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一套,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今天就用我们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碰玲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中最后乐句的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2、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指偶根据演唱内容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友好、真诚的情感。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演唱。   2、难点:唱好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引题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1、幼儿随音乐做游戏《找朋友》,然后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采用幼儿熟悉的游戏导入课题,为学唱歌曲做好两个准备:一是情绪上的准备,通过游戏让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和好朋友一起活动。二是节拍及动作上的准备,《找朋友》和《一对好朋友》两首歌曲都是2/4拍,同时歌词和动作有些类似,比如"你好""再见"等等,这样容易调动起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学习新知识。)   (二)欣赏歌曲   师:找到了好朋友真开心,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1、幼儿两两自由交流。   (在这里,给幼儿时间让他们自由的交流,比如孩子们会说说悄悄话、拉拉勾、眨眨眼、拍拍手等等,充分给孩子交流的机会和自由。)   师:你们真是一对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2、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倾听乐曲。   (在此环节中,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幼儿欣赏歌曲记忆歌词,而是先给幼儿创设了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和好朋友充分交流,其实,孩子们的交流也正是歌里唱到的,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同样的体验去欣赏歌曲,更能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歌曲的情感。)   (三)学习歌曲   师:一对好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   1、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2、随伴奏音乐说歌词。   3、随伴奏音乐轻声跟唱歌曲。   4、好朋友面对面一起演唱歌曲。   (本环节从朗诵歌词到轻声歌唱再到有感情的演唱,老师没有过多的提示语言,而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以幼儿的感受为主,引导孩子逐步提高,既突破了难点,又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强调的:以幼儿为主体。)   (四)表演歌曲   1、让幼儿和好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交换朋友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通过自由创编、分组表演、集体表演、交换朋友表演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去交流,更好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五)谈话   小结:和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让我们和更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吧!    活动反思:   在歌曲《一对好朋友》这节音乐课中,我尽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 特点,在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欣赏了他们熟悉的歌曲《找朋友》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   引入到新课教学。在歌唱的过程中,抓住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学生 掌握比较好, 附点四分音符和倚音的演唱都比较正确, 歌曲的表现性也不错。   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德育,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 处,人和动物也是好朋友,也要和睦相处。   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会了演唱歌曲, 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难点, 教师也比以往上相似的基础乐理课要上得轻松, 学生也学得开心, 课堂还很活跃。 这节课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将某一特定的节奏或旋律 融到他们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动作组合之中, 孩子就特别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掌握的,但这对我们教师提出 更高的要求,对生活、对学生、对音乐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养以及较高的教育教学技巧。   这堂课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比如, 在组织学生拍手为歌曲伴奏 时,二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耳边的音乐, 这样容易造成节奏乱的局面, 课堂的纪律也很难把握, 以后要引导学 生多关注音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我喜爱的成语"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区域活动中有一个两两结伴玩的游戏,一个幼儿将一张成语故事图片翻开,另一个幼儿在看懂图意后做相应的动作。这个游戏启发了我,于是,我创作了歌曲《狐假虎威》,设计、组织了这个根据成语故事内容创编的音乐表演游戏,旨在让幼儿通过唱、说、做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提升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已学会唱同名歌曲。   2.反映狐狸和老虎对话情景的图片五张。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胸饰各一个。   3.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狐假虎威》   师:听,这是什么歌?   幼:《狐假虎威》。   师:我们一起来演唱。   (幼儿演唱一遍歌曲。)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个别幼儿简要讲述故事。)   二、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回忆对话内容。   师: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对老虎说了些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你们能记住吗?谁来说一说?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数一数,一、二、三……现在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教师完整念一遍。)   2.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学习对话。   师:(出示五张图片)我指着一张图,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吗?   (教师有顺序地指图,幼儿说出相应的对话内容。)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任意地指图,你们能准确地说出相应的对话吗?   (一幼儿指图,全体幼儿念相应的对话。)   三、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第一次练习对话。   师:(出示老虎、狐狸的图片)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师: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狐狸"和"老虎"表演对话。)   2.第二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狐狸"和"老虎"再次表演对话,注意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3.第三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   (幼儿逐句创编动作,教师纠正并提升。)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四、游戏"狐假虎威"   1.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我们先一起唱歌,然后狐狸看见老虎,和老虎对话。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游戏2~3遍。)   2.师幼完整游戏。   师: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它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是指谁呀?   师:接下来我们玩的游戏中要增加小动物的角色。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它们,一回头,小动物们就怎么样了?   幼:吓得不敢动。   师: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小动物"原地做造型。)师:下面我做老虎(戴上胸饰),找个小朋友当狐狸(戴上胸饰),其余小朋友当小动物。音乐开始时小动物们跟着老虎和狐狸有节奏地走,并做自己的动作。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教学反思:   本活动方案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据此,我仔细研究了活动方案的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策略。例如,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幼儿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一共有五句,每句都是诗歌体裁,语言简练而概括,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运用了引导幼儿联想回顾、有意倾听、图文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主动积极地理解和记忆对话内容。活动的第三环节是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比较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自主地运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狐狸、老虎的角色形象。总之,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是以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基础的。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跳、蹦”的基本动作。   2、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若干   2、兔子舞音乐   3、图谱   4、皇冠    活动过程:   韵律活动:兔子音乐舞会   1、复诉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以“好消息”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兔宝宝们,你们一起把儿歌“小白兔白又白”说给妈妈听下好么?”   (幼儿一起讲诉儿歌)“宝宝们真的很棒,妈妈要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想听么?(想)今天森林里将举行一场音乐舞会,在舞会上将会选出跳的最棒的舞者,为他戴上最美丽的皇冠。”   2、让幼儿了解“舞会”   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戴上这个皇冠?”(想)“恩,我也想戴皇冠哦,那你们知道在舞会上要干什么了?”(幼儿自由回答)“对的,宝贝们你们是真的很聪明的哦,在舞会上要跳舞、唱歌、还有蛋糕吃哦,那你们想不想去参加了?”(想)“那我们一起参加去参加吧,但是,我们还不会,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学一学吧。”   3、出示图谱,教师示范   师:“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小脚、小手)“对的,那有小手的地方我们就拍拍小手。小脚的地方就跺跺小脚,清楚了么?下面你们先看妈妈做一遍”(按照图谱,教师示范)“下面,你们就一起跟着妈妈后面一起来做一做吧!”   反复练习几次,加深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师“你们真的很棒,这么快就学会了,拍手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拍拍肩是吧。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后面跳一跳吧。”   合着音乐反复练习,加强对音乐的节奏   4、音乐舞会开始,再次加深对音乐节奏的认识   师“宝贝们真棒,你们累不累啊,(累)那我们休息一下吧,等音乐会的开始吧!”   配班:“亲爱的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么?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来吧。”   音乐响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共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黄鸭》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在欢快的情景中学唱歌曲《小黄鸭》,并初步尝试用分三组的形式进行歌唱,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小黄鸭》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欢快的情景中学唱歌曲《小黄鸭》,并初步尝试用分三组的形式进行歌唱。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分组标志、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重点:根据提示猜测   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动物朋友,猜猜可能会是谁?(根据画面和提示音猜测)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重点:倾听旋律,理解歌词   1.他是我喜欢的小黄鸭。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2.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倾听歌曲a段)   3.请你们来做我的小黄鸭,把这里当成一个大浴缸来玩玩好不好?(感受音乐)   4.我的小黄鸭连叫声都特别动听,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叫的吗?   5.请你来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他们听上去有什么不一样?(辨析叫声)   6.我的小黄鸭不仅叫声好听,还有三个本领呢? (倾听歌曲b段)   7.在"它会游**,它会唱**,它会吹许多泡泡*******"的地方可不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声音呢?(添加象声词)   8.这样一来这首歌更加好听了,一齐来唱唱吧!(共同练习)   9.你们这么一唱,更多小黄鸭都来了,来了几只?   三、小小黄鸭合唱队重点:用分组的方法进行合作歌唱。   1.这是一个小小黄鸭合唱组,想要请你们一齐来唱这首歌好不好?   2.小小黄鸭合唱队今天要去沙滩上演出了,瞧!他们还打扮了一下,他们怎么打扮的呀!帅不帅?   3.可是观众提要求了,要请小小黄鸭合唱队分成泡泡队、游泳队和嘎嘎队三组来唱这首歌。这可怎么分三组呢?(尝试分组)   4.谢谢你们帮忙,他们总算分好了!请赶快站到你想去的队伍中。(分组歌唱)   5.怎么唱呢?"我会游"哪组唱?"我会唱"哪组唱?"我会吹许多泡泡"哪组唱?分组前面一段谁唱? (商量规则)   6.演出正式开始了!(分组歌唱)    活动反思:   这次我选择了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非常富有感染力,整个歌曲它不由自主地就可以吸引孩子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指南》中的理念,我构建了快乐、平等、丰富的学习环境,以亲和的态度、灵活的组织形式,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指导策略与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师幼、幼幼互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意图: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表面的。“下雨”的生成活动作为来源于幼儿自身生活。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   1、感知复合节奏,用不同的两种节奏合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经验、钢琴。    四、活动过程:   1、律动《木瓜恰恰恰》:音乐城里面藏了许多好听的音乐,一起看看。   2、发声练习:   ××× —× × × —   下 雨 了 下 雨 了   3、节奏练习:   (1)大雨的节奏:   ①你们看过下雨吗?它会发出什么声音?音乐城的雨会唱歌。播放《下大雨》课件一起听一听。   × × × × × × × × × × × × × × × × × × × ×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答答 滴滴滴 答答   ②学习节奏,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大雨的歌唱声,即兴动作表演节奏型。   (2)小雨的节奏:   ①音乐城的雨点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下小雨了》课件。   × × × × × × × ×   滴 答 滴 答 滴 答滴 答   ②学习小雨的节奏,并小声、慢慢的唱出小雨的歌唱声,最后用身体动作感知节奏型。   (3)节奏游戏:大雨和小雨   把大雨和小雨的节奏连起拍,唱歌词。   ①先唱大雨。②再唱小雨。   ×× × × × × × × × × × × × × × ×× × × ×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滴滴滴 答答   × × × × × × × ×   滴 答 滴 答 滴 答滴答   (4):复合演唱:   音乐城里有一个藏宝库,里面藏了许多的宝贝,但是去藏宝库要进三道大门,每扇门上都有一串密码,小朋友要用歌声把密码唱出来,唱对了,门就会打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2,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伴奏,激发幼儿兴趣。   2、能看老师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碰铃、沙锤、铃鼓、手铃)、乐曲。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来听一听)。   2、提问:听了乐曲,有什么感觉?乐曲中间有变化吗?   3、讨论:根据乐曲的变化,乐曲分成几段?(三段)   二、分析乐曲结构,设计配器方案。   1、带领幼儿熟悉乐曲结构(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2、出示四段节奏谱。   3、倾听第一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4、依次倾听第二、三段音乐,提问:这几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5、出示打击乐器,介绍打击乐器名称及使用方法。   6、幼儿看节奏谱,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7、播放音乐,尝试用打击乐器听音乐进行演奏。   8、讨论:怎么样演奏才能让我们的乐器声音更好听呢?(提示:乐器可以分开演奏或两种乐器一起演奏)什么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合适?   9、倾听音乐,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依次倾听四段音乐,逐步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   三、根据指挥合奏,注意音量及停顿。   1、教师指挥,小朋友听音乐进行乐器演奏。   2、教师点评:看老师指挥,停顿要及时;打击时节奏要准确;要注意控制音量。   2、再次进行演奏,提醒幼儿在音量、停顿上的处理。   四、 总结,巡演、边演奏边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与多个同伴合作舞蹈的方法,体验变化不同舞伴舞蹈的快乐。   2.萌发对上海世博会热切期盼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熟悉歌曲《世界儿童心连心》   材料准备:课件;音乐   活动重点:交换舞伴   活动难点:多个舞伴共舞    活动过程:   一、手语表演《城市》   二、世博欢迎您。   ·个别幼儿用一段精彩的舞蹈来介绍世界,你们想看吗?看看你们能从她的舞蹈里看出她要介绍的是哪个国家吗?   1、舞蹈:《牛仔很忙》   2、舞蹈视频《樱花》   3、老师的表演《旦角》   过渡:看了你们的表演那么精彩,世界各国的客人都跃跃欲试地要来了,你们听!   三、世界儿童心连心。   1、回忆歌曲,感受音乐旋律。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听了这个音乐你想干什么?   2、学跳基本动作与步伐。   ①老师当领舞人,邀请孩子尝试(双人)。   ②跟着音乐来跳一跳。   3、幼儿尝试多个舞伴合作舞蹈   ·请一个朋友跳太少了,我还想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来跳舞。你们帮我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创编动作,教师提升。   双人、4人、集体   4、找新舞伴,听音乐跳。   5、完整随音乐跳集体舞。   再次随乐完整舞蹈;   客人老师加入,再次体验参与集体舞的愉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发现周围声音的节奏。   2、幼儿能根据歌曲旋律创编节奏型。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明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歌谱若干张、乐器若干、会发响的玩具若干、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室。   二、引题:根据动作和声音找节奏   (1)、师拍球,全体幼儿拍拍节奏,师把节奏型写出来。   (2)、请一幼儿跳踵趾小跑步,全体幼儿拍出节奏,再请一名幼儿写出节奏型。   [幼儿通过听辨节奏用各种形式来表示节奏,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写出基本节奏型,这样引题使幼儿能把听到的用自身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为下面的各环节做好铺垫。]   三、寻找节奏:   幼儿自由玩弄周围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找出声音的节奏,并把节奏型写下来。(可与邻近的小朋友交流:你拍给我听、我拍给你听,且可一起再创作)。   [教师投放的都是幼儿周围的事和物,在带着问题的自由探索中、互相交流中,幼儿自然而然地从身边、周围发现各种各样的节奏,并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再创作。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发明力,又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来源于生活。   四、创编节奏型:   1、分组创编:幼儿四个人一组一起为曲谱(已学过的曲子)配上节奏型。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与简谱对应的有特色的节奏型   [幼儿已有创编节奏型的经验,为曲谱配上节奏型使幼儿更加明白了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节奏的巧妙变化推动了音乐发展的动力。给曲谱配节奏型是幼儿一次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假如节奏谱再多几份可能效果会更好。]   2、幼儿自由组合,互相配合合奏。   [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唱旋律,一组配伴奏,进一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五、复习舞蹈《扭秧歌》。   六、律动《小燕子》出室    活动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想象乐曲所表现的节奏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毕业歌。   能充满感情地演唱,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交流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   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按乐曲跳舞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舞蹈的特征。   (1)分段学习。   (2)整段学习。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伸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掌握,此时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帮助幼儿掌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行队列变化,如果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需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幼儿,以自身富有表现力的情绪影响幼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幼儿情趣。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创设情景,提供动作、造型的创编机会,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弹簧步的动作要领,尝试随音乐节奏整齐一致地动作。   2、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在共同游戏中体验民间风俗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由《大花轿》音乐改编的对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故事及旋律。   2、共同收集传统婚礼图片:抛绣球、戴红头盖、坐花轿、轿夫抬花轿等。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进一步把握弹簧步的要领。   通过学做轿夫抬新娘的情景导入,继续尝试弹簧步模拟抬轿子,注意动作的要领,跟着音乐节拍行进,为游戏做准备。   第二环节: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   1、把握音乐的节奏与时段,确定游戏规则。   (1)跟着音乐在一定的范围内稳当地走弹簧步模拟抬轿子,互相不碰撞。   (2)按照音乐的提示请轿夫、接新娘、抛绣球,不得提前或落后。   (3)抬花轿的队伍必须整齐地前进,不能散架。   2、了解规则的实际意义。   (1)最初在走动时,互相挤在一起,造成碰撞,用“抬着花轿走轿子,走大路不走小路”来提示,引导幼儿选择较空的场地行进。   (2)在音乐结束时还停在半路上,找不到邀请的对象,用“准时到达轿夫或新娘家门口”来提示,启发幼儿关注音乐的旋律,判断自己和邀请者的距离,准时到达。   有的幼儿爱相互邀请,或选择已经装扮过新郎新娘的同伴重复装扮,用情景性的语言“女孩子可以和女孩子结婚吗?…“一个人能结两次婚吗?”做出回应,使幼儿感到信服,从而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3、逐步推进。   第一遍游戏——由教师扮演新郎,参与示范并用分段演示,使幼儿初步了解游戏的玩法。   第二遍游戏——请一位幼儿担任新郎,试玩游戏,此时,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和讲解者为幼儿提供支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及时地用情景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巩固音乐游戏的规则。这个游戏最大的难点就是六人(新郎、新娘和四个轿夫)同时行进,幼儿时常走得七倒八歪,甚至散了架。此时,教师就引导幼儿思考发现问题,共同寻找整齐一致行进的好办法。最初,幼儿有两种意见,一是看着前面朋友的脚步走,二是听音乐走。教师让幼儿分别尝试这两种方法,发现后者比前者更www.chinajiaoan.cn合适,即使看不见前面小朋友的脚步,只要跟着音乐节奏走,就不会散架。通过思考、比较和尝试,幼儿把握得更牢固了。   第三遍游戏——两顶轿子同时行进,引导幼儿自己尝试游戏。教师在观察过程中,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不早不晚到达家门口),并作适当的提示(听着音乐比看脚步前进更稳当),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进一步体会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切分音节奏的演唱,体会歌曲的欢快跳跃感。   2、能够正确演唱带有切分音和休止符的部分,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根据歌词的提示和理解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增强交往能力。   3、体会歌曲带来的积极欢快的情绪,使幼儿自觉养成讲礼貌和早起的习惯。    【活动准备】   相应图片X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歌曲。   1、每天早晨是谁喊小朋友起床?   引导—太阳公公,大公鸡。   2、对应图片—小朋友们背着书包赛跑,你们觉得他们在比什么?   引导—看谁最先到学校。   3、小朋友们赛跑的时候,嘴里也哼着一首好听的歌,他们唱的什么呢?来听老师唱一遍。   二、老师范唱。   三、进一步根据图片提示和肢体动作的辅助记忆歌词。   四、完整地学习歌曲。   1、欣赏一遍歌曲的旋律,并配上规范的动作。   2、掌握住动作的同时,把歌曲完整地唱出来。   3、引导幼儿用欢快的声音和表情,配上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4、把歌曲分成老师演唱和幼儿演唱的两个部分,老师和幼儿对唱。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想一想美丽的早晨都有些什么?请小朋友把见到过的或者想象中的美丽的早晨用蜡笔画出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学唱歌曲,并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游戏。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游戏,掌握在“嘿”的地方出拳的游戏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 . 图谱   2 .《猜拳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和老师学本领吗?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首新歌,叫《猜拳歌》,叫什么呀?你们想听吗?仔细听老师唱。   师:好听吗?   2.师:想再听一遍吗?不过这次请你们仔细听,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师范唱音乐伴奏)   师:在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   3.师:歌词都在黑板上了,可是它们的位置怎么排列呢?再听老师给你们唱一遍,然后我请你们上来排一排。(音师范唱音乐伴奏)   4.师:歌词我们已经排对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学唱这首歌。(集体学唱歌)   5.师:学会了吗?现在我们在加上动作,听着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集体边做动作边唱歌)   二、玩游戏《猜拳》   1.师:《猜拳歌》这首好听的歌呀,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玩游戏呢!可是怎么玩呢?   规则:剪刀可以剪布;布可以包石头;石头可以敲剪刀   2 . 师:游戏规则我们都了解了,现在我们和旁边的小伙伴两两听着音乐边唱边玩游戏吧。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师:老师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出拳快,有的出拳慢,有点不公平,怎么才可以公平呢?(说明有戏规则:唱“嘿”的时候在进行猜拳。出相同的动作时候要再次唱“剪刀石头布,嘿”)   3.再次进行游戏,强调在“嘿”的时候出拳   4.师:现在我们来用这个猜拳歌玩一个新的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面对面听音乐进行游戏,猜拳赢的小朋友做火车头,猜拳输的小朋友做火车尾。别忘了,在什么时候出拳啊?好,听音乐,做游戏啦!   5.师:小火车头们,恭喜你们,你们胜利啦,现在请火车头带着你们的火车在去找一列火车进行游戏,赢的火车坐火车头,输的就只能做火车尾。(直到所有的孩子排成一列火车)   三、结束   师:小火车们,我们要出发啦!不过,出发之前请你们想一想,今天我们是用手来玩猜拳游戏的,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玩呢?你们回去想一想,下次再和你们玩,好吗?师:好,我们一边唱猜拳歌,一边去找其他小朋友玩。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8    一、欣赏《闻着荷花的香气》   1、课前的沟通交流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师:对,夏天气温很高,不过可以吃到甜甜的大西瓜和美味的冰淇淋啊,你们喜欢夏天吗?今天老师要邀请大家去夏天的池塘走一走,看一看,那儿的景色可美啦!   2、出示多媒体展示池塘画面师:让我们闻着荷花的香气,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倾听优美的歌曲吧!   (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   3、欣赏后提问师:你从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   生: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小蜻蜓、小蜜蜂……   4、启发学生根据歌词设计律动师:看着这么美的景色,听着这么好听的歌曲,我真想变成一棵柳树,对着池塘梳洗我的长发,你们呢?你们有没有好的想法把池塘装扮得更美丽?生:我想变成……   5、全体听歌表演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闻着荷花的香气》,并请“岸边”的小朋友表演柳树,“池塘”里的小朋友表演荷花,“蜻蜓”、“蝴蝶”绕着荷花飞舞。小朋友,跟着旋律翩翩起舞吧!(师生共同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二、学唱《爱唱什么歌》   1、师:夏天的池塘真是一个热闹的舞台,这里不仅有舞姿翩翩的舞蹈家,还有歌声嘹亮的歌唱家,想听他们的歌声吗?一起去听听吧!   (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   2、提问师:你听到的是谁的歌声?   生:青蛙、蜜蜂师: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它唱的是什么歌?   生:青蛙是“呱呱呱”地唱歌的,它唱的是清清的小河;蜜蜂是“嗡嗡嗡”地唱的,它唱的是甜甜的花朵。   3、先学歌词,解决生字师:你们愿意和青蛙、蜜蜂一起歌唱美丽的夏天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爱唱什么歌》(出示歌名)学生有节奏地跟老师拍手读歌词4、整体听唱师:我们请青蛙、蜜蜂当老师,轻声跟着它们唱好吗?   (操作多媒体,歌词中分别有青蛙和蜜蜂的图标滚动引导学生看歌词)5、师生接龙唱巩固6、用打击乐器伴奏①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演奏打击乐器②“这些乐器用在歌曲的那些部分最恰当呢?”(学生回答并示范)③齐奏为歌曲伴奏7、用“呱呱呱”“嗡嗡嗡”的衬词伴唱,独唱的小朋友带上头饰。    三、创编歌词   1、师(指着独唱的孩子):青蛙和蜜蜂唱得真棒!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   2、创编师:你能根据歌词唱一唱它们的歌吗?   3、升华——歌唱家乡师:每人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唱唱美丽的夏天,唱唱我们的家乡,好吗?   (师弹琴,学生边唱边表演——《动物大合唱》)四、听辨高低音《青蛙合唱》   1、师:大家唱得这么好,池塘里的青蛙再也等不及了,它们纷纷跳上岸,也组成一个合唱团,正要唱歌给我们听呢!(师生齐欣赏乐曲)2、欣赏《青蛙合唱》   师:你听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可不可以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生:夏夜音乐会、青蛙音乐会、青蛙合唱……3、听辨高低音师:取得都不错,这首乐曲表现了大青蛙和小青蛙一起愉快唱歌的情景,你们听出来了吗?低沉浑厚的声音是谁的歌声?清脆嘹亮的呢?(老师同时在钢琴上范奏)4、再次欣赏,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高低音师:我们再来听一遍,但有个要求:听到小青蛙的歌声就站起来,是大青蛙的歌声就蹲下去。(老师在钢琴上演奏乐曲)师:你们会用动作表演大青蛙和小青蛙唱歌时的样子吗?   (老师引导学生用“站着跳”表现小青蛙;“蹲着跳”表现大青蛙)五、听着《萤火虫》的音乐律动下课1、师:青蛙们唱得真起劲儿,一直唱到天都黑了,看,天空中飞来一群打着灯笼的小精灵,是谁啊?   生:萤火虫师:来,让我们跟着萤火虫的歌声慢慢儿地飞起来!   2、学生随音乐做飞翔律动,同时老师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在池塘边跟小动物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歌唱了美丽的夏天,歌唱了我们的家乡,你们开心吗?   (灯笼上闪烁“再见”二字)让我们和萤火虫说再见,和夏天的池塘说再见吧!   (师生在音乐声中挥手再见)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恰当地表现乐曲的其止和衬词。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创编反映其他违反正常生活现象的滑稽事情的唱词。   3体验歌曲的幽默,诙谐感,学习协调合拍地接唱衬词,衔接自然紧凑。    二、活动准备:袜子一只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倾听   教师出示袜子提问:1袜子该穿在哪里?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歌,你们听听歌曲里面把袜子穿在了哪里?   演唱后提问:1你们觉的这首歌有趣吗?为什么有趣?   2小结为什么叫胡说歌。教师:刚才老师唱的是跟平时生活不一样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胡说歌”。谁知道胡说歌是什么意思?   教师:胡说歌就是把平时常见的事情颠倒着说,本来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可现在袜子穿在了耳朵上,真有意思。    (二)幼儿学唱,教师唱,幼儿用动作伴 奏   教师:1现在老师把这首有趣的歌再唱一次,请小朋友在每句的末尾的时候替我拍手伴奏。   2刚才小朋友是用拍手为老师伴奏的,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有趣的动作为我伴奏?   3前面两次小朋友都是用有趣的动作为我伴奏,下面请你们想一想能不能有趣的声音来为我伴奏,比如我们学小鸡叫”叽叽“我们来试试看   4谁还能想出更有趣的声音来为我伴奏?    (三)教师伴奏动作,幼儿唱   1下面我们来反一下,你们唱,我来问你们伴奏。(伴奏2"3次)   2刚才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最后一句特别长,特别难唱,你们能不能把他唱好,我们来试试看。    (四)教师示范仿编歌词   现在我们来编个不一样的,把袜子穿在脖子上,我们来试试看    (五)幼儿自由创编,并想出有趣的动作或衬词   还可以怎么编?谁来想个滑稽的动作或声音?    (六)活动结束   刚才小朋友都编的许多有趣的歌词跟动作,等下下课的时候可以唱给自己的朋友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音乐创编动作,大胆表演。   2、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小河边,大树的背景图,小鸭、小鸟各7只。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几只小鸭几只鸟》   (1)幼儿跟音乐唱歌曲《几只小鸭几只鸟》。   (2)分角色练习歌曲中的对白。   教师出示背景图,操作小鸭课件。   (3)提问:小朋友,这是在哪里?(清清小河边。)小河边有什么?它们在干吗?小鸭怎样叫?用动作表演一下。   2.创编第一段动作。   (1)、创编小鸭动作。   讨论:小鸭在河里做什么游戏,会是什么心情?听着音乐想一想。   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   (2)、又来两只小灰鸭,它们是怎样开开心心来到河边的?创编小鸭跳水里动作。   (3)、小朋友想一想,七加二等于几?幼儿用歌词回答。   (4)、师幼共同表演。   3.创编歌曲第二段小鸟动作。   (1)、课件出示小树背景图,这是什么?绿绿小树上有什么?小鸟怎么叫?讨论小鸟歌唱优美的情景动作。   (2)、听音乐创编动作。   (3)、集体表演。   (4)、个别表演,分享交流。   4.听完整音乐表演1----2次。   5.选个别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表演区表演歌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边看教师指挥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根据模仿动作的变化,选择,记忆乐器分配方案及演奏步骤。   3、注意倾听他人演奏。集体演奏时,要保持声音和谐统一。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的律动和乐器的演奏。   难点:分组演奏    活动准备:   1、碰铃,圆舞板,铃鼓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放在幼儿座位下,大鼓1面。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幼儿已会随音乐做模仿解放军的动作(课前准备)。    活动过程:   T:(PPT解放军阅兵,站岗的图片)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S:解放军叔叔   T:这是刚刚过去的国庆节解放军叔叔留下的照片   T:那我们的小朋友想不想也和解放军叔叔一样做一次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士兵?   T: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曲子,我们来听一听。也可以跟着老师学一学,看老师是怎么做动作的   T: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律动(小朋友们齐做,两遍)   T:解放军叔叔又可以分为3部分,小朋友们来看图片,告诉老师他们分别是什么(PPT)   T:将幼儿分为A,B,C三组,A组为陆军,B组为海军,C组为空军(让小朋友自由选择所想代表的军队)   T:刚刚大家做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要加大一点难度,第一次踏步和敬礼由陆军的小朋友来做,第二次踏步和敬礼由陆军的小朋友来做,那第三次由谁来做,对,空军的小朋友,后面其他的部分还和之前一样,分组进行一遍   T:小朋友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了,现在我们的小朋友不做动作了,我们跟着图谱用跺脚,拍手来打一打节奏。(解释一下图谱标记的意思)   T:现在邓老师把乐器发给大家,和刚刚打节奏的一样,不过我们要把拍手和跺脚的声音变成我们乐器的声音。我们先不跟音乐来一次。   T:跟着音乐进行节奏打击   T:之前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但是老师觉得(敬礼的地方)听上去还是有一些单调,在敬礼的地方我们可以清楚的听到"嘭"的一声,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T:这是大茶的声音,可是我们这没有大茶,该如何解决啊。   S:鼓   T:小朋友的眼睛真尖,邓老师藏得这么好你们都看到了,我们就在这三个地方用鼓来进行演奏好不好。(试一试,敬礼动作的地方用鼓代替)   T:老师觉得还有两个地方可以加入鼓声,有没有聪明的小朋友也想到了?(开礼炮的地方加入鼓)   T:老师带领小朋友按照图谱演奏一遍,之后选择一个小朋友来使用鼓,老师指挥来进行演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展示的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引入新课环节,设计学生的活动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基础,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体会到音乐的轻松与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但是在请同学对音乐做出身体律动时,有小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关注这一小部分同学,用亲和的态度和强烈的感染力去感染同学们,带动这小部分不愿意动的同学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优美、恬静的意境。   2、学习根据图谱的提示和乐曲的旋律为乐曲配器,并能用轻柔的动作演奏乐曲。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碰铃、铃鼓、响板。   2、图谱。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   1、讲故事《池塘里的小星星》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池塘里的小星星》。在一个晴朗的夜空,天上的小星星发现地上有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的水又清又亮。小星星真想到池塘里去游泳,于是它们从天空中滑了下来,刚好落到一片荷叶上,软软的荷叶真像蹦蹦床。小星星在上面跳呀跳……"扑通"一声掉进水里,清凉的池水真舒服。小星星在水里游了起来,游着游着,小星星累了,慢慢地睡着了。"师:"故事好听吗?"(好听)师:"故事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曲子,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欣赏曲子,初步感受音乐。   师:"音乐有几段?听完后你的感觉怎样?"   3、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师:"第一段和第二段一样吗?(一样)第三段呢?(第三段和第一、二段不一样")这是一首AAB结构的曲子,曲子优美舒缓,很好听。"   4、出示图谱,帮助幼儿掌握乐曲节奏。   师:"老师为这首曲子画了一幅漂亮的图。我们也和小星星玩一玩吧!"老师带幼儿随音乐做伸手、拍腿、摇手的动作。   二、讨论乐曲的配器方案。   1、出示乐器碰铃、铃鼓、响板。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些乐器,这首曲子配上乐器会更好听。"   2、逐一讨论配器方案。把讨论的结果画在图谱上。   师:"铃鼓配在哪里好听?小铃……?还有响板……?"   三、演奏乐曲。   1、看图谱,跟音乐演奏一遍。   师:乐器都配好了,让我们看着图跟着音乐演奏一遍。"   2、看指挥,演奏,并能用轻柔的动作演奏乐曲。   师:"小朋友演奏得真好,老师指挥,小朋友再一起演奏一遍,在结束时我们的乐器应请一些"。   3、交换乐器演奏。   师:"想不想换一下乐器演奏。"(想)   四、整理乐器,小结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小乐器也累了,让我们送它回家吧!    活动反思:   上完《小池塘》公开课后,细细体会这节课的得失,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得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设定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尽情的发挥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五彩的世界”。孩子们善于发现,他们喜欢把他们知道的,别人还没发现的说出来,头脑很活跃。   但是这节课,因为课前准备和学科专业知识的欠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注意到,导致这节课有一些遗憾。第一:对课标把握不准去,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默读,语文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默读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但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不会默读,一般从二年级才可以训练,学生需要在训练中逐步做到,这点我需要注意。第二:关于比喻句,在教学中,我有一个解释比喻句的环节,让学生理解比喻句,这是很不妥当的,让孩子们自己造比喻句的时候前面的铺垫不够,导致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除此之外,PPT的页数过多,应该删除一些重复的内容,上课朗读指导的方法太单一,效果不好。这堂课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继续去反思,作为老师,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好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更乐于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段的欢快气氛,随音乐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手花   活动过程:   一、感受AB段乐曲,大胆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结合故事情境了解“木头人”的含义。   2.随音乐节奏,大胆创编村民劳动的动作。   二、了解游戏规则,探索游戏玩法。   1.欣赏A段音乐,玩游戏“木头人”。   (1)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行“木头人”游戏。   (2)配班老师做“熊”,师生一起玩木头人游戏。   (3)一幼儿做“熊”,再次游戏。   2.欣赏B段音乐,探索选“聪明人”。   (1)讨论:怎样把熊引开?   (2)和配班老师合作随音乐表演选“聪明人”。   (3)提问:村长是怎样选“聪明人”的?“聪明人”往哪里跑?   三、集体游戏“熊和木头人”。   1.师生合作:配班老师做熊,老师做村长,幼儿当村民完整游戏。   2.生生合作:两名幼儿分别做熊和村长,其他做村民进行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劳动时的欢快。   2、了解周围人的各种劳动,萌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阿姨打扫卫生的录像、《劳动最光荣》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讨论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录像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观看幼儿园阿姨打扫卫生的录像并交流。   3、你看到阿姨们在干什么?(擦窗、扫地、擦桌椅、拖地板)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阿姨打扫卫生的各种动作。   4、录像里阿姨们做的事儿都被你们找到了,细心的小朋友也一定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在劳动,你见过吗?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5、幼儿想象人们的劳动,做出动作请大家猜: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发现身边爱劳动的`人们有许多。    二、跟随音乐动作   1、听赏音乐:老师也很爱劳动,我喜欢一边劳动一边听音乐,这样会让我在做事的时候更有精神、更带劲!   今天,我把小朋友劳动时最喜欢的一首音乐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2、教师随着音乐的节奏表演清洁工阿姨擦窗,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3、教师反复播放歌曲,请幼儿想象可能有谁也在劳动,试着用动作表示(教师适当提示,使动作更明显,并能符合音乐的节奏)。   4、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共同选择数个表示不同工人的劳动动作。    三、表演创造   1、自由结伴,分别扮作某一工种的工人,随音乐共同练习。   2、轮换地为大家表演(教师可扮作主持人,分别介绍)。   3、欣赏教师的舞蹈表演“我们爱劳动”,跟着教师一起舞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学会《大中国》舞蹈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2、借助舞蹈动作的暗示,尝试选配乐器演奏方案   3、看指挥协调地一致地演奏。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小玲、铃鼓、圆舞板若干 磁带,音响,幼儿人手两根彩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大中国》   二、学习探索用拍节奏,表现《大中国》舞曲。   1、刚才,我们小朋友舞动彩条表演《大中国》,下面,我们来学习拍手伴奏表演《大中国》音乐好吗?   2、教师反馈幼儿的想法,并将挥动彩条的1-17喝4-25小节的动作改成拍手的动作。   3、幼儿随乐练习改变的动作   4、幼儿尝试看教师指挥做拍手的节奏动作。“我来指挥,你们看我的动作,我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三、幼儿讨论配器方案   教师:你们觉得什么动作可以做摇铃的动作?拍手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呢?    四、幼儿尝试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1、幼儿看指挥做乐器的模仿动作。   “我们不拿乐器,跟着老师的指挥做乐器的模仿动作,小铃是什么样子?铃鼓?呢?圆舞板呢?”   2、幼儿看教师的指挥用乐器演奏。   “请小朋友轻轻地把乐器拿起来,看老师的指挥演奏。”   3、幼儿尝试交换乐曲演奏。   “现在,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自己的椅子上面,换一个座位,拿新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优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重点难点 :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环境与材料 :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体 :验歌曲优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一次备课   听故事   --教师将歌曲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的小船摇到了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小声跟唱,同时鼓励幼儿为歌曲拍节奏。每听一遍歌曲就变换一种拍节奏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哟额听歌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听歌的过程中,由小声跟唱到逐渐熟悉,学会歌曲。   合唱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请幼儿倾听并注意区分录音中两个声部的演唱方法。   --请幼儿唱主旋律,教师配伴唱。   --幼儿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一组唱旋律,一组唱伴唱,并引导幼儿唱好歌曲中的顿音、渐强、渐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文章TAG: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大班  音乐  公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