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地理,怎样用十五分钟来展示一堂完整的地理课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10-28 14:42:06
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用十五分钟来展示一堂完整的地理课
15分钟的话就是说课了吧?各个环节都得有,比如 导课、讲授、学生活动、教师总结归纳、小结。但是内容一定要少。要精心设计。
2,教学设计获奖属于什么奖算教学成果奖吗
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论文,经验,和研究的相差不大。 教师承担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奖的研究。
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3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6《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6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 参(shēn) 。 2、能用 富饶 和 宝贵 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 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的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5《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4《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4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7《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生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学生自评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3.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谈《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谈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
4,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地球有多大教案
《地球有多大》教案—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地球之大,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2、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感受地球之大,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2、了解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感受地球之美。教学准备1、播放地形地貌的图片或影像资料。2、准备一张世界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周围有什么?(过渡:同学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仅仅是地球极小的一部分,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它的表面有什么?)二、美丽的衣裳1、播放影像资料或图片,介绍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地形地貌的各种信息,可以谈自己对地形地貌知识的了解,可出示自己搜集的文字资料,还可出示自己收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介绍。三、我最喜欢的衣裳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唱的是哪里?青藏高原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请你在这张图上找到青藏高原。2、你能说说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征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地形地貌的各种信息以及地图上的图例、数字等来说)3、请你自由组合学习伙伴,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地形地貌在组内进行交流,并为本组取一个相关的组名。(如:蓝色的海洋,世界屋脊……)4、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汇报。四、我为地球妈妈设计名片1、(出示地图)你能依据各大洲的形状或其它特点为它重新命名吗?2、请你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为地球妈妈设计名片。语言要求新颖独特,读起来琅琅上口。3、汇报交流:评选出“最具创意奖”。五、世界之最知多少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精美的“世界地理之最”卡。2、用投影仪展示各组设计的卡片,封知晓“世界地理之最”最多,且卡片美观大方的小组成员为“知识小博士”。六、我想环球旅行1、提问:怎样才能设计好环球旅行的方案,欣赏到更多美丽的风光?2、讨论学习。3、教师小结:要多点地理知识,熟知世界美丽风光所在地,才能设计出一套理想的环球旅行方案。
5,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维护大自然,维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原先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教学重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教学准备】 《黄河颂》录音带和抗洪资料。【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黄河颂》录音带导入 黄河是母亲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二、初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变化 1、学会本课生字词: ⑴ 读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 读读词,明其义。 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哪些变化?想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三、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汇报形式: 1、资料展示(抗洪)。 2、绘画演示。四、设计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 1、说说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所设计的方案。 2、小组合作,为治理黄河提建议。【板书】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原来 现在气候温暖 自 人 含沙量大森林茂密 然 为 河床抬高土地肥沃 因 原 经常决口素 因(摇篮) 原因 (祸河)3。 四,增强环保意识1: ⑴ 读字,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 ⑵ 读读词。2,告诉人们要维护大自然。【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黄河颂》录音带和抗洪资料,维护环境?想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治理黄河提建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三、绘画演示:1、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汇报形式,记住形,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小组合作,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2、听《黄河颂》录音带导入黄河是母亲河。2、资料展示(抗洪)、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说说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所设计的方案,明其义。 【教材分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读准音。 【教学重点】自学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二、初读课文,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但原先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设计治理方案、学会本课生字词。【课时】一课时?后来有哪些变化,了解黄河的变化1。 【板书】10
6,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少年润土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
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前置性作业: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自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4.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课前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课前两分钟:讲有关鲁迅的故事。
2.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三、读文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小组合作读文并交流讨论: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全班交流汇报展示。
四、班级展示:
1、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课文的生字、生词(每个小组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难记的生字、如字谜、小游戏等)。
2、全班交流汇报展示学习重难点生字、生词及学习的方法。
3、小结。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展示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整体感知(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闰土?):
第二个环节:小组交流
第三课时
一、小组交流展示
回顾课文,找出你认为在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小组展示(谈谈你所找到含义比较深刻句子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自由交流(个人交流、班级交流)
第四课时
一、小组交流展示
1、第四个环节:整体回顾(学习了这篇课文,谈谈自己的感悟?)
2、课堂小结。
3、进行课后综合性学习。(小组商议——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分头行动)
拓展延伸:
“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4、板书:
可以的话,就用我的吧!
7,地球的地理变化简介
三 地表的变化
单元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认识温度、水、风、生物等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所带来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2.尝试绘制山地地形图,感悟符号语言的精妙以及它丰富的科学内涵。通过完成水滴和水流对地表的影响、温度和水对岩石的影响以及岩石磨圆作用等实验,经历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测量,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到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实验和研讨过程中,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尝试辩证地、综合地分析问题,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3.能从多样的地表形态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通过学习自然因素对地表的作用,形成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实验研究的意义。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单元结构
课题 主要活动 课时建议
1.多样的地表形态 1.认识地表形态及表示它们的地形图。
2.画山的地表形态平面图。
3.搜集能够改变地表形态的事物的资料,贴在教师的信息发布栏中。
2课时
2.自然因素对地表的作用 1.研究水滴的力量
2.研究水流的作用
*3.了解除水以外的其他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研究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力量
2课时
3.卵石的形成 1.推测卵石形成的原因
2.研究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3.研究水对岩石的影响
4.研究石块如何变成卵形
2课时
4.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1.了解开凿运河对地表的影响
2.认识修梯田和水库对地表的影响
3.城市化对地表的影响
2课时
1. 多样的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认识地形图中表示地表形态的符号。
2.尝试绘制山地地形图,感悟符号语言的精妙以及它丰富的科学内涵。
3.能从多样的地表形态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内容设计
本课安排三个教学活动。首先是认识各种地表形态和表示它们的符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然后通过亲手绘制山地地形图的活动,感悟符号语言的精妙以及它丰富的科学内涵。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多样性的原因,并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最终交流和分析资料,找出改变地表形态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活动1:中国地形图
活动2:黏土或橡皮泥、水槽、蓝色墨水、硬塑料薄膜、水彩笔
活动3:卡片纸
活动1.认识地表形态及表示它们的地形图
内容说明
教材由两组插图构成:第一组为各种地貌的实物图——平原、高山、峡谷、海洋、丘陵和盆地等,第二组为与之相应的地图上的表现形式。希望学生在观察认识实物图的基础上,首先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有哪些,再进一步认识地图上是如何表现这些地表形态的,增强识图的能力。
地表形态有三种主要类型:平原、山地和高原。
平原是由平坦或微起伏的低地势组成的一种地表形态。平原常出现在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沿着海岸线分布的平原叫滨海平原,远离海岸线的则称为内陆平原。
山地是一种高海拔高地势的地表形态。山地是山脉的一部分。山脉是形状、结构和年代紧密联系的山群。山地基座至少有数平方千米的面积,但其顶峰却会聚于一点。山地常有陡坡。
海拔较高、地面起伏不大的地表形态叫高原。高原顶部很少是平坦的。
教学建议
认识各种地表形态。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地表形态有哪些,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再利用教材插图,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典型的地表形态,并描述各种地形的主要特征。
认识地形图。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起伏多变的。那么,怎样在一张平展的纸上表现出这种变化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符号表示出各种地形,之后再出示标准地形图让学生辨认,对号入座,完成教材41页中的活动。最后建议出示“中国地形图”,一方面复习表示各种地形的符号,另一方面通过看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增强对我国国土的认识和了解,锻炼识图能力。
活动2.画山的地表形态平面图
内容说明
这是一个“动手做”活动。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做中学的机会,让他们在模拟绘制山地地形图的活动中感悟符号语言的精妙以及它丰富的科学内涵,例如“等高线”及其疏密程度所代表的科学含义。
教学建议
准备好黏土或橡皮泥、水槽、蓝色墨水、硬塑料薄膜、水彩笔等活动材料。
2、组织学生看教材42页插图和文字说明,熟悉活动流程。分组活动前教师自己或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向全班演示一遍操作过程。
学生分组模拟绘制山的地表形态平面图。
4、对照小山模型和自己绘制的地形图,分析平面图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就像教材中提示的那样: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最高点?
*5、进一步研究: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地形图的画法和科学道理。
活动3.搜集能够改变地表形态的事物的资料,贴在教师的信息发布栏中
内容说明
这是介于第1课和第2课之间的一个过渡性活动。是在学生认识各种地表形态之后,引导他们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多样性的原因。
教材插图提示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可以采用信息发布栏的活动形式。信息发布栏中的插图则暗含了改变地表形态的两大类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学建议
因为内容少,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时。建议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并要求他们采用文字记录或绘制简图等形式整理资料,课堂上只是交流和分析资料,放在活动1、活动2之后,占用一小段时间,三个活动共同构成一个80分钟教学单元(即两节课连排)。
在分析资料的教学环节,建议教师准备一些小卡片,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炼出“火山”、“河流”、“风”、“植物”、“建筑”、“水库”等词汇写在卡片上,然后放在实物投影上或利用小磁贴将卡片贴在黑板上,以方便学生分类。 北半球冬至日这天,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太阳高度就是最小的;
北印度洋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呈逆时针
文章TAG:
课程 教学 教学设计 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展示地理
大家都在看
-
大班语言教案小狐狸种葡萄,种葡萄去上架小狐狸故事精选
2022-12-14
-
语言《幼儿园真好》教案,成长中真好教案
2022-12-19
-
歌唱重点咬字吐字教案,歌唱咬字发音影响声母发音是否正确
2022-12-21
-
初中折纸手工教案,第一章手工概述第一节课程设计
2022-12-24
-
公开课《指南针》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简笔画教程
2022-12-27
-
数学送货小货车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
2023-01-02
-
小学一年级教师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方案,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3-01-23
-
再塑生命的人详细教案,再塑生命是一种重生的父母的意思
2023-01-25
-
中班新年亲子鱼手工活动教案,中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2023-01-26
-
9加几等于1的教案,90道算式如何计算
2023-02-07
-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幼儿园,一文读懂!20以内的算术
2023-02-08
-
学写留言条获奖教案,选择留言锻炼表达能力!
2023-02-08
-
生活电子产品教案,家长要注意用好电子产品习惯影响和规范孩子
2023-02-17
-
体育教案 鸡蛋,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5讲解鸡蛋知识
2022-12-18
-
2016-2017团课教案,乐可课是怎么一回事?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