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试讲模板,请教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或说课稿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8-16 00:31:50
本文目录一览
1,请教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或说课稿
现在在教师考试中比较流行的是片段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这时间内一般是将一篇课文的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讲清楚即可。
2,我想找小学语文试讲教学活动设计
要结合您试讲的方式,如果给您一班学生让您将一节课,那么您备课要更加详尽,结合该课学习目标制定你教学的方式,而且要理清每一个步骤,知识点要连贯,如果您是以说课的方式试讲,那备课就可以根据本课的重难点,以及你讲课的构思讲讲即可,如果您试讲的学生是您的面试官,那么您就要做好没人回答您问题的准备,这时您要怎么想象下面有一群学生。此外,一句话概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以课标为基准,把课文的目标有序的设置在其中,做到重难点突出的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你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方式方法。
3,小学语文面试古诗和文言文需要怎么去讲
首先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面,给学生一滴水,就必须有一桶水,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递知识量。其次在阅读篇目的选择上要有讲究,要选那些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进行分析阅读。另外学会对比阅读,相关的知识拓展,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最后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语文教师招聘面试的说课题目,会有古诗和文言文的内容。古诗和文言文在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能够讲好古诗和文言文,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师招聘时,有时会遇到古诗和文言文的说课题目。
4,小学语文教师证试讲教案怎么写啊试讲流程是什么备课是自己提出
试讲教案按照常规要求写:课题 作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教学思路,解决问题的措施)(主要是给评委老师看的) 教学内容与步骤(详细的教学环节和设想),写教案一定是要有实效性,能够体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试讲流程嘛,和上课一样,只是课前能够通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认可你,愿意配合你。问题的提出,你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几个问题,当然学生可能会提及的问题你也要心中有数,不然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不了,学生就不信任你,当然也就不配合你。冷场,你的教学就不能完成的。首先你这个条件如果在小城市的话应该是可以做高中英语老师的,省会城市以上的就不能保证了; 肯定会提前给你试讲的内容的,你需要备好课. 笔试跟一般考试应该没有什么分别,主要是能力测试,除非那个学校比较变态; 面试时要注意表现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踏实肯干的态度,现在学校都挺缺老师的,不希望队伍流失 试讲是最重要的,千万要慎重备课,要想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要一言堂,另外课上一定要用全英文讲,不要掺杂任何汉语 最佳答案 那您大概是要当老师喽?资源很重要,多看看别人的讲课教案,自己就会有感觉,讲课是一门艺术:
5,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6,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演讲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遥知不是雪(2),为有暗香来(3)。【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的。(3)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赏析】这是首咏梅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歌咏梅花,赞美了坚贞不屈的精神和纯洁高尚的品格。第一二两句,赞美梅花不畏严寒。梅花生长的地方在墙角,这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偏僻角落,数量不多,只有几枝,这说明梅花遭到了冷遇,受到排挤,但是它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也不觉得寂寞,在百花凋零的严冬季节,只有梅花还抵抗着严寒,独自开放,报道春天的来临。一个“凌”字和一个“独”字,突出了梅花在恶劣环境中坚贞不屈的精神。第三四句,歌颂梅花芬芳的品格。梅花颜色似雪,又开在残雪未化的深冬时节,所以自古以来的咏梅诗大都联系到雪,或者以雪衬梅,或者以雪喻梅,雪和梅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三句说知道那不是雪,不是雪为什么还要想到雪呢?第四句回答说,因为梅和雪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那样洁白纯洁一尘不染,那么又根据什么来决确定的呢?回答说,因为有沁人的芳香悄悄飘来,雪不具备芳香的品格,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梅花,她生在墙角,凌寒独放,为人们暗暗送来芳香,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多么高尚的品格啊!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排挤打击,再度罢相,但他光明磊落,坚贞不屈,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这首诗便是一例,在诗人的心目中梅花不畏严寒,洁白芬芳,就是人的崇高精神品质的化身,所以说诗人是借助梅花咏物抒情,表达自己坚强的性格和美好的理想。作者资料 王安石是一朝宰相,是宋代位高权重的人物。他的变法,在当时掀起了轰动,还把苏轼这位宋代第一文人卷入了这场政治浪潮。然而,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抒发自己对执行新政的坚定态度,不屈不挠,决不妥协的思想感情.抓住了梅花不怕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征.王安石诗中"凌寒""独"等都充分表现了梅花的美.特点是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 抓住梅花"独",与众不同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香与美,表达作者不为艰难困苦,仍坚持不懈的感情.你好!随便找一篇古诗,网上赏析很多,准备要充分一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7,请问有哪位老师知道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的说课
古诗词三首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唐)吕岩 (宋)杨万里 (宋)辛弃疾 草铺横野六七里,一叶渔船两小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笛弄晚风三四生。收篙停棹坐船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归来饱饭黄昏后,怪生无雨都张伞,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不脱蓑衣卧月明。不是遮头是使风。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诗三首1.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2.舟过安仁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3.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⑵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⑶ 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⑷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 ⑴ 学习《牧童》: ① 理解字词。 ②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③ 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⑵ 学习《舟过安仁》: ① 理解字词。 ② 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③ 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⑴ 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⑵ 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⑶ 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⑴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⑵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 (“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总结: 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六、练习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⑵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⑶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补充资料】 作者生平: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文章TAG:
小学语文古诗试讲模板 请教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或说课稿
大家都在看
-
大班语言教案小狐狸种葡萄,种葡萄去上架小狐狸故事精选
2022-12-14
-
语言《幼儿园真好》教案,成长中真好教案
2022-12-19
-
歌唱重点咬字吐字教案,歌唱咬字发音影响声母发音是否正确
2022-12-21
-
初中折纸手工教案,第一章手工概述第一节课程设计
2022-12-24
-
公开课《指南针》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简笔画教程
2022-12-27
-
数学送货小货车教案,幼儿园数学教案
2023-01-02
-
小学一年级教师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方案,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3-01-23
-
再塑生命的人详细教案,再塑生命是一种重生的父母的意思
2023-01-25
-
中班新年亲子鱼手工活动教案,中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2023-01-26
-
9加几等于1的教案,90道算式如何计算
2023-02-07
-
20以内的加法教案幼儿园,一文读懂!20以内的算术
2023-02-08
-
学写留言条获奖教案,选择留言锻炼表达能力!
2023-02-08
-
生活电子产品教案,家长要注意用好电子产品习惯影响和规范孩子
2023-02-17
-
体育教案 鸡蛋,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5讲解鸡蛋知识
2022-12-18
-
2016-2017团课教案,乐可课是怎么一回事?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