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班数学作业一至六的分合式怎么做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探索6的组成,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 2、乐于探索,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活动准备: 1、课件6的分合图。 2、人手6个硬币、6的分合记录纸和笔。 3、超市各种商品各6个(苹果、柠檬、香蕉、玉米等)。 活动重难点: 探索6的组成,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并能边操作边记录讲述。

大班数学作业一至六的分合式怎么做

2,幼儿大班数学6可以分成几和几的详细教案要有师生之间的对话 搜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分类结果,进一步体验分类的分成几类。 (4)请小组长统计一下,你们组有【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你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分类结果,进一步体验分类的分成几类。 (4)请小组长统计一下,你们组有【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六可以分成:1+5 2+4 3+3 4+2 5+1对话的话:可以先找6个同学出来然后根据上面的式子来进行对话。。。

幼儿大班数学6可以分成几和几的详细教案要有师生之间的对话  搜

3,教案大班数学认识数字6的加减法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6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6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教案大班数学认识数字6的加减法

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可以怎么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屈老师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6的分解和组成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四、活动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温馨提示  1.引导幼儿用互换的方法写出6的各种分法。  2.幼儿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净。  六、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数学教案

5,幼儿园大班数学6可以怎么分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屈老师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6的分解和组成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四、活动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温馨提示  1.引导幼儿用互换的方法写出6的各种分法。  2.幼儿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净。  六、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文章TAG:大班  数学  教案  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