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2,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3.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4.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5。5.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6.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二、角的度量1.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3.直线、射钱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4.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可以量出长度。5.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6.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7.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直角=90度,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锐角小于90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8.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小于90°。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速度x时间=路程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4.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可以,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都是四边形,所以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6.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7.有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六、统计七、数学广角(转)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重点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有什么重点

要会画、会认、图,还要把小精灵说的说的话背下来
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点如下:1、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重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满意请采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有什么重点

4,四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相交与垂直 知识点: 1、 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 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 方法 。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补充知识点: 1、 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 2、 明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旋转与角 知识点: 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 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 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 动手画平角、周角。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激励 措施 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一)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二)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三)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处,摘得小红旗。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汇总,易错题解析

5,求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点题型

1、方位的题做一些,比如从a地出发到b地西偏南20°,b地到a地如何走2、三角形。画出每条边上的高。会画特殊三角形,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会根据2条提供的边知道第三边的长度,这个是个区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3、小数点的题目4、一条路上的树(两端种),两边路都种树。正方形四边种树。(每边树的数目-1)X4=总数目

6,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期末考试临近,为帮助孩子更好地复习,考出好成绩,帮助老师们节省时间,帮助家长有效辅导,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1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 方法 :先假设、再调整。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2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如: 0.5表示(十分之五), 0.05表示(百分之五), 0.25表示(百分之二十五), 0.005表示(千分之五), 0.025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如:20.375,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10个0.1是整数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1、求近似数时: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4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5. 一个整数与一个小数相加减时: ① 先在整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② 再添上与另一个小数部分同样多个数的0; ③ 然后再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6.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7、验算: 加法验算: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与原来是否相同; ②用减法,把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差是否与另一个加数相同。 减法验算: ① 用加法,把减数与差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 用减法,把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应用整数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8、 简便运算方法: ⑴ 几个小数连加时,如果其中的两个小数的尾数相加能凑整,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可使计算简便; 如:0.36+18.09+2.64+4.91 ⑵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小数时,如果这两个小数相加的和能凑整,可以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如:13.2-5.73-4.27 ⑶ 一个数减去两个小数的和,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相同时,可以先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个数,然后再减去另一个数,计算比较简便。 如:18.63-(4.75+3.63) ⑷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如: 3.65×42.6+3.65×57.4 ⑸ 在小数运算中,可以利用(添括号)或(去括号)使计算简便: →无论是去括号或添括号 ① 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 如:6.59-4.86+2.86 ②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全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如:6.47-(1.5-0.53) ⑹ 在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中,交换数据的位置,一定要带着它前面的符号。 如:4.95-2.67+1.05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5 图形的运动二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4、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线段有1条对称轴, 菱形有2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半圆有一条, 圆环有无数条, 半圆环有一条。 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9、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比如:中国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 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 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整理 ★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7,四年级下册数学一单元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点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总结: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即加减法或乘除法为同级)。 知识点3:在含有加减乘除法(不含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总结:先乘除后加减。 知识点4: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总结: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5:0不能作除数。 总结: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得原数,一个数乘以0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无意义)
1. 1.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8,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方面编者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编者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三角形》、《混合运算》、《运算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

9,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单元有那些

苏教版:《三角形》、《混合运算》、《运算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
MSMD LILS ZP PLXKJ LL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方面编者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编者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0,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内容、目标及说明与建议: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小管家 9 总复习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说明与建议】 1、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例1加减混合运算,例2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例3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例5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试题),有关0的运算。 2、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明与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谁还记得那个年的的知识
三角形、四则运算
网上搜索将就知道了,看用什么版本。

文章TAG:数学  四年  四年级  年级  数学四年级下册重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