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有什么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及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有什么

2,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法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真实生活原则交际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适量原则学生主体原则
不太懂
真实生活原则 5) 交际性原则 6) 趣味性原则 7) 循序渐进原则 8) 适量原则 9) 学生主体原则 10) 复现原则 也许就是这些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法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教学原则的原则

教学原则对教学规律的反映不同于教学原理。这种反映不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直接反映,这种反映取决于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深刻程度,从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表现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第一,在同样的教学规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第二,由于对同一客观的教学规律认识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也不相同。第三,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彼此之间不一定是单义的联系。

教学原则的原则

4,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基本原则

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基本原则1、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把握正确的方向2、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双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3、注重新增内容的教学,探讨新增内容的教法和技巧4、重视教学思想方法,充分研究新课程试题的特点,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训练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6 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性质就是弄明白它是干什么用的啊 地位要你明白他的重要性 和他起到的作用 你说的那些都需要好好的备课 备课里面都有啊

5,课堂教学遵循哪些原则

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主动性原则: 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高中新课程方案,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设计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2、 生活性原则: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3、 人格养育原则: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4、 主体性原则: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

6,新课标的的基本原则与特点有哪些

修订新课标的基本原则是: 1. 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 坚持全面发展,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 3. 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之间能力; 4.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5. 坚持与时俱进,更新内容。 修订后新课标的特点: 1. 落实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1) 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了有机渗透、结合; (2) 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 (3) 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4) 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 2. 突出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 进一步丰富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2) 进一步明确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3) 理科教学强化实验要求; (4) 进一步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3. 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时代进步成果。 (1) 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新成果、新思想; (2) 恰当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新成果; (3) 反映现代社会面临突出问题; 4. 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 有些学科直接删除,精选内容; (2) 学科之间整合衔接,减少交叉及课程总量; (3) 进一步明确概念内涵和要求,避免不必要知识拔高; (4) 设置选学内容。

7,教学原则有哪些

现阶段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6)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文章TAG:新课标  标的  教学  教学原则  新课标的教学原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