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用言教、身教、机会教
能做到凡事都不崇洋媚外,就是弘扬传统文化了。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2,如何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继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一成不变,也需要与时俱进,首先传统文化要能吸引年轻人的视线,让年轻人喜欢上,只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做,传统文化才有发展,其次,对于传统文化要宣扬,让年轻人认同并有民族自豪感。文化是民族的根本,离开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民众就是无根之木。当然,社会及教育也应该做出改善,培养和继承传统文化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包括中高考加分可以适当的向这方面倾斜

如何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继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

3,怎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 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 2 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例如都香大成网的手机国学短信,央视的开心国学等。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3 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怎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个是保护现有的文化典籍,包括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保护重点建筑。 第二是现有教材,特别是小学,中学教材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比例,对于传统文化强调的忠孝礼仪仁智信等重点必要重点讲解。 第三是影视文化,鼓励相关的导演,演员演出具有优秀传统道德人物的记录片,这种记录片要占到整体放映的一定比例,而任意篡改历史的行为,受到惩罚。 第四对于社会的宣传,通过宣传画,歌曲制作,广告等进行宣传。 .....
这个问题太大了,你是要写作文还是答题?给个条件。提纲:那些优秀传统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然后再回答如何弘扬、践行就不难了,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某个熟悉的方面阐述就可以。

5,怎样弘扬中国的传统节日100字左右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首先要把节日的意义说出来.然后说明节日在现在有什么用,还有,为什么要弘扬他,通过,比较说明现在的人都热衷外国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渐渐被遗忘,被别国(韩国)当遗产说名弘扬节日的紧迫性.

6,弘扬传统文化的征文800字

弘扬传统文化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7,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孝亲尊师,友爱同学,和睦兄弟,诚实守信,言辞谨慎,仪态端庄。  具体按《一日常规》做:  起床洗漱  1、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2、漱口时轻吐而不喷洒,若污染了洁具,须随手擦乾净。  3、头发梳理整齐,不得蓬头乱发,掉发须捡起收拾乾净。  4、物品摆放整齐,有定位。卫生间、盥洗房不得乱摆个人杂物。  内务  1、床铺整洁、衣物叠放整齐。  2、睡前脱下的衣服必须整齐叠好,不得散乱堆放。  3、在寝室内更换内衣、内裤不可裸露身体。  4、内衣裤不准晒在大众可见处。  坐  1、坐必直身正体,不得仰斜。  2、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长者来必起立。  3、勿箕踞,勿摇髀。不横肱,不伸足,不横坐,不横腿,不扪脚。  4、坐不中席,亦必分长幼次第,上座必让长者。  5、坐不掀起椅凳之前、後方。  6、不隔席谈话。  7、与众人同坐,必敛身,勿广占座位。  8、男女不杂坐。  就寝  1、就寝後不说话,安静入睡。  2、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3、寝衣:炎热季节睡裤不得短过於膝,睡衣必有领和袖;其他季节,著长衣裤 (绒衣)。绝对禁止只穿内衣、内裤睡觉。  行  1、行不中道。与长者同行,跟随长者後行,不疾行先长;与兄长,斜行於後侧。  2、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徐行,从容舒缓,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方,不可昂首 傲视。鞋不可有拖地摩擦之邋遢声,脚步轻盈,不可左右摇摆,跳跃、奔跑。  3、路上不嚼食物,不歌唱。  4、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立  1、立必端正勿跛足,亦不可随便倚靠。  2、立不中门。  视  1、目不淫视(不贪看任何东西)  2、目不斜视,仰为骄,府为戚(看人不傲视,亦不俯视自弃)  听  1、课堂听课或老师、长者与言,须收敛精神,专注敬听,应端坐或恭立。  2、与己无关,不倾听别人谈话。  言语必谨  1、常当缄口静默,不得轻忽出言。必须言者,亦宜话说多,不如少。免闲话、 杂话,是非之言。  2、言语轻声,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3、言谈对话,应答时,眼睛必顾望对方。领导、老师批评责备,不可主动辩解, 姑且缄默,有必要时,事後再私下解释。  4、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5、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6、不论人长短,不花言巧语,不浮言嬉笑,不脏话恶口,不与人吵架。  7、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8、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貌容必端    1、真诚待人,常以微笑迎人。  2、情绪平和,不喜形於色、大喜大怒,不怨天尤人。  3、不向人呵欠,舒伸,喷嚏,吐痰。  衣冠必整  1、冠必正,钮、链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著衣勿使偏斜。  2、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3、不坦胸露体、奇装异服。  饮食必节  1、食无求饱,食适可,勿过则;不贪味,不吃零食,不挑食。  2、端正持碗,用筷就餐,以食就口。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3、食以不言为则。  4、咳嗽必转身向後,或以手捂口,不对人剔牙。  出入必省  1、不得随便出校门,有事外出必须请假,回来销假。  2、出告反面,出门不改变去向,返校须守时。  3、上课期间不得随便出教室,必出,须向老师报告。  4、不立在路上久谈。  5、不走马路中间,过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6、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7、途遇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於人,须随即称谢。  读书必专  1、必正心肃容,不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须心眼口三到,且心到为要。  2、不强记强背,阅读须详缓看字,字字分明,不可误字、少字、倒字,熟读成诵, 宽为限,紧用功。  3、一文已熟,方读一文;一书已熟,方读一书。  4、规定以外的书,必须征得老师同意方可阅读。  写字必敬  1、字迹端正,不可潦草;握笔、身坐姿势端正。  2、爱惜经典、书籍,不折页经书。  3、习练书法须专心致志,用心体会,爱惜笔砚。  4、惜字,敬字。  几案必洁  1、座位按序,不得擅自调换。  2、几案整洁,书籍叠放有序。  3、桌上不得摆放杂物,不慎污染桌面须随即洁净。  4、事不论缓急,离座时须将书合好,摆放整齐,收好笔,方可离开。  教室必浄  1、离开座位前,须将座椅放入桌下。不可随起随走,不可座椅歪斜不正。  2、不可乱扔纸屑垃圾,随掉随捡,保持周围乾净。  3、教室内不大声喧哗,须轻声细语,不扰旁人。有事可离开座位到僻静处或外面  交谈。  相呼必序  1、同学之间,称年长者为学长,对年龄相近、年幼者可直称其名。  2、不可乱呼“喂”、“你”等不敬之辞。  3、不对任何人取绰号。  进退有度  1、鞠躬须90度,动作恭敬徐缓。  2、上下课进出教室必向孔夫子像鞠躬,行走步履轻盈。平时路过教室亦须心存恭 敬,不可随便。  3、路遇老师、长辈须鞠躬行礼,称老师好、您好,并让路於旁。  4、有急事必疾行先长时,须称对不起,屈身而过。否则只能於後随行不超越。  5、路遇同学须点头微笑示意,互称你好,对学长应称您好。  6、请教老师问题,须待老师空闲时。到老师面前先鞠躬行礼,然後恭敬请教。事 毕,亦当鞠躬致谢,徐退。  7、凡侍长者之侧必恭立,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言不可忘;凡侍长者出行,必居 路之右,住,必居左。  8、老师、长辈呼唤,应勿缓;命,行勿懒;教,须敬听;责,须顺承。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最后: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深入民间。了解传统,在学校活动,或者网络活动,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传扬!
先正心悟自吧,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利用网络、社会活动等推广传统文化,建议先看看陈大惠老师主办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看后自己会有很多的启发,百度”橄榄树影院”在传统文化专题里就有论坛的公益视频,案例真实生动,很有教育意义,另外还有传统文化的其他内容,都讲的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和践行,相信会给你带来诸多的感悟和启示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在古籍里,要想传承文化首先要能读懂文言文,不然就是就不要谈了。

文章TAG:弘扬  中国  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