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数一数,第二单元 比一比: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五单元 分类: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十单元总复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上册目录

2,一年级数学上册新人教版教案 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人

两个数之和,减一;例如:从左边数第五,从右边数第六,一共有5+6-1=10人!因为本人计算两次,所以要减去一次!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 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 结合排队活动,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仪谦让的社会公德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压缩包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几和第几.doc
两数之差再减一就是第几和第几之间的人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新人教版教案 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人

3,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怎样说

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1课时)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

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怎样说

4,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比大小)》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比多少(比大小)一 、教学目标1、 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2、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三、教具学具准备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三、教学活动(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1、 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二)动手操作,学习“〉”、“〈”、“=”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3、学习“3=3”(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4、学习“3〉2”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5、学习“3<4”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6、区分“〉”和“<”(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 巩固练习

5,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比多少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其中“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只是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20以内的数”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认识图形”的复习。 本学期主要学生的活动学习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 4.“认识钟表”的复习。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复习中,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5.“用数学”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第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使学生知道,画面上所画出的开来的汽车并没有画全,要解决“现在有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给出条件和问题,学生根据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解答:百度文库-输入: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比多少 教案-找到你喜欢的-点击下载-保存-ok!
一般都是百分之三十

文章TAG: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人教  人教版  一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