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

排比的修辞手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春

2,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   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   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   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2,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   问题: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3,初一11课春

1绵软 2缤纷 3温暖 4持续 5描写春天 不一定对

初一11课春

4,初一春的ppt 语文

七年级上《春》PPT课件4个 人教版苏教版 七年级下《我的老师》 课件6个人教版初一下古文夸父逐日课件 人教版马课件七年级下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语文

5,语文初一上册春

“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写出了春天的美,令人喜爱;“花枝招展”使人想起“春花图”中繁花似锦的图画。“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健壮”使人想起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三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过程。 你可以把春比喻成,温柔的母亲、顽皮的孩童、滋润万物的女神。

6,初一第11课春作者朱自清的详细板书

春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文章TAG:七年  七年级  年级  语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