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语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现在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主要分为:课题的提出、主要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的方法及对象、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等等部分组成,对于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事项你可以来,亿百出版网,看看。
由yi wu yu zi ci si 组成一个词语 一yi紫zi乌wu鱼yu(被)刺ci 死si (了). .

小学语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2,一份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语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语文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uAJM8OicuFF5HAkMf-kxA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3vzr复制提取码跳转?pwd=3vzr 提取码: 3vzr

一份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3,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包括哪些

招收对象与学制,2 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3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要求,4 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5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6 理论教学安排表,7 实践性教学环节
招收对象与学制,2 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3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要求,4 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5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6 理论教学安排表,7 实践性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包括哪些

4,教案包括哪几个部分

教案要包括4个基本部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结语(总结)。一、教学目标1、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主语来思考和书写,例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音、字义及文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认同文本当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正确的道理,并将之贯彻到生活中去”等。2、教学目标可从三个维度考虑,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诗歌课为例,字词、背诵、文学常识,这些属于知识与技能(显然,教学内容,即本堂课要讲哪些条目、哪首诗等,也属于这一部分);如何学习字词,如何鉴赏一首诗,这些属于过程与方法,是不同层次的方法;感受诗歌的美、好恶、思辨,这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过程1、总的来说,教学过程一般按时间顺序书写,此外也可以加几点总体提示;对教学重点部分所需的时间需要有较好的认知;最好要有可以舍弃的内容和备用的内容,以便灵活处理。2、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包括开场、主体部分、收尾。三、板书设计1、板书反映出教学内容的系统、重点和层次。2、板书内容少而精。3、板书有计划性。4、板书简洁、扼要,便于归纳、总结、概括。四、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等。编写依据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5,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怎么写具体点

语文教学设计可来以分详案和大纲,如果你只是为了让自己记住教学内容,可以直接写大纲。如果要上交你的讲课内容,我认为还是要详案。把你的教学环节写的详细些,源包括你设计的导入语,你需要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可以写出学生将要回答的内容),过程(写出你每个段落的详细讲解过程,需要提出的问题),板书设计。如果你要选择一个段落来讲的话,也是要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一般来讲,要讲一个段落,也是本课的重点段落,你的教学设计也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讲解,抓住本课的重难点详细讲解,其他的段落略讲。一般来说,讲课也要遵循总分总,即使是讲课文的一个段落,也要把课文其他的内容带一带。详略得当。
1、要注意三维目标的的准确定位2、要突出重难点3、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相结合4、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充分预设5、最关键的还是根据学情,以学定教
你是哪年级?学哪课啊?

6,一篇完整的小学语文教案必需要的有哪几个步骤

太阳是大家的教案学习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  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 。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自读自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和月亮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贴到展示板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展板,拟定专题题目(如“日月同辉”“神秘的星球”等)。  B 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  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  太阳的特点  和人类关系密切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导言: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句,再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太阳这一方面的特点的?可边读边在书中批注。  2.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完成以下表格。(投影打出)  太阳的特点  说明的方法  远  一亿五千万公里 走:三千五百年 飞机:二十几年  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  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3.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4.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导言:上节课,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了解了太阳大、远、热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带上自己收集的资料,来探讨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个问题,好吗?  1.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并在书上批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与人类的关系:  动植物的生长  人类生活  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3.以小组为单位,从第4~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  a.学生可能运用合作朗读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  b.学全可能运用直观演示法,画出关系图来帮助理解。  c.学生可能结合生活实际、个人体验来帮助理解。  d.学生可能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来帮助理解。  教师可适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如“水的循环”“煤炭的形成”“风的形成”,以加深理解。  前后联系,整体感知  引导同学们把课文第一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认识到正因为太阳具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太阳和人类关系那么密切,因此,课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请大家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背下来。(交流方法,再个人准备)  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反馈应用,积累语言  1.(课件:把太阳公公的笑脸改为表情委屈的脸)同学们,太阳公公怎么不高兴了?你们听,太阳公公说了什么?(声音:真气人,石油总说和我没关系,你们给我评评理)你们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今天学过的“如果没有──就没有──”“有了──才有”“因为──所以──”等句式(用上一个、两个均用)。  2.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及生活积累自由表达。  (太阳公公的脸又变成笑脸。配音: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你们看,太阳公公又笑了。  总结谈话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主动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2.继续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7,语文课程纲要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6年级   7~9年级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第四学段上下内容复制一下,一字不落 第一部分 前言一、 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第一学段(1~2年级)(2)第二学段 (3~4年级)(3)第三学段 (5~6年级) (4)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 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1)充分发挥语 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4)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5)具体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附录

8,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三: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31/down-1115.html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全集1.节日的大街2.南京长江大桥3.《中国卫星飞太空》........1.节日的大街教学目标: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30/down-516.html新人教版小学五下数学教案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一)简单的统计(一)8课时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课时左右2.求平均数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机动1课时(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9,小学教材的语文课教案

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学习本文应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安排一课时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郭沫若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速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让学生推荐小组内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课文,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好的句段。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提示:喜爱石榴_______石榴______石榴)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陆离 盎然 忍俊不禁丰腴 潜能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点明石榴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第六段中“它会笑你呢”,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相照应。第三段末、第六段首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耍。促使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中心。) (本文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说的是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关——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敢于抗争。“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从宇宙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全段是由哪个词领起? ②作者为什么说“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③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①由“最可爱”领起。②因为它的花不但形态美,而且还具有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③在各种花面对赤日炎炎的淫威“不想再争妍斗艳”之时。石榴花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10,一篇完整的小学语文教案必需要的有哪几个步骤

太阳是大家的教案学习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  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 。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自读自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和月亮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贴到展示板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展板,拟定专题题目(如“日月同辉”“神秘的星球”等)。  B 案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  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  太阳的特点  和人类关系密切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导言: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句,再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太阳这一方面的特点的?可边读边在书中批注。  2.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完成以下表格。(投影打出)  太阳的特点  说明的方法  远  一亿五千万公里 走:三千五百年 飞机:二十几年  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  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3.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4.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导言:上节课,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了解了太阳大、远、热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带上自己收集的资料,来探讨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个问题,好吗?  1.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并在书上批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与人类的关系:  动植物的生长  人类生活  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3.以小组为单位,从第4~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  a.学生可能运用合作朗读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  b.学全可能运用直观演示法,画出关系图来帮助理解。  c.学生可能结合生活实际、个人体验来帮助理解。  d.学生可能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来帮助理解。  教师可适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如“水的循环”“煤炭的形成”“风的形成”,以加深理解。  前后联系,整体感知  引导同学们把课文第一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认识到正因为太阳具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太阳和人类关系那么密切,因此,课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请大家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背下来。(交流方法,再个人准备)  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反馈应用,积累语言  1.(课件:把太阳公公的笑脸改为表情委屈的脸)同学们,太阳公公怎么不高兴了?你们听,太阳公公说了什么?(声音:真气人,石油总说和我没关系,你们给我评评理)你们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今天学过的“如果没有──就没有──”“有了──才有”“因为──所以──”等句式(用上一个、两个均用)。  2.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及生活积累自由表达。  (太阳公公的脸又变成笑脸。配音: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你们看,太阳公公又笑了。  总结谈话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主动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2.继续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 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 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章TAG:小学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分为几个部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