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公开课教案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 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五、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六、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大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公开课教案

2,绘本教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大班故事活动目标:1.熟悉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2.在图片的帮助下,认识“鸽子、马、野兔”等汉字。3.感受故事诙谐有趣的情节,体验阅读快乐。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16本绘本活动重难点:重点:知道各种动物嗯嗯的特点。难点:会用语言描述各种动物的嗯嗯。活动过程:一、出示封面,引起阅读的兴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新书,书名叫《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咦?嗯嗯是什么意思呢?2.观察封面:你在封面上找到嗯嗯了吗?在什么地方?3.为什么嗯嗯会在小鼹鼠的头上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书吧。二、集体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一)阅读绘本的第一部分。1.师朗诵第一段,提问:有一天,小鼹鼠从地下钻出来心情是怎么样的?突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个嗯嗯是怎么样的呢?2.师朗诵第二段,提问:小鼹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小鼹鼠是怎么说的?(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鼹鼠说的话)你觉得这是谁的嗯嗯?(二)阅读绘本第二部分。 师:到底是谁的嗯嗯呢?我们接着看下去。1.小鼹鼠去找谁了?(师讲述)提问:小鼹鼠是怎么说的?鸽子是怎么说的?鸽子的嗯嗯是怎么样的?2.小鼹鼠又去找谁了?他会怎么说?马先生又会怎么说?马的嗯嗯是怎么样的?3.小鼹鼠又去找谁?他们又会怎么说?他们的嗯嗯是怎么样的?(三)阅读绘本第三部分。师讲述(远远的……苍蝇)提问:1.小鼹鼠问了一半怎么不问了?为什么苍蝇能够帮助他呢?师讲述,提问:2.苍蝇是怎么做的?原来这是谁的嗯嗯?(四)阅读绘本第四部分。小鼹鼠会怎么做呢?它会和大狗说什么呢?(师讲述)提问:小鼹鼠的嗯嗯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小鼹鼠钻到地底下去了?二、师完整讲述1.小鼹鼠问了哪些动物?(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汉字)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汉字。三、请幼儿看自己的绘本,手指着绘本中的字宝宝来阅读绘本。四、活动延伸:1.你觉得小动物这样随地乱解大便好吗?为什么? 大三班 朱燕维

绘本教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3,大班朗朗启蒙阅读分苹果教案

幼儿园教案:分苹果  教师:屈老师  设计思路:  语言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所以我选了看图讲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简单描述事件过程,另外,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能力有密切关联,,我发现现在幼儿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大人对孩子太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一些自私的毛病,正好,通过这样一节课来让幼儿体验关心老人的乐趣,让孩子学会尊敬老人,即上升为一个情感教育,一个社会教育,且内容贴近生活。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并讲述画面故事内容。  2、感受关心家人的愉悦,初步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活动重点:通过故事,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活动难点:用简短的句子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活动准备:PPT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整体画面(图1)让幼儿进行画面描述。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哇,这里面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仔细看看,谁来讲讲?  2、大家讲的很好,故事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1)图2,星期天的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家休息爸爸在看报纸,奶奶在织毛衣……  (2)图3,妈妈端来了苹果给大家吃  (3)图4,小红在干吗?他和妈妈说了什么?(妈妈,我来帮您分苹果)。如果你是小红,你怎样分苹果呢?  (4)那么我们看看小红是怎样分苹果的?小红先把苹果分给了谁?图5,小红把苹果分给了奶奶,他如何对奶奶说?——小红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吃”,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复述这句话,并让幼儿知道,奶奶特别高兴,摸着小红的头说“小红真乖”  (5)图6小红又拿了一个苹果给了爸爸,对爸爸说“爸爸这个苹果给您吃”,让幼儿自已试着说出这句话。同样,爸爸高兴的摸着小红的头说“小红真乖”  (6)图7同样把苹果给了妈妈,让幼儿自己说出“妈妈这个苹果给您吃”,妈妈高兴的摸着小红的头说“小红真乖”  (7)图8盘内剩一个苹果了,给谁吃?  (8)图9小红吃了盘内的最后一个苹果。  3、原来画里面藏着这样一个故事,现在我们一起跟图讲讲吧,一定要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讲出来,这样别人才能更清楚,更明白(老师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复述故事内容,到语言部分尽量让幼儿说出来)  4、老师这有一个苹果,请小朋友把它送给你喜欢的老师,看小朋友是否已经掌握小红的语言。  5、小红先把苹果分给了谁?为什么?  老师总结,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所以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要关心尊敬他们  6、请孩子们当小演员,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来进行表演,其余幼儿来进行故事复述  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幅很美的画,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当了一次小演员,主要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小朋友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孩子很感兴趣,一堂课都很活跃,尤其是表演环节。【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大班朗朗启蒙阅读分苹果教案

4,幼儿大班阅读故事小狗理发教案流程

设计思路:  天气热孩子们一动起来便满头大汗,特别是头发较长的男孩子,汗滴挂在发捎间,对孩子的形象和身体健康都很不利。当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理发时,不少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主动理发,总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说服。而从小养成勤理发、讲卫生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必需和受用的,因此为了消除我班孩子对理发的恐惧,让孩子知道应该勤理发,否则的话,会很邋遢、很难看,逐步形成勤理发的意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小刺猬理发》。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故事联想。发挥幼儿想象,在尝试简单的编故事中初步感受不理发的邋遢形象;二理解分析诗歌进一步形成勤理发的意识;三情景再现理发店,让孩子消除对理发工具的可怕心理,产生理发很有趣,很清爽,很整洁的情感态度。  目标:  1.理解 “小刺猬是如何变成小娃娃的”。  2.知道应该勤理发,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准备:  三张图片(理发前象小刺猬——正在理发——理发后变成小娃娃)、各种理发工具、课件  过程:  一、 故事联想,看图讲述  1.今天来了不少客人老师,我们小朋友先跟客人老师问声好!哎,什么声音?(我来啦!)(出示第一张图片)  2.让我们看看他是谁呀?幼儿:不知道 师:我来介绍一下他叫“小刺猬”,  3.请小朋友们猜猜看他为什么叫“小刺猬”?他的头发像什么?(出示图片)为什么会变成了小刺猬?你喜欢这样乱糟糟的头发吗?怎么办?(出示图片)剪过以后他会变成什么样?(出示图片)  4.给三张图片排排队,加上刚才小朋友们说的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就叫“小刺猬理发”。现在沈老师把他完整的讲出来,你们仔细听。  5.故事:有个小娃娃不爱理发,头发乱蓬蓬的,像个小刺猬,那么邋遢,大家都不喜欢他。他很难过,于是就去理发,理完头发以后,变成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娃娃了,大家又喜欢他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常洗头、勤理发,让自己变得干干净净的。  二、理解分析形成诗歌——促成勤理发的意识  这个故事很短,你记得吗?那老师提问了:  1.小娃娃头发越长越长,像个什么呀?怎样帮助他?(小刺猬,去理发)  2.理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小朋友用食指和中指做“剪刀”,边说“嚓嚓嚓”边模仿着给周围小朋友理发)  3.理完头发瞧一瞧,可以怎样瞧一瞧呀?(引导孩子用不同的动作进行表现)  4.理完头发后还是“小刺猬”吗?变成什么了?是个什么样的小娃娃?  5.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把它讲给大家听。  小刺猬, 去理发, 嚓嚓嚓,嚓嚓嚓, 理完头发瞧瞧他, 不是小刺猬, 是个小娃娃  三、再现理发店——消除理发恐惧感  学到这儿我们轻松一下,老师请你们看漫画  1.为什么小朋友不爱理发?理发很疼吗?  2.理发的时候应该怎样呢?(让孩子知道理发时不能乱动)。  3.你们去过理发店吗?(出示理发店图片)你认识它们吗?  (1)介绍推子。“这是什么呀?”“推子理发可舒服了,不信你们来试一试”,理发师用推子轻轻地在孩子头上“呲呲”地理发。(幼儿一起模仿)  (2)介绍剪刀。“听一听,剪刀理发时能发出什么声音?”理发师用“剪刀”在孩子头上理发,并发出“嚓嚓嚓”的声音。(幼儿一起模仿)  4.理发真有趣,谁原意用这些工具去打扮一下客人老师?  5.你们自己想变得可爱、漂亮吗?我请你们一起去理发店!
任务占坑

5,幼儿故事想看学的小熊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早阅读能力;  2、能通过故事归纳故事的教育意义;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精神;  4、能以仿编的形式进行大胆的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故事相关图片黑板画;  2、小熊、小猴、小狗、小兔、小猪、小羊等头饰若干;  3、表情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识表情图片,找出快乐的表情。并讨论:我们在什么时候感到快乐?  二、主体部分:  1、幼儿逐幅看图讲述。教师适时提问。  ①、第一幅画:小熊不快乐,思考小熊要怎样才快乐呢?  ②、第二幅画: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熊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③、第三幅画:想想他们有什么样的对话?  ④、第四幅画:小狗表情怎样?小熊应该如何安慰他呢?  ⑤、第五幅画:猜猜小狗和小熊的对话会是什么?  ⑥、第六幅画:小熊他认为什么是快乐?  2、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3、游戏:《早睡早起做早操》,舒缓幼儿的紧张疲劳,起到再度引起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4、角色表演:  ①、请一组小朋友示范,教师做指点。  ②、请两组幼儿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③、仿编故事情节表演。(将动物和事件替换,幼儿仿编),请两组幼儿进行表演。  三、结束  1、向家长致感谢词;  2、介绍班级特色墙(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1、这次角色表演大多数幼儿因时间关系都未能参加,下次准备一节角色表演课;  2、用美术形式制作快乐连环画,即角色表演内容,教师配字将其装订成图书《寻找快乐》。
目标:  1.利用敲、拍、打、划等动作使纸盒发出不同的音响,模仿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音响节奏,并运用于故事配音中。  2.幼儿能较准确地利用纸盒为动画片配上音响效果。  3.幼儿在创作中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  准备:1.故事磁带《十个好朋友》《冬冬和亮亮》  2.日常生活声音磁带  3.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4.纸盒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感知纸盒能发出不同音响的特点  1.出示纸盒: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是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并演示  (动词:拍、敲、打、划像声词:咚、哗、嗒、彭等)  二、模仿故事中及日常生活中的音响  1.这个纸盒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2.听故事磁带,教师现场配音  3.提问:①老师,用纸盒在故事里模仿了哪些声音?②蹦蹦跳跳的声音节奏怎样?老师怎么模仿的?我们学一学。扫地呢?走路呢?抹桌子呢?  4.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  ①小朋友真能干,一下都学会了,你们会模仿别的声音吗?听,这是什么声音?  ②模仿各种声音  提问:a.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节奏呢?  b.我们怎么模仿呢?试试看  (依次模仿:敲门、闹钟、马蹄、关门、跑步、走路、炒菜、拍球、拍灰)  5.学习给故事配音
目标:  1.利用敲、拍、打、划等动作使纸盒发出不同的音响,模仿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音响节奏,并运用于故事配音中。  2.幼儿能较准确地利用纸盒为动画片配上音响效果。  3.幼儿在创作中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  准备:1.故事磁带《十个好朋友》《冬冬和亮亮》  2.日常生活声音磁带  3.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4.纸盒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感知纸盒能发出不同音响的特点  1.出示纸盒: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是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并演示  (动词:拍、敲、打、划像声词:咚、哗、嗒、彭等)  二、模仿故事中及日常生活中的音响  1.这个纸盒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2.听故事磁带,教师现场配音  3.提问:①老师,用纸盒在故事里模仿了哪些声音?②蹦蹦跳跳的声音节奏怎样?老师怎么模仿的?我们学一学。扫地呢?走路呢?抹桌子呢?  4.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  ①小朋友真能干,一下都学会了,你们会模仿别的声音吗?听,这是什么声音?  ②模仿各种声音  提问:a.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节奏呢?  b.我们怎么模仿呢?试试看  (依次模仿:敲门、闹钟、马蹄、关门、跑步、走路、炒菜、拍球、拍灰)  5.学习给故事配音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绘本  绘本故事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大班  
下一篇