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单元教学设计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不同

单元教学重在设计一个单元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一节课就要分解单元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些合理的环节达成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单元教学重在设计一个单元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一节课就要分解单元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一些合理的环节达成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单元教学设计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不同

2,什么是单元教学设计它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适合在一个课时内实施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等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综合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在课时安排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指利用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而单元教学设计一般需要多课时完成在教学形式上:一节课教学设计一般只有一种,而单元教学设计则根据单元或章节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一般包括多种教学形式

什么是单元教学设计它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区别和联系

3,二年级课文单元是什么意思

每几课之后,都有一个百花园,如,百花园一,即是一单元。
是豆粕。
课文单元就是对一个教学阶段进行总结验收。教学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也对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使教师对整个单元或整章知识的结构都有着很清楚的认识,会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讲到什么程度,会让你更好的把握教材,解读教材,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会让学生对一个模块或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本单元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前边学过的章节和后续章节的联系,就会有目的、理解性的去学习了。

二年级课文单元是什么意思

4,如何实施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

现行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教材的。每个单元前都有单元导读,每个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进行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既然我们使用的是单元整组教材,我们就该探索单元整组主题的教学方法。在这方面,廊坊小学语文教研室在2010的几次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4月8日召开了廊坊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研讨会,并在呱呱视频社区进行了现场直播;5月22日又召开了阅读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探索单元整组教学,整本书阅读指导和电影杂志阅读指导,此次教学研讨会也在呱呱视频社区进行了现场直播.通过现直播阅读教学会议现场,使全国各地关心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们能够通过网络参与研讨。采用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欢迎各位老师就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发表您的意见和看法。

5,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实现课堂整合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题记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百度”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6, 怎样规定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北师大方向与位置单元教案 搜

·数学三下:《辨别东南西北》第一课时 教案数学三下:《辨别东南西北》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和方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人教数学三下:《认识简单的路线—“东南西北”四个..人教数学三下:《认识简单的路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页例3。 教材分析: 学生已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认识了 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词,并掌 握了 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这一规律,本节课就是利用教材提供的...·《东南西北》教学反思《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东南西北》一课中我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丰富有趣的课堂。 一、 采用灵活多样的趣味教学方式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东南西北》大班手工活动教案:《东南西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折纸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细致、耐心的良好习惯。 2、继续培养幼儿看图折纸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由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

7,人为什么要进行单元式学习

2017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启,基础教育正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这是这一时期我国正在推进核心素养为“基因”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实施,决战于课堂,毕竟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中最为微观、具体的层面,是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培养人才的重要关节。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学要树立“大概念”或“大观念”,即教学要渗透“大概念”,“大概念”是比一般概念更加上位的概念,通常正常的教学是以“节”为单位,教师按照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通常每节课之间是相对孤立的,缺乏联系。而“大概念”下教学,要求教师将整个单元“节”直接相联系,从一个整体去考虑教学,将“节”之间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单元核心概念以及素养的培养。因此“大概念”下,教师必须进行单元教学或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单元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的整体规划,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重难点等。目前,国内单元教学还在不断进化。笔者建议,更多了解多去看看华师大课程所所长(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的相关文献和书籍。
2 家庭氧疗指导 2. 1 用氧安全指导 家庭用氧应注意安全,氧气筒放在阴凉通风处,做好防震、防火、防热、防油。在搬运途中避免撞击震动,室内不可抽烟,不可使用电炉、煤气(天然气) 、取暖炉等明火设施,防紫外光照射,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上油,换氧气筒时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或带油的扳手拧螺旋。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 kg/ cm2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使用氧气时,应先开总开关,调节流量后戴上单鼻塞,停止用氧时取下单鼻塞,先关总开关,放出余气后关流量表。使用时注意氧气装置有无漏气,如有漏气,及时拧紧各衔接处。肺心病病人采取1 l/ min~2 l/ min给氧,告诫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每天持续吸氧15 h以上。随访中发现2例病人为节约用氧,将氧流量调至1 l/ min以下,吸入氧浓度与大气压中的氧浓度相等,达不到给氧效果。防止病人为了改善缺氧状况将氧流量调至3 l/ min~4 l/ min持续吸氧,持续吸入高浓度氧,虽缺氧得到改善,但解除了对中枢的兴奋作用,使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随访中发现每天吸氧在15 h以上者仅2例,大多由于经济困难不能做到。讲解持续吸氧可使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得到控制或缓解,pao2维持在8 kpa以上,可避免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1 ] 。 2. 2 消毒技术指导 指导每日更换湿化液1次,可采用冷开水或矿泉水;每日更换单鼻塞1次;湿化瓶和输氧管每周更换两次,换下的湿化瓶和输氧管用含氯消毒液(消洗灵) 浸泡30 min ,晾干后使用。 3 其他护理指导 3. 1 配合胸部物理治疗,增强氧疗效果 3. 1. 1 指导深呼吸和咳嗽 指导病人定时进行随意的深呼吸,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随咳嗽排出[ 1 ] 。 3. 1. 2 胸部叩击,促进排痰 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规律地叩击背部,叩击力量适中,发出空响,病人不感到疼痛,避免在骨突出处、心脏、乳房等处叩击。叩击方向:从外向内,从下向上进行。以利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增强氧的弥散功能。 3. 2 加强全身锻炼,增加心肺功能 3. 2. 1 指导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 病人取半坐卧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呼时比1∶2或1∶3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成缩唇状,缓呼深吸,每日锻炼2次,每次10 min~20 min ,以改善肺功能[ 3 ] 。 3. 2. 2 御寒锻炼 指导病人从夏季开始养成用冷水洗脸,洗鼻,按迎香穴,揉风池穴等,坚持一年四季按此方法做。 3. 2. 3 全身锻炼 评估病人心功能分级情况,合理制定锻炼计划,指导病人正确地进行呼吸锻炼[ 4 ] ,如呼吸操:扩胸与呼吸,弯腰,下蹲和四肢运动等。心功能二级以上者可行太极拳、散步,心功能二级以下可行慢跑。活动强度以每次运动后出现轻度气紧,休息10 min后呼吸恢复至运动前的水平为宜。 3. 3 药物指导 肺气肿、肺心病病程长,病人长期服用止喘药和祛痰药,如氨茶碱和化痰片等。两种药物对胃肠道都有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应饭后服用;随访中发现病人一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就自作主张服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v钾、头孢羟氨苄等,且服用时间长,应讲明长时间服用抗生素可发生二重感染和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感染难以控制,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3. 4 改变不良行为 随访中了解到有一位病人有吸烟行为,劝其戒烟,讲明吸烟可引起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障碍;使杯状细胞粘液腺分泌增多,导致分泌物在管腔内堆积;吸烟可使肺巨噬细胞功能降低;还可使支气管痉挛,气道的净化功能削弱,易发生感染[ 1 ] ,加重病情。 3. 5 培养自我监测的能力 教会家属观察病人用氧后面、唇、舌尖的色泽,有紫绀说明缺氧,需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幅度有无改善;观察有无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球结膜水肿,使家属能够辨别肺性脑病并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文章TAG: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  单元  单元教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