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光电效应方程

1/2mv^(2)=hν-Am——电子质量v(英文字母v)——电子速度h——普朗克常量v(希腊字母niu)——入射光频率A——物质的逸出功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光电效应方程

2,光电效应有哪四条规律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a.阴极(发射光电子的金属材料)发射的光电子数和照射发光强度成正比。 b.光电子脱出物体时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和发光强度无关。这就是说,光电子的初动能只和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和发光强度无关。 c.仅当照射物体的光频率不小于某个确定值时,物体才能发出光电子,这个频率蛳叫做极限频率(或叫做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λ。叫做红限波长。不同物质的极限频率”。和相应的红限波长λ。是不同的。

光电效应有哪四条规律

3,关于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是指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要将电子从金属原子激发出来,需要足够的能量。刚好能将电子从某种金属中激发来的能量叫逸出功。不同的金属由不同的逸出功。而每个光子的能量只与它的频率由关,每个光子只能激发出一个电子,光子击中电子后消失,其中一部分能量消耗在使电子逸出的逸出功上,而光子剩余的能量就转变为电子的动能,所以由能量守恒可知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逸出功加逸出初动能。 打个比方来说,光子是个100元大钞,你那它买了个苹果,苹果就是光电子,苹果的价格就是逸出功。大钞消失了,获得了苹果,找的零钱就是电子的初动能。

关于光电效应方程

4,光电效应的五个规律是什么

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光电效应具有如下实验规律:1.每一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时都存在一极限频率(或称截止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一临界值。相应的波长被称做极限波长(或称红限波长)。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多强的光都无法使电子逸出。2.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3.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实验发现,即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响应时间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1ns)。光电效应4.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强弱,即只影响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在光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即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一定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目越多。

5,正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需四种方法

只想三种,参考吧
三个?
1、取三个边长的中点,两两连起来,构成4个面积相等的小正三三角形;2、取底边的中点,从顶点连接此中点;再取此连线的中点,从底边的两个端连接此连线的的中点,构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3、将底边4等份,从顶点连接底边的4等份点,构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4、将底边4等份,从顶点连接靠左边的一个等份点(构成1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再将此连线进行三等份,从原三角形底边右底点连接三等份点,构成3个符号条件的三角形,即形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综合来看:充分利用三角形面积与底边、高的关系来做,自己也考虑一下为啥前4种方法成立,还有其他方法吗?
更直观哦~

6,光电效应方程是什么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ν 大于逸出功w,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由于逸出功w 是使电子脱离金属所要做功的最小值,所以如果用ek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 ek = hν - w (其中,h 表示普朗克常量,ν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方程  Ek = hν - W  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在飞出金属表面时要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做功。某种金属中的不同电子,脱离这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ν 大于逸出功W,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由于逸出功W 是使电子脱离金属所要做功的最小值,所以如果用Ek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 Ek = hν - W (其中,h 表示普朗克常量,ν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7,寻求高中物理光学的常用公式

这个网站上有,他不让复制只能看 http://www.wulifudao.com/NewsInfo-1183.aspx
上面的都全了 你看看就可以了 无论是谁也就这么多了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 =nλ;暗条纹位置: =(2n+1)λ/2(n=0,1,2,3,、、、); 条纹间距 {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λ/2:光的半波长;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 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 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8.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hν {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ν: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ν-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hν:光子能量,W:金属的逸出功} 注:(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 / 泊松亮斑 / 发射光谱 / 吸收光谱 / 光谱分析 / 原子特征谱线 / 光电效应的规律 光子说 / 光电管及其应用 / 光的波粒二象性 / 激光 / 物质波。

文章TAG:光电效应的4个公式光电  光电效应  效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