗? 2、幼儿交流讨论回答: 3、教师有目的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引起自己不诚实的原因,如害怕和担心等? 6、教师小结:小朋友做错事情时应该主动承认,及时改正,更不能说谎,大家同样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三、木偶表演: 1、木偶表演,边看边想一想表演里的小朋友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2、看木偶表演: 表演内容:红红在家打扫卫生。不小心把桌上的茶杯打碎了,爸爸听到响声跑过来问:怎么回事呀?红红生怕爸爸责怪他连忙说:不是我弄的,是小猫跳到桌上把茶杯打碎的。 3、教师提问:你觉得红红是个诚实的孩子吗?为什么?如果你是红红你会怎么做? 四、幼儿练习判别对或错,讲述解决方法,明确诚实是好品质。 1、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小故事,出示练习材料,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画面内容。 2、交代练习要求:如果认为画面上的小朋友是诚实的表现,就在他后面的格子里画上勾;如果不是就画叉。 3、幼儿练习判断对和错。 4、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利用投影仪展示) 五、师幼共同小结: 大家都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样才会受欢迎。 活动延伸: 欣赏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结束活动。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8,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大象老师在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小动物都认真

设计意图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是一个老教材,它讲述了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受罚的惊险动人的故事,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生动有趣,堪称儿童故事的经典之作。这样一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老教材,在新《纲要》的指导和引领下如何新上呢?我在组织幼儿进行看图讲述的实践中发现,大班幼儿的初步自我讲述,往往更像一个个画面内容简介,缺乏生动性、丰富性和立体性。从画面简介到精彩讲述之间需要一座桥梁,我为幼儿搭起的桥梁就是标记图。我采用了对话框、云朵和放大镜这三种标记来提示幼儿进行细节观察,有了细致的观察,故事的讲述才能更加生动、丰富。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2.在符号标记的提示下尝试完整讲述故事内容。3.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愉快地与同伴分享。活动准备1.三张大图,第一张:老虎躲在大树后,露出凶恶的脑袋和锋利的爪子,三只奔跑的兔子;第二张:大象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桥,三只兔子分别在大象的鼻尖上、背上和尾巴上;第三张:大象用鼻子喷老虎,三只兔子拍手笑。2.对话框、云朵和放大镜标记若干。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请你们和我一起讲,听听谁讲得完整、讲得生动、讲得有趣。这是故事的开头,这是故事的结尾。(出示第一和第三张图)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揭去遮挡老虎的小图):原来有一只凶恶的老虎在追小兔子,结果怎样?猜猜看,兔子是怎样逃离虎口的?到底是谁救了小兔子?怎样救的?(出示第二幅图)请幼儿讲述大象救小兔的事情。教师:老虎追到河边,大象会怎样对付老虎?(幼儿猜测后,教师揭去遮挡“大象用水喷老虎”画面的小图,引导幼儿完整讲述。)二、尝试完整讲述故事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大象救小兔的事情讲清楚,每幅图都要讲到,看谁讲得完整。(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教师:你们觉得他把大象救小兔子的事情说清楚了吗?教师总结:三幅图都讲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个故事就讲完整了。三、出示对话框的符号,引导幼儿再次讲述教师(在第一幅图小兔子旁边放一个对话框):老虎在追赶兔子的时候。兔子会喊什么?都要被老虎吃掉了,慢慢地说行不行?应该怎样说?(着急、有力、快快地说)我们来试一试、学一学,大象在听到小兔子的求救声后会说什么。(幼儿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在第三幅图上的小动物旁边分别放对话框):这时候,老虎会说什么?大象会说什么?小兔子又会说什么?教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小动物说的话全部讲到故事里去,试一试吧。(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教师:故事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教师总结:原来讲故事时加入角色之间的对话,故事就会变得更加生动。四、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引导幼儿再次讲述教师(在第一幅图老虎旁边出示放大镜标记):你们刚才都讲到了这只老虎,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只凶恶的老虎,它的眼睛怎么样?嘴巴和牙齿是怎样的?老虎看到兔子,心里会怎么想呢?(出示云朵符号标记)(啊!这三只兔子真肥呀,正好让我填填肚子!)教师(在第三幅图老虎旁边出示放大镜标记):刚才还很得意的老虎,现在是怎样的?(吓得用爪子挡住了脸)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出示云朵标记)(今天真倒霉,兔子没吃到反而被大象喷得满脸是水。)教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放大镜看到的地方和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讲到故事里去,看谁讲得生动,你们试试看。(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教师:他讲得好吗?哪里好?教师总结:原来讲故事时,把小动物的样子、对话和心里想的都编到故事里去,故事就会讲得很精彩。五、给故事取名字教师:这么精彩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取个名字?附故事:大象救兔子一天傍晚,小白、小灰和小黑三只兔子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张着大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伸出锋利的爪子,向小兔子猛扑过来。三只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它们撒开四条腿,飞快地向前跑去,穿过密密的树林,跑到河边,看见大象正在河里洗澡,连忙高声叫喊:“大象伯伯,快救救我们,老虎要吃我们啦!”大象连忙伸出长鼻子.翘起尾巴,好像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桥,说:“快,快从我身上过河去!”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子都过了河,气得直吼。大象用长鼻子吸住了水,用力朝老虎喷去,老虎被喷得睁不开眼睛,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了。活动反思第一、第二环节:我采用的是分解观察和预期结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制造悬念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三幅图没有同时出示,目的是给幼儿制造悬念,为幼儿大胆猜测小兔子是怎样脱离虎口的提供推理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在出示第一幅和第三幅图时,采用了遮挡图片部分内容的手段来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这个环节讲述的重点就是:把大象怎样救兔子这件事讲清楚。第三环节:我出示了对话框符号,采用了角色移位、师幼互动等方法帮助幼儿掌握角色之间的对话,理解着急、高兴、害怕的语气语调,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支持。这个环节的讲述重点是:丰富角色之间的对话,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第四环节:我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通过教师提问和放大镜的暗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的内容,分析角色的表情,运用描述性语言描述角色的外形,从而推断角色内心的想法,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信息。这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观察引导,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了有效支撑,化解了讲述的难点。第五环节:给故事取名字,其目的不仅仅是让讲述活动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能抓住讲述重点,培养幼儿的提炼和概括能力。纵观整个活动,在讲述要求上采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将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讲清楚大象救兔子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间的对话,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述,这种逐步添加的讲述,幼儿一般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讲述任务,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讲述的兴趣。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大班  看图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