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小班参考活动可爱的小虫子教案和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虫子和苹果  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应该关爱和尊重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虫子和苹果》,旨在通过活动,初步培养幼儿从小客观看待大自然的眼光,体验成长的快乐,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现象。  活动目标 1、了解生长需要营养。 2、激发幼儿尊重生命,并感受成长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1、苹果为虫子提供了生长的营养是合理的现象。  活动准备: 1、fish课件、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2、讨论与分享 提问: 苹果被虫子吃了,它心里面怎么想呢? 如果这个虫子不吃苹果那么它会怎样呢? 如果这个苹果没有被吃掉,它会怎么样? 如果被虫子吃了以后,种子落在地上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看课件) 3、游戏:我们要长大。 4、小结 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我们美丽奇妙的大自然,这些生物每天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和我们一地长大。
我是来看评论的

幼儿小班参考活动可爱的小虫子教案和活动反思

2,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我家的变化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在学会念儿歌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在幼儿园是快乐的。  2、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进入幼儿园后就不要对爸爸妈妈恋恋不舍,要做一个独立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的恐惧,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也是家。  活动准备  色彩鲜艳的各种玩具  活动过程  1、布置环境,在活动室里布置几个布娃娃,减少桌椅,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使幼儿园环境接近家庭。  2、大带小,来园时,让大中班的哥哥姐姐们在门口欢迎,介绍姓名互相对话,共同游戏使新来的小班小朋友感到有伙伴,增加安全感。  3、教师尽可能做到在学唱儿歌的同时,搂抱每个孩子,与孩子说几句亲切的话,与他们共同游戏。  4、多安排自由活动,少坐在座位上。  5、对话,今天你认识了谁?来幼儿园是高兴的。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  我考虑到小班孩子年龄小,刚进园,我会用情景贯穿整个活动,要用妈妈的语气告诉他们,大家已经长大了,进入幼儿园后要认真的学习本领,做一个合格的小班幼儿。  如果条件允许多发一些发响声的玩具各一些机动玩具,像在家一样自由取放,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我家的变化活动方案

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小动物爱吃什么

设计意图幼儿园喂养了许多小动物,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食物,有巧克力、有旺旺雪饼、有娃哈哈果奶,有小鱼、肉骨头等等。看着小朋友带来的这些食物,教师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孩子们愿意把自己爱吃的食物带给小动物吃,体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但这些食物是动物们爱吃的食物吗?实践出真知,本次活动让幼儿试试将自己带的食物分给小动物吃,通过小动物吃与不吃的选择,让幼儿明白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食性。人与动物也有着很大区别。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2.有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活动准备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小虾、玉米面、菜叶。教具: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过程建议1.带幼儿分别参观小鸡、小鸭、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3.试一试:提供各种食物,幼儿依自已意愿选择食物喂小动物。5.汇报:将动物爱吃的食物图片,粘贴在小动物图片下:小鸡爱吃玉米面和菜叶,小鸭爱吃小鱼、小虾和菜叶,小兔爱吃菜叶。延伸提示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让他们探究其他小动物的食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小动物爱吃什么

4,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设计怎么分

一、预设目标  学习分析图形的特征,认识分类标记。  能按图形的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大红花、小红花、大黄花、小黄花各1朵。  大红蝴蝶、小红蝴蝶、大黄蝴蝶、小黄蝴蝶各若干;分类盒每组1个。  《数学》下P.12和P.13。  三、活动建议  1、游戏“蝴蝶找花”  玩法:幼儿每人手腕上戴一只蝴蝶,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蝴蝶飞舞。教师发出指令:蝴蝶去找大黄花,同时举起大黄花。手腕戴大黄蝴蝶的幼儿围绕着大黄花翩翩起舞。  教师不断变换指令,幼儿按指令游戏。  2、认识标记符号  教师出示分类标记卡片,如图所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标记符号的名称。  教师分别出示某种标记符号,幼儿拿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卡片,并说出图形的特征。  3、按标记放玩具  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玩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点数其数量。  引导幼儿按名称、颜色或质地等特征给玩具分类,鼓励幼儿说出收拾及整理玩具的不同方法。  教师出示分类标记卡片,引导幼儿将标记卡片贴在分类盒上。  请幼儿按标记符号将玩具放在相应的盒子里。  4、观察画册《怎么分》  让幼儿说出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各有几个?每种颜色的图形各有几个?  请幼儿说出6种分类标记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引导幼儿按分类标记将图形画在相应的椭圆形框里。  数一数,椭圆形框里有几种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5,幼儿园小班艺术教学计划

点击至文库查看全文>原发布者:微力设计幼儿园小班艺术教学计划篇一: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计划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音乐教学也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之一,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艺术类的教学要求。小班幼儿处于4-5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欣赏等组成,让幼儿愿意参加艺术活动,能学习用一些简单方法进行艺术表演。让他们对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产生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优良品格,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吐字清楚,唱准休止符。2.学会曲调,记准歌名,学会基本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3623163动作,动作正确、优美,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3.初步学会表演,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与间奏。4.理解歌词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地表演。5.知道乐曲的名称及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6.学习打击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三、教学措施: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音乐的教学活动范围。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3.喜欢和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享受集体艺术活动的兴趣。附:小班音乐教学进度计划20XX年2月尚玉洁20XX年2月25号篇二:小班艺术教学计划幼儿小班音乐教学计划(3)继续尝试独立或同伴合作,协调地表演,体验倾听与观赏的乐趣。可以带领幼儿看看中大班幼儿画画的情景和画的内容,让幼儿知道自己也能画,而且还能画的距离,握笔自然。20XX年2月25号篇四:
用心写

6,小班科学什么不见了活动设计

记录表 猜想结果 实验结果 白糖 果珍 绿豆 2、幼儿的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白糖、果珍、绿豆的盒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一次性筷子若干、记录纸、五角... 相关:◇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 >>详细◇ 小班---小鸡的一家 >>详细◇ 会跳舞的罐宝宝-小班科学 >>详细◇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哇!滚 >>详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教师的操作材料:白糖、果珍、绿豆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一次性筷子(当做是搅拌器)、 大张记录纸、五角星贴纸人手一份。 记录表 猜想结果 实验结果 白糖 果珍 绿豆 2、幼儿的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白糖、果珍、绿豆的盒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一次性筷子若干、记录纸、五角星贴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观察与实验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有白糖、果珍、绿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孩子们,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教师首先拿出一杯清水和一些白糖,让幼儿猜想。 师:孩子们,如果把白糖放进水里会怎么样了呢? 幼:白糖会没有了、不见了。 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大张的记录纸上。 师:白糖会消失不见,我们就在记录纸上贴上一个五角星。 教师小结:白糖放进水里会消失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请幼儿学记。 师:那请小朋友们再来想一想,果珍和绿豆放进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4、幼儿把猜想结果告诉老师,答案一致的在记录纸上贴上五角星,若出现不一致的就先打个问号。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记录。 有的小朋友觉得果珍到水里溶解,有的小朋友则认为是绿豆,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谁在水里会溶解。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 ①请小朋友把果珍放在小水杯里,用筷子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溶解了? ②如果果珍水里溶解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五角星粘贴在记录纸上。 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会溶解的东西,我们在记录纸上贴五角星,不会溶解的就不贴,孩子们行动起来吧!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的引导幼儿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师幼共同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并把正确的结论记录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原来白糖、果珍在水里都会溶解,而绿豆是不能溶解的。 三、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又学到了新知识,就是“溶解”,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会像白糖和果珍一样,都会溶解,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动小手,做个小实验。

7,小班公开课主题比多少教学活动方案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中的一个内容,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利用教材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故事情境,引入课题。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能吸引注意力。首先展示主题图,然后结合《三只小猪》的故事介绍本节课内容的背景。在这一环节中,故事讲解的较为生动有趣,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故事只是作为一个引入课题的起始点,简洁干练即可。 2、教授“同样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兔子有几只?砖头有几块?”这两个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数出的兔子和砖头的数量。这时,将兔子和砖头一一对应起来,告诉学生:这种情况我们说“兔子和砖头的数量同样多”。利用教具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摆出同样多的两个图,其余学生判断摆出的图对不对,并在学生摆的东西旁边板书“多”“少”突出重点。在练习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让所有的学生摆一摆,在动手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同样多”这个概念。 3、教授“多”和“少”。有了“同样多”这个概念,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猪和木头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会发现他们的数量不是同样多,一一对应后发现木头还有剩余,此时告诉学生这样的情况我们说“木头多,猪少”。紧接着,由学生自由摆出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多,并能够说出“谁多谁少”。在学生摆的东西旁边板书“多”“少”突出重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猪和木头的数量除了用“谁多谁少”来形容,还可以怎么说?“猪比木头少,木头比猪多。”这里的关键是谁跟谁比,参照物不同,多少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带着学生一起找出猪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说“兔子比猪多,猪比兔子少”。 4、开放性练习。主题图中还有很多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我采用在书上盖“表现优异”的红章为奖励,只要学生能够说出“谁多谁少”就奖励一枚红章,并且重复学生说的话,带着全班一起说“谁比谁多”和“谁比谁少”这两个句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经过三四轮发言,全班都能够积极认真的找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并且说的也很不错。 通过这节课,全班都能够说出任意两个东西的数量关系,但在形容“谁比谁多”和“谁比谁少”时,还需要再多加练习。学生充满活力的听完一节课后都有所收获,同时,我也收获颇丰。 1、上课时老师不仅自己要花心思准备,也要让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例如,让学生准备圆、三角形、正方形这些图形的卡片,在理解“同样多”、“多”和“少”时,每位同学都能自己摆一摆,通过动手更深刻的知道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帮助学习。 2、一年级的学生大多都比较好动,课堂纪律需要不间断的维持。为此,需要及时表扬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并让其余学生以此为榜样。 3、做题时,不仅需要给学生读题,还要让学生自己重复题目的内容,理解题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说对“谁多谁少”,但是不能够按照题目的要求给出正确答案,原因就在于学生不清楚题目的内容。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先认识图形,然后认识图形对应形状的物体再在生活中发现这些形状导入1分钟,认识形状和物体每个2分钟发现生活中的这些形状讨论个5分钟的样子估计一个活动可以在控制在20分钟内不过不太了解你们班孩子的发展情况同样内容你可以根据班上孩子情况变换难易程度延伸活动可以用这些形状进行创意拼贴这个活动我之前在幼儿园上过个人觉得比较好把握``这个也不需要准备太多教具几个图形宝宝卡片,其他的东西都在生活中去发现不太需要自己做~!如果你需要创意的话可以将这个科学活动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例如:图形王国历险记之类的

文章TAG:小班  活动  设计  设计方案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