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普课教案设计,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6-20 20:53:00
本文目录一览
1,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用夹子夹纸片穿孔,再用手电照,证明:光是走直线的。但在不同媒介光会折射,平面镜会反光。
2,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简单设计:左手把尺按在桌边,右手把尺按下突然放开,尺会不会发出声音?左手有什么感觉?说明声音是振动产生的,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激光笔。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夹子,一张黑色卡纸做屏、塑料管。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蜡烛、黑色光屏、带洞的卡纸)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4,小学五年级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最新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四、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激光笔。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夹子,一张黑色卡纸做屏、塑料管。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蜡烛、黑色光屏、带洞的卡纸)五、课时安排:1课时
5,科普文的设计方案怎么写
设计方案目录结构第一章引言一、编写的目的二、此项系统的背景.第二章项目概述一、项目需求概述二、条件与限制第三章技术方案一、方案系统的概述二、设计目标三、系统设计原则四、系统设计依据五、系统总体设计六、主要设备介绍一、主题突出 一篇科普文章,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文章应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展开之前,要列出展开提纲。 二、概念准确 科普文章概念确很重要,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能出错。 三、内容新颖 科普文章要有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概念、新知识、新说法。这就叫做“与时俱进”,现代科普文章应把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为己任。 四、具有深度 科普文章应有深度,对新概念、新知识的叙述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适当向一定的深度展开。 五、具有趣昧 文章能吸引读者,要使用生动活泼的比喻,幽默诙谐的语言。 六、文章紧凑 文章层次要清楚,逻辑性强,前后呼应,避免重复。 七、语言简练 能用简单的句子讲清楚的就不用复杂的句子,能用字数少的词汇说清楚的就不用字数多的词汇。 八、通俗易懂 科普文章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要把群众听不懂的“行话”变为群众易懂的“大众话”,用恰当的语言形象化。 九、有战斗性 科普文章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对封建迷信,歪理邪说要进行批驳。 十、篇幅不长 文章最好要在1000—2000字左右,最多不要超过5000字。 对上网站的文章不超过1000字。 以上意见,供参考。
6,急需小学一年级科普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观看影像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普知识,并逐步培养对科普知识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科普知识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科普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科普小知识。
4、老师准备几个有趣的科普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科普知识的录像(最好是老师之前讲到的几点哦~听与看结合)。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科普知识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人读新闻。
2、主持人: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下面,我们要看看大家都知道哪些科普小知识,谁先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
(二)找几个小朋友朗读或者说说自己带来的科普小知识
主持人作小结:
“大家都讲得很精彩,下面有请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一些有意思的科普知识,你一定会大开眼界噢!”
(三)老师讲解自己带来的科普知识
(四)在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的时候,最好播放一些画面给大家看,可以加深印象,相信这次的班会培养目的已经完全达到啦!
(五)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科普知识丰富多彩,更多的有趣知识等着大家以后的学习和多观察。。。。
(五)课外延伸
写一个感想之类的。
大概帮你设计了一下,具体还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丰富一下,以前做过好多年班长,经常帮老师做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7,小学科学它们能吸水吗的教案
一、课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它们吸水吗?” 二、执教者及所属学校:钱俊 武大二附小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 作为“材料”单元的一部分,这节课主要研究材料的吸水能力。教材中设计了以下四项教学活动:1、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描述和比较金属、塑料、木头、纸的吸水能力;2、借助放大镜,运用折、揉、撕等方法观察纸的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造纸的过程;4、自己动手造一张再生纸。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一、以“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作为探究活动的主题,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纸、木头、金属、塑料的吸水能力,发现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产生“为什么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的问题并提出假设,之后增加一组对四种材料的结构进行观察的活动,发现纸、木头等容易吸水的材料表面有很多缝隙,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观察纸的特点,认识到纸是由很细小的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纸的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古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现代造纸采用什么原料,使学生意识到造纸要用富含纤维的物体作原料,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二、根据教学重点,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的取舍。这节课共有多个教学活动,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所有教学活动充分地展开是不太现实的,根据“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个探究的主题,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取舍:把收集证据,验证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的探究过程作为整节课教学的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结构;对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等探究过程作了弱化处理。例如观察、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这个教学活动,教材要求学生按照吸水能力给四种材料排列顺序,这就需要让学生分析比较吸水能力时如何控制变量。我将这个教学活动作为提出 “材料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一科学问题的情境,由教师直接提供大小、形状几乎相同的材料让学生比较,只要求学生按照容易吸水和不容易吸水给四种材料分类。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材料的吸水性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纸是由纤维组成的,有很多缝隙,所以容易吸水。 2.过程与方法:做简单对比实验比较材料的吸水能力; 借助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观察比较材料的结构;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意识到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证据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材料的结构有关。 六、教学准备: 为每个组准备:大小、形状、厚薄尽量相同的纸片、金属片、塑料片和木片;稀释过的红墨水,滴管;餐巾纸、素描纸,放大镜;泡好的纸浆,塑料杯、筷子、棉布,毛巾。 教师准备:介绍古代造纸过程的光碟,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探究材料的吸水能力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塑料片、纸片、木片,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 2.学生作出猜测 3.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4.汇报并讨论:怎样控制往每种材料上滴的水一样多呢? 5.学生分组观察比较几种材料的吸水能力,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纸和木头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7.提出科学问题:你们认为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交流讨论,作出假设 (三)观察比较,验证猜测 1.分组使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几种材料的特点。 2.汇报交流: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小结:纸片、木片等容易吸水的材料都有许多缝隙,金属片、塑料片等不容易吸水的材料几乎没有缝隙,材料的吸水能力与材料的结构有关。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纸的结构,研究其容易吸水的原因。 1.提问:纸有许多缝隙,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纸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2.观察活动:把纸撕开,使用放大镜观察它们里面的结构。 3.汇报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 4.小结:纸是由很多细小的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容易吸水。 三、了解造纸要用富含纤维的物体做原料,意识到废纸可以循环利用。 1.提问:纸是由纤维组成的,那古人选择什么作为造纸的原料呢?为什么用这些东西作为造纸的原料呢? 2.播放古代造纸过程的视频,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 3.讨论:现在人们用来造纸的原料有哪些?废纸能作为造纸的原料吗? 4.演示:用废纸制造再生纸。 5.学生观察造出的再生纸。 6.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废纸? 板书设计: 4.它们吸水吗? 纸片 面积大、吸水快 有缝隙,纤维 容易吸水 木片 面积较大,吸水较慢 有缝隙 金属片 几乎不吸水 无缝隙 不易吸水 塑料片 几乎不吸水 无缝隙 结论: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材料的结构有关。活动目标: 1.感知摇动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2.自制各种瓶子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色纸、胶水、豆子、米、沙、石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导入课题。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瓶子,一边摇动一边说:“这是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听,我的瓶子发生什么声音了?” 2.为什么我瓶子会“唱歌?” 3.猜一猜瓶子里面有什么? 4.教师出示另一个瓶子,问:“怎样才能使这个瓶子也唱歌?” 二、幼儿自制瓶子乐器 教师说:“待会儿,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种你喜欢的东西,装一勺子放入你的瓶子里,然后拧好盖子,就做好了一个瓶子乐器。” 三、幼儿感知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1.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2.小朋友做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里会有不同的声音效果。 四、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乐曲 教师问:“我们可以用这些瓶子乐器做什么?”(表演/演奏) “我们的瓶子乐器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幼儿演奏乐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五、幼... 活动目标: 1.感知摇动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2.自制各种瓶子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色纸、胶水、豆子、米、沙、石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导入课题。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瓶子,一边摇动一边说:“这是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听,我的瓶子发生什么声音了?” 2.为什么我瓶子会“唱歌?” 3.猜一猜瓶子里面有什么? 4.教师出示另一个瓶子,问:“怎样才能使这个瓶子也唱歌?” 二、幼儿自制瓶子乐器 教师说:“待会儿,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种你喜欢的东西,装一勺子放入你的瓶子里,然后拧好盖子,就做好了一个瓶子乐器。” 三、幼儿感知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1.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2.小朋友做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里会有不同的声音效果。 四、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乐曲 教师问:“我们可以用这些瓶子乐器做什么?”(表演/演奏) “我们的瓶子乐器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幼儿演奏乐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五、幼儿装扮自制的乐器 “我们的瓶子棒棒?”(棒)“那我们好好为它打扮打扮。请小朋友利用这些色纸打你的瓶子乐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色纸,幼儿根据自己意愿装饰乐器,发挥想象。
文章TAG:
小学科普课教案设计小学 学科 科普
大家都在看
-
大班语言教案小狐狸种葡萄,种葡萄去上架小狐狸故事精选
2022-12-14
-
语言《幼儿园真好》教案,成长中真好教案
2022-12-19
-
歌唱重点咬字吐字教案,歌唱咬字发音影响声母发音是否正确
2022-12-21
-
初中折纸手工教案,第一章手工概述第一节课程设计
2022-12-24
-
公开课《指南针》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简笔画教程
2022-12-27
-
数学送货小货车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
2023-01-02
-
小学一年级教师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方案,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3-01-23
-
再塑生命的人详细教案,再塑生命是一种重生的父母的意思
2023-01-25
-
中班新年亲子鱼手工活动教案,中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2023-01-26
-
9加几等于1的教案,90道算式如何计算
2023-02-07
-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幼儿园,一文读懂!20以内的算术
2023-02-08
-
学写留言条获奖教案,选择留言锻炼表达能力!
2023-02-08
-
生活电子产品教案,家长要注意用好电子产品习惯影响和规范孩子
2023-02-17
-
体育教案 鸡蛋,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5讲解鸡蛋知识
2022-12-18
-
2016-2017团课教案,乐可课是怎么一回事?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