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三年级第一课时什么

三年级第五课是桃花心木,然后到挑山工,五年第一课是日出

三年级第一课时什么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篇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习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习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 ”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习作业,以学定教,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习—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平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比如傣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示例:早晨,从小河边,从田野里,从马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壮族的,有苗族的,有哈尼族的,还彝族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习。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习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习、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习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

3,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点主要

阅读教学的话第一课时应该是教生字词,然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有的时候会教第一小节,看你时长。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获得理解,细的东西放第二课时。

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点主要

4,大青树下的小学举例

大青树下的小学,如:鄂托克旗棋盘井实验小学鄂托克旗蒙西镇碱柜村小学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一小学鄂托克旗赛乌素绿苑小学鄂托克旗蒙古族实验小学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鄂托克旗实验小学

5,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找一篇自己编辑成表格啊
- -,我都六年级拉.【路过
从百度里搜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 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

6,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全套教案,共41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谁会背诵李白的诗呢?(抽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三、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三次比赛 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四、比读古诗,纠正字音(第一次先学后教) 1.先学 <自由读古诗> 2.后教 指名读古诗<尽量找中下等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指正并更正读错的字音。 3.练读 五、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二次先学后教) 1.结合注释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 尽 闲 厌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指名说诗句的意思。师总结。 六、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教师指导并范读古诗。 3.引导学生读古诗的前两行,体会作者的孤独之情。 4.指名说说古诗的后两行采用的修辞手法。 5.教师总结 6.背诵古诗

7,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然后我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美丽的学校,绿树成荫的学校,流连忘返的学校。《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原文: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扩展资料:《大青树下的小学》出自于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组第1篇课文。课文紧紧围绕一个“情”字行文,内容与文题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片断赏析:第1自然段:写民族小学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2自然段:铃声响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开始上课了。第3自然段:讲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学习生活。本段赞美了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情景。这个自然段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第4自然段:讲民族小学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这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索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锦弦,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背叛我?为什么?”绾儿用剑指着锦弦的喉咙,泪如雨下,“你终究还是负了我……”“绾儿,我和千灵是真心相爱的,两情相悦。”锦弦平静的抬头看着绝望的绾儿,“你若是接受不了,就杀了我吧,但是,放过千灵……”绾儿手中的剑抖了又抖,最后,指向了千灵,“你这个女妖,为什么要抢我的锦弦哥哥?凭什么!就因为我的身份吗?”她又想起了自己三岁时,全身突然长满翎毛,为此,其父赐名:南宫翎。她是九炎魔兽,至高无上的魔兽,却因为一时差错,和一只小小的狐妖交换了身份……父母先是护着她的,从不让她受苦。但是,没有想到,心怀善意者,却是短命。父母在凌雪界六七一零年重病去世了。从此,便是无时不惹来一群讥笑。
美丽的学校,绿树成荫的学校,流连忘返的学校,这个让人蛋疼的学校

8,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种10+5=15棵40/15=2对师生……10棵10/5=2人,剩下的用2个学生,老师2人,学生2+2=4人.
答:老师2人 学生4人即 老师2人每人10棵 学生4人每人4棵
1个老师+1个学生=151个老师+2个学生=201个老师+3个学生=251个老师+4个学生=301个老师+5个学生=351个老师+6个学生=40假设在老师是1人的条件下(40-10)/5=66+1=7假设成立,老师1人,学生6人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共6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7课时)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三、教学时间:7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四、小结。课外作业:认方向。第2课时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二、新课:(一)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问题。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第3课时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过程:一、练习: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2种答案:1.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种10+5=15棵 40/15=2对师生……10棵 10/5=2人,剩下的用2个学生, 老师2人,学生2+2=4人. 2.假设在老师是1人的条件下 (40-10)/5=6 6+1=7 假设成立,老师1人,学生6人
10+5=15(棵) 40%15=2(对)。。。。。。10棵 5+5=10棵2+2=4(人)答:

文章TAG:大青树  树下  小学  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第一课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