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安全教育目标大班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malerock68幼儿园安全教育目标一、大班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2、学会看逃生图上的重要标志:如:安全出口等。3、知道在火灾发生时不慌乱,应按熟悉的安全撤离路径有秩离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保护意识。4、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独自去玩耍。5、引导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了解雷电的危害性,防止雷电的基本伤害。6、让幼儿知道铅笔伤人的危害性,学会正确使用铅笔,知道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铅笔不能用来作武器,会挫伤人。橡皮、水彩颜料、油画棒也是有毒的,不能吃,不能往身上图。7、运动时注意安全,不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8、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遇到危险时知道拨打匪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懂得生命的宝贵。9、学会与陌生人相处,不把姓名、家庭住址告诉陌生人,不接收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10、知道独自乘坐电梯时应提高警惕,如遇电梯发生故障时会按电梯里的提示拨打求救电话。
搜一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目标大班

幼儿园安全教育目标大班

2,大班安全教案发生火灾怎么办的活动反思

设计背景  在人们的生活中自护,自救的安全教育应广泛。小朋友生活在幸福的温暖的家庭里,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事要注意和小心对待,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幼儿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救的意识。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能了解并提高防火意识。  2 认识灭火器和简易灭火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火灾的危害。  难点:如何让幼儿有自护,自救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火警电话图。  2 逃生路标图。  3 各种救火,灭火,火灾图。  4 灭火器。  活动过程  1 猜谜“火”的的游戏  师:“红彤彤,一在蓬,见风它就凶猛,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东西?”  师:“它是红色的,而且没嘴它什么都能吃。”  师:“还有就是它怕水不怕风。”  生:“老师,它没有嘴怎么吃东西啊?”  生:“老师,那它有没有老虎凶啊?”  生:“老师,为什么它怕水不怕风啊?”  通过猜谜游戏互动,可以让小朋友开动脑筋,积极发现问题,能和老师互动解决问题。  2 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过程一提问  师:“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一环节先让幼儿自己想想,这时“我”应该怎么做?)  过程二了解  师:“小朋友,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先要报警对吗?那么报警电话是多少呢?”(向幼儿展示“119”的卡片,让幼儿知道报警的电话是多少)  师:“那报警后我们自己怎么办呢?”  “逃生,对吗?”(出示安全出口标识图)  师:“接下来我们自身安全后,应该灭火了是不是?”(展示灭火器图,告诉幼儿如何使用)  最后再重复讲述现实中会发生的一些火灾事件,并教育幼儿要懂得保护自己,并且不能玩耍一些容易导致火灾发生的事,如生活中的火柴,打火机之类的危险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了解到火灾的危害,也都能积极的提问出自己的疑问,但由于幼儿的理解力还不够的原因吧,在展示真实的灭火器时他们只知道要压把手,总的来说收获还不错,希望在他们认识到火灾的危害后能对自己的自身安全形成保护意识。

大班安全教案发生火灾怎么办的活动反思

3,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遇到火灾怎么办

活动设计背景  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我园有师生近一千人,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加之小班孩子防火意识淡薄,在火灾发生时,自救意识和能力都很弱,所以设计本次活动,防患于未然.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防火知识,了解消防车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救方法。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惜自己生命的情感。  3、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和困难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防火标志、火警电话标志、安全门标志。  自救的办法  活动准备  消防车图片 火灾录象  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消防车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们看,你知道这是什么车吗?  2、你在哪儿听到过消防车的声音?  3、消防车开来了,发生什么事啦?  4、教师讲解有关消防车的构造,以及遇到火灾后的应对办法。  二、观看火灾录象:(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发表的能力)  问:你看到什么啦?  引导幼儿讲述:  1、房子烧了,有的人烧死,有的人烧伤。  2、有的人很勇敢,自己在想办法,离开火灾现场。  3、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来救人。  三、如果你在失火的地方,你会怎么办呢?(引出幼儿相互讨论,说出自救办法)  1、打“119“火警电话。  2、喊大人来救。  3、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用湿的衣服顶在头上,弯腰跑出去。  四、进行演习(让幼儿亲身体验在火灾现场该怎么办)  1、小朋友着火了,你们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不要慌,赶快想办法离开火灾现场。  五、回放录象(让让幼儿从尝试中探索出正确的方法)  1、你是怎样想办法离开火灾现场的?  2、谁打“119”的?  3、哪些人喊救命啦?  4、你们是从哪儿离开火灾现场的?怎么离开的?  告诉幼儿正确的自救方法。  六、发生火灾真可怕,怎么样就能预防火灾的发生呢?引导幼儿说出  1、不在容易着火的地方玩火。  2、讨论哪些东西容易着火。  3、当别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容易着火应该怎么办?  4、出示防火标志,让幼儿说出防火标志的意思。  七、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相关的知识,丰富幼儿的经验。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认识家中的一些易燃物品,在家里演习火灾发生后的逃离路线。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遇到火灾怎么办

4,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遇到危险怎么办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二、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四、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2、影碟机;3、奖品;五、活动过程:  (一) 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 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三)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四) 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五) 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2、有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便打开门,可打电话告诉大人等;3、家里着火了,先打开门逃生再求助,无法逃生时要先打电话告诉大人、打电话报警等;4、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时赶紧打电话告诉大人等;(六) 师生共同小结影蝶片中传授的办法和小朋友及教师想到的办法,教师要一边小结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资料强化幼儿的记忆。  (七) 活动小结:  1、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介绍其应变与防护的办法;2、教育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危险,只有不去做危险的事,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八) 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  六、活动反思:  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安全自护问题来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份调动所有的智慧去滩索、去发现,并有效的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且活动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幼儿设计情景,进行角色换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于渔,使幼儿能真切的体察真情实境,有效的提高自护意识。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5,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 知道不能给陌生人开门,懂得在家时的安全常识。  2. 知道保护自己,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相关的录像带(图片)  2. 各种形状的卡纸、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有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吗?  幼:有。  师:你一个人在家时,都做什么呢?  幼:我自己家时就看电视。  幼:我一个人在家时,会玩玩具、看书…  师:今天,也有一个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遇到了什么事情?  (简短的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观看图片  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给陌生人开门。  师:他这样做对吗?  幼:不对。  师: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幼:会被陌生人骗走。  小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如果有陌生人敲门,千外不能开门,要问清是谁,找谁,然后告诉他,过会再来,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会发生危险。  (此环节,让幼儿懂得独自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来时该怎么办,懂得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三、 安全讨论  师:小朋友,一个人在家很闷怎么办?  幼:可以看电视。  幼:可以画画、看书…  师:自己在家肚子饿了,怎么办?  幼:饿了看看冰箱里有什么吃的,先吃点。  幼:饿了我就拿点心吃…  师:自己在家时,如果来了坏人或是发生了事情该怎么办?  幼:大声喊救命。  幼:打110。  幼:给妈妈打电话…  小结:自己在家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做危险的动作,如翻跟头,不要玩弄电器插头、插座以及煤气开关,不要到阳台上去。一个人在家时可以安静的看书、画画、玩玩具、看电视等。  (通过谈话,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是不能乱动的,以及一个人在家时应该做哪些事情,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 制作“安全警示牌”  幼儿自由设计,为有危险的地方制作“安全警示牌”,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助能力差的幼儿。  (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哪些地方是有危险的,要注意)  五、粘贴标志牌  引导幼儿将做好的“安全警示牌”贴在电器插头、插座、桌角、玻璃门窗等认为有危险的地方。  (引导幼儿将制作的安全警示牌贴在相应的地方,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录像、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幼儿懂得了自己在家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能动有危险因素的物品,了解了危险的物品能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知道了危险发生时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本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在活动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勇于结合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概括力及表达能力,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中,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新的知识经验。

6,大班安全教案会说话的标志的单元目标怎么写

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结果是顾此失彼。针对这一特性,我们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我班开展了《会说话的标志》主题活动。回顾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准备也很充分,整个活动,幼儿兴趣一直很浓,通过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孩子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回忆寻找、发现、观察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还应让幼儿懂得当危险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就幼儿时期常会发生的一些不安全现象进行剖析,可模拟“预想”出种种不安全现象,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拓宽思路,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处理的办法,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在活动室各区域引导小朋友设置活动标志、寝室、卫生间里贴上一些所需提示的标志,同时与小朋友依据标志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能相互提示看标志有规则地活动。在美工区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投放卡纸、彩色笔等制作“我的标志”,幼儿在创作中想象力丰富,相互争着表达设计自己的意图。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卫和防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了标志与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中提供了幼儿充分地自由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了幼儿个性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安全标示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2、能发现安全隐患并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安全标志。 3、增强安全意识,引发对安全标志的兴趣。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纸、笔、剪刀活动过程 1、导入 (1) 师:小朋友再小班和中班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安全标志,老师这儿有三个安全标志,请你们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讨论并回答。 (3)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它们分别是“禁止攀爬”“当心触电”“禁止烟火”的安全标志。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四个新的安全标志。 2、观看教学挂图 (1)第一幅图,认识“禁止停留”标志 ①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猜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③小结:陡崖很危险,会会有石块滑落,所以不能长时间停留,那么这个标志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第二幅图,认识“禁止跨越”标志 ①师: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怎么样?你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 ③小结:工程铺管道挖得沟又宽又深,在上面跨越会很危险,那么这个标志的意思是什么呢?有什么用? (3)第三幅图,“当心电离辐射”标志 ①师:这是在哪里呢?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你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 ③小结:在医院的放射免疫室,里面的机器工作时对人体有很强的辐射,所以要小心,那么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你猜猜还有什么地方会用到这个标志? (4)第四幅图,认识“当心感染”标志 ①师:这是在哪里呢?他们在干什么?你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师: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③小结:在医院的传染病区,不小心会感染上疾病,那么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用呢? 3、总结,认识安全标志,注意安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个安全标志,他们分别是“禁止停留”“禁止跨越”“当心电离辐射”“当心感染”,这些安全标志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去做。 4、设计安全标志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认识了四个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可以提醒我们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让我们提高警惕。我们幼儿园也需要一些安全标志,接下来请你们想一想我们幼儿园需要哪些安全标志,并把它们设计出来。

7,大班安全怎样做最安全

活动背景:社会上接连出现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班里的小朋友们在日常交流中也谈论起类似的事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些幼儿还不能做到自觉有序,有争抢、拥挤的现象。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幼儿间相互拥挤,就会延误时间,造成危险,因此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活动名称:怎样做最安全活动目标:1、懂得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走,更节省时间。 2、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一些因拥挤踩踏而发生人员伤亡的影像资料、自制教具:瓶子里放几个带线小球,瓶口大小只能一个小球通过。活动过程:1、通过试验引出话题活动前我先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想看看孩子们到底表现如何。我对班里的男孩子们说:操场上有一些新玩具,请男孩子们去玩,谁先拿到谁就先玩。男孩子们一听立刻来了精神,都争先恐后地向外跑,由于门比较窄,只能同时容纳两个人通过,几个人一起挤在门口,有两个人当时就被挤到了,其他的人也出不去啦。 2、讨论:拥挤的后果是什么? 我赶紧把男孩们招呼回来,组织全班小朋友一起讨论:男孩子们是怎样出去的?这样出去的后果是什么?3、看视频资料,引起心灵的震撼讨论完后,我请小朋友们观看视频资料,一些因拥挤踩踏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画面。看完视频资料,小朋友们都很震惊,真是太可怕了,纷纷表示不能拥挤,不到人多的地方去等等。 4、通过试验,明白“有序比拥挤更节省时间” 接着我又给小朋友们作了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瓶子里,放进几个带线的小球,瓶口的大小只够一个小球通过,然后请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拉线,看谁能把小球拉出来,小朋友们用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把小球拉出来,然后我又请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拉,很快小球一个一个都被拉出来了,然后提问:师:要把小球从瓶子中都拉出来,是大家一起拉快呢,还是一个一个拉快呢?幼:一个一个拉更快。师:为什么一个一个拉要比一齐拉更快呢?幼:瓶口太小了,大家一起拉,小球挤在一起谁也出不来。幼:一个一个拉,瓶子里的小球越来越少,就能很快拉出来。通过这个实验使大家懂得:一个跟一个按顺序走(跑),要比拥挤快得多,而且更安全。5、延伸活动:火灾撤离演习第二天,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火灾撤离演习,小朋友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拥挤,而是有序、快速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活动分析与反思:1、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安全的保证活动中有序排队,不拥挤,不仅是一个人良好行为的体现,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因素。社会上出现的因拥挤而造成的恶性事故,也反映出人们行为上的一些问题。如争抢、拥挤、不守规则等等。因此从小培养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幼儿园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并列为常规教育的内容,比如排队洗手、入厕、喝水,等等,但是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形成主动、自觉的行为,因此在突发事件中,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就像男孩子去争抢玩具一样,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做事、活动有序,遵守规则,学会轮流、等待的良好的行为习惯。2、安全教育要让幼儿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幼儿由于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让幼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在教育幼儿要有序,在很多活动中都要排队,但是很多幼儿只知道应该这样做,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并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此一旦离开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而通过形象具体的活动,如上述活动中的视频资料、拉小球的试验等,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亲身感受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以后就会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 。 3、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次两次的教育就能见效的。我们教育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是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在下面的安全小常识中,我会提到各种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二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但幼儿不了解安全标记。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可以在幼儿园贴上各种标记,提醒幼儿。如:在班内的电视机及风扇等电器上张贴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幼儿园的墙上可以张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游戏,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四通过直觉体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幼儿园里各种器械、各种玩具都有,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进行游戏,可以说是快乐天堂。但有时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往往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时,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五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每时每刻都需要成人的提醒,我们可以利用标记,语言等对幼儿进行暗示与提醒,幼儿有什么做得不对的要马上提醒,如幼儿互相争抢玩具,就很容易会产生打架等行为,导致伤害,教师要马上纠正并时刻提醒,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告诉幼儿,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你,一定不能还手,要告诉老师。六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例如看到别的小朋友乱跑乱撞而摔倒或者撞伤,教师可以借此事件教育幼儿不能乱跑乱撞,让幼儿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从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七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轻开门窗、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跟陌生人走等。都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让幼儿区分安全与不安全事情是,可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家长们纷纷找来各种图片、或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提供安全方面的材料,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文章TAG:大班  安全  目标  幼儿  大班安全目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