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牛顿第二定律详解

定义式d(mv)/dt 常用式ma
好像是 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详解

2,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设西方为正方向 撤去东方的力,则物体受到的合力是西方的,大小为1N 由F=ma 得a=1/1=1 m/s^2 所以s=1/2at^2=0.5m v=at=1 m/s 撤去西方的力,又恢复西方的力,则合力向东,大小仍为1N 所以s=vt-1/2at^2=0.5m 所以合位移为1 m.
1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3,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解:1.因为f1=m*a1 所以m=4/2=2kg f=m*a2=2*6N=12N 2.这两个力的合力为一个大小等于14倍根号2 方向与水平面成45度角 所以a=14倍根号2 除以2=7倍根号2米每二次方秒 方向与水平面成45度角 3F总=m*a=1.5*30=45N 所以当它不受60n的水平推力时,受到的力为-15N 加速度a=-15/30=-0.5米每二次方秒
1如果你的那个F1不是合力这个题做不出来 若果是那么解法是 F1/M=a1 求出M=2 f/m=a2=6 求出f=12 N 2. 大小是14倍根号2 方向是90度角的角平分线 3.:60-f=ma=45 f=15N 撤去后合理是f 那么a=f/m=0.5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4,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由vt=v0+at可以得到95km/h=100km/h-a*10s,解得a=5/36。又因为a=f/m,所以f=am=2500/9N
我的一点看法: 我偏向于"可以". 在研究物体平动问题中,"不受外力"和"和外力为零"可以看作等同. 如你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叙述已经包含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和外力为零时,平动状态保持不变. 由牛顿第二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运动状态不改变(也就是说加速度不为零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充要条件,而和外力不为零是加速度不为零的充要条件). 但大家的回答意在:牛顿第一定律是有其存在意义的.就像学数学定律时我们往往要先学一些"引理"有这些道理为基础才有了以后定理的产生,虽然引理和主要定理中含有相同的道理的一部分,但引理在最初说明问题的作用的意义是重大的. 你要知道,"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的.虽然牛顿第二定律也能推之是必然结果,但它出生在"惯性"的概念之后.

5,高一物理牛二定律实验解释

首先可以知道的是,A和B使用不可伸长的绳子连接,如果接触面都是光滑的,那么绳子对B的拉力T2和对A的拉力T1是相等的。而由于绳子不可伸长,则A和B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若vA>vB,绳子为松弛,若vA<vB,绳子会断掉。)那么,A和B的加速度必然也是相等的(否则会导致下一个时刻两者速度不等。)故而,列出方程:mBg-T=mBaT=mAa或者即是mBg=(mA+mB)a很明显a<g。
首先可以知道的是,A和B使用不可伸长的绳子连接,如果接触面都是光滑的,那么绳子对B的拉力T2和对A的拉力T1是相等的。而由于绳子不可伸长,则A和B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若vA>vB,绳子为松弛,若vAmBg-T=mBa T=mAa 或者即是mBg=(mA+mB)a 很明显a
弹簧刚伸长时,弹力小于重力,加速向下,向下的加速度不断变小,当弹力和重力平衡时,速度最大,由于惯性继续向下,导致弹力大于重力,开始减速运动,向上的加速度不断变大,速度减小到0时运动到最低点选a

6,用高中知识解释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给出力是按什么具体规律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F=ma,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即a∝F,当合外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即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即a∝1/mF=kma,k是比例系数,当F的单位取N,质量的单位取Kg,加速度的单位取m/s^2时,k=1,所以F=ma“∝”是正比于的意思
这里面的k是什么意思?,他是一个正比系数 “∝”是什么意思?正比吧
K是一个系数啊 一般就是1 不要算的 ∝ 这个是正比的意思 a∝F 这表示a与F成正比 a变大 F也变大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间有联系: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其中“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的意思就表明外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因此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第二定律就沿着这条思路来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是正比于的意思

7,物理必修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该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三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适用范围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质点。对质点系,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时一般采用隔离法,或者采用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不适用。但是,通过惯性力的引入。可以使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表示形式在非惯性系中使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宏观问题。解决微观问题必须使用量子力学。当考察物体的运动线度可以和该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相比拟时,由于粒子运动不确定性关系式(即无法同时准确测定粒子运动的方向与速度),物体的动量和位置已经是不能同时准确获知的量了,因而牛顿动力学方程缺少准确的初始条件无法求解。也就是说经典的描述方法由于粒子运动不确定性关系式已经失效或者需要修改。量子力学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态矢概念代替位置和动量(或速度)的概念(即波函数)来描述物体的状态,用薛定谔方程代替牛顿动力学方程(即含有力场具体形式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用态矢代替位置和动量的原因是由于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知道位置和动量的准确信息,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位置和动量的概率分布,测不准原理对测量精度的限制就在于两者的概率分布上有一个确定的关系。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低速问题。解决高速问题必须使用相对论。由于牛顿动力学方程不是洛伦兹协变的,因而不能和狭义相对论相容,因此当物体做高速移动时需要修改力、速度等力学变量的定义,使动力学方程能够满足洛伦兹协变的要求,在物理预言上也会随速度接近光速而与经典力学有不同。
f=ma

文章TAG:高中  高中物理  物理  牛顿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视频讲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