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浅议怎样进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中学作业多,课余时间少,学生本身的家务又重,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七年级的《校服的设计》一课,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色彩的联想》的水粉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创设情境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2.如今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3.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欲望,渴望展现自我。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年级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抓住线条是如何变化设问谈感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对比花卉的茎、叶、干等如何表达,应用什么样的线条,上黑板上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上升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材,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的一个必备的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和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

浅议怎样进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2,浅议怎样进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中学作业多,课余时间少,学生本身的家务又重,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七年级的《校服的设计》一课,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色彩的联想》的水粉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创设情境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2.如今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3.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欲望,渴望展现自我。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年级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抓住线条是如何变化设问谈感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对比花卉的茎、叶、干等如何表达,应用什么样的线条,上黑板上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上升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材,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的一个必备的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和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

浅议怎样进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3,如何搞好初中美术教学

吕根宝(民和县官亭镇中心学校 青海 民和 810800)初中美术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此时,艺术教育逐渐显示出他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当中的美术教育更加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1.通过美术欣赏,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立、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接受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一美术课程安排第一节课的内容是《美术的世界》。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课本列举了各种图片,并且每张图片都配有一个编号,画种较多,内容较多。怎样上好这一堂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为此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呢?我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深入领会每幅画的含义,当我面对学生讲解时,注意难易程度,抓住重点,深入讲解评述,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幅作品,详细介绍了有关背景,作品的规模、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以及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等,进而由秦俑联想到以兵马俑为题材的其他艺术形象,如电影、舞蹈等等。我适时地把美术概念、不同的门类艺术特征介绍给学生。而对一些作品,也可以是课外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分辨,去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次欣赏,逐渐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博大胸怀。2.动手动脑、坚持不懈,努力提高绘画能力首先,对于绘画来说,线条是美术语言中最古老、最简洁的艺术语言。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依赖的重要造型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是动手课、实践课。俗话说: “熟能生巧”。只有勤思考,多练习,才能得心应手。美术的种类很多,就拿速写来说,操作简便,一支笔,一张纸足矣,非常适合学生长期坚持大量的练习。坚持进行速写练习,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线描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塑造形象的准确性、对物象形态、神态的概括、提炼能力得到较好地促进和发展,长期大量的速写练习,还会为美术创作活动提供大量的形象素材。其次,色彩是构成纷画的重要因素,恰当运用色彩,能够增强绘画的表现力。在色彩教学中,我针对色彩比较抽象、难度大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第一步,让学生观看色彩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由红色能想到什么,学生踊跃回答,有的说, “太阳”,还有的说,“火焰”,还有说,“红苹果,红花”等等。第二步,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熟悉色彩。为了让学生直观体验色彩,教师用粉颜料做演示说明三原色、间色等。首先,教师把颜料盒中的品红、柠檬黄、湖蓝直接挤在调色盘上,此时学生看到红、黄、蓝三原色,接着,教师用笔蘸黄色,再蘸蓝色,在调色盘上调和这两种色,慢慢的,黄色没有了,蓝色也没有了,出现一种新的颜色, “什么颜色?”教师问,“绿色”,学生齐声回答。然后,我又调出另两种间色,橙、紫。同学们认真地看着、听着,跃跃欲试,最后,我让同学们自己去调配,亲自体会色彩带来的快乐。第三步,能够理解色彩具有心理效应,提高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的实际能力。对于这项目标,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生产贴近的色彩练习。例如,学生对服饰色彩的选择,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性格倾向。再如,不同家居场所的色彩环境,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北方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家女主人老抱怨说屋子里太冷,她丈夫很纳闷,家里的暖气是单位统一供应的,手摸上去很热,可她妻子为什么总感觉冷呢?他环顾屋子四周,顿时明白了,原来他们家的窗帘、床单、被罩、家居的色彩全是冷色调,绿、蓝、暗紫色,所以整个屋子显的阴冷,没有一些温暖,而后夫妻把家居色彩全部换上暖色调后,屋子再也没有冷清的感觉了。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举例,并及时予以肯定,大家很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之中。3.大自然中去,加强室外写生经过多次室外写生,同学们对书本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同时也增强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技能,提高了审美,陶冶了情操,人变得了开朗了,自信了,人格也得到了锻炼。4.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作业,我曾经留意保存下来,等到新一届学生上课时,我把相关的作业拿出来,这样他们的心里就有一个比较,大多数同学是有上进心的,好的作业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发展。再有,我找到一个具有传统剪纸艺术的民间老艺人,为了让学生多了解剪纸艺术,我多次拜访,终于把老人请到课堂上来,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还有,在业余时间,我组织了美术绘画兴趣小组,他们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其他的同学影响极大。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关键在于老师精心设计每一课,做好引导,做好辅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得有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想、多练、多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促进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础,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何搞好初中美术教学

4,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

内容提要: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分析、讨论、评述、理解与鉴赏美术作品以及审美对象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价值和作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发展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尤其是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中学美育的性质和要求出发,针对中学美育的教学现状,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做出探索,力图为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找出新的思路和合适的教学途径。关键词: 中学美育 美术欣赏教学 多元化教学正文: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中学美术课,已列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同时,它还能够发挥出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奠基性教育,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延续性教育,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输送人才打下一个初步良好的基础,而审美素质正逐渐成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美育尽管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应以美术教育为主。作为“艺术教育”学科之一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的也是最佳的途径。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欣赏、爱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除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与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200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美术课中的欣赏课教学定义为必学的“艺术欣赏课”,是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特殊而积极的一步。初中美术课正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在整个初中阶段保证了美育的连贯性和向高层次发展。初中美术课是艺术学科,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手到”、“眼到”、“心到”、“口到”。从大纲的教学性质、内容、目的、要求出发,初中美术课在教材编写、课时设置、成绩考察等方面都体现了其教学是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欣赏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教育。突出美术教学特长的优势,发挥欣赏课对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主渠道作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初中美术欣赏课主要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感悟能力。“要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从实践出发,以多元化的角度,探索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以求在初中阶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一、情境式教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情境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我们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时(初中美术第三册第一课),教师备课时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配上《伏尔加船夫曲》,制成课件存储在电脑中。在欣赏时,《伏尔加船夫曲》音乐与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审美心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最终使学生们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动,为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叹服,使美术欣赏课达到让学生触景生情的效果。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初中美术第二册第一课),同学们的耳边同时响起那凝重、高古的《高山流水》、《鱼舟唱晚》、《二泉映月》……等等经典民乐时,怎能不唤起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畅想;怎能不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慕;怎能不会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此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充分加深对作品的体会,使欣赏更现实、更立体、更生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二。利用媒体.音乐等方法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增强了学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三、互动式教学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而这个平台就需要教师去搭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把握方向,给以引导,师生在共同参与、平等切磋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当然,这一切都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包括情境设计、问题设计、过和设计等。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它作为一种深受同学喜爱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对中国古陶瓷的欣赏(初中美术第四册的第九课),教师出示器皿,先让同学眼观、手摸,亲自体会陶瓷的肌理、质感,然后让其品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初中美术第二册的第一课),教师可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而完整的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欣赏外国雕塑的教学中(初中美术第五册的第九课),教师还可以邀请同学给全班示范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可行的形体展示,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到了欣赏乐趣,增强了作品感悟能力。四、讨论式教学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欣赏课的讨论式教学是在培养学生视觉能力的同时,侧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挖掘。让学生有赏而感,有感而讲,强调学生读与说的能力。“读”是作品的视觉表述,引导学生用眼睛分析作品;“说”是讲出视觉表述。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画面描述能力的培养,还要教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欣赏理解,重视对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导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曾有文章介绍美国人为中国学生上的一堂课③,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教师问一位学生为什么喜欢一幅《罗马武士》的浮雕照片时,学生回答说:“照片上的武士很象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我感到亲切,所以我喜欢这幅作品。”这位美国教师便带头鼓掌说:“你爱你们的国家,真了不起!”就这么简短的评价,实质是表扬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特别是“真了不起”,就让学生倍受鼓舞。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和鼓励者,随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要通过渲染和营造一种气氛来感染学生。讨论式教学的构建,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能成为现实。提高的将是包括思维、鉴赏、创造在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五、比较式教学利用比较式教学把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会从宏观上加深对被欣赏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因为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产生雄辩的说服力,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可以把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同画派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国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时空下艺术作品各具魅力的特点。例如让学生欣赏用多媒体技术改变画面布局后的齐白石作品《荷花蝌蚪图》,并与原作比较,让学生理解作品构图对表现内容(意境)的作用,再和以表现荷花、水景为主要内容的莫奈的油画作品《荷花》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赏析齐白石的另外一幅作品《却教蜂蝶为花忙》,并作欣赏评述。从而完成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由感受到理解再到实践运用的具体欣赏教学。比较式教学有利于把学生长久积累的表面感性认识,上升为清晰的理性认识,从而多角度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六、综合性教学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综合性教学是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索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它大致可包括三个方面:一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文学、哲学、地理、宗教、甚至外语和古汉语之间互相沟通、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比如古代中国画“诗书画印”相融合的民族特色,如窗口一样能折射出作品本身涉及的丰富内涵。反过来,通过对作品外延的综合知识的介绍,又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创造立体的认识氛围。二美术学科自身各领域(或门类)之间的综合。如绘画与设计结合,设计与鉴赏结合,或主题性的美术表现,可以有综合材料,综合资源整合运用。三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活动综合策划。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欣赏建筑艺术时,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提高。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性。美术教育的理论和体系是随着教改发展不断变革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也在积极地探索之中,有多种选择,有很强的实验性。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文章TAG: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初中  中美  美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