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植物是怎么喝水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实验、观察的技巧。 2.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 活动准备: *剪刀、红蓝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动过程: *做小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植物是怎么喝水的。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 ——将芹菜插进杯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记号。 ——过一段时间,让幼儿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 2.两色花实验: ——请大人将花朵的茎剪开。 ——两个杯子各装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色、蓝色墨水。 ——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里。 ——经过一天以后,看看或多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变成红花或蓝花了。 *问幼儿:如果植物没水会怎样呢?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讲解为植物浇水的方法: ——土壤干燥十需要水,而且要将水浇在土上。看到有水从花盘底下漏出来时,应停止浇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每隔10天左右帮植物洗洗澡,这样可以冲掉叶子上的灰尘和虫子。 *提醒幼儿回家帮植物浇水。 活动评价: *能参与实验的过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植物是怎么喝水的教案

2,中班科学有益的七星瓢虫教案

知识引入: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 教学目的: 1.在认识瓢虫以后学会儿歌,巩固所学知识。 2.进一步知道瓢虫的特征,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了解瓢虫与农作物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七星瓢虫图片涪礌帝啡郜独佃扫顶激,玩具两个 教学过程: 1.咱们小朋友上次认识了瓢虫,哪个小朋友能讲一讲七星瓢虫长什么样子?(找幼儿讲述)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七星瓢虫是不是和咱们小朋友说一样?(看图片,幼儿观察,导入活动) 2.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穿了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它飞到菜园里,棉田里去抓害虫,爱吃蚜虫,是益虫。”(巩固复习) 3.听教师读儿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七星瓢虫》,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一、莱博瑞科学-活动名称:莱博瑞科学-涪礌帝啡郜独佃扫顶激-机械瓢虫 二、莱博瑞科学-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感知力的传动。 2、理解连接和传动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 1、促进双手的协调配合,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通过制作机械瓢虫,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莱博瑞科学-探索要点:怎样才能操作才能让机械虫的六条腿动起来; 莱博瑞科学兴趣点:幼儿和教师一起观察材料做实验以及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莱博瑞科学探索路径:猜一个关于瓢虫的谜语,引出瓢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瓢虫。 莱博瑞科学重点:理解连接与传动的关系。 莱博瑞科学难点:瓢虫腿与杠杆的连接。 四、莱博瑞科学-活动过程:

中班科学有益的七星瓢虫教案

3,求一篇中班的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1、勘儿操作材料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613261(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二、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三、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四、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五、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求一篇中班的科学活动教案

4,中班科学送给妈妈的礼物教案

1、教师请小青蛙们帮助青蛙阿姨、青蛙叔叔爷爷奶奶们运输装有害虫的袋子。 2、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说明地情。运完害虫后的小青蛙们可获得一只害虫的奖励并回到自己的荷叶上练习捉害虫。(练习纵跳触物)
设计思路: 正确感知7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内容之一,这一活动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认识7这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的数量,也就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幼儿感兴趣的卡通人物身上,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加积极投入,同时感受到相关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应的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7的数量。 2、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图片:小猫图片一张,小鸭子、小鱼、小老鼠图片若干。2、小圆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能运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应的数量,进一步感知数字7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复习1—6的数量,感知数量7。 “今天是猫妈妈的生日,我要送妈妈礼物,送什么好呢?妈妈最喜欢吃鱼了,我带你们去钓鱼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啦?”(小河) 1、观察小河边的景色:幼儿发现有相同数量(数量7)的树、花、草。请幼儿说出名称和数量。 2、这些东西都是7样,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小猫钓鱼,运用添去的方式感知数字7。 “小鸭子游累了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6只小鸭)?有几条小鱼?(少于6)” 1、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 2、一只小鸭吃一条鱼,那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小鱼) 3、这时,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条小鱼) 4、小猫钓鱼 “呀,鱼要被小鸭子吃光了,我要快点钓鱼了。”“哇,小鱼上钩了,看看我钓了几条鱼?” (1)观察小鱼,知道钓到的小鱼数量。(2)把钓到的小鱼装入鱼筐(知道要按7添上小鱼)(鱼框上有数字7)。 三、猫捉老鼠 “真高兴,钓了这么多,回家咯。咦,谁的声音?(老鼠)家里有许多的老鼠,请你们帮忙抓老鼠,好吗?可是,你们看看这只老鼠身上的点都太多了,怎样才能把他们变成7呢?”(把抓到的老鼠按数量7将身上的点划去)。 1、个别幼儿操作:根据数量添上或划去身上点,并装入筐。 四、礼物——花,复习4—7数量的感知 “我送给猫妈妈的礼物有了,那你们的礼物准备好了吗?”“为了谢谢你们帮我抓老鼠,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花,可是花瓣要你们自己做。一定要按上面的数字贴。”(数量为4—7) 1、幼儿制作,并相互检查花瓣的数量。 2、请幼儿把礼物给小猫看看,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 五、活动延伸:送礼物 “让我们一起把礼物送给我们的好妈妈。”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节,让幼儿产生活动的兴趣 观察、感知相关的数与数量的关系 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活动的主导性留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将活动内容穿插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相关的知识经验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将“添上”“划去”有机结合

5,中班科学追逐跑教案

幼儿园教案:追逐跑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鱼网捕鱼及小鱼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尽量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圈若干、筐2个 前期经验准备---听哨音站队形 三人拉两环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鱼及小鱼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T: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第一节:头部运动 第二节要部运动 第三节膝盖运动 第四节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T: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T: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T: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T: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2人当鱼,1/2人当鱼网  T: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T:怎么玩呢?这次第1、2组的小朋友当小鱼到池塘里游来游去,我们3、4组的小朋友快速与傍边的朋友拉圈做鱼,请1、2组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T:小鱼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鱼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T: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T: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T: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T: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T: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T:请第3、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C、再次交换角色  T:这次很多鱼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小鱼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T:好,这次请第1、3组的小朋友当鱼网,2、4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  T:请第1、3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T: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T:请第2、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T:预备(吹哨音)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T: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T:请客人老师到池塘里准备好。  T:预备(吹哨音)  C:请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幼儿当小鱼  T:我们小朋友做鱼网很厉害,做小鱼会怎么样呢?  T:这次我们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小朋友当小鱼,看看谁不被大鱼网网住。  三、结束部分  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跟着老师沿着操场走一走。  T: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6,幼儿中班科学本领最差的鸟妈妈教案

目标:1.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2. 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3. 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培养幼儿关心自然界,爱护树木的情感。准备:1.环境创设:树林和一名扮演“大树妈妈”的老师。2.小鸟头饰人手一个,鸟妈妈头饰一个。3.小鸟飞音乐带,录音机。4.画纸、水彩笔人手一份。过程:一. 开始部分1. 以小鸟练习飞翔本领导入课题放音乐:鸟妈妈和小鸟们一起飞进(教师)树林。二. 基本部分1. 小鸟发现树叶枯黄,讨论原因鸟妈妈:小鸟们,我们休息一会吧。咦!这树的叶子怎么变成枯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幼儿讨论。2. 大树妈妈讲述病因鸟妈妈:我们还是一起来问问大树妈妈吧?“大树妈妈,大树妈妈,你这树叶为什么被枯黄了”?大树妈妈:空气污染,工厂排污水,乱砍树木。3. 引导小鸟为大树妈妈想治病方法鸟妈妈:大树妈妈生病了,真可怜,我们想想办法,让大树妈妈的病快点好。小鸟:吃药,唱歌给他听,陪他说说话......大树妈妈:你们还是多练习飞的本领,趁早飞走吧!我这病你们救不了的,人类不注意,乱排污水,废气,乱砍树木。哎!没用了......小鸟:我想到就大树妈妈的办法了,让人类知道“大树妈妈的本领”。4. 引导小鸟说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1) 茂盛的树叶可为我们撑起小伞,刮风下雨我们也不怕。(2) 大树妈妈每天把空气打扫干净,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3) 大树妈妈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每天在这儿快快乐乐的生活。(4) 大树妈妈可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漂亮,我们生活在这儿很幸福。5. 鸟妈妈总结:大树妈妈的本领真大,如果没有这些大树妈妈,我们将会没地方住,没有这些美丽的家园。6. 怎样让人类知道这些呢?小鸟各自说说(唱歌、送信、画画......)7. 幼儿绘画:画出大树妈妈的本领。
不明白啊 = =!
目标: 1.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 3. 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培养幼儿关心自然界,爱护树木的情感。 准备: 1.环境创设:树林和一名扮演“大树妈妈”的老师。 2.小鸟头饰人手一个,鸟妈妈头饰一个。 3.小鸟飞音乐带,录音机。 4.画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以小鸟练习飞翔本领导入课题 放音乐:鸟妈妈和小鸟们一起飞进(教师)树林。 二. 基本部分 1. 小鸟发现树叶枯黄,讨论原因 鸟妈妈:小鸟们,我们休息一会吧。咦!这树的叶子怎么变成枯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幼儿讨论。 2. 大树妈妈讲述病因 鸟妈妈:我们还是一起来问问大树妈妈吧?“大树妈妈,大树妈妈,你这树叶为什么被枯黄了”? 大树妈妈:空气污染,工厂排污水,乱砍树木。 3. 引导小鸟为大树妈妈想治病方法 鸟妈妈:大树妈妈生病了,真可怜,我们想想办法,让大树妈妈的病快点好。 小鸟:吃药,唱歌给他听,陪他说说话...... 大树妈妈:你们还是多练习飞的本领,趁早飞走吧!我这病你们救不了的,人类不注意,乱排污水,废气,乱砍树木。哎!没用了...... 小鸟:我想到就大树妈妈的办法了,让人类知道“大树妈妈的本领”。 4. 引导小鸟说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 (1) 茂盛的树叶可为我们撑起小伞,刮风下雨我们也不怕。 (2) 大树妈妈每天把空气打扫干净,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 (3) 大树妈妈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每天在这儿快快乐乐的生活。 (4) 大树妈妈可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漂亮,我们生活在这儿很幸福。 5. 鸟妈妈总结:大树妈妈的本领真大,如果没有这些大树妈妈,我们将会没地方住,没有这些美丽的家园。 6. 怎样让人类知道这些呢?小鸟各自说说(唱歌、送信、画画......) 7. 幼儿绘画:画出大树妈妈的本领。

7,中班科学吸气和吹气教案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活动名称:空气的力量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活动过程:一、 玩玩小吸盘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2、 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3、 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4、 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5、 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二、 玩玩饮料盒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三、 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四、 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设计:  在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开展以后,幼儿原本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就非常感兴趣,通过主题活动后宝宝更加注重的是分辨不同小乐器的声响,而对自然物豆豆与声音之间的关系这种经验是模糊的甚至没有的。我们便在自主性游戏时创设了“玩豆”区。宝宝自主地在百宝箱中找来了瓶瓶罐罐把豆豆藏进了瓶子里摇摇听听。这下瓶子里好听的声音是他们百听不厌的。今天的小组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展开活动的。让宝宝在多种感知觉中尝试听辨声音轻响的兴趣。  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摇摇、玩玩瓶宝宝,尝试听辨声音的轻响。  2、体验幼儿参与活动的快乐。  准备:瓶子内放米、云豆、积木、纸团、小数叶、棉花糖等  过程:  一、自由玩玩瓶宝宝  1、(师)呀,这么多瓶宝宝我们一起找个空的地方和它们做游戏吧。  2、幼儿自由玩玩瓶宝宝  二、看看、听听、摇摇、说说  1、(师)宝宝玩累了,瓶子宝宝也玩累了我们请瓶子宝宝也休息一会儿吧。  提问:  ·咦,这些瓶宝宝都长得一样吗?  ·看看瓶宝宝衣服的颜色一样吗?还有什么不一样?  ·瓶子宝宝里面藏了什么东西?  (师)小结:你们今天的小眼睛真亮,看到瓶宝宝都长得不一样,穿的衣服颜色也不一样,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绿的、真漂亮!呀,肚子里藏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白云豆、有米、有……  ·瓶宝宝还要表演节目了,你们小耳朵仔细听,听听他们唱歌的声音一样吗?  ·我们再来听听哪个宝宝唱得响,哪个宝宝唱得轻?  三、玩玩、摇摇、听听瓶宝宝的轻响  (师)这里还有许多瓶宝宝也会唱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听一听,谁唱歌的声音响,谁唱得轻。  四、延伸活动  我们让好朋友也来和轻轻响响玩。  活动后的反思调整  ·本次活动从选材、以及材料提供上都能体现自然,也就是说真正来源于幼儿,是在分析本班幼儿的现有经验中挖掘资源,从而把幼儿零星的生活经验给以提升及梳理。所以说只有源于幼儿的经验、兴趣才能引起幼儿更大的共鸣。  ·每次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给予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推动幼儿发展的。  ·教师还需更多地考虑分组形式,不同地教学形式对于幼儿的经验积累也有所不同。
以下为练习方法: 1、做好基本放松式的变化式——后背支撑或另一种变化式一斜躺放松。感觉舒服之后,开始缓慢而轻柔地呼吸。每一次吸气时,都逐渐拉长呼吸的长度。呼气时,也要增加呼吸的长度,使呼气和吸气的时长相等。 2、开始做呼吸练习时,先吸进正常的空气量,然后拉长呼气时间。然后,恢复正常的呼吸。再一次地正常地吸气,然后拉长呼气时间。接着恢复正常的吸气、呼气。 3、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让自己感到呼吸急促或上气不接下气。继续做一次正常的吸气,然后接着的呼气是吸气时长的两倍。吸气时数着:1,001,1,002,1,003。呼气时则数着:1,001,1,002,1,003,1,004,1,005,1,006。确保每一次长呼气之后,接着做一次正常的呼气和吸气。保持这个节奏约五分钟。延长的呼气会增加肺部的压力,并促使呼吸道扩张,让下一次吸气更轻松。这个练习对于气喘患者特别有效。 4、结束时,做几次正常的呼气和吸气,注意这样呼吸的效果。恢复基本放松式的变化式——后背支撑或另一种变化式——斜躺放松。然后轻轻倒向一边,躺在那里做几次呼吸,利用手臂帮助自己坐起来。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备课  教案  幼儿园备课教案中班科学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