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11-13 22:07:01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http://jy51.net/teacher/list10.asp?cid=10&id=82093上面有
2,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动态描写,第四句是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学习古诗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读中表演,把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古诗重在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常生活。词人尤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儿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想象形成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补充课文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急
http://www.osjyw.com/html/kejianxiazai/jiaoan/yuwen/renjiaoban这有人教版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你看看是不是你要有。
4,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字写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导入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出示课件2】 _、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出示课件3】 小雨: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出示交流内容,找出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学习和概括新诗的特点。 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雄”着新绿。 小如: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课件4】 (1)现代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 (板书:新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 4.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出示课件5】 从《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绿”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甘海的思想感情。 A《白桦》的"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体会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借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书:认识古代文人) 3.教师小结,指导:【出示课件 7、8、9、10、11、12、13、14】 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o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称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52或365年一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混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o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瑜(se)人,号定庵(an)o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群山馆,又号羽球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解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认识了10个生字。请同学们课下再好好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2.仿照例子写诗歌。 3.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一、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来认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板书: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 1.出示:【出示课件16】得更具体、生动。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 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天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 苍,一碧万顷。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部分。 3.说一说,这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短语。 4.这些描写颜色的短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颜色描述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样表示颜色的短语的句子? 示例: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出示课件17]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写一写。 这些事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是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仿写新诗"的”字短语) 2.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 这些事一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9】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一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 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 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关于诗歌的名言) 4.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 (2)第二句,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3)第三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5.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了几句名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句。 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0】 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认识古代文人,学习生字 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细致、具体、生动 仿写现代诗:“的”字短语 关于诗歌的名言: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交流展示了诗歌的特点:有节奏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真挚的感情。“识字加油站"了解古代文人,学习并积累生字。“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积累表示颜色的短语,了解如何把复杂的颜色表达清楚,其二是根据片段仿写诗歌: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诗歌片段的精妙。“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讨论交流大意,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2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 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 示 台 一、课前准备 1. 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 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名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并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4、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5、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3、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4、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难点 1、合作编小诗集。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去品读吧! 1、回忆学过的古代诗歌,了解其内容,感受其情感。 2、朗读本单元现代诗歌,体会其与古诗的不同,感受他们的魅力所在。 二、合作编诗。 1、教师出示不同句子,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句子,组内每人仿写一句。 如:妈妈是一片沃土,我是一棵小苗,沃土把我滋养,让我一天天长高。 妈妈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让我________。 小组交流,组长收集整理组员仿写的句子,并汇报。 小组合作,将组员仿写的句子连在一起,加上开头和结尾并稍作修改,起名字,形成一首小诗。 2、小组合作把编写好的诗歌用更加形象的方法展示:配图、书法,加封面。 3、讨论如何编写一首小诗? 确定编写的内容:确定小诗要描绘的事物,确定主题。 编排角度:可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考虑。 小诗形成:起名字,配图或书法等让诗歌更形象。 三、诗歌朗诵比赛。 1、把小诗收集,集体讨论朗诵过程: 选定主持人——确定小诗顺序——汇报朗诵形式 2、朗诵诗歌。
5,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120/down-7757.html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
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难点: 目标1、2。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
6,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3、了解母鸡的母爱 4、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2、体味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 2、学生收集有关母鸡的资料,收集动物感人的故事,收集有关母爱的古诗、名句、作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意识 1、上节课我们到老舍先生家看了他的古怪又可爱的猫,今天我们还到他家去做客,看看他的那只母鸡。 2、板书: 3、从题目你了解到什么? 二、默读课文,抓住情感 1、把握态度变化: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作者对母鸡感情态度的词语、句子。 思考: “我”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在总体把握中也能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2、总体感知: “我”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喜欢)。 3、讨厌之由: ⑴请同学们列举母鸡的罪状。 ⑵说出“我”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小疙瘩来 更可恶的是…… ……被它吵得受不了 三、细读课文,品位情感 1、感情的峰回路转: 母鸡的哪些表现让我不敢再讨厌它? (让学生简单概括地说,既是学生理解的表现也有助于他们的概括能力。) 2、感情的体味: 说一说: 你喜欢哪种情况下的母鸡?说出你的理由?并告诉大家这时候的母鸡是一只()的母鸡。 小老师: 请你告诉大家你觉得要注意哪些词语和句子? 朗读是该用怎样的语气? (情感由学生自己把味,并把这种内情外化之。) 3、情感的提升: 写一写: 把前三段换一种语气来写,读了让人觉得母鸡很可爱,而不是讨厌。 提示可以学习前面课文的写法,如反语,贬词褒用等 (动手既是让学生对文章感情的进一步体验,又让学生有了更深的提升。) 4、情感的回归: 《母鸡》让你读懂了什么? (第九自然段) (回到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为文之意) 5、情感的延伸: 你知道哪些赞颂母爱的古诗? (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为最)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母的名句? (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对母爱的理解结合自身来理解,这也是学习此文的一个关键。) 四、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1、交流: 你知道那些动物的感人故事? 2、老师的推荐: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养成课外学习的好习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欢的情感历程。 2、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于《猫》在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比较本文与《猫》在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准备: 母鸡的活动录像、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引言 (一)看录像,聊母鸡。 听母鸡下蛋后不停地叫的声音。 生:谈谈对母鸡的认识,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母鸡》,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读提示,抓要点: 1、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还给我们什么提示。 (1)认真读一读,看看老舍先生写的母鸡是怎么样的? (2)比较一下,《猫》和《母鸡》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2、正如阅读提示中所说,既古怪又可爱的猫渗透了作者深深的爱,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母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自由朗读,了解大意。 阅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只母鸡是怎么样的母鸡?作者喜欢他么?为什么?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母鸡,作者很_________它(喜欢/讨厌),因为___________。 (二)读后交流: 1、指名回答问题: (1)这是一只爱表现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生完蛋就叫个不停。 (2)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要欺负老实的鸭子却又怕公鸡。 (3)这是一只可敬的母鸡,作者很喜欢它,因为它对雏鸡细心照顾,让作者想到了伟大的母亲…… 2、小结:有些同学发现,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又不敢再讨厌母鸡,文中哪段话说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生:第4自然段。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朗读后体会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三、再度课文,提升情感 (一)这到底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会让作者一开始讨厌它,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它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原因,在文中用“——”划出讨厌母鸡的主要词句,用“﹋﹋”划出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关键词句。 (二)各小组汇报交流,体会“讨厌”和“不讨厌”的理由。 1、体会作者讨厌的理由。 文中母鸡最让你觉得讨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特别是“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聋子是听不到声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从这句话里感受到母鸡真的很爱夸耀自己,吵得让人心烦。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 从中感受到,当我们在工作,写作业时,母鸡不停地叫着,影响我们。 (3)“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由此可以想象,两只母鸡为了抢吃的厮打起来,两败俱伤。 (4)“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鸡欺软怕硬。 小结:作者举了这些例子来说明“讨厌”母鸡的.理由,作者能写得如此真实,离不开他对母鸡仔细观察。如此让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讨厌了呢? 2、体会作者“不敢再讨厌”的理由。 文中有一段总的写了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理由,你能找出来吗?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文中母鸡具体做了什么,是作者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 (1)“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从中感受到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是多么伟大啊! (2)“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从中想到妈妈平时有是好吃的,什么好玩的都留给我们,母鸡妈妈也一样,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母鸡是多么爱它的孩子啊。 (3)“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这句话中,感受到母鸡对自己孩子很有耐心,教多少遍也不闲烦。 (4)“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一只慈爱,温顺,宠爱孩子的母鸡。 小结:听了同学们说的,老师特别感动。的确,老舍笔下的母鸡,对鸡雏充满了爱,鸡雏是它的心头肉,鸡雏是它生命的全部,它把爱浇灌在每一只鸡雏身上,让它们健康的成长,文中第几自然段很好的概括了母鸡身上的优点? 3、细读第9自然段,提升感情。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用一个词语概括母鸡的优点。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母鸡。(伟大,无私,崇高……) 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词语,我们经常用这些词语来形容人世间最伟大的母亲,我们读到这里,也都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无微不至照顾我们的母亲。 (2)作者不敢讨厌母鸡正是因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4、领悟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真谛。 (1)“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的区别。 (2)在作者的眼里,此时的母鸡已不单单是动物,而是把母鸡当做人来看,因为它身上那种对鸡雏深深的母爱,让人心生敬佩。作者此时是被母鸡身上体现出来的母爱所感动,作者歌颂的正式天地之间谁都会为之动容的母爱。 四、比较课文,对比写法 虽然都是写动物《猫》一课作者从头到尾都是写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而《母鸡》却使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自己写动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 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打上小问号)(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快速浏览,理清条理 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5、学法迁移,小组自由选择内容,研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 1.(选择第一部分)自主读书,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 2.选择第二部分)自主读书,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小组中交流让你感动的语句。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运用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的关键。 四、小组交流,品评长短,体会感情 (一)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讨厌之处 1、把母鸡的罪状一一列举出来,以“这是一只()的母鸡。”的句式。 罪状一: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 老舍先生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母鸡的叫声?引导重点理解“如怨如诉”,感受母鸡“无病呻吟”的形象。 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板书:拟人), 这一组描写动物的文章都用上了这样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罪状二: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 它欺谁?怕谁? 罪状三:这是一只爱炫耀的母鸡。 它是怎么炫耀的?能通过读把这只爱炫耀的母鸡展现在我们眼前吗? 2、小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先说——齐读第一句,再用具体事例写出讨厌的原因,(板书)这种围绕中心句的写法,就叫——总分式写法,你在哪篇课文中也见识过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本组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写作特点上都涉及拟人化的写法,所以在“讨厌”板块的设计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勾联前三篇文章学习的内容,结合本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相似之处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对本组文章表达方法的领会。 (二)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尊敬之处。 1、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2、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3、学生交流反馈有体会的句子。 a:第5自然段:抓住“挺着脖儿、歪着头、挺着身儿”这几个动作的词来体会“负责”。 b:第6自然段吃食的情景,将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体会慈爱。 c:与抢食的大鸡作斗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母鸡的勇敢。 d:从夜间啼叫体会母鸡的负责辛苦。这是一位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劳的鸡母亲。 理解词义:这里再一次具体地描写了母鸡的叫声,这是怎样的叫声?联系上下文想想这里的“顶”是什么意思? 想象画面:透过这两个“顶”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黄鼠狼来了,鸡妈妈顶尖锐、顶凄惨地叫些什么?黄鼠狼朝小鸡们扑来啦,鸡妈妈又会怎样?) 回旋引读:孩子们,是什么让母鸡这样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付出呢?是啊,这都是出自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呀!(板书:母爱)难怪老舍先生赞叹道:“它伟大,因为它是——。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这样的母亲让人感动,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这样的母亲让人尊敬,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麻雀喂食图)请学生用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把从图上看到的、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写,巡视指导,指名说,评议。 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中,对于母鸡夜间啼叫的段落,教师采用精读课的精教细讲,在这里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而对于板块中的其它段落,则是采用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解疑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在最后,教师抓住文章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这一写作特点,设计了写话练习,运用写法,感受母爱,练笔和激情,一举两得。 五、总结写法,比较异同 1、辨析《猫》和《母鸡》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2、那么除了情感表达方面,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还用上了哪些方法?(围绕中心句、用具体事例、拟人手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异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本组中的《猫》与《母鸡》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并且所涉及的题材、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难得可贵的是,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收集母鸡的资料;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爷爷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他的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 母鸡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初读情况。 三、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 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自由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 有什么疑问吗? 3、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预设: 第1自然段,感受到母鸡的无病呻吟。 第2自然段:母鸡的欺软怕硬。 第3自然段:母鸡的炫耀。 4、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了呢? 读一读课文的4~10自然段: 找到最能说明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预设: 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读一读这个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者有什么疑问。 5、老舍爷爷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呢,再去用心地读读4~10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有关句子。 预设: 从课文的第5、6、7、8这四个自然段来谈自己读书的体会。 6、再次出示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现在你对这句话又有了那些新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四、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再读《猫》和《母鸡》,思考: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爷爷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呢?小组讨论。 2、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叙述动物的特点,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情感的表达上和语言的运用上来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预设: ⑴文章结构清晰。 ⑵写小动物的特点时用总分段式。 ⑶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描写了生动具体的点滴小事。 ⑷表达情感上,写对猫的喜爱是渗透到字里行间,而写母鸡时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⑸语言上很生动。 五、作业 1、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进行摘抄。 2、阅读其他作家写的文章,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7,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全套教案,共41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谁会背诵李白的诗呢?(抽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三、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三次比赛 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四、比读古诗,纠正字音(第一次先学后教) 1.先学 2.后教 指名读古诗,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指正并更正读错的字音。 3.练读 五、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二次先学后教) 1.结合注释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 尽 闲 厌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指名说诗句的意思。师总结。 六、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教师指导并范读古诗。 3.引导学生读古诗的前两行,体会作者的孤独之情。 4.指名说说古诗的后两行采用的修辞手法。 5.教师总结 6.背诵古诗
8,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3。 四,增强环保意识1: ⑴ 读字,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 ⑵ 读读词。2,告诉人们要维护大自然。【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黄河颂》录音带和抗洪资料,维护环境?想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治理黄河提建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三、绘画演示:1、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汇报形式,记住形,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小组合作,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2、听《黄河颂》录音带导入黄河是母亲河。2、资料展示(抗洪)、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说说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所设计的方案,明其义。 【教材分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读准音。 【教学重点】自学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二、初读课文,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但原先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设计治理方案、学会本课生字词。【课时】一课时?后来有哪些变化,了解黄河的变化1。 【板书】10
9,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总结课教案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读31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35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
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理解课文,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家的崇高品质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3.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表演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练习用“并且”造句。
掌握与“宛如”、“约莫”意思相近的词语。继续运用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的方法进行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5.通过收集资料、说、写调查报告,促进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口语表达
和写作能力。
6.促进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收集并记忆科学家名言。
7.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认真观察每一个会写字,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知识架构
本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有故事,有调查报告等。《卫星比武》通过孩子们观看的电影介绍了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用途;《巴斯德征服狂犬病》介绍了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征服狂犬病,造福人类的故事;《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通过对小树的死因的调查、分析及所得出的结论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避免人为地破坏绿化成果。《绿色记事本》则通过小奥茨和同学们的环保周记,教育孩子们环保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语文百花园”中的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和语文大课堂也都是围绕着科学、环保这一主题设计的。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2. 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3. 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4.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课时划分
9、卫 星 比 武 2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2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2
12、绿色记事本 1
语文百花园三 3
10,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会写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视频。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 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A. 李白 B、 .杜甫 )2、 夜, 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即赋诗一首。(A、夏 刘禹锡 B、 秋 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音风景旧曾谙(yīn ān ) 潭面无风镜未磨(mó mò )众鸟高飞尽(jìn jìng ) 白银盘里一青螺(lóu luó)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累( )( ) 廷( )( ) 音( )( ) 覃( )( )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足 ③因过多而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2、填写修辞方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 )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曾: 谙: 2、“ ”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 ”一句相呼应。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 与 之情。拓展探究: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首诗。你是不知道怎样写导学案还是叫别人为你写出上册全部导学案请补充清楚才可能有人回答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B.拭去(shì) 醺醺(xūn) 行事(háng) 长亲(zhǎng)C.劈开(pǐ) 契诃夫(hè) 恐吓(hè) 魁梧(wǔ)D.宪兵(xiàn) 筛子(shāi) 崽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方案(2例课件)......七下语文第五单元教 学 设 计之二广州市第二中学 刘彦 Part1 在课前创设情境,介绍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和热情. Part2 作课外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在交流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教案1......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理解本诗的感情和深刻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学习过程与 ...详见:http://hi.baidu.com/wenchuank7/blog/item/fcb293e64ece6a23adafd561.html
文章TAG:
四年 四年级 年级 语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大家都在看
-
大班语言教案小狐狸种葡萄,种葡萄去上架小狐狸故事精选
2022-12-14
-
语言《幼儿园真好》教案,成长中真好教案
2022-12-19
-
歌唱重点咬字吐字教案,歌唱咬字发音影响声母发音是否正确
2022-12-21
-
初中折纸手工教案,第一章手工概述第一节课程设计
2022-12-24
-
公开课《指南针》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简笔画教程
2022-12-27
-
数学送货小货车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
2023-01-02
-
小学一年级教师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方案,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3-01-23
-
再塑生命的人详细教案,再塑生命是一种重生的父母的意思
2023-01-25
-
中班新年亲子鱼手工活动教案,中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2023-01-26
-
9加几等于1的教案,90道算式如何计算
2023-02-07
-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幼儿园,一文读懂!20以内的算术
2023-02-08
-
学写留言条获奖教案,选择留言锻炼表达能力!
2023-02-08
-
生活电子产品教案,家长要注意用好电子产品习惯影响和规范孩子
2023-02-17
-
体育教案 鸡蛋,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5讲解鸡蛋知识
2022-12-18
-
2016-2017团课教案,乐可课是怎么一回事?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