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物理问题动能和动能定理

M(g-Kg)h(g+k) mgh/kmg=h/k

物理问题动能和动能定理

2,动能和动能定理

ACD是正确的,根据动能守恒定律,手对物体做的功和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就可以得出结果。
ACD

动能和动能定理

3,动能和动能定理

从人由高h处起跳,到与地接触且再下降15cm,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mg(h+Δh)-2FΔh=0 ①(注意是双足落地而不是单足落地)其中Δh=0.15m ②F=pS=1.5×107×3.2×10-4N ③将②③代入①式得h=2.73m

动能和动能定理

4,动能和动能定理怎么做最好详细一点谢谢

动能是一个状态量,是标量,某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会引起动能变化。动能定理是一个由牛顿定律导出的结论,是说合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自身动能的变化量。应用解题时:先求总功,建议求出各力所做的功(可能有的力做正功,有的力做负功)再求代数和;再求出过程初末状态所对应的动能之差,注意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建立等量关系求解即可。

5,动能和动能定理

由能量守恒可得: △E(子弹)=△E(木块)+Q 其中Q为摩擦生热,即系统内能增加量 A:子弹动能减少量等于阻力做功 FL 其中F 为摩擦力,L为相对地面位移。则A正确 B:子弹客服阻力做功FL等于△E(子弹)等于系统内能增加量与木块动能增加量之和,大于内能增加,B错误 C:子弹最木块的作用力对木块做功只等于木块动能增加量,C错 D:阻力对子弹做工等于△E(子弹),明显大于其反作用力对木块做功△E(木块)。D错 所以选A
C

6,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内容: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质点动能定理   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1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堪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2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式分段作用,也可以式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组动能 质点组动能定理   质点系所有外力做功之和加上所有内力做功之和等于质点系总动能的改变量。   和质点动能定理一样,质点系动能定理只适用于惯性系,因为外力对质点系做功与参照系选择有关,而内力做功却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因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内力)所做功代数和取决于相对位移,而相对位移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   动能定理的内容:所有外力对物体总功,(也叫做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W总=1/2*m*(v2)^2—1/2*m*(v1)^2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情况,而动量定理可适用于世界上任何情况。(前提是系统中外力之和为0)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动量定理Ft=mv2-mv1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   动能定理Fs=1/2mv^2-1/2mv0^2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分。
Ek2-Ek1=Wf(沙子对石头的平均阻力 )+WG 0-0=f* × h2 × cos180°+mg(h1+h2) f*=820N h2=5cm=0.05m h1=2m Ek1=1/2mv2=0(初速为零) Ek2=1/2mv2=0(末速为零)

7,动能与动能定理

当A运动到绳竖直时A的速度最大, 此时B的速度为0, 从A开始运动到此时AB系统机械能守恒,设AB的质量为m 谢谢采纳
分析:对于物块A,很明显A在滑轮左侧时始终在加速,而在滑轮右侧时会减速,因此,当A在滑轮正下方的时候,它的速度最大。对于物块B,当A在滑轮左侧时,B向下运动;而A在滑轮右侧时,B会向上运动,因此当A到达滑轮正下方的时候B的速度应该是0. 计算:h=H/sin53-H=0.05m 1/2mvA^2=mgh vA=1m/s
动能定理内容: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1]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质点动能定理   表达式:   w1+w2+w3+w4…=△W=Ek2-Ek1 (k2) (k1)表示为下标   其中,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W是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也表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当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Ek2>Ek1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则,Ek1>Ek2,物体的动能减少。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初末动能都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系。   1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堪称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2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式分段作用,也可以式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组动能 质点组动能定理   质点系所有外力做功之和加上所有内力做功之和等于质点系总动能的改变量。   和质点动能定理一样,质点系动能定理只适用于惯性系,因为外力对质点系做功与参照系选择有关,而内力做功却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因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内力)所做功代数和取决于相对位移,而相对位移与选择的参照系无关。   动能定理的内容:所有外力对物体总功,(也叫做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W总=1/2*m*(v2)^2—1/2*m*(v1)^2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情况,而动量定理可适用于世界上任何情况。(前提是系统中外力之和为0)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动量定理Ft=mv2-mv1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   动能定理Fs=1/2mv^2-1/2mv0^2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分。

文章TAG: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动能定理  教学  教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