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边度低调雷诺个 地址的哈斯:http://zhidao.baidu.com/browse/197?lm=2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会用这些词汇说明几个数量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建立数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片(小立方体)学具,硬纸板(或者垫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二)温故知新 1.你们的知识掌握得这么好,杨老师带了一些彩片儿做奖品,你看(展台上出示,学生很兴奋。)   请一位同学,也上来抓一把彩片,听好要求,你抓的要比我多得多。谁来?   (生争先恐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抓了一大把,放在展台上。)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为什么抓了这么一大把?   (因为您要求我抓的比您这堆儿“多得多”!)   说的很有道理。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抓的比杨老师这堆儿“多一些”。   (一生上来,抓了一小把,然后又补充了一些。)   你为什么这么抓?   (刚开始抓的和您的这堆儿差不多,然后又补充了一些,就比您的多一些了!)2.你们想抓吗?我们一起来,好吗?(好)   先数出20个彩片,放在一堆儿。开始抓了,听好。第二堆儿彩片比第一堆儿少一些。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多得多!   (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做动作。)   请你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来回答。   第一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一堆儿 少一些 ;   第二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二堆儿 多得多 ;   第一堆儿比第三堆儿 少得多 ;   第三堆儿比第一堆儿多得多 ; (三)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例9。看来你们掌握的很好了。 【课件展示:比一比,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主备教师:丁亚东教学内容: 28—29的教学内容。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二、 探究新知: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3、 可能会有的方法1往下数数比较。2实物模型比较。3借助中间数比较。4借助计数器比较5用数的组成比较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5、师生共同总结: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三、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看书的四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教材p29练一练2、第1题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3、第2题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4、第3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5、第4题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6、第5题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 课堂小结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五、板书设计谁的红果多21>1832<34 100>99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4,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比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估测,渗透区间套的思想,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4、学生能用一句话描述身边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互动探究.1.(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韩国,日本得金牌记录统计图)(1)中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韩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2)中国,韩国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揭示多得多,多一些(3)日本比中国怎样?日本比韩国怎样?揭示少得多,少一些(4)谈话揭示课题.(5)选一个合适的词,说明中国与韩国的大小关系.二.合作学习,升华提高.1.出示课本第40面的金鱼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随便选两种比一比,用上今天学得词,说一说.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题.三.游戏巩固新知.(猜数玩区间套游戏)四.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比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  b.7个十是(  ).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此环节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从而顺畅的揭示出课题.]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采用“猜猜看”的游戏引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学的开展.]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5,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和反思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孙玲玲《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主题图,小熊是21个红果,小猴是18个红果。2、学生观察,谁的红果多,谁的红果少。为什么?设计意图:引起兴趣,回顾旧知。二、探索新知1、现在知道了谁的红果多,那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2、学生回答。再说说记“>”“<”的方法。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2○34,100○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4、看一看,填一填,认识直尺上的数,从小到大排列。三、练习巩固完成29页练一练。1、第1题。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2、第2题。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3、第3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4、第4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5、第5题。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你好。反思一: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用小积木对两个数摆一摆、比一比大小;在计数器对两个数拨一拨、比一比大小;用数数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样通过多种体验,使两个抽象的数字比大小变成具体的数量比较大小,加深了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的理解。 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使用多种方法、让多种感官参与,有助于教学的达成。(作者:黄苏金,来源:石练小学)反思二:上周日,我上了一堂公开课,不管讲的好不好,因为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上课铃响起了,我的表演课也开始了。 师:春天花儿开了,小草绿了,老师请你们去大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不想去? 生:想! 师:好的,(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小猴和小熊正 蹦蹦跳跳的的欢迎我们呢。小朋友仔细看哦,他们手里拿着什么呢? 生:红果。 师:那现在请你们当裁判,看看谁的红果多。你们可要仔细数一数哦! 生:小猴有18 颗,小熊有21颗。小熊多。 师:为什么呢? 小朋友们积极的说出他们的想法,然后我指导着他们找中间数比较,数数比较,堆小方块比较,最后用计数器的方法来比较两位数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小朋友一起探讨两位数比较的两种情况:(1)十位上的不同怎么比(2)十位上的数相同又怎么比 最后我又利用PPT讲解当两位数遇到三位数的时候怎么比,小朋友们学的很认真,也积极的配合我的教学! 最后以我的课堂小结结束了这堂课! 这虽是一堂公开课,但我却并没有怎么刻意的准备太多,我就是把我平时上课的状态呈现给各位老师看,请他们来指导我如何更好的教育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何更有效的教他们知识!课后,听课的几位老师和领导对我的课提出了几点建议,我认为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其中有几点:1、课堂互动比较少,可以在讲授新知后多出几道例题让全班做,再指名几位学生上来演板。2、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好在上课一段时间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做做小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边玩边学。尽量让孩子演板,让孩子说,老师说太多,不如孩子自己讨论……。其实老师不能一直讲课,要让学生多讨论,不要怕浪费时间。老师们的话使我一直纳闷的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为什么我那么用心的教他们,他们还是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呢?哦,原来一直都是我在说他们在听,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不要怕浪费时间,要让孩子多说,多练,多演板。这堂公开课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感谢领导老师如实的向我提出他们宝贵的建议,他们的话促使着我的成长,希望以后的我尽量多改变,多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不让我自己失望,加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主备教师: 丁亚东 教学内容: 28—29的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碃氦百教知寄版犀保篓果?谁的多? 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 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 3、 可能会有的方法 1往下数数比较。 2实物模型比较。 3借助中间数比较。 4借助计数器比较 5用数的组成比较 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 5、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 三、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看书的四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材p29练一练 2、第1题 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 3、第2题 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 4、第3题 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5、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 6、第5题 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课堂小结 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32<34 100>99

文章TAG:一年  一年级  年级  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