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正好最近做了整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单元教材分析(附整体教材分析)内容比较多,部分如下: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表达对事物的描写。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多内容详见: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分析(附整体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2,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留心观察 一、对教材和丛书的分析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人文主题,围绕着“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安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3篇课文。 《古诗三首》中,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傍晚的绚丽美景图和夜晚的朦胧夜色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苏轼的《题西林壁》既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既赞美了其千姿百态的景色,又表达了人生哲理;卢钺的《雪梅》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雪、梅的不同特点让我们认识到它们各有优点。三首诗均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爬山虎的脚》细致生动地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的爬墙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蟋蟀的住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敬佩和赞赏。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并生动准确地进行说明的能力。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并学以致用呢?综合上述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体会文章表达的准确生动。如教学《古诗三首》时,引导学生读“露似真珠月似弓”时通过比喻来感受露珠圆润的光泽与新月的精巧;读“梅雪争春未肯降”时借用拟人感受梅、雪的各不相让;教学《爬山虎的脚》时,学习作者通过把“每根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细丝的样子和特点;而通过《蟋蟀的住宅》一文,更要学习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蟋蟀和别的昆虫作对比,使蟋蟀聪明、坚毅、吃苦耐劳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没有观察、了解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前提。在读文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动词、副词的运用、如《蟋蟀的住宅》一文使用了“扒、搬、踏、推、铺”等一系列动词来描述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给人以简单利落之感;使用了“最多”这个副词来说明隧道的深度不会超过九寸,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另外,对于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文本特点,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去留意:一、明确观察对象,带着兴趣观察。如《爬山虎的脚》作者就是对“爬山虎是怎么爬墙的”这个问题产生兴趣才开始仔细观察的。二、做到细心琢磨、研究。不仅要用眼看,还要闻、摸、听、想,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并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三、要连续、全面地观察事物的特点。事物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比如《爬山虎的脚》,作者就是通过连续观察,动静结合地描述其脚触着墙时和没触着墙时的不同状态。四、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样能够理清写作思路,《爬山虎的脚》中对叶子的描写就很好地为我们做出了范例。 本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要求学生在对本班同学视力及用眼现状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视力的原因,讨论保护视力的方法,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可以说它既是对本单元人文主题的课外延展,又是对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 本单元习作方面的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建议学生试着连续观察,用日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过程,以及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形式可以多样,除传统的文字记述外,还可以附上图画或照片。 2.丛书分析 与本单元教材匹配的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册2《探索世界》中的“专题阅读———观察之趣”,这里面包括“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三个部分。 其中,“范文阅读”中的《登飞来峰》和《游山西村》因富含哲理而闻名,《雪梅(其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人微的观察和热爱,《古诗三首》学完后可以引导学生以明理、赏景、悟情、状物为线将“范文阅读”部分中的以上三首古诗进行整合阅读,通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读悟古诗的能力和观察的感知力;《牵牛花》《神奇的丝瓜》《灰蝗虫(节选)》《蝉出地洞(节选)》则通过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记录了牵牛花、丝瓜、灰蝗虫的生长变化以及蝉的地洞和习性,是对课文中学到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很好的巩固。《牵牛花》可以与《爬山虎的脚》相结合,通过对比阅读体会牵牛花的藤蔓向上爬的过程和作者陶醉在观察中的乐趣;《灰蝗虫(节选)》《蝉出地洞(节选)》可以与《蟋蟀的住宅》整合,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感受洞穴的建造过程,同时关注动词,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表达。“组文阅读”部分有4篇文章《芋》《梧桐树》《麻雀》《一条腿的鸟》,同样是通过作者认真、连续的观察让我们了解了芋、梧桐树、麻雀、一条腿的鸟的特性,后面设计的两份学习单能有效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方面观察及感受作者生动有趣的表达。“自由阅读”篇目《春宵》《望月怀远》《通天坞的杨梅》《玩月亮》《刺猬·松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的乐趣和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22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39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归类书写的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并记录的,从文中体会观察方法和作者把文章写准确、生动的方法。 3.整合阅读配套丛书,巩固学习方法,积累语言。 4.学习作者多角度多感官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和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写观察日记,体会观察的乐趣,感受写作的快乐。 反思:让学生掌握如何“留心观察”这一人文主题和学会准确生动表达。即:细致的观察方法和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写观察日记。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加深老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也可通过教材分析知道应该如何设计课程教学。下面是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报告,希望对老师们的工作有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报告1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作、课文和单元练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课,指导学生读书要有选择,学会作读书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课文”共安排课,分为个单元。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本册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   课文后的练习设计简约、实用。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学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习作”共安排了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单元练习”共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和口语交际。意在丰富语言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能准确认读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书信。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三)教学进度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   课文课 每课课时   习作1—7 14课时   综合练习个 每个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报告2   第一部分:目标及建议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师用书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与建议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目标: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建议: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的进行识字。对于课文中有注音的要求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遇到不认识的但书中没有注音的要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3.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坚持练一张字,不仅可以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与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学会默读。(在一二年级是要求学习默读)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建议:把读书进行到底   (1)朗读和默读、个别读和合作读、分组读与集体读相结合。多读少讲,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第一组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3)领悟表达的方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   (4)积累语言。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习作   (1)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2)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4)课内习作一学期不少于8次。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表达要有条理,注意语言美,稍做准备,能写简单的发言。   (3)认真耐心听讲,能抓住要点。   (五)综合性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学会默读。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4、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二)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三)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阅读、讨论。   (四)关于选读课文   建议在每组课文学完之后,选学一篇内容相似的选读课文。   (五)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要求学生能自觉地默写,能熟记和运用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六、教学进度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文章TAG: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详解四年  四年级  年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