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

大班数学:区级优秀公开课大班计算 http://jx.cnluyi.cn/bencandy.php?fid-328-id-15473-page-1.htm 上海市公开课:健康歌 http://jx.cnluyi.cn/bencandy.php?fid-327-id-12368-page-1.htm 更多公开课教案请到 http://jx.cnluyi.cn搜索

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

2,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适宜性——班本化课程的追求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是的,只有适宜性的课程才能带给幼儿有效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班本化课程适宜性呢?  1、关注孩子的需要和学习愿望,使课程的内容具有教育价值。  “我们选择教材的时候,不但要问这种材料小孩能不能学,与他们的经验有没有衔接,我们还要问这种教材同他现在或将来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正如陈老所说,我们选取课程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落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看,幼儿的这种生活经验、兴趣需要是否具有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所以,幼儿园适宜的课程实施就是一个不断满足孩子需要的过程,课程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是指向孩子的需要的,为着孩子的需要而安排的。  2、关注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挑战性,使课程的实施具有有效性。  主题活动内容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分课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已经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一个良好的课程实施者势必较好地关注着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会选择与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内容,这些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发展目标,考虑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要求关注孩子的现有水平。关注了孩子的现有水平,我们还要求课程对幼儿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课堂上就表现成真实富有个性的幼儿对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够予以敏感的回应,能认真投入,积极动脑,不断想象判断推理甚至质疑、创新,表现出无穷的学习兴趣力。只有当课程内容对幼儿现有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时,才会表现得异常专注与投入。所以观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就是判断课程内容适宜性与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3、关注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使课程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般选择孩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具体物体或事件进行主题教育实施,而一些抽象的孩子难以观察的内容很难吸收进主题,但当孩子生活的周围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环境作为支撑时,我们适当可纳入主题活动中来,随之这些活动也相应变得适宜。例如在《人们怎样传递消息》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有环境资源的支撑,主题活动进行得很是顺利。联想起十年前开展《太空》主题活动由于环境资源缺乏最终半途夭折。可见课程适宜性要求关注孩子学习的周围环境与教育资源,使课程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3,幼儿中班讲故事活动小猪打呼噜教案

语言活动:故事《迷路的小羊》活动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问答,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里的角色语言。2、鼓励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3、教育幼儿不随意离群,初步培养安全自救意识。活动准备:图片、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 师生互动,理解故事内容。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儿童公园去看看。1、(教师出示图片一)儿童公园里有谁?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打开门,出示小羊一家)原来是羊妈妈带着小羊们来玩呀。他们玩得好开心,这只小羊怎么啦?他在想什么?他的名字叫“小雪”,小雪忘记了妈妈告诉他不要乱跑的话,一个人跑开了。2、(教师操作图片二)这时,他会碰到谁呢?(狼)狼看见羊会怎么说?(请小朋友学学同伴的话)这次狼装作很善良的样子对小羊说:“你好,小羊,迷路了吧,我送你回家。”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样做?为什么?3、(教师操作图片三,边讲述故事边提问)小雪仔细看了看它,怎么两眼发绿,尾巴拖在下面直摇,妈妈说过,这是狼呀!怎么办?小雪不动声色地说:“狼大伯,我的家在城的那边,你和我一起走好吗?”狼心里想:“哼,走就走,走到没人的地方,就吃掉你!”小雪尽找最宽大的、人多的地方走。(这是为什么?)不一会儿,到了交通路口,大象警察穿着制服正在执勤。(小雪会怎样向大象求救呢?)小雪走到大象警察跟前故意摔在地上,大象看见了用鼻子把他卷起来,小雪猛地一跳,躲到大象身后。狼见情况不妙,转身想逃,大象的鼻子呼的一下把狼打昏了。(大象警察真厉害,一下就把狼打昏了。我们来学学他的动作。)二、完整欣赏故事《迷路的小羊》。1、完整欣赏故事录音。那么,这只迷路的小羊有没有安全地回到家呢?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迷路的小羊》吧,会讲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轻轻说。2、提问:小雪为什么会迷路?他是怎样脱险的?(他有哪些地方表现的很聪明)你喜欢小雪吗?为什么?三、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教给幼儿初步的自救方法。我也很喜欢小雪,因为遇到危险,不慌不忙,积极动脑想办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像小雪一样聪明呢?老师要考考你们。1、出示图片四:这个小朋友怎么了?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2、出示图片五: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3、出示图片六(火灾):发生了什么事?只有一人在家怎么办?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遇到危险一定要积极开动脑筋,保证自己的安全。四、自编歌曲《迷路的小羊》。小朋友,如果你看见迷路的小羊,你愿意帮助他吗?好,让我们一起来送他回家。“公园里草地上,有只迷路的小羊,咩咩咩咩……,哭着叫妈妈。小朋友看见了,抱起迷路的小羊,啦啦……,把他送回家。”

幼儿中班讲故事活动小猪打呼噜教案

4,幼儿园中班课植物和自然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3. 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能力培养  1. 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2. 对身边的事物及自然有着探究的欲望。  3. 愿意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喜欢研究有关植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  分析植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对比实验(仙人掌与万年青的耐旱情况)所需器具与材料;  植物:仙人掌、万年青、透明塑料袋等;  图片: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生态图;  视频:有关的生态系统介绍;  文字资料:温室的环境条件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比较两种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形特征,课本第27-30页的内容;第二课时,分析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课本第31-33页的内容;第三课时,观察身边的植物,课本34-35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物包括哪些种类。  2、复习植物生长的需要。  提问:生物生长需要什么?  3、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意图:由于上一单元与这一单元没有联系,生物的知识学生是在五年级时学的,时间隔得比较久,教师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为这一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二、 观察仙人掌与莲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环境中的植物。  2.对比观察仙人掌和莲生活的环境条件和外部形体特征,  并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3.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4.试着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一起汇报。  (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不是很明白时,教师可以展示课前做的仙人掌和万年青的对比实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去做这个实验。)  5.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仙人掌和莲这两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汇报、交流。  小结: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意图:通过对仙人掌和莲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环境的观察比较,将植物的外形和它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6.巩固  小组交流: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汇报交流  三、拓展  思考:叶子小的植物比叶子大的植物耐旱吗?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交流。  四、作业  1. 是否叶子小的植物比叶子大的植物耐旱?为什么?

5,幼儿园中班二十四节气春分教案

活动目的:让幼儿知道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了解关于春分的诗词和春分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活动过程:(请不同年级的班主任按照年级特点修改教案。)一、课题导入二、了解春分的由来春分的由来春分,是24节气中第四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以古代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指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三、了解春分趣事春分趣话每年在春分这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了解春分汉字的由来:甲骨文、金文等。四、诗词欣赏《村居》、《渭城曲》、《春夜洛城闻笛》、《 踏莎行》、《清平乐春晚》、《蝶恋花》五、活动小结,布置作业。
儿童启蒙 二十四节气春分 这天昼夜等长
词句训练:意在巩固积累词语。写字训练:在田字格里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既要正确又要匀称。读背训练:熟读巧记《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言语交际训练:礼貌待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教学要求】  1 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 她 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 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3 熟记成语,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4、会文明礼貌的接待客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 她 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各自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动手帮他填写  (4)写一封回信  3、练习  (1)动手写一封简短的信  (2)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主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二)《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教师范读  ⑷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3、练习  ⑴自由读  ⑵小组读  ⑶练习背诵  4、反馈  ⑴检查朗读  ⑵指名背诵

6,幼儿园中班教案 故事房子里大象太多了

大象来了。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种大动物来我们教室作客,它有长长的鼻子,甩来甩去,是谁呢?  对了,是大象来到我们班做客。你们看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  出示范例作品:大象是怎么折的呢?幼儿讨论。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也拥有和老师一样的大象呢?  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折大象。在教你们折大象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每幅图的折法。  二、我们来折大象。  1、出示示意图,这张图是什么意思呢?请幼儿来说说每幅图的折法。  小朋友认真仔细看看并说一说每幅图的折法。  2、教师小结折法:  现在老师来说一说怎样折大象,小朋友要认真仔细听。  首先我们要将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后打开。  把一个角的两边按对角中心线折,底角上折成三角形。  将三角形对折成更小的三角形。把大象的鼻子和身体分开。  先将鼻子往下折出一条折痕,再把它打开,按折痕往大象身体外面折下去,大象的鼻子就从脑袋中间伸出来。  大象一高兴,就把鼻子卷起来:把鼻子尖向下折一小,打开,往内压一点,大象鼻子就翘起来在大象的身体底下剪一个半圆,大象的腿就出来了。 最后给大象画上眼睛、耳朵。  你们看大象折好了,小朋友你们知道怎样折了吗?  4、教师讲难点部分。  老师现在再讲一遍小朋友要认真听。  三、幼儿折大象。  1、刚才小朋友都看了老师折大象。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好了一张纸,小朋友按照老师刚才讲的和黑板上的示意图开始折大象。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大象鼻子的折法,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三、结束活动。  1、评价幼儿作品,小结幼儿上课情况。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折的大象都很好看,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折的大象给老师看一看。  我们一起把我们折的大象黏贴到我们的主题墙上。回到家后小朋友也可以教你们的弟弟妹妹折大象。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讲述出大象搭桥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锋利的”、“高高兴兴”、“慌慌张张”等。 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大象搭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倾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 (1)出示表现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排列如下: 图一 小兔慌张的样子。图二 老虎扑过来的样子。图三 小兔 高兴的样子。 ① 出示图一,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 ② 出示图三,提问: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兔子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是高高兴兴的,猜猜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③ 翻开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小兔子到底遇到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牙齿怎样,爪子怎样? 2、分别出示挂图 (1) 引导幼儿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 提问:一天傍晚,小兔到哪里去玩?玩得怎样?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谁会救它们? (2)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如何救兔子。 (3)大象看见老虎在追兔子,会对小兔子说些什么呢? (4) 大象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3、请个别幼儿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 4、请幼儿与教师一同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5、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名字。

7,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认识小动物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动物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数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学习9以内数的点数,按数取物,分类计数。  二、活动准备:  1、大图画4幅,每幅画有房子4间。塑料几何图形片若干。   2、画有9只小兔的背景图1幅,分类计数表1张,磁性数字卡0——9,磁性黑板。   3、玩具保龄球2袋。   4、活动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印章盖在手上。  三、活动过程:  1、“小动物”(幼儿)自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装饰房子。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装饰房子的方法:房子上的数是几,就放上几个几何图形片。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把几何图形片摆成漂亮的图案。   (4)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数小兔。   (1)出示小兔的背景图。提问: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兔?   (2)教师按小兔的特征进行提问并引导幼儿计数。如:穿兰色衣服的小兔有几只?既穿红衣服又穿红裤子的小兔有几只?等等。
一、授课题目:小动物怎样过冬? 二、授课学时:一学时 三、课型:中班科学课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讨论,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五、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教学主要内容:本课首先由一个手指游戏作为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再由一个故事作为过渡,引出动物两种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动物冬眠的原因,再延伸内容,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除了冬眠和换毛,还有迁徙和储存粮食等。 ②教学重、难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性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儿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难点就是让幼儿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让幼儿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生分析:中班幼儿的想象水平提高,可以在课堂讨论中回想,答出很多延伸的问题及自主想象。理解能力也增强,喜欢有游戏,有互动的课堂气氛,中班儿童有一定生活经验,可以理解成人的很多语言。 六、教学用具: 自制过冬、换毛过冬小动物的房子、ppt课件、多种小动物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 小鸟和田鼠说着悄悄话...... 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紧接着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鸟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紧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说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二)、基本部分: 1、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动物宝宝出去玩儿,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 "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 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②、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③、"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 ④、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中班  课程  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