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三年级数学题

(8)+(8)+(8)+(88)+(888)=1000
8+8+8+88+888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

2,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什么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内容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测量单位的学习,比如毫米、分米、千米等度量单位的换算等;2、一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3、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4、有余数存在时,除法的运算;5、时间单位的初步学习,比如时、分、秒以及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什么

3,三年级数学题

5/5+5/5=1+1=2
5/5+5/5=1+1=2
5/5+5/5=1+1=2

三年级数学题

4,三年级数学都学什么

三年级数学学的内容如下: 上册: 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下册: 1、位置与方向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统计 4、年、月、日(一年有十二个月,七个大月,三十一天)制作年历 5、两位数乘两位数 6、面积 7、小数的初步认识 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

5,小学三年级数学

设车有X辆,同学有Y人 55X=Y+30 50X=Y+10 X=4 Y=190 车有4辆,同学有190人
设有X辆车 55X-30=50X-10 解得X=4 所以有55x4-30=190人
余下30个就是多30个,换成50人的就多10个,那么用(30-10)÷(55-50)=4算出是4辆车。那么4*55-30=190人。答:4辆车,190人
(30-10)/(55-50)=4辆 4*55-30=190人

6,小学三年级数学都学什么内容怎样才能学好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小学生能不能在五六年级还保持好的学习成绩,三年级这一年十分的关键。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这一年难度会明显比一、二年级加大。学生三年级的数学成绩能否优异,直接影响着未来几年的数学成绩。  下面整理了思维导图帮大家梳理下小学数学三年级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如何才能学好三年级数学?  1、预习与复习缺一不可  一、二年级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养成了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到了三年级,习惯需要继续保持不能松懈。每天在作业完成之后要对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强化巩固重要知识点。  复习完成之后,预习的时候需要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大致的学习方向是什么。除此之外建议可以尝试去做新内容的练习题,而不单纯只是过一遍第二天的课本,除了看还要动手去做练习。  预习不能单单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要多实践多运用。到了三年级完全可以尝试着去进行课外阅读了。坚持预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盲目去听讲,也可以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带着问题去听讲,听课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2、注重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内容相较一、二年级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计算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了两位数*两位数的运算。要求有很好的竖式计算能力。几何方面的长方形正方形问题也是重点。很多知识点不能只靠一二年级涉及到的运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到了三年级,一些应用题已经需要孩子具备很好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数学难度从广度和深度去延伸,所以学生不能只依靠课本上的习题来进行训练。在做题过程中要试着去多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平时要多做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寻找做题方法和思路,尤其要多看一些解题步骤。通过解题步骤来锻炼思维能力。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关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3、学会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定期的进行章节复习、单元复习,还有考前复习等等。这个时候归纳总结就很重要了。在完成每一章的数学学子之后,及时的进行总结复习,构建框架图,以便总复习的时候能够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总结也不容易混淆知识点,要能即使的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的好就会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学好小学三年级数学,除了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数学提供一些帮助。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7,三年级数学

这个长方形的原来面积是4平方厘米,因为长和宽增加了2厘米面积就增加了4平方厘米,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二倍,说明增加的面积和原来的面积一样大,所以原来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注意是三年级题,少个条件 如果边长是整数就有(3,10)(4,6)两种情况 如果不是整数,有无数解
原来长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
解:设原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则原来面积为XY/2 现在面积为:(X+2)X(Y+2)=XY 解得:X=6, Y=4.
4¤6=24,6¤8=48

8,小学三年级的数学

137km+360km=497(km) >497千米 能到达济南 137km+360km+393km=890(km) 79千米*9=711千米 <890千米 不能到达青岛
137+360=497km 497/79=6.3小时<7小时 所以能到达济南 137+360+393=890km 890/79=11小时>9 小时 所以不能到达青岛
①(137+360)/79=6小时……23千米 , 6比7小, 所以,是可以到达济南的。 ②(137+360+393)/79=10小时……77千米, 10比9小。 所以,不能到达青岛。
∵137+360=497km 497/79=6.3小时<7小时 所以能到达济南 又∵137+360+393=890km 890/79=11小时>9 小时 所以不能到达青岛
137+360=497(km) 497/79=6.3(小时)<7小时 因此能到达济南 137+360+393=890(km) 890/79=11(小时)>9 小时 因此不能到达青岛
137+360=497(km) 497/79=6.3(小时)<7小时 答:能到达济南 137+360+393=890(km) 890/79=11(小时)>9 小时 答:不能到达青岛

9,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目

以下苹果简称“果”,桃子简称“桃”:解:3苹+3桃=660g4苹+3桃=780g(4苹+3桃)-(3苹+3桃)=780-660 1苹=120g 1桃=(660-120*3)/3=100g答:1苹120g,1桃100g
苹果780-660 =120克 三个就是360 那么桃子就是3个等于300克 每个100克
三个苹果+三个桃子=660克四个苹果+三个桃子=一个苹果+三个苹果+三个桃子=780克将第一个式子代入第二个式子,得到:一个苹果+660克=780克,所以有:一个苹果=780-660=120克三个苹果+三个桃子=3*120+三个桃子=660克,得到:三个桃子=660-360=300克,所以一个桃子=100克答:一个苹果重120克,一个桃子重100克。
太简单了第二排减第一排为一个苹果的重量,为120克所以3个苹果就是360克,那么660-360=300就是3个桃子的重量,所以一个桃子是100克答案是一个苹果120克和一个桃子100克
第一排三个苹果和三个桃子共重660克 第二排四个苹果和三个桃子共重780克 下式与上式比较,多了一个苹果,则多重:780-660=120克,即一个苹果重:120克.一个桃是:(660-3*120)/3=100克
第一排三个苹果和三个桃子共重660克 ,所以一个苹果和一个桃子共重220克第一排三个苹果和三个桃子共重660克 第二排四个苹果和三个桃子共重780克 第二排减去第一排,得到一个苹果120克所以一个桃子100克

10,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原发布者:吾爱网络项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3、1时=60分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300分=(5)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
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小学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这个吗,你上百度上去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涉及到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等共八节知识点。这一册的内容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文章TAG:小学三年级数学小学  三年  三年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