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是什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是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挖葱教案 2023-09-09 01:47:22
本文目录一览
1,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是什么

2,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中绿色工厂是指什么
“绿色工厂” 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释放生产出氧气,净化了空气“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绿色宝库” “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植树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人们称它为"绿色宝库"。“绿色的希望” 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什么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亭、庭、谭、螺、谙”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人称游仙;他还喜欢喝酒,人称酒仙;他最喜欢的是写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将近千首,人称诗仙。他是谁呢?”(学生:李白)2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你会背诵哪些呢?随着学生的背诵,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李白。如:《赠汪伦》写的是有情有义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浪漫悠闲的……3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自幼敏悟好学,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文学成就: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主要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教学分析:读文贵入境,入境始与亲。本课的导入,从作者入手,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二、初识“孤独”1读题,解题。(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2)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2读诗歌。(1)自由练读。(2)指名读。(3)齐读。(4)质疑。教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教学分析:这首古诗的题眼就是“独”。所以,学习这首古诗,应紧紧抓住“独”字,一步一步去深入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寂寞之情。本环节,首先通过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识,接着让学生用“独”组词,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继而利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熟,进而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三、走进“孤独”1找:诗句里描写李白一个人看敬亭山的场景,哪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2交流:(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抓“飞尽”“独去”,体会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天空不见一朵白云……此时的孤独、死寂……(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教师:此时在李白的眼里有什么?(敬亭山)3体会孤独。(1)学生齐读前两句。教师:在自然界中,鸟飞云走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这时候在李白眼里却越发让他感到孤独了呢?学生交流。(2)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学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4配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5写话练习:(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全班交流。(教学分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此时进行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触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灵。)四、拓展补充出示《秋浦歌》。1自由读,感受李白。教师:这首诗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学生读。齐读,指名读。2交流。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孤独,哀愁……)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哪些人会想着他?教师小结: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再次吟诵《独坐敬亭山》。(教学分析:《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在教学结束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第二课时一、学习《望洞庭》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小组交流体会。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文学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水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二、感悟诗境1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2反馈:第一、二句诗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平静无风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铜镜)3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比作白银盘)4教师小结,齐读古诗。三、疑难探究,深入领会1诗人为什么称洞庭湖为“潭面”?说“潭面”,是因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现了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山水风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现了洞庭湖山水和谐之美。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说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这一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显得格外美丽。四、课堂练习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五、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第三课时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文学成就: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卖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等。(2)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2)红与绿的映衬之美,又该如何描绘?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3)“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三、回归生活,珍惜现在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这一课的教学,我只是想改变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进行一些古诗词教学方面的尝试,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被学生的激情感染着,我不仅为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篇佳作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高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1.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的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凸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2.多读多品,读出情义,品出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范读作用。当朗读成诵时,仍不忘提醒学生注意语气与语调的把握,《独坐敬亭山》读出诗人与敬亭山的寂寞孤独;《望洞庭》读出月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的宁静;《忆江南》读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热爱。朗读与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相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诗与画相融,在读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3.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前提。有的教师说:“我也想进行教学尝试与改革,可是我的学生素质太差,跟不上。既费事又耽误时间,还不如按老一套进行来得稳当。”作为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其实,学生是很棒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要放手发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亭、庭、谭、螺、谙”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重点:第 1 页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5,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注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作品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 相:相互。 (4)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潭面:泛指水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 ,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7)山水翠:青山 湖水 翠绿之色。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9)青螺: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群山像青螺。译文洞庭湖的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上没有一丝风,静得像一面未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湖中那群山就好像白银盘上的一个青螺。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1)忆江南:词牌名。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怀念。 (2)谙: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古诗词两首有:《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独做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不肯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诗人静静的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世界上大概只有他愿和我做伴吧,真实难得一知己!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合,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拖着清清的田螺.忆江南: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 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光水碧,由于江 花红,所以江南显得更加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罩(zhao第四声) 屹(yi第四声) 鼎(ding第三声) 沸(fei第四声)贯(guan第四声) 浩(hao第四声) 崩(beng第二声) 号(hao第二声)吼(hou第三声) 恢(hui第一声) 额。。把四年级的书翻出来了。。希望能帮到你~~我五年级的喔~~~!
6,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 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 学什么: 学会本课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并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样学 一、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谙( )镜( )孤( )厌( ) 暗( )境( )狐( )压( ) 二、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众写高飞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 孤云独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有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 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测一测 一、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望洞庭》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这首诗描写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再提高 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写的诗十分优美,再自学一首,如何?试着把你课外学到的背诵下来,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可以请教别人,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时目标】 1、第一课时: ⑴学会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第二课时: ⑴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⑷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重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1、教师: 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三、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文章TAG:
四年 四年级 年级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是什么
大家都在看
-
小班游戏小手拍拍教案反思,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4
2022-12-14
-
儿歌小扇子教案,第二集:春暖花开的秘密
2022-12-20
-
教案 能力目标,幼儿园教案目标包括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
2022-12-21
-
第二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摇篮
2022-12-22
-
燃烧与灭火教案人教版,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2022-12-28
-
小剪刀伤人教案,如何正确使用小剪刀?
2022-12-29
-
小班《古诗锦集》教案,同情农民活动目标:助幼儿理解古诗意思
2023-01-08
-
数学好课教案视频,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班教案有趣图文!
2023-01-09
-
与风做游戏教案设计,幼儿园大班教案5,风车、雨伞
2023-01-27
-
幼儿园托班游戏简单教案,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
2023-02-12
-
秋天的蝴蝶教案,幼儿园大班图教案:秋天蝴蝶飞过树梢
2023-02-20
-
我最喜欢的季节二年级作文教案,我的最爱季节是夏天和秋天
2023-02-22
-
手工制作哑铃教案,如何使用哑铃健身和瘦身?
2022-12-17
-
二年级音乐小河淌水教案,小河滴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
2022-12-19
-
数学大班认识时钟教案,幼儿园班级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几点了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