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语文教案

到 http://www.xxkt.cn/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

2,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1、读通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读熟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   一、导入:   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   《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检查预习,呈现目标。   1、出示整首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鹳雀楼)   2、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前面总结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指导。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   再指名读前两句,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   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4、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课外拓展练习。   1、默写《登鹳雀楼》。   2、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特点   《故事两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配合第三组教材“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设置的拓展性练习。   《故事两则》第一则故事为《加了一句话》,讲一位法国著名诗人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天什么也没讨到,在她的乞讨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让那些路过的人主动投币,表现了语言的强大魔力。   第二则故事《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对“万”字图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二、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理解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机智巧妙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精炼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积累优美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精妙的进一步感悟和拓展。   四、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通过拓展性练习,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达到只是建物的拓展目的。   五、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本课拓展性练习的教学思路,利用网络资源和媒体效应,收集资料,拓展性练习作辐射准备。   2、学生一是重温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二是收集相关的事例,作好交流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阅读理解   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找出变化的原因,边读边动笔圈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组交流,合作学习。   2、检验阅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3)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3、品读理解   (1)“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A: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B:对加上“春天到了”课文是怎么解读的?   C:你是怎么想的?(课件:百花争艳的春天)   D:这句话精妙在哪?(加了一句,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引读:师:春天到了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多美好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2)“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   填空: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A:“法西斯”在这句话里指什么?   B:“消灭”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C:论一论这句话的幽默之意。   (三)感悟内化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精妙句子。   2、大家评定,把肯定的写在黑板上。   3、课件展示练习内容。   广告词:请不要把手伸向向你微笑的花朵!   (1)故事中的语言(找—议)。   (2)根据漫画写一句话。   (四)总结   精妙的语言是智慧果,愿同学们尽情享受语言艺术的快乐之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读了一些书,认识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这就是日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领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自己读准字音。   3、认记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2)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检查,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齐读课文。   3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并在日记本上写出日记的格式。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板书: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板书: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五、拓展训练。   说说你今天想写什么?今天回家就写出来吧!念给爸爸妈妈听听。   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小学语文教案

3,网上哪里有小学语文人教版整套的教案

人教版: http://www.lbx777.com/yw09/jiuce_r.htm 人教版课标本: http://www.lbx777.com/yw09/jiuce_x.htm

网上哪里有小学语文人教版整套的教案

4,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 ·圆――创新作文课教案设计 九寨沟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2008年8月12日 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九寨沟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学参考资料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析--柳絮飞飞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Re: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圆圆(游客) 写得真好 by 圆圆(游客) 2007-7-4 23:48:33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_喇叭花 小学语文教案论文为您提供最新免费的小学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url?url=//rwxx.ruh%0dexuangou.c%0dom/m/kw/52219/1617297.html
网上
那你得管在校老师要

5,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案重点及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下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我16年拿到了小教的本。一一帮你解答。本人非师范生。我原本是借了一到六年级上下册的语文书。但不用心。木有怎么看。大致翻了一下。流程是这样。随机排队。去的早的站在前面。比方说前面多少名同学先进去。到一个教室里面提交你的报名号信息。一个一个电脑选考题。我前面一个不巧选到了大概是宋词的课文。我运气好选的是白杨树的课文。此时电脑会给你打印出课文部分内容。这就是你要上的了。然后就进了一个大教室。登记考务信息。发了a4纸。教案就是那样写。考试教材有。什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步骤。要掌握的重难点字词什么的。你给同学提问的问题等等。一条一条要罗列清楚。这个你自己去学习。关于备课时间问题。我感觉最多给了二十分钟。好了。先说这么多。有问题你再问。

6,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hanhcga0.blog.163.com/blog/static/17109760720108157930659/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附小结) ,共198页,这里只能复制一小部分 入学教育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教育。 3、观察与演示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 2、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吗?(上学歌) (二)讨论学习 1、你们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2、讨论。 (1)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小学生在学校里都可以做些什么?你还听说学校里可以做些哪些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采用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情景练习。 1、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分别说了什么? 2、模拟练习。 (1)情境一:师生交流。(上学路上。) 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一个同学…… 这个同学:老师早! (2)情境二:生生交流。 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姓名及其他情况。 游戏:"找朋友"。 学生在班内自由结交朋友,其他同学齐唱《找朋友》 (3)情境三:自由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设一个情境。想好时间、地点、人物(可以有老师、家长、同学),自由练习对话。 小组表演。 3、请学生结合自己成为小学生以来的经历,谈谈上学的感受。 4、口语交际:根据画面内容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1、a o e 一、教学目标 1、学会a 、o 、e 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 、o 、e 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 、o 、e 。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a 、o 、e 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难点:a 、o 、e 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教学。

7,课堂教学案例怎么写小学语文请给个范文或格式谢谢

案例名称: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案例》 学年:2008 教学片段: (一) 教学线段: 1、过渡语:老师手中的毛线真顽皮,瞧,它们一跳就跳到了大屏幕上。(师出示课件1,显示一条线段)请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 2、如果给你一把尺子,能量出这段线的长度吗? 3、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生说后,他要求同学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并让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4、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二)教学直线 …… (三)教学射线 1、请大家再发挥想象,如果把一条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什么样的线?(射线,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长度。)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射线?(课件出示手电筒和太阳的光线,)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3、生活中的射线可真不少,我发现这些射线大多都是光线,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下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过一点画射线,边画边想,能画多少条?(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总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4、出示一组练习 5、请大家以组为单位,比较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异同,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出示课件) (1)自己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结果。 …… 反思:关于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本节教学注重“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沿着学生的学习思路与需要去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与交流,促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教师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展示和演示,动手操作感知,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用电脑演示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变成直线,一端延长变成射线。这样的演示,充分展示了三条线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比教师空洞,抽象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自主探究、感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如: 在辨析直线、线段、射线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 3、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和过一点画射线能画多少条?的操作题。使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概念。 总之,这节课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适合学生构建知识的学习背景,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获得了深刻的:“做数学”的体验。

8,一篇完整的小学语文教案必需要的有哪几个步骤

太阳是大家的教案学习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  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 。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自读自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和月亮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贴到展示板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展板,拟定专题题目(如“日月同辉”“神秘的星球”等)。  B 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  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  太阳的特点  和人类关系密切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导言: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句,再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太阳这一方面的特点的?可边读边在书中批注。  2.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完成以下表格。(投影打出)  太阳的特点  说明的方法  远  一亿五千万公里 走:三千五百年 飞机:二十几年  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  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3.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4.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导言:上节课,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了解了太阳大、远、热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带上自己收集的资料,来探讨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个问题,好吗?  1.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并在书上批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与人类的关系:  动植物的生长  人类生活  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3.以小组为单位,从第4~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  a.学生可能运用合作朗读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  b.学全可能运用直观演示法,画出关系图来帮助理解。  c.学生可能结合生活实际、个人体验来帮助理解。  d.学生可能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来帮助理解。  教师可适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如“水的循环”“煤炭的形成”“风的形成”,以加深理解。  前后联系,整体感知  引导同学们把课文第一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认识到正因为太阳具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太阳和人类关系那么密切,因此,课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请大家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背下来。(交流方法,再个人准备)  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反馈应用,积累语言  1.(课件:把太阳公公的笑脸改为表情委屈的脸)同学们,太阳公公怎么不高兴了?你们听,太阳公公说了什么?(声音:真气人,石油总说和我没关系,你们给我评评理)你们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今天学过的“如果没有──就没有──”“有了──才有”“因为──所以──”等句式(用上一个、两个均用)。  2.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及生活积累自由表达。  (太阳公公的脸又变成笑脸。配音: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你们看,太阳公公又笑了。  总结谈话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主动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2.继续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 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 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章TAG:小学  小学语文  语文  全套  小学语文全套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